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统计学原理与技能应用图书
人气:25

统计学原理与技能应用

前 言 统计学是高校财经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统计学原理与技能应用》 是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与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总结多年的 一线教学经验并广泛听取多所兄弟院校一...
  • 所属分类:图书 >教材>高职高专教材>经济管理  
  • 作者:[韩文琰]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21世纪经济管理精品教材·经济学系列
  • 国际刊号:9787302479963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8
  • 印刷时间:2017-08-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266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以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设计与统计数据收集、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综合指标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分析、统计报告撰写七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应用统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与技能,尤其是Excel在统计工作各环节中的应用,使得本教材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本书既可以作为高职高专财经类专业的统计基础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人员的工具书及有关经营管理部门培训的参考用书。

编辑推荐

本书注重统计学的操作实践,从实操中的各个环节入手,系统详细地进行了讲解,是一部理想的统计学实用教程。

作者简介

韩文琰,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管理系副教授,现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金融服务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为财政与金融。2004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研修。在国内外期刊上4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主持并完成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面上项目两项。

目录

目 录

及时章 统计学基础知识 1

本章学习目的 1

及时节 统计的研究对象与作用 2

第二节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与特点 5

第三节 统计工作 9

第四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11

本章小结 18

思考与练习 19

第二章 统计设计与统计数据的收集 23

本章学习目的 23

及时节 统计设计 24

第二节 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26

第三节 原始数据的收集 &mid

在线预览

及时章 统计学基础知识

本章学习目的

了解统计的研究对象、特点、作用、任务、基本职能;

掌握统计的方法与工作过程;

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理解并掌握关键词:统计、统计方法、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变异、变量、 指标体系。

引导案例

小王的姐姐做统计,小王目前正在学统计,24小时他在国家统计局网站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的部分内容如下: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 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及时产业增加值63 671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96 23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84 221亿元,增长7.8%。及时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 980元,比上年增长6.1%。全年国民总收入742 35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如图1-1和图1-2所示。

2012540 3677.90100 000200 000300 000400 000500 000600 000700 000800 00002468121416%亿元2013595 2447.82014543 9747.32015689 0526.92016744 1276.7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10年份

图1-1 2012—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情况

统计学原理与技能应用

2

02020129.445.345.34060802013及时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9.344.046.720149.143.147.820158.940.950.220168.639.851.6年份

图1-2 2012—2016年三类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1)本段内容中出现了三个“统计”,含义相同吗?

(2)小王很想知道为什么要在统计公报中公布这些数据和统计图,并对如何理解这些数据和统计图感到困惑。你也有这样的感受吗?

及时节 统计的研究对象与作用

一、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的含义

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最初,统计只是为统治者管理国家的需要而收集资料,弄清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国家管理的依据。现今,“统计”一词已被人们赋予多种含义,一般认为统计是从数量方面认识事物的特征及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不同场合,“统计”一词具有不同的含义,它既可以指统计数据的搜集活动,即统计工作;也可以指统计活动的结果,即统计资料;还可以指分析统计数据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即统计学。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指运用科学的统计理论与方法从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以及统计分析的工作过程,其成果即为统计资料。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取得的反映客观事物实际状况与变化过程的数据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统计数据资料包括初次获得的原始数据资料和经过加工、整理、分析后的次级资料。统计数据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统计图表、统计报告以及其他有关统计数字信息载体等。

统计学(statistics)是从统计工作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方法论科学,是一门对研究对象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以显示其总体的特征和规律性的学科。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据资料。统计学是以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等统计技术为手段,对所研究对象的总体数量关系和数据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达到

3

及时章 统计学基础知识

显示、描述和推断被研究对象的特征、趋势和规律性的目的。

尽管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描述统计的,但三者之间密切联系。统计工作是获取统计资料的实践活动;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同时又服务于统计工作;统计学来源于统计实践,又高于统计实践,可以用于指导统计实践,使统计工作进行得更科学,得到的统计资料更、更及时、更。

应用统计学(applied statistics)是研究如何应用统计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由于在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都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因而,统计方法的应用几乎扩展到了所有的科学研究领域。例如,统计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形成了生物统计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形成了医疗卫生统计学,在农业试验、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形成了农业统计学。统计方法在经济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也形成了若干分支学科。例如,统计方法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形成了经济统计学及其若干分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形成了管理统计学,在社会学研究和社会管理中的应用形成了社会统计学,在人口学中的应用形成了人口统计学,等等。以上这些应用统计学的不同分支所应用的基本统计方法都是一样的,即都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各应用领域都有其特殊性,统计方法在应用中又形成了一些不同的特点。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特点

一般来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关系。本书侧重于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因此本书将统计研究对象界定为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以统计资料为依据具体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以及数量界限。此处所称的数量方面是指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速度、比例关系、普遍程度等。据此界定统计学研究对象有如下几个特点:

1. 数量性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这一特点是统计学(定量分析学科)与其他定性分析学科的分界线。数量性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数量特征,即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大小、水平等;

(2)数量关系,即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结构、比例关系、相关关系等;

(3)数量界限,即引起社会经济现象质变的数量,比如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检验标准,泡菜中苯甲酸钠这种防腐剂含量不得超过0.05%,这0.05%就是量变与质变的界限。

2. 总体性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领域中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总体普遍存在着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得出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资料规律性,而不是个体现象的数量方面。例如,对工资的统计分析,我们并不是要分析和研究个别人的工资,而是要反映、分析和研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事业单位的总体的工资情况和显示出来的规律性。统计研究对象的总体性,是从个体的实际表现的研究过渡

统计学原理与技能应用

到对总体的数量表现的研究。例如,工资统计分析,要反映、分析和研究一个地区的工资情况,先要从每个职工的工资开始统计,然后再综合汇总得到该地区的工资情况,只有从个体开始,才能对总体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总体的统计数据资料,不排除对个别事物的深入调查研究,但它是为了更好地分析研究现象总体的统计规律性。

3. 具体性

统计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领域中具体现象的数量方面,即它不是纯数量的研究,而是具有明确的现实含义的,这一特点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分水岭。数学是研究事物的抽象空间和抽象数量的科学,而统计学研究的数量是客观存在的、具体实在的数量表现。例如,2016年我国的粮食种植面积为11 303万公顷,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1 624万吨,货物运输总量为440亿吨,货物运输周转量为185 295亿吨千米,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21 798万标准箱,等等,显然不是抽象的量,而是我国在2016年这一具体条件下粮食种植与生产、货物运输与周转、港口集装箱吞吐的数量表现。

4. 社会性

统计研究客体是社会经济现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因而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同时,统计既然是一种社会认识活动,就要受到一定的社会、经济观点的影响,并为一定的社会集团利益服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统计活动的主体是国家的各级统计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能够得到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可见,统计的主体也具有社会性。

三、统计的作用

统计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社会认识活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统计是认识世界、获取有用信息的主要手段。人们当今生活的世界是广泛运用统计数据的世界,是信息的时代。现代社会越发展、科学技术越进步,对获取大量的、灵敏的、有用信息的需求越加迫切。可以说,统计已经进入一切社会领域。统计以它自己特有的观察和分析研究方法,如实而具体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各个领域的情况,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例如,一种新药只有依靠大量临床服用的反馈数据及应用正确统计方法,才能确定其疗效的好坏;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否存在比例失调以及经济效益好坏的确定,都有赖于大量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的正确应用。这些充分说明,人们要更好地认识世界就必须借助于统计这一工具。另外,统计信息更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题,商品生产与交换越发展,经济越开放,就越需要有健全、发达的现代化统计工作,以便及时地调查、分析和提供、丰富的统计数据,作为人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和科学研究的向导。

(2)统计是制订计划、政策及实行宏观调控的依据。统计是国家管理和政府科学决策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目前我国已进入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新的发展阶段,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统计信息是国家编制长短期规划的重要依据,各级领导都离不开统计,只有这样才能使计划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计划制订后还要监督、检查、搞好经济预测、进行宏观调控,这些工作同样需要以统计为依据。

通过统计调查,搜集各种社会经济信息,并通过整理、分析形成系统反映现象总体数量表现、比例关系的数据资料,是国家确定战略目标、制订长远发展规划和社会经济计划的基础,也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和管理、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

(3)统计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社会发展需要统计,企业经营管理也离不开统计,统计已在社会各界达成共识。统计既是一种认识工具,也是一种管理手段,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运用统计特有的方法,通过搜集、整理、提供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数据资料,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社会经济信息资料,为企业的预测工作提供依据;通过统计分析、预测为企业领导提供各种决策备选方案,有助于企业科学决策;统计信息作为企业信息的主体,还可以通过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起到监督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活动有序、高效运行。

(4)统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主要方式。统计信息作为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具有信息资源优势,统计方法作为认识社会的特有方法,具有特殊重要作用。统计利用所掌握的丰富的信息资源,运用统计特有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各项专题研究,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提供所关心的经济、社会问题数据分析和调研咨询报告。专门的统计调查机构还可以接受社会团体、企业集团委托,开展专题社会调查和商品市场信息调研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完备的统计资料、建议和咨询报告,指导企业更加理性地发展。

(5)统计是监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工具。统计是实行监督的强有力的手段之一。统计监督主要是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统计信息,及时、地反映社会经济运行状态,检查、分析、监督和预警社会经济活动是否符合预定目标,发现和揭示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偏离预定目标的方向和程度,或及早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从而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各级政府和部门领导者,以及企业决策者采取措施,保障社会经济活动能沿着预定的目标轨道运行。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大量存在,作为领导者必须及时掌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关注统计提出的预警信号,掌握驾驭全局的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第二节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与特点

一、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统计学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了它自己专门的研究方法,这些基本方法是:大量观察法、统计描述法、统计推断法和实验设计法。

(一)大量观察法

所谓大量观察法就是依据大数定律,对所要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事物的全部或足够多

统计学原理与技能应用

的单位进行观察,以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其中大数定律是关于随机事件和随机变量分布规律的描述,其基本含义是:随机事件在大量重复性试验中的频率一般总是稳定在它的概率附近;随机变量在多次观测中所得到的平均数也总会稳定在它的期望值附近。大数定律可以通过掷硬币试验加以证明。在掷硬币试验中,每掷一次只有两种结果: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试验次数越多,正面朝上(或反而朝上)的频率就越接近于50%的概率。通过大量观察,一方面可以掌握认识事物所必需的总体的各种总量;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个体离差的相互抵消,在一定范围内排除某些个别现象偶然因素的影响,从数量上反映总体的本质特征。

在我国统计实践中,广泛运用大量观察法组织多种统计调查,如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等。当然,在统计观察和分析中,也常常对个别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但是,它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说明总体的本质特征。

(二)统计描述法

统计描述是指对由实验或调查而得到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加以分析从中抽出有用的信息,用表格或图象把它表示出来。统计描述是统计研究的基础,它为统计推断、统计咨询、统计决策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统计描述也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它通过对分散无序的原始资料的整理归纳,运用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模型法得到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揭露客观事物内在数量的规律性,以达到认识的目的。

(1)分组法。分组法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和所研究现象总体的特点,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所研究的现象总体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组成部分(或组)的统计研究方法。社会经济现象是十分复杂的,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从数量方面认识事物不能离开对事物的质的分析,将所研究的现象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成部分是统计进行加工整理和深入分析的前提。例如,要研究工业行业结构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就必须首先把工业区分为冶金、电力、煤炭、石油、化工、机械、建材、食品、纺织、造纸等若干部门,然后分别调查和分析各个部门的产量、固定资产、能源消耗、资金占用、利润及职工工资总额等方面的情况;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特别是非公经济的发展情况,就应选择所有制作为分组标志进行分组。分组法在整个统计工作研究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贯穿于统计工作全过程。统计调查离不开分组,在对统计资料的加工整理过程中,统计分组更是关键的环节,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是统计分析的基本工具,在统计分析中综合指标的应用更是建立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之上。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