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北大国学课图书
人气:66

北大国学课

《北大国学课》是普及国学知识的读本,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地理、诸子哲学、诗词曲赋、小说戏曲、金石学、图书学、中医、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常识知识,力求从五千年中华文化中撷取精华呈现读者。立意明确,...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中国文化>其他  
  • 作者:[经典课程编委会] 编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5132603
  •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2
  • 印刷时间:2014-12-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北大国学课》是普及国学知识的读本,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地理、诸子哲学、诗词曲赋、小说戏曲、金石学、图书学、中医、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常识知识,力求从五千年中华文化中撷取精华呈现读者。立意明确,解读深入浅出,用简练质朴的语言将深奥的国学细细品读,旨在帮助读者对国学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并日益精进,学有所成;使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融会贯通,启发智慧,指引人生。

编辑推荐

一书在手,如身临百年名校讲堂!书中遴选季羡林、蔡元培、顾颉刚、冯友兰、王力、马衡、任继愈、汤用彤、钱玄同、张岱年、钱穆、王国维、叶企孙、朱光潜等北大名师的名言作引开篇,为读者精选被今人看重的国学传承来介绍,以此了解中华五千年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

国学,弘扬中华文化,既然是顺乎人心,应乎潮流的事业,必然会发展下去的。

——季羡林

追本溯源!承旧启新!厚积薄发!

作者简介

经典课程编委会成员,主要由国内知名高校的教授和讲师组成。编委会里的成员都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曾多次参与同类书的编辑工作,经验丰富。

目录

代序:国学漫谈(节选)

经学

五经、十三经、四书

《诗经》

《书经》

《礼经》

《易经》

《春秋》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经的传授

古、今文学派之争

今文经学与谶纬

汉以后的经学

清代的经学

史学

正史

编年史

纪事本末

别史

政书

稗官野史

学术史

史评

历史哲学

新史学

地理

地理与"方舆之学"

《禹贡》与《山海经》

《汉书·地理志》

《水经注》

《梦溪笔谈》

《徐霞客游记》

域外地理

地图成就

诸子

诸子的学术派别

儒家

道家

墨家

别墨及名家

法家

兵家

杂家

阴阳家

纵横家

农家

王充之学

玄学

子学的兴起与消沉

文字语言学

小学

六书

字形的演变

字义的演变

汉字的传播

训诂学

文法学

方言学

字与音的分离

声韵学

声母和韵母

双声叠韵

反切

四声

古音学

金石学

宋代以前的金石研究

宋代的金石学

清代的金石学

近代考古学

甲骨学

古籍

抄本与刻本

校雠学

章句学

版本学

目录学

考证学

图书的分类

类书及丛书

佛学

初期的佛教

佛教的中国化

传入中国的宗派

传自印度的大乘佛教

中国独创的大乘宗派

小乘佛教

佛教与儒学

因明学

唯识论中的心理学

理学

宋明理学的产生

濂学:周敦颐

关学:张载

洛学:程颢、程颐

闽学:朱熹

陆学:陆九渊

浙东学派

宋末至明初理学

王阳明之学

清初理学的批判

理学批判的较高峰

新理学的产生

韵文

文学的范围与类别

诗歌总集

楚辞

乐府

五言诗

唐诗

散曲

非韵文

散文与骈文

周秦汉的散文

唐宋八大家

明清古文家

古文义法

六朝文

四六文

八股文

对联

文艺评论

小说与戏曲

唐以前的小说

宋元明的小说

清代的小说

戏曲的萌芽

元明清的戏曲

宝卷、弹词、鼓词

科学

天文历法

数学

物理化学

应用技术

中医

中医称谓

中医的发展

理论体系

发病观与治病观

阴阳五行学说

精气学说

脉学

四诊法

八纲辨证

特色疗法

四大医书

温病学

艺术

建筑

绘画

书法

篆刻

音乐

在线预览

代序:国学漫谈(节选)

季羡林

我们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做出了的贡献。很难想象,世界上如果缺少了中华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前几年,弘扬中华文化的号召一经提出,立即受到了国内外炎黄子孙的热烈拥护。原因何在呢?这个号召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弘扬什么呢?怎样来弘扬呢?这就需要认真地研究。

我们的文化五色杂陈,头绪万端。我们要像韩愈说的那样:"沉浸醲郁,含英咀华",经过这样细细品味、认真分析的工作,把其中的精华寻找出来,然后结合具体情况,从而发扬光大之,期有利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前进与发展。"国学"就是专门做这件工作的一门学问。旧版《辞源》上说: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话虽简短朴实,然而却说到了点子上。七八十年以来,这个名词已为大家所接受。

国学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一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一个词儿。但是,实际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又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现在我们不是都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吗?什么叫"特色"?特色表现在什么地方?我曾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觉得,科技对我们国家建设来说,对发展生产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万万不能缺少的。但是,科技却很难表现出什么特色。你就是在原子能、电脑、宇宙飞船等等尖端科技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超过了世界先进国家,同其他国家比较起来,也只能是程度的差别,是水平的差别,谈不到什么特色。我姑且称这些东西为"硬件"。硬件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色可言。

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我姑且称之为"软件",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经营、管理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这些东西也是能够交流的,所谓"固有"并不排除交流,这个道理属于常识范围。以上这些学问基本上都保留在我们所说的"国学"中。其中有不少的东西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华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不但对中国人发挥影响,它的光辉也照到了国外去。最近听一位国家教委的领导说,他在新德里时亲耳听到印度总统引用中国《管子》关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话。在巴基斯坦他也听到巴基斯坦总理引用中国古书中的话。足征中华智慧已深入世界人民之心。这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感到骄傲的。所有这一些中国智慧都明白无误地表露了中国的特色。它产生于中国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事实已经证明,连外国人都会承认这一点的。

国学,弘扬中华文化,既然是顺乎人心,应乎潮流的事业,必然会发展下去的。

经学

"经"是什么?它是古代史料的一部分,有的是思想史料,有的是文学史料,有的是政治史料,有的是其他国故的史料。

——钱玄同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五经、十三经、四书

汉朝人尊崇儒家古典著作,称为经书。"经"原意是线,所谓经书就是线装书。在古代,有什么事情需要记下来,就刻写在竹简上。事情多了,积累的竹简也多了,就把这些竹简用线编连起来。这些线就称为"经"。可见,"经"最初不过是当时记载片数较多而又常翻阅的竹简书,并无深意。

人们首先在《庄子》中发现了"六经"的说法,即《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春秋》、《易经》这六经,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这六类图书称为"六艺"。但因《乐经》失传,只留存一篇《乐记》,就把它并入《礼经》,成了"五经"。

到了唐朝,《春秋》被分成《左传》、《公羊传》、《穀梁传》,《礼经》也分为《周礼》、《仪礼》、《礼记》三种,便有了"三传"、"三礼"的说法,加上《易经》、《书经》、《诗经》,称为"九经"。再到宋朝,又加上了《尔雅》、《孝经》、《论语》、《孟子》四种,就有了"十三经"的说法。

十三经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原典,它反映了中国先民对人类所关心的重大问题如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具有多方面的原创性,后世许多思想都可以从中找到最初的原型,由此而形成中华民族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

宋时的儒学大家朱熹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各刊印成单本书,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并给这四本书作了详细的注释,被奉为儒家古籍的菁华。科举考试就依据"四书"出题,同时这四书也就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目了。

《诗经》

《诗经》是一部乐歌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部分是民歌,分十五国,共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小雅》,共一百〇五篇,以叙事诗为主。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四十篇,多为叙事诗和祀神歌,总计三百〇五篇。相传,诗原有三千多篇,经过孔子删削才成今天流传的篇数。

汉代流传的《诗经》有四家:齐国的辕固、鲁国的申培、燕国的韩婴、赵国的毛苌。或取国名、或取姓氏,简称为齐、鲁、韩、毛四家。他们传授、解释的诗经称为齐、鲁、韩、毛四家诗。后来,其他三家都失传了,只有毛诗流传下来,我们现在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脉,所谓大毛公传授的。《诗经》附有"诗序",分"大序"、"小序"。"小序"列在每篇诗的前面,说明诗的大意,"大序"连在首篇《关雎》的小序之后,总论全书。序的作者没有定论。

这些诗的来源一般认为是定期采集而来。在古代,有采诗的官职,每年八月周游各地,采录歌谣,上呈天子;天子巡狩各国时,命太师上奏当地歌谣,以了解当地民情。采集的区域以黄河为中心,十五国风主要反映的是今天河南、陕西、山东、山西几省的风情,所以《诗经》可以算是北方文学,有个别的诗,如《周南》、《召南》,有着江汉一带的背景。

诗的修辞方法有赋、比、兴三种。赋是直接叙述,比是譬喻,兴是先说背景而后再叙述。

诗的风、雅、颂三种题材分类,加上赋、比、兴三种修辞方法,被称为诗的"六义"。

《诗经》是一部的古书,不但有文学价值,同时也有史料价值,比如《商颂玄鸟》篇,讲述了帝喾的次妃简狄吞鸟卵而生契的传说,契是商的始祖;《大雅生民》篇,讲述了帝喾的正妃姜嫄踩到上帝的脚印后,怀孕生下后稷,后稷是周的始祖,反映了远古社会的情形。《豳风七月》篇以及《小雅》的《楚茨》、《南山》、《莆田》、《大田》诸篇,表现了周代农业的兴盛。到平王东迁以后,社会动荡,矛盾逐渐尖锐,则出现了抒写抑郁愤慨情感的诗篇,如《邶风北门》、《王风黍稷》、《秦风黄鸟》,《小雅》的《节南山》、《正月繁霜》,《大雅》的《板》、《荡》、《桑柔》、《云汉》等篇,都是怨天尤人的口气。《小雅》中的《何草不黄》、《北山》、《出车》、《采薇》、《黄鸟》,《魏风》的《葛履》、《伐檀》、《硕鼠》等篇,揭露了社会的不安。

《书经》

《书经》即《尚书》,"尚者,上也",有人认为是"上古的书"的意思。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尚书》现代通行的版本包括虞书五篇、夏书四篇、商书十七篇、周书三十一篇,共五十八篇。其中有《尧典》、《禹贡》、《盘庚》等三十三篇,称"今文尚书",同时也是"古文尚书"。其余都是"伪古文"。这个"今文"、"古文"有什么区别呢?

汉朝初年,经学家伏生传授《尚书》二十九篇,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称"今文尚书"。到了汉武帝末年,从孔子居所的墙壁中发现了一部用古体字写的《尚书》十六篇,称"古文尚书",但没过多久又失传了。

东晋时,一个叫梅赜的人向皇帝献上了一部二十五篇的"古文尚书",后附一篇《尚书传》,据说是孔子十一代孙孔安国所作,大家都认为古书失而复得了。后来清代著名的学者阎若璩等人考证,断定这部书是伪造的。现在通行的尚书是今古文合编的,篇数也有分有合。

《尚书》讲了很多历史,上自尧舜,下至秦穆公。其中历史年代最为久远的《尧典》、《舜典》、《皋陶谟》、《禹贡》等篇,以前的人认为是夏朝时代的人所写,近代学者已证实是儒家学派的人模仿古文所编写,创作时代大约在周代。虽然是伪作,但时代比较早,依据的传说真实性更强一些,比东晋人的伪作更有价值。

《尚书》的篇名,多用典、谟、训、诰等字,文章类似于现在的宣言、布告、演讲集、会议录等,所以被称为记言之史,其中有《洪范》一篇,反映了原始的哲学思想,以水、火、金、木、土这五行为世界万有的基本元素。

水是向下滋养万物,火是向上燃烧,木的性能可弯可直,金属的性质可以通过熔化来改变最初形状,土的作用是耕种庄稼。水向下滋润代表咸味,火向上燃烧代表苦味,木可弯可直代表酸味,金销熔变形代表辣味,土耕种五谷代表甜味。

另外文章中又提出五事、八政、五纪、皇极、三德、稽疑、庶征、五福、六极等关于政治的原理原则:

敬用五事:一曰貌,即态度要恭谨就严肃;二曰言,说话要和顺,说话和顺办事就顺利;三曰视,认识要清晰就能辨别是非;四曰听,听事要聪敏谋事就能成功;五曰思,思虑要通达,思虑通达就能圣明。

农用八政:管理民食、管理财货,管理祭祀,管理建筑,管理教育,管理司法,接待宾客,治理军务。

协用五纪:要和岁、月、日、星辰、历数协调一致。

建用皇极:树立皇极的威信,并建立遴选官员和赏罚的标准。

义用三德:治理众民要以"正直"为本,同时在必要时又要刚柔并用,或者以刚制胜,或者以柔制胜。

明用稽疑:通过龟卜和诬占以探询上天的旨意,同时,参照卿士、众民和自己的意见做出判断和决定。

念用庶征:通过雨、晴、暖、寒、风等的气候变化以判断年景和收成。

飨用五福:通过寿、富、康宁、好德、善终等"五福"劝导人们向善。

威用六极:通过夭折、多病、忧愁、贫穷、丑恶、懦弱等"六极"警戒和阻止人们从恶。

五行与这些原则通称"九畴",颇为儒家所重视。

《礼经》

《礼经》在唐朝时被拆分为《周礼》、《仪礼》、《礼记》三部书,现在五经中所说的礼经,指的是《礼记》。在古代,所谓"《礼经》十七篇"指的是《仪礼》,它是孔子门徒附在《礼经》后面的笔记。

《仪礼》原来有两种本子,一种是汉代高堂生所传的今文仪礼,一种是从孔家宅壁中得到的古文仪礼。东汉的郑玄将它们合二为一,成为现在流传的《仪礼》。

《仪礼》简单说来就是各种各样仪式的礼仪,内容包括冠、昏、丧、祭、朝、聘、燕享等典礼的详细仪式,读了之后能了解到古代贵族们的繁文缛节,可以想见古代宫室、舟车、服饰、饮食等日常生活的面貌,以及宗教信仰、亲族制度、政治组织、外交方式,等等。

《周礼》是汉朝初年河间献王从民间抄来献给朝廷的。篇目按照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划分,缺冬官一篇,有人就找了一篇《考工记》来补上。后来刘向的儿子刘歆校理群书,将这部书编入经籍,称为"周官经"。从《周礼》的内容看,大约是战国时的人根据战国前的行政制度写成。

《周礼》是儒家推崇的理想官员制度,也包含了古代事实上的制度。所谓的六官是:

天官冢宰掌邦治。冢宰即太宰、丞相,统领百官。相当于国务院的总理。

地方司徒掌邦教,布五典,安兆民。相当于教育部兼财政部。

春官宗伯掌邦礼,洽神人,和上下。这是一个宗教官。古代行政,祀神占一大部分,所以特设一个大官来办理。

夏官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相当于陆军部。

秋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相当于司法部。

冬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相当于农工部。

《礼记》里的《王制》一篇,也讲官制,和《周礼》大致相同。我国历代官制,多半以此为依据。比如清朝政府的吏(民政)、户(财政)、礼(祭祀和科举)、兵、刑、工六部,就是六官制度。《礼记》大部分内容还是规范风俗礼制方面,如《内则》篇专门规范妇女的行为,《少仪》篇规范青年人的行为。《礼记》中有一些精彩的文章,如讨论教育问题的《学记》,讨论音乐的《乐记》,讨论个人修养的《儒行》,讨论治国的《礼运》。

现在《礼记》也叫"戴记"、"小戴礼",原本也是河间献王抄来献给朝廷的。后来受命典校古籍的经学家刘向又发现几种,合编起来共两百一十四篇,信都王刘嚣的太傅戴德做了删节工作,整理成八十五篇,这就是《大戴记》。现存的《大戴记》只有残本,没有列入十三经。他的侄子戴圣又删为四十篇,这就是《小戴记》,在此基础上,东汉儒学家马融又增编了几篇进去,合成四十九篇,就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礼记》。四书中的《大学》、《中庸》都是《礼记》中的文章。

相传《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作,文辞简约,内涵深刻,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今人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启迪意义。所谓"大学",就是治国安邦的学问,后人将《大学》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三纲领"和"八条目"。

"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大学之道"的总纲,意思就是,做治国安邦这种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以至善至美为奋斗目标。

"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有关道德修养的具体方法,是一步步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思想……思想端正了,才能完善自我修养;自我修养完善了,才能让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有序了,才能国家安定繁荣;推而广之,达到天下平定。

如果说《大学》是指导人实现政治理想的启蒙书,那么《中庸》便是指导人实现修养的启蒙书。其主旨在于通过自我教育,达到"至诚"的境界。《中庸》的思想,主要集中表现在"中庸"和"诚"这两个范畴上。

何谓"中庸"?"中庸"并不是"中立、平庸",而是"执中、中和"的意思,所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现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

"诚"是充分表达个人的本性,所以《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人的天性本来是诚的,若能依着这天性去做,若能充分发展天性的诚,便是"教",便是"诚之"的工夫。

宋朝以后,《中庸》逐渐成为儒家学者的研读重点,很多儒学、理学的概念和命题都出自《中庸》。许多思想家也都坚持"中庸"的信条,开始用"中庸"的方法论思考问题。

在儒家思想体系里,政治和伦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但是,从论述的角度出发,两者却有不同的着重点。《大学》比较通俗平易,强调各种伦理规范对于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意义,实践性很强;《中庸》比较高深微妙,把这些伦理规范提升到了天人关系的高度加以考察,思辨性很强。

……

媒体评论

国学,弘扬中华文化,既然是顺乎人心,应乎潮流的事业,必然会发展下去的。——季羡林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不错 速度很快,朋友很喜欢

2017-09-14 10:20:3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书的印刷质量太差了!居然有十几页的白页。

2017-09-26 20:32:48
来自wengyb**的评论:

给孩子买的,是正品,写得挺好,对孩子有帮助。

2017-10-12 10:39:2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书 值得一读

2017-10-23 15:43:5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每月都买一些书成了我的一个习惯和爱好,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个自己的万卷书屋,闲暇时和孩子一起静静的看看书!感谢这里提供了一个购书好平台!

2017-10-23 19:52:25
来自醉***虚**的评论:

北大国学课 所以还没看,但是就当当的包装来说,真的很烂,书都被压坏了

2017-10-29 11:29: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不错的书,自己看小孩看。

2017-10-31 10:09:1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很好,内容很满意。

2017-11-05 17:59:3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内容很好。送的及时。

2017-11-08 07:27:37
来自枕书客**的评论:

这是一本“北大”名头下的国学知识拼盘讲座书。

2017-11-24 17:19:12
来自鑫哥积**的评论:

北大国学课 “有一个可以想念的人,就是幸福。”图书内容不错,包装精美,装帧很好,价格便宜,内容精美实用,性价比高,物流比较快,农村快递速度很慢且需自提,客服服务态度很好,经典作品不可不看,总体很满意,希望下次继续优惠多多,当当图书服务优秀。

2017-11-26 09:33:31
来自白沙吴**的评论:

本书是普及国学知识的读本,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地理、诸子哲学、诗词曲赋、小说戏曲、金石学、图书学、中医、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常识知识,力求从五千年中华文化中撷取精华呈现读者。立意明确,解读深入浅出,用简练质朴的语言将深奥的国学细细品读,旨在帮助读者对国学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并日益精进,学有所成;使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融会贯通,启发智慧,指引人生。

2015-07-28 15:19:18
来自东柳书**的评论:

本书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地理、诸子哲学、诗词曲赋、小说戏曲、金石学、图书学、中医、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常识知识,力求从五千年中华文化中撷取精华呈现读者。立意明确,解读深入浅出,用简练质朴的语言将深奥的国学细细品读,旨在帮助读者对国学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并日益精进,学有所成;使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融会贯通,启发智慧,指引人生。

2015-09-16 12:47:27
来自木奕林**的评论:

北大国学课,看了这本书,我相信你从此会喜欢国学的,很不错的一本书,看这本书,感觉就想坐在北大教室里听课,很不错的感受,,,,,,,,,,

2015-06-18 06:38:31
来自我不不**的评论:

给孩子买了不少,这些的书不错,应该多看看。现在的人都忘记了我们的经典文化。

2014-11-27 14:29:39
来自孙毅冬**的评论:

又一种分类法,觉得甚好。希望看过后可以有大收获。

2015-09-24 15:31:29
来自feen**的评论:

收藏了好久,一直期待的好书,这次搞活动买的,值得一看。

2016-03-05 08:34:13
来自screamo**的评论:

经典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它们无论经历何时何代,都会被人们所接受,并且被人们赋予新的内涵。这本书里的一些篇目之前我都读过,现在重新翻开来看,又有不一样的感受和体会,经典的魅力果然是不朽的啊!

2014-11-27 14:36:4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快递来的时候并没有准备好钱,让他们等了好长时间,然后他们说等两分钟没关系的。心里好暖*快递好棒!书的内容也不错,很适合我!

2015-08-21 17:51:23
来自emokid0**的评论:

国学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最精彩!书里讲了很多,但都不深入,最为入门书还可以吧,总之分类还算清晰。值得推荐下

2014-11-27 14:40:0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比之于详尽的内容,这本书应该属于系统一类的书

2017-07-24 16:38:2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受益匪浅,了解了不少国学知识,在今后的日子里,还要多回顾,这样才可以把知识变成常识。

2014-11-27 14:32: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由于学习中文的缘故,一直对于国学有很大的兴趣,这次偶然看到这本书,觉得如获至宝,事实证明没有买错,好好读一读,能增加好多文学知识,非常喜欢。

2014-12-15 19:41:14
来自emocore**的评论:

王国维、季羡林、胡适、张岱年等大师离我们越来越远,现今的大师越来越忽悠,正经做学问的没几个了,只能从书中感受他们的风采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传承需要大家一同努力啊~

2014-11-27 14:34:2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经典读物,适合普遍人群阅读,提升对国学的认知。

2017-08-09 16:22:13
来自皓哥82**的评论:

这本书可以说是“国学”的总序。非常愉快的一次购书经历!所有书籍都是自己精挑细选而来,大部分都是续集,可读性非常强。无论是包装还是物流,都非常让人满意!

2015-03-07 18:35:11
来自wormpp**的评论:

北大历史 ,北大哲学已经买了很久,这本是第三本。国学还没看。哲学和历史都是讲最浅显的内容,用来普及知识还是很好的。

2014-12-15 20:48:14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