在线客服
技术、工程与哲学图书
人气:18

技术、工程与哲学

19世纪以来,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有目共睹,对技术与工程的批判性思考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书汇集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在技术与工程哲学研究方向上的代表性成果,涉及技术哲学、工程哲学、工程伦理,...
  • 所属分类:图书 >自然科学>总论  
  • 作者:[王大洲]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国科大文丛
  • 国际刊号:9787030369994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7
  • 印刷时间:2013-04-01
  • 版次:31
  • 开本:B5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19世纪以来,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有目共睹,对技术与工程的批判性思考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书汇集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在技术与工程哲学研究方向上的代表性成果,涉及技术哲学、工程哲学、工程伦理,以及工程技术的社会研究等领域,反映了我国学者多维的研究视野和多元的研究取向。本书话题广泛,讨论深入。不仅对科技哲学、科技史、科技传播和科技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师生及科技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可供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王大洲 东北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副院长,《工程研究》副主编,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目录

丛书弁言序及时部 技术与哲学技术三态论图灵的智能机器思想焦点物与实践论技术知识的难言性论异化的技术史观技术,"逃避死亡"而非"追求完善" 走向技术认识论研究技术哲学、技术实践与技术理性作为社会技术的投票方法第二部 工程与哲学 "我思故我在"与"我造物故我在" 在工程与哲学之间工程哲学中的问题和主义关于操作和程序的几个问题工程智慧和战争隐喻行动学视野中的设计认知视野下的工程故障社会工程哲学和社会知识的几个问题科塔宾斯基的实践哲学思想第三部 工程、环境与伦理工程伦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命令伦理学和协调伦理学工程伦理学的路径选择工程设计的环境伦理进路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价技术的本质与环境保护泰勒生物中心论与工程师环境伦理抉择工程共同体的环境伦理责任 "原生态"概念批判与动态和谐的工程生态观的构建第四部 工程、技术与社会技术进步企业主体论技术向工程转化的公共协商工程共同体研究和工程社会学的开拓工程创新的一般性质工程创新和工程人才安全:一个工程社会学的分析从"公众理解科学"到"公众理解工程" 从水坝工程看我国公众理解工程的问题与对策社会形态的三阶段和工具发展的三阶段主题索引作者简介

在线预览

中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30年概况

一、文献调查计量统计说明

本次计量统计所涉及的刊物为《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以下简称《辩证法》)三种,时间节点从1979年至2008年。

为了使得本次调查统计数据更加,本次调查统计按照一定的程式和

原则进行。

及时,分别收集三种期刊,每年每期所载论文目录。《通讯》是1979年创刊的,《辩证法》是1984年创刊的,《研究》是1985年创刊的,如此,1979~1983年的相关数据只涉及《通讯》,1984年的数据涉及《通讯》和《辩证法》,1985~2008年的数据涉及全部三种期刊。

第二,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将每种期刊每期目录中的科技与社会

STS)类论文筛选出来。筛选的原则是:

1)只要和科技与社会相关的论文目录都在本次调查收集范围内。

本文作者为肖显静,原题为《中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三十年概况――从科学技术哲学三种主要期刊文献计量看》,原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 年第26 卷第1期,第69~76 页。

2)科技与社会类论文目录的收集并不是根据各期刊"科技与社会"栏目进行,在收集期刊目录的过程中发现,在各期刊其他非"科技与社会"栏目,如技术哲学、自然哲学以及诸如"学人论坛"、"科学前沿"、"问题讨论"、"专题研究"等栏目中,也有一些和科技与社会相关的文章。如对于《研究》,最近几年一些"科学与环境"专题文章被放到了自然哲学栏目中,一些"科技与文化"、"科技与政治"、"科技与伦理"专题文章被放到了"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等栏目中。对这些相关论文目录我们一并进行了收集并统计。

3)对于某些文章,虽然和科技与社会相关,但是,由于它们较短或它们的性质不属于论文,就不作为科技与社会类论文收集并进行统计。例如,三种期刊中所涉及的书评、学术动态及会议消息没有算作学术论文;如果是涉及学术并且篇幅较长的纪念专刊,算作学术论文并进行收集统计;而对于纪念某刊物的文章就不算作论文了。

对于专题文章目录,我们收集并统计的原则是:如果是短论,就不算作论文。如《通讯》2000年安排了"共建学术规范,整饬学术道德"专题,在第2、3、4、5、6期共载文章40篇,这些文章是短论,如果将此算作论文进行统计就不是很合适了;而对于某些专题文章,如果篇幅较长,学术性较强,则算作论文并进行统计,如对于《研究》中的某些专题文章,尤其是2000年以后的一些专题文章,由于篇幅较长,学术性较强,就将此算作学术

论文进行相关收集和统计。

第三,在完成每种期刊所有年份科技与社会类论文目录收集后,再从中按照"科技与社会总论"、"科技与政治"、"科技政策与管理"、"科技与经济"、"科技与军事"、"科技与法律"、"科技与文化"、"科技与伦理"、"科技与宗教"、"科技与教育"、"科技与心理"、"科技与传播"、"科技与环境"共13个专题进行筛选,收集并整理出每一刊物、每年、每一专题的相关文章

目录。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科技与文学艺术"、"科技与人类生活"、"科技与

人类未来"这三个专题的文章太少,这里没有将它们单独列出加以统计,而

将其放于"科技与文化"专题;"科技与社会总论"专题包括科学社会学、

科技社会学、社会建构论、科技与社会的总体影响或者某项科技与社会的总

体影响;"科技与伦理"专题部分不包括环境伦理,但包括学术规范;"学派"、"科学研究中心"被放到了"科技与教育"专题中。对于其他专题,如"科技与环境",都是采取这样的方式处理的,即只要是涉及环境问题的,如环境伦理、环境经济等都包括在"科技与环境"专题之内,而有关科技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也包括在内。

第四,在完成各种期刊上述相关目录的整理后,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得出中国科学技术与社会30年总的研究概况和各专题研究概况,以及各专题主题的研究概况。当然,研究概况的获得是仅就这三种期刊而言的,对于这三种期刊,更多的是从事科技哲学研究的人员在其上发表的论文,由此看来,所得到的结论应该是针对自然辩证法研究者的,但是,由于在中国从事科技与社会研究的人员主要集中在科技哲学领域,他们所撰写的科技与社会类论文也主要发表在这三种期刊上,因此,由这三种期刊综合统计出来的相关的结论,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中国科技与社会研究的大概状况。

二、30 年中国科技与社会研究总体概况

首先,考察三种期刊每年所发表科技与社会论文总数及变化趋势(图1)。

图1 三种期刊每年所刊载科技与社会论文总数及变化趋势根据图1,三种期刊每年所发科技与社会论文总数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1979年、1980年的数据与后三年的数据相比数值较大,主要原因在于《通讯》在这两年所发的科技与社会论文相较于其他栏目的论文明显较多,分别占所有发文的80%和44%(图2),而且所发论文较短;1981~1983年《通讯》刊发科技与社会论文数量减少。1984年所发论文总数由1983年的9篇猛增到43篇,究其原因在于《通讯》发文数量由上一年的9篇猛增到30篇,还有就是《辩证法》发文9篇造成的。1985~1988年,发文数量没有什么大的变化。1989~1990年有一个较小幅度的增加,1991年

与1990年相比又有一个较大的变化。

概括而言,20世纪80年代有关科技与社会的研究比较薄弱,年发文总

数没有超过100篇,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有关科技与社会的研究逐

年加强,发文数量总体而言逐年增加,从1995年开始年发文数量就超过100

篇了,最多年份(2006年)达到278篇。这表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有

关科技与社会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加强。

其次,考察三种期刊年载科技与社会论文数占该年份所有论文总数的百

分比(图2)。

图2 三种期刊年刊载科技与社会论文数占所有论文总数的比例

从图2可以看出,三种期刊年刊载科技与社会论文总数占年载所有论文总数的比例,随年份的推移而逐渐增加,科技与社会论文比例逐渐加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大。除1979年、1980年、1984年、2005年、2008年数据情况比较特殊外,1985~1990年所占比例在30%左右,1991~1994年在40%左右,

1995年之后所占比例为45%~55%,所载科技与社会论文几乎占到半壁江山。当然,在2007年和2008年,所发科技与社会论文总数有所降低,其原因有待探讨。这表明,在过去的3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相较于科技哲学其他栏目,科技与社会研究更加受到自然辩证法研究者的重视,所发论文在科技哲学所有栏目论文中的比重加大,科技与社会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三、30 年科技与社会各专题研究概况

一)30年科技与社会各专题研究总体概况

针对三种期刊1979~2008年所发各专题论文总数进行统计,并对其占科技与社会类论文总数百分比进行计算,得到图3。

图3 各专题论文数及占"科技与社会"类论文总数百分比

从图3可以看出,三种期刊各个专题在所有年份所载论文总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科技与文化"、"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环境"、"科技政策与管理"、"科技与社会总论"、"科技与伦理"、"科技与政治"、"科技与教育"、"科技与传播"、"科技与宗教"、"科技与法律"、"科技与心理"、"科

及时部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多重视角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的质量不错

2013-11-04 16:53: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3-12-27 21:17: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完好,物流很快!

2017-09-07 20:56:25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