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爱是一生需要学习的能力图书
人气:27

爱是一生需要学习的能力

首席情感畅销书作家曾子航情感力作!
  • 所属分类:图书 >成功/励志>情商/情绪管理>情商总论  
  • 作者:[曾子航]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4354362
  •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2
  • 印刷时间:2017-02-13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为什么如此之多的“三高女性”自觉选择了充当“齐天大剩”?为什么现在非常火爆的相亲节目中的男人和女人都很,却少人牵手、孤单离场?为什么男人女人越来越像两条平行线,彼此倾慕却无法交集?或者即便相交,结成眷属,却只是构成了一个大大的“╳”,开始于误会,终结于错误,渐行渐远,无可奈何地忍受孤独?

我们爱的能力,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本书是一本实用理性的身心灵读本,从心理学的视角对现代男女的“爱无能”症做出透彻的分析和解读。原来,爱的能力与我们童年时的家庭环境与教育息息相关。只有具备了爱的能力,才能让一个人真正地爱自己,爱他人。这种能力,需要我们一生来学习培养。

如何让爱变成一种持久稳定的超能力,相信每个读者都能从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编辑推荐

国内首席情感畅销书作家曾子航继《女人不狠,地位不稳》销量突破50万册之后,再推情感力作!

一本实用理性的身心灵读本,从心理学的视角对现代男女的“爱无能”症做出透彻的分析和解读。治愈现代男女的“爱无能”症,学会爱,系牢情感安全带。

家庭稳定与否,取决于爱的能力;孩子快乐与否,取决于父母性格。别让自己后悔一辈子,别让孩子怨你一辈子!

黄晓明,黄健翔,张德芬,孙菲菲,约翰 格雷 诚意力荐!

作者简介

曾子航〉〉情感类畅销书作家

七零后生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做过日报记者、电台DJ、和广州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主持人、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佳片有约》节目主持人,以及内地首个网络原创情感节目《情感蜜电码》主持人,现担任很多电视台谈话节目、情感节目和相亲交友节目的主谈嘉宾、心理专家。

喜欢博览群书,对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电影多有涉猎。代表作《男人是野生动物,女人是筑巢动物》(被评为2009年度“十大网友阅读的书奖”)、《女人不“狠”,地位不稳》(上市一周年销量突破30万册,为近五年国内最畅销的两性情感图书)

目录

序 言 谁在操纵我们一生的幸福?

1 谁让我们的爱无能为力? / 001

2 爱是童年送给我们的好的礼物 / 005

3 如果一个人在爱情或婚姻中屡遭挫折,他要从童年潜意识中寻找原因 / 010

4 “ 文化潜意识”和“童年潜意识”是开启我们一生幸福的两大密码 / 014

及时章 “ 文化潜意识”深深影响了中国男人的情爱心理

一 婆媳关系实际上折射出的是母子关系 / 019

1 “ 百善孝为先”:中国人的代际关系是以下一代对上一代的孝顺为核心的 / 019

2 父子疏远,母子亲密是中国男人普遍的代际关系 / 024

3 夹在婆婆和媳妇之间的“三明治丈夫”都是精神上没有断奶的男孩 / 027

4 母子关系超过夫妻关系是家庭矛盾的根源 / 031

二 中国的男人普遍缺少“青春期” / 036

1 “ 奶嘴男”、“僵尸男”为何频频出现在一些电视相亲节目中? / 036

2 中国传统文化带有很强的“身体化”倾向 / 039

3 无论一个男人年龄多大,中国的父母总喜欢用儿童的标准来看待他 / 044

4 “ 万恶淫为首”: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性是最不宽容的 / 046

5 在父母面前过于听话的男孩子,会出现三种可怕的后果 / 050

三 婚姻中可怕的“情感失语症” / 055

1 中国传统的夫妻为何大都“相敬如宾”? / 055

2 太过浓烈的感情跟我们传统的中庸之道不符? / 059

3 不会恋爱,不懂浪漫,不解风情为何成了中国男人的通病? / 061

四 男人的处女情结和恋母情结其实是一回事 / 066

1 处女情结绝不仅仅是娶个处女做老婆这么简单 / 066

2 在家里男人要女人守节,跟在朝中皇帝让臣下尽忠是彼此对应的/ 068

3 “ 老牛吃嫩草”其实是男人不太自信的一种表现 / 070

4 男人最想娶的女人是公主,最不想娶的女人是女王 / 077

第二章 “ 童年潜意识”是我们在跟父母的关系中逐步形成的

一 一个人对自我的最初认识,来自他的母亲 / 083

1 我们所有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都能在跟母亲的最初关系中找到答案 / 083

2 跟母亲不同的依恋类型决定了孩子的不同人格特征 / 087

3 母亲是我们来到茫茫人海之中看到的及时个安全岛 / 091

4 母爱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最初的自己 / 094

5 母爱好似一杯水,让我们的身心不再饥渴 / 096

二 中国男人越来越柔弱跟父爱整体“缺失”有关 / 099

1 父亲要么太过严厉,要么总不在家,构成了我们对父亲的总体印象 / 099

2 如今的男孩子大多生活在一个父爱缺失的“女儿国”里 / 103

3 一个男孩要成为真正的男人必须首先修复与父亲的关系 / 106

4 父亲是构筑我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及时人 / 111

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 / 117

1 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关系模式”,那是在跟父母长期的相处中逐步形成的 / 117

2 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或多或少是他“内在关系模式”的一种投射 / 122

3 我们身边不乏“希特勒人格”的人 / 125

4 要想改变糟糕的“内在的关系模式”,就要学会爱,而不是保存恨 / 128

四 懦弱的丈夫大多是被强悍的母亲培养出来的 / 133

1 我们的性格总是有意无意地模仿和承袭我们的同性父母 / 133

2 男孩过于屈从母亲,就会导致女性化倾向 / 139

3 在强悍的母亲面前,女儿选择无条件认同,儿子则会无条件逃避 / 141

4 母亲越嘲笑和否认父亲,儿子反倒会越向被边缘化的父亲看齐 / 144

五 我们选择伴侣,其实就是选择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父母形象 / 148

1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恋母(恋父)情结 / 148

2 我们对现实的父母越不满意,就越会对理想的父母满怀憧憬 /153

3 只有获得父母足够的爱,现实父母和理想父母的形象才会合二为一 / 156

第三章 家庭和成长对我们人格的潜在影响

一 不健全的家庭走出的一定是人格不健全的孩子 / 165

1 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家庭经验形成我们心理的整个深层结构 / 165

2 健康家庭最重要的是和谐 / 168

3 准许合理的冲突是健康家庭的重要标签 / 171

4 如果在原生家庭跟父母的关系未处理好,一定会把这种缺憾带到新家庭中 / 173

二 我们总是在不自觉中“复制”父母的家庭模式 / 181

1 人格的不完整,家庭的不健全,某种程度上具有代代相传的“光荣传统” / 181

2 一个整天听着自己父亲“坏话”的孩子,心灵将会被污染 / 188

3 在某件事情上过于执著的人,其实是在自我中彻底迷失的人 / 192

4 与其期待别人救你,不如首先学会自救 / 195

三 心理未曾充分成长的人会在婚姻中寻找另一个“爸妈” / 198

1 心理未曾充分成长的人都是长着大人身躯的孩子 / 198

2 一个人从生到死,要经历八个心智成长的阶段 / 200

3 一个人越是被无情地遗弃过,他对家庭的依恋就越强烈 / 204

四 父母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足够的爱与尊重 / 210

1 我们的一生实际上就是不断得到爱,又不断分离的一生 / 210

2 自我实现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种选择,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 215

3 “ 被父母意志绑架的孩子”有时候会干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 / 220

4 父母要学会给孩子培养“自主意识”,而不是总在灌输“强迫意识” / 224

第四章 一个人自我价值的高低将决定他的幸福指数

一 自我价值是我们给自己的幸福大厦建造的及时块砖 / 231

1 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会导致心理地震 / 231

2 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形成来自出生以后的最初三年 / 237

3 我们的自我价值越高,在两性关系中越倾向于给予,而不是索取 / 239

二 盲目跟他人攀比是导致一个人自卑的根源 / 247

1 “ 门不当户不对”的悲剧大多是弱势一方的自卑心理造成的 / 247

2 人的自卑往往在跟他人的比较中被放大了 / 252

3 “ 过度补偿”有时候并不能消除内心真正的自卑 / 255

4 有时候一个人过分炫耀某一点,那正是他最自卑的那一点 / 259

三 爱的能力需要从小培养 / 264

1 爱的五种含义 / 264

2 爱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来的 / 268

3 爱与恨都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蝴蝶效应” / 273

四 自爱是一个女人获得美满爱情的先决条件 / 278

1 对一个女人来说,寻找他爱是第二步,找到自爱是及时步 / 278

2 在丈夫和儿女面前爱到“忘我”的女人通常是不懂得爱自己的女人 / 280

3 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爱情和婚姻必然千疮百孔 / 284

4 自爱的及时步就是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 286

五 如何做到不折腾、不动摇?强悍的自信心很重要 / 296

1 不自信的女人,总会被稀奇古怪的男人所吸引 / 296

2 一个人的自信心越强,就越会珍视自己的行为 / 298

3 当我们在生活中屡遭挫折的时候,梦想如同一根火柴,会帮我们点亮光明 / 300

在线预览

懦弱的丈夫大多是被强悍的母亲培养出来的

1 我们的性格总是有意无意地模仿和承袭我们的同性父母

瑞典著名的电影大师英格玛 伯格曼一生拍摄了许多名垂影史的不朽杰作,先后四次捧走奥斯卡外语片奖,世界各国的很多影评人和导演都认为,如果评选电影诞生以来最伟大的导演,前三名当中伯格曼肯定会占一席之地。在这里,我想推荐大家去看他的一部代表作《野草莓》,在这部堪称他最经典的影片中,伯格曼深入地探讨了父子关系。当然,里面也涉及了本书所研究的一些问题。

《野草莓》的故事主角伊萨克是位功成名就的医学教授。影片一开始,70岁的老人应邀去一所大学接受荣誉学位的称号。然而,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我们看到的却是老教授不为人知的过去:当年他暗恋的表妹,因为他的不善表达,嫁给了他的堂弟;他早已去世的老婆,因为他的冷漠和寡情,毅然红杏出墙,使他饱受屈辱;他的儿子跟他也关系疏远;更可怕的是,儿子虽然也是医生,却同样继承了父亲的冷漠,与妻子结婚多年,一直拒绝要孩子,为此,妻子差点儿要跟他离婚……

看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学教授,伊萨克为何对家人如此冷漠?伯格曼给出的答案是:父爱的缺失。

影片很大篇幅都是伊萨克的回忆,在老教授最为怀念的童年时光中,父亲的形象是模糊而断裂的,母亲的形象似乎也好不到哪去。伊萨克去接受荣誉学位的途中,跟自己的儿媳去一座老宅探望母亲,在这座好似坟墓一样森严可怖的房子里,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个慈祥安宁的老妇人,她更像一个欲壑难填的千年老妖,皱纹密布的脸上写满哀怨。伊萨克的儿媳后来对这位太婆婆有句评价:“一个冷漠如冰的老女人”。由于父爱的缺失,伊萨克表面上似乎是沿袭了母亲的冷漠。实际上,在儿子艾瓦尔德面前他表现出更多的是对父亲的认同。所以当艾瓦尔德听说妻子玛丽安怀孕之后,并未表现出即将要成为父亲的欣喜若狂,反倒恨恨不平地表示:“为什么要让孩子采到这样一个如地狱般冰冷的家庭中?”。显然,艾瓦尔德也想把父爱缺失的角色继续扮演下去。

西方电影界普遍认为,伯格曼的大部分作品都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自传色彩”,本片也不例外。显然,伊萨克教授是导演伯格曼的自画像,父爱的缺失代表了他不幸的童年,他跟儿子之间冷漠而疏离的关系也是现实生活中他跟孩子关系的真实写照。

翻开伯格曼的自传《魔灯》,你会看到大师的不幸童年:父亲恩里克 伯格曼是位虔诚的路德派教徒,曾长期担任牧师,为人拘谨而刻板,母亲是一位上层阶级出身的小姐,任性而孤僻。父亲对伯格曼的管束严厉到了近乎残酷的程度,伯格曼的童年生活始终笼罩着一种严峻、压抑的气氛,后来,伯格曼的父亲又晋身为皇家医院的大牧师,对此,伯格曼更是觉得,父亲作为神职人员的角色放大了,原本的“父亲”角色却隐匿不见。严厉而专横的他对儿子动辄施以鞭笞和叱骂,却从未给予他父爱的温暖。后来,伯格曼在回忆中一再流露出童年时代对父爱的渴求,以及因为得不到这种爱而产生的恨。20世纪70年代,伯格曼在接受瑞典一家电视台采访时曾说:“一种巨大的怨恨横亘在我和父亲之间。”

这种情结也一直影响着伯格曼的电影生涯,他本人曾经承认:自己的很多电影中都存在父子紧张,母女不和的情节,而其源头都是童年的经历。他甚至把拍电影看做是“跃入童年的深渊”。在《野草莓》中,伯格曼深入探讨了父爱缺失的主题:主人公伊萨克的父亲是缺失的,他自己对孩子的父爱也毫无力量,而他的儿子又继承了父亲的冷漠。在表现母女不和的另一部影片《秋天奏鸣曲》中,多次出现两个女儿痛不欲生的特写,而怀着深深愧疚的母亲则像站在审判席上一样总是处于侧面。在摄影机后面,我分明看到了一生孤傲的伯格曼对父亲无法排遣的恨!

由于从小得不到父母足够的关爱,伯格曼的性格很扭曲,既敏感、自卑又狂妄、暴躁,他一生结了五次婚,几任妻子都因难以忍受他的古怪个性离他而去。直到伯格曼晚年,他才承认自己对妻子们都很冷漠,并表示出极为深刻的悔意,他说他无论如何也不知道怎样去爱他的妻子。他同子女的关系,也一如《野草莓》中的伊萨克。他有十个子女,数十个孙辈,但每次见面只有短暂的一小时,伯格曼自己也说,他从未想过要一个孩子……这点跟伊萨克的儿子艾瓦尔德的想法惊人的相似!

据说国内一家电视台曾远赴瑞典采访过伯格曼,包括他的儿子,一个正在电视台工作的年轻人。他对他的父亲非常不满,说伯格曼很少关心他,就像伯格曼说他自己的父亲一样。

无论是电影《野草莓》本身,还是作为导演伯格曼的真实人生,似乎存在一种可怕的轮回:父亲对妻子和儿子的冷漠是由于父爱的缺失,没想到儿子在责怪父亲的同时,也在认同父亲的冷漠,并拒绝在下一代面前扮演父亲的角色。伊萨克和他的父亲、儿子是如此,伯格曼祖孙三代不也在重复着这样的悲剧吗?

也许,有些读者会惊呼:伯格曼一家是不是遭遇了什么可怕的诅咒?怎么一家三代都如此“冷漠”?其实,倘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伯格曼一家并非特例,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子承父“性”的悲剧也在很多家庭屡屡上演着,只不过我们不自知而已。其实,在父母和儿女的关系中,这是一种“父母认同”,有时候,它就像某些遗传疾病一样根深蒂固。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认同”是一种非常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心理模式。具体表现在: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模仿和承袭跟我们性别相同的一方的父母(即同性父母),而在择偶方面却受到父母中性别相反的一方(即异性父母)的影响。这就是心理学中经常提到的“父母认同”。(不过,如果同性父母在成长中位置长期缺失,我们就会向异性父母看齐。)比如父亲性格坚忍不拔,培养出的儿子一定也是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母亲温柔贤惠,她的女儿长大了也一定是个淑女,反之,父亲委琐,儿子也伟岸不到哪去,母亲爱唠叨,女儿也是个嘴巴闲不住的人。

这里要强调一点,同性父母对我们的性格塑造是深入骨髓,难以抗拒的,有时候它甚至不以人的意志和好恶为转移。儿子有时候跟父亲关系越僵,越会承袭父亲的性格特征;女儿越跟自己的妈过不去,她就反倒越像自己的妈。有时候,父亲因为儿子不成器而动怒,“我怎么生了这么一个败家子”,其实,父亲不知道,他这个不成气候的儿子其实骨子里已经继承了他性格中的很多特征。我们常常听到很多夹在父子冲突中的母亲这样抱怨:“唉,有时候他们父子都一样的倔!谁也不肯让一步!”这就是一种认同,儿子容易在心理上认同父亲并承袭他性格中的很多特征,尤其是他的某些负面性格。女儿则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成为另一个她,当然这里我指的是性格,而不是兴趣、职业和价值取向。前面提到的药家鑫,虽然外表很女气,跟他军人出身的父亲相反,但骨子里,他也继承了父亲的不近人情甚至略带暴虐的个性,他对那位受害者连捅6刀的凶残行为何尝不是受到当年父亲打他的影响?

我曾经看过一个科学家写他父亲的回忆录。整本书都是在指责他的作家父亲是多么的冷酷、多么的自私、多么的不近人情。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个人写一本书就是为了“声讨”自己的父亲,那他是不是也很冷酷,很“不近人情”呢?后来我听认识这位科学家的人说,他跟他父亲其实本质上很像,甚至是翻版。有时候我们讨厌一个人,恰恰是因为他身上具有跟我们相似的缺点,而在血缘上、感情上越亲近的人,这种“因果关系”就越纠缠不清。前面提到的伯格曼,他痛恨父亲的冷漠和专断,其实,他也在痛恨之中不知不觉继承了父亲的这种缺陷,并继续以这种冷漠和专断伤害着他的子女。

在心理学中,经常使用到的一个词,叫“内化”,指的是,自己本来是受害者,但潜移默化,反倒把他人的价值观与道德标准吸收过来,变成了自己的思维行动方式。你开始接受乃至实践你所不认同的规则了。比如,小时候你经常被父母打骂,受尽了委屈。可等到你当了父母,你也开始打骂自己的儿女。这种情形实在太多。内心实际上就是对父母潜意识里无条件的认同,哪怕它曾经深深地伤害过你,你也像依赖一样深深依赖它。

伯格曼对他的父亲的冷漠就是一种“内化”。我认识一个做图书的编辑,他当年在一家民营公司任职,他非常不喜欢他的老板,因为那位老板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冲员工吼叫,他私底下给这位爱嚷嚷的老板取了个绰号,叫“咆哮帝”。谁知,他后来辞职以后自己开了家图书公司,因为公司刚起步,压力大,他的脾气也不知不觉变得急躁和易怒,于是他也成了另一个“咆哮帝”。这也是一种“内化”。

从小我们的榜样来自父母,我们的人格塑造、精神气质、言谈举止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我们父母的影响,尤其是父母中跟我们性别相同一方的影响。也就是说,儿子的形象在成长过程中是被父亲打磨,女儿则被母亲左右。所以父母在儿女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尤其是正面作用不可低估。

2 男孩过于屈从母亲,就会导致女性化倾向

不过,也要防止出现另外一种可怕的情形,那就是男孩从小过于依附在母亲的羽翼之下,跟父亲疏远(或者女儿恋父,仇视母亲),此时男孩的父亲形象认同就会出现严重偏差,反倒向母亲倾斜,这时候以父亲为代表的男性榜样是明显缺失甚至坍塌的,他就不可能成为独立而坚强的男子汉,软弱、怕事、优柔寡断、怕担责任,将来进入婚姻中,一定会导致婆媳不和。现实生活中,很多婆媳关系处不好,都是丈夫的一味逃避引起的。不用说,他们都在成长阶段跟父亲谨慎地保持着距离,跟母亲过分黏合在一起,他们都是不折不扣的“奶嘴男”。就像一个被惯坏的孩子,永远长不大,也永远学不会对女人,包括母亲起码的尊重。

我曾经在一个节目中,看到一个20多岁的儿子对母亲呼来喝去,那口气不像对自己的老妈,倒像是对老妈子,而那位母亲也唯唯诺诺,极像老妈子对老爷的恭顺。这种变了味的母子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呢?原来儿子的父亲很早去世了,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也许觉得对儿子有所亏欠,母亲的爱有点儿太盲目,不理智,结果反倒把小儿子惯成了一个大老爷,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父亲角色的缺失造成的负面影响。没了父爱,少了榜样,他不懂得男人该如何面对女人,自始至终还是以一个霸道的3岁小男孩的嘴脸对待他的母亲,我当时就想,这孩子恋爱以后也肯定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对待他的女友,将来更不懂得如何为人夫,为人父。

在我的情感系列及时部《男人是野生动物,女人是筑巢动物》一书中,我曾提到在西方家喻户晓的唐璜,唐璜一直是风流男人的代名词,是个典型的花花公子。其实,唐璜本质上也是在母亲身边没长大的孩子,他像蜜蜂采蜜一样穿梭于多个异性之间,实际上内心深处只是渴望待在一个纯女性化的世界里,不愿长大而已。这点跟生活在大观园里面的贾宝玉很像。

贾宝玉表面上很花,有了林妹妹,还不忘宝姐姐,跟袭人、晴雯还有着说不清的暧昧关系,其实他也是这种离不开母亲怀抱的“奶嘴男”。与其说他花心,不如说他花痴,因为他还没心,只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小孩,有的只是一股子痴劲儿,对众多女孩子的痴实际上就是对母亲的痴。熟读《红楼梦》的读者应该对一个细节有印象,那就是宝玉特爱吃女孩子嘴上的胭脂,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学说来解释,这是一个人尚未脱离“口唇期”的表现。在小说中,他跟母亲关系紧密,跟父亲、跟家里一切男性长辈又很疏远,甚至惧怕,所以贾宝玉身上有很多孩子气、脂粉气的一面,这都是亲近母亲、远离父亲的结果。尽管贾宝玉很爱林黛玉,但我敢保障,他们俩如若结婚一定不会幸福,因为宝玉始,终未曾真正长大,他从未在父亲、兄长那里学到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试问,一个心理年龄永远处于童稚阶段的孩子又如何给人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呢?幸亏黛玉早逝,否则他俩即使终成眷属也无法白头偕老。

在某些家庭中,儿子无法顺利获得男性成长必备的营养,还跟母亲结成统一战线,孤立父亲、打击父亲。在情感节目中,我见过太多这样的问题家庭。夫妻一旦感情不顺,母亲就会倒向儿子,不但紧紧抓住儿子不放,还跟儿子联合起来对付丈夫、嘲笑丈夫,把儿子拖进这场漫长而持久的夫妻大战之中。很多妻子不知道,当她把儿子拉到自己一边,一起谴责嘲笑自己的丈夫时,儿子也在参与对自己父亲的挞伐,此时,他不仅深受母亲的影响,也在远离父亲的影响,如果是独生子,家里的男性榜样遭到贬斥,儿子就会无所适从,因为他失去了效仿的对象,不知不觉中,他就会对母亲乃至女性形象严重认同。尤其是在一个家庭中,母亲过于强悍,丈夫过于弱小时(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父亲过于严酷,近乎暴虐,母亲过于温顺、软弱),儿子就会像只受伤的小鸡,永远无法离开母亲的怀抱,也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彻底离开,这都会给他的恋爱和婚姻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对于女人来说也是这样,如果她过于恋父,必然会跟母亲势不两立,她会过多吸收男性的特质,而丧失掉很多女人味,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女孩会或多或少有着“假小子”的个性,不够温柔、粗枝大叶。这种女孩一旦恋爱很容易变成“野蛮女友”,这些年韩国的影视剧热衷于推销“野蛮女友”的形象,她们总喜欢把情场当战场,把男友当敌人,大声呵斥,颐指气使,拳打脚踢乃家常便饭。可惜大多数男人未必喜欢这种英雄化的“野蛮女友”,除非她有全智贤的美貌。倘若进入婚姻,河东狮吼是她们的常态,试问,这样的女性哪个男人会打心眼里喜欢?

3 在强悍的母亲面前,女儿选择无条件认同,儿子则会无条件逃避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家庭父亲的角色举足轻重,甚至是起决定作用的。我们常说丈夫、父亲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不仅仅是指男人负担这个家的经济,而是在家庭中起主导作用。否则,父亲缺失,或者父亲软弱,大权旁落给母亲,这就会给儿子、女儿的心态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一般来讲,当父亲在这个家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之后,母亲就会变得日益强悍甚至说一不二。从孩子总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这个角度来看,女儿就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久而久之,女儿也会变成强悍的女儿,很多家庭中,关系紧张的母女往往就是性格相同的母女,厉害的母亲,一定有个厉害的女儿;脾气暴躁的母亲,一定会把脾气暴躁的毛病遗传给自己的女儿。

有时候你会发现—些很有趣的现象,当女儿反抗母亲的专制时,女儿也在偷偷地继承母亲的这种专制,并会顺理成章地带到她将来跟她女儿的关系中。如果在女儿成长过程中,女儿总是看到母亲对父亲存在太多愤怒的情绪,女儿长大后,也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情绪转移到自己的亲密关系中,总是莫名其妙地对男友或者老公发脾气。我有个中学同学,她就是典型的急性子,总是无缘无故冲老公发火,后来在一次聊天中,我问起她的父母关系,原来如出一辙,她母亲跟她脾气一样,也喜欢对她父亲嚷嚷。中国有句老话,叫“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说的就是这种父母认同心理,暴虐的父亲必然有个暴虐的儿子,爱唠叨的母亲必然会培养出爱唠叨的女儿,我们总是这样在不经意之间充当儿女的榜样,塑造着儿女的性格,并影响着儿女的心理成长。

在强悍的母亲面前,女儿选择无条件认同,那儿子呢,则会出现另一种情形,那就是无条件逃避。对此,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个精彩的论断,“假如母亲较富于性,整天对着家里其他的人唠叨,女孩子们可能模仿她,变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则始终站在防御的地位,怕受批评,尽量寻找机会表现他们的恭顺。”因为,当母亲总是指责、批评丈夫时,其实是在指责、批评一切男性,儿子作为男性必然会跟他的父亲一样躲在无人的角落。所以当一个性格过于强势的妻子喜欢嘲笑、奚落她懦弱的丈夫之时,她其实也等于把这种嘲笑和奚落同样甩给了她的儿子,所以,强悍的妻子,必有一个懦弱的儿子,她越指责她的丈夫懦弱,她的儿子也就越懦弱。

我发现,凡是那种强悍的母亲,培养出的不是强悍的儿子,反倒多数是软弱甚至没出息的孩子,这样的例子历史上比比皆是。武则天够强悍吧,夺取了李唐江山,自己称了帝,可她几个儿子一个比一个懦弱,一个比一个平庸,她的一个儿子唐中宗李显,只是个唯唯诺诺的应声虫,见了母亲大气也不敢出,娶的老婆韦氏偏偏又想当第二个武则天,特别跋扈,可惜只有她婆婆的脾气,没有她婆婆的才干,这位平庸的儿子居然被自己的媳妇毒死了,你说窝囊不窝囊?她的另一个儿子唐睿宗李旦只会打躬作揖,面对母亲的步步紧逼,直接就闭门谢客,吃斋念佛,最终也没成什么大器,反倒是她的孙子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有为,精明强干,认同了奶奶的豪气和霸气,在武则天百年之后,恢复了李唐江山的荣耀,开创了历史上极负盛名的开元之治。

再说慈禧,也够厉害吧,联合恭亲王奕灭了托孤的八大臣,跟慈安皇太后一起垂帘听政。可她偏偏生了个不争气的儿子,同治帝也是个没出息的主儿,逛窑子逛出了梅毒。同治的性格也很懦弱平庸,他出外某种程度上是给母亲逼的,因为慈禧对他管教极严,对他娶什么样的皇后都要横加干涉,致使他正常的夫妻生活无法进行,只好到外面放纵自己。有意思的是,武则天也好,慈禧也罢,她们嫁的皇帝都不是什么敢作敢为有雄才大略的好皇帝,唐高宗、咸丰帝要么是“妻管严”,要么就是没主见的男人,他们的儿子唐中宗、唐睿宗、同治帝都无一例外继承了老爸这种“不咋地”的血统。这就是认同的力量。

4 母亲越嘲笑和否认父亲,儿子反倒会越向被边缘化的父亲看齐

在心理学上,还会出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当父母产生矛盾,母亲总是当着儿子的面嘲笑父亲的缺点或否认父亲的存在时,儿子意识上也许会倾向母亲,潜意识里却还是偷偷向被边缘化的父亲看齐。这种情况在情感咨询中实在太多了,我就曾见过一个妻子因为受不了丈夫长期酗酒,提出离婚,儿子判给了妻子,这位做母亲的大概怕儿子重蹈父亲的覆辙,24小时到晚总是唠叨儿子千万别学父亲,甚至禁止儿子沾酒。有一次儿子考上名牌大学,班上同学给他庆祝,儿子兴奋之余喝了两口香槟,回到家满嘴酒气被母亲闻到了,伤心之余母亲忍不住打了儿子。谁知,造化弄人,儿子上大学以后,因为跟班上女生恋爱失败,借酒浇愁,偏偏染上了当年父亲酗酒的恶习,因为酒后打人致残被学校开除。这确实很有意思,孩子越在意识上否认自己父母中的一方,反倒越在潜意识中认同他们。对此德国著名家庭治疗师,闻名于世的“家庭系统排列”疗法的创始人海灵格的分析非常到位,他说:“一个男人在进入一个伴侣关系时,会把自己家庭里的价值和传统带过来,一个女人也是如此。可是,他们各自的传统和价值之间常常有很大出入。孩子们表面上在跟随占优势的一方,但实质上却在跟随另一方,即弱势的一方。例如,如果父亲的价值观占主导,那么这对夫妻的孩子表面上会倾向于跟随父亲的价值观,实质上却会追随母亲的价值观。最常见的是,母亲的价值观占主导,孩子们表面上追随,他们会在表面上拒绝自己的父亲,私底下却在效仿父亲,而且一般情况下,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海灵格认为:如果孩子从一方那里直接或间接得到“不要像你父亲或母亲那样”的信息,那么他们的忠诚就会要求他们变得更像被禁止的一方。

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在意识上越想否认一样东西,潜意识中越对它趋向认同。比如有些道貌岸然者一听到情色话题就闭口不言,搞不好经常躲在暗处一个人看黄碟;某些整天高喊反腐败的官员,骨子里就是一个腐败分子;嘴上抗日反美的“愤青”,说不定早就偷偷持有绿卡,或者用的全是日货。

那么如何避免悲剧的一再上演呢?

1.在家庭中牢固树立稳定的夫妻关系。

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才是最基本的关系,在由良好的夫妻关系支撑起的家庭里,孩子才会感到有保障。一对相爱的男人和女人组成一个家庭,他们首先是夫妻,而后才是孩子的父母。伴侣关系在父母关系之前出现,拥有优先权。夫妻关系对于亲子关系来说仍保持着系统上的优先权。像树根支持和滋养枝叶一样,首先出现的伴侣之间的爱支持和滋养着他们对孩子的爱。如果夫妻关系弱于亲子关系,孩子就会无所适从,就会出现认同方面的障碍。

2.让男孩归父亲,女儿归母亲。

“男孩要归父亲,女孩要归母亲”这是海灵格的原话。他认为“孩子们应该先向同性父母靠拢,并从这一关系中吸取同性的力量,体会到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同时体验到异性对他的吸引力。然后,男孩再回到男性的世界,成为一个男人,女孩回到女性的世界,成为一个女人。只有这样,他们的心理才更健康。”而很多在父母认同方面出现障碍的孩子,比如所谓“假小子”“娘娘腔”都是过于跟异性父母亲近,而忽略同性父母。只有在父亲面前,男孩才充分体会到父亲带给他男性的力量,使之成为一个独立坚强的男子汉,同样,女孩只有在母亲面前才会充分汲取女性的特质,女人味只有在温柔贤淑的母亲那里得到滋养,而不是父亲给予的。同样,一个母亲如果担心自己的儿子太懦弱太女气,就要让他在成长阶段多跟父亲或其他男性长辈在一起。

受父亲影响的儿子比起眷恋母亲的儿子来说,会更加尊重母亲。同样道理,当一个女儿抛开对父亲的眷恋,回到母亲的身边时,她并没有失去父亲,她的父亲也没有失去她,反而她会更加尊重父亲,更爱父亲。因为儿于在父亲身上会学到男人对女人的那种尊重、理解、关爱,此时他会以一种更加成熟、更加理性、更加包容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母亲。

3.夫妻产生矛盾和摩擦,不要把孩子卷进来,更不要总是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对方的不是。

有时候,在一个家庭中,儿女意识上会遵从强势一方的教导,骨子里却反过来认同弱势一方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还不错啦。。

2017-04-22 21:28:4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喜欢它的封面

2017-04-27 23:22:0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一直在当当买书,这次满200减100真是超值了,物流速度也很快!

2017-04-30 12:04:5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好!很好!

2017-06-03 21:45:45
来自***(匿**的评论:

一本很好的书

2017-06-15 17:59:4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质量不错,已是多次购买,下次还会再来

2017-06-17 14:18:2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质量不错,已是多次购买,下次还会再来

2017-06-17 14:18:3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质量不错,已是多次购买,下次还会再来

2017-06-17 14:18:4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质量不错,已是多次购买,下次还会再来

2017-06-17 14:19:0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质量不错,已是多次购买,下次还会再来

2017-06-17 14:19:0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质量不错,已是多次购买,下次还会再来

2017-06-17 14:19:1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质量不错,已是多次购买,下次还会再来

2017-06-17 14:19:2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质量不错,已是多次购买,下次还会再来

2017-06-17 14:19:4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质量不错,已是多次购买,下次还会再来

2017-06-17 14:19:5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没问题,当当买书无数次,唯一一次想差评快递!野蛮投递还是运输,两层包装都把书角磨损污迹明显!

2017-06-26 20:54:30
来自谁***在**的评论:

还没看,很不错的。

2017-07-05 16:18:3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看了标题就想读的一本书

2017-07-15 11:11:02
来自幸***7(**的评论:

还好,质量不错

2017-08-31 15:30:0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很好很好

2017-10-07 12:19: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发货快,质量很好

2017-10-20 09:27:0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内容实用易懂

2017-11-05 19:21:26
来自sunnyai**的评论:

学会爱,才能懂得爱

2017-11-08 17:12:12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