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相对于中国较为独特之地域,则更显独特;相对于那些颇具神秘色彩的少数民族区域,湘西更显神秘,还要加上神奇与传奇!
那是因为这里地理独特,住民独特,有两大具有传奇色彩的少数民族,即苗族与土家族。苗族与土家族人世代在此演绎传奇,似乎与世隔绝,独自舞蹈,然而往往一不留神,却又惊艳于世!他们的文化令人惊叹,他们的故事令人入迷!
作者从湘西两大少数民族即苗族和土家族及其他聚落这三个专题入手去构筑湘西古村落,可谓切中湘西之紧要。
作者对湘西怀有深厚的情感,行走湘西大地,探访当地古村落质朴自然的原住民,这些都需付出极大的艰辛,倾注的心力!令人欣慰的是,作者做到了。全书下笔轻巧而不失诗意与力度,又略带忧伤和沉重,令人印象深刻!
1.湘西后的古村落
2. 在湘西,有两大具有传奇色彩的少数民族,即苗族与土家族。他们的文化令人惊叹,他们的故事令人着迷!
3. 相对于那些颇具神秘色彩的少数民族区域,湘西更显神秘,还要加上神奇与传奇!
阳明明,男,1985年6月生于湖南省新宁县,青年作家。小说发表于《花城》《文学界》等期刊,诗歌曾入选《2006年中国新诗年鉴》等选本。2004年起居住于湘西。
前言 寨子里的湘西
壹 湘西苗族古村落
"边墙":湘西苗族村落的纽带
西门口:苗王故里今安在
齐心村:灿烂夺目石头寨
十八湾:踮脚可摘星
骆驼山:石桥·流水·人家
黄茅坪:"苗族文化活化石"
千潭村:错过一次,"路过"一次
早岗村:山水和传说的交集
中黄村:峡谷深处有遗踪
新寨:百年老寨小如盆景
德夯:玛汝!
边墙消失的地方
贰 湘西土家族古村落
酉水:湘西土家族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双凤村:中国土家族及时村
捞车河:酉水流域土家族古村落典范
老司城:风云八百年,来去一村庄
酉水流域土家族古村落群
叁 湘西地区其他古村落
屈望村:永远的绝唱
街上村:繁华过尽,旧梦无痕
黄罗寨:沈从文先生祖居地
黄丝桥:"湘西王"的人生转折点
回家:一次短暂的土家村落行纪
后 记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吉首、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古丈、泸溪和凤凰等八县市,这里自古以来是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种文化的碰撞,显示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厚重的历史底蕴,形成了和而不同、形态各异、丰盈多姿的湘西文化。
湘西人,不管是土家族、苗族,汉族,还是其他民族,都习惯于把村落唤作寨子,把自己的村庄说成"我屋的寨子"。寨子,是湘西浓郁风情的承载体,也是湘西文化的孕育地。它们傍山而建、倚水而立,与大自然紧密相融。从远古时的苗族祖先蚩尤、土家族祖先八部大王开始,几千年来,土家苗族人就在湘西的寨子里繁衍生息。他们在这里刀耕火种,茹毛饮血,逐步形成各自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闭塞的交通,险峻的环境,神秘的文化,导致湘西历来被视为世界之外的秘境,从历史上曾有过的"蛮地""三苗""鬼方"等称谓可见一斑,然而正是这些因素的影响,给湘西独特的文化树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使它不被侵蚀和剥离,得以完好地延续至今。
数千年来,在湘西的大地上,苗族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冲突与融合的矛盾之中,压迫统治与反抗斗争始终相互交织。历史上,苗族居住区与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居住区往往相互隔离,相对独立与外界。秦汉以来,统治者对苗民采取"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而不追"的羁縻政策,但元明时期,统治者对苗族地区的压迫日渐加剧,导致反抗起义不断冒出。万历年间,明廷对湘西苗族实施封锁政策,开始修筑"边墙",北起湘西古丈县,南至贵州铜仁黄会营,全长190公里,建碉设卡数十处,并以"边墙"为界,将墙外不服管治的苗民称为"生苗",墙外接受教化的苗民则成为"熟苗"。至清朝初期,湘西腊尔山区的苗民仍处于"无君长、不相统属"的"生界"。清廷武力强征"生界",从而引爆"乾嘉苗民起义",战争之惨烈,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的中衰。镇压起义后,清廷开始在明代边墙的基础上加固扩建,并广设碉楼、屯卡、讯堡、哨台、炮台、关门、关厢等,实施"苗不出境、汉不入峒"的民族隔离政策。至今,湘西大地上的诸多村寨都以堡、台等命名,与清军的军事部署有着直接关系。
湘西苗族村寨,大致上可分为依山型和傍水型,或建立在向阳的山脊、山坡,或选择山脚下有水流过的地方,成群成组地沿山脉等高线排列,通常是横向排列,呈现出一定规律。有的苗族村寨,为躲避战乱,在选址上很注意隐蔽性,建在山谷中,在村寨两边都看不到它,只有走到近前,才会猛然发现还有村寨的存在;也有些村寨选址在险要的山顶,易守难攻。苗族大多同姓聚居,村寨通常由一个或几个主要的姓氏组成,民居规模一般也不大。正是在这些散落在边墙之外腊尔山区的众多苗族村寨,承载着苗族丰富灿烂的文化。苗族具有独立的语言,但无通用文字,苗民们通过口口相传的民谣代代传诵,保存了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文化。
如同苗族村落一样,土家族村落一样承载着民族演变的历史风云。土家族的历史同样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古代的"蛮人"和"巴人"。土家人自称"毕兹卡",土家语的意思为"本地人"。秦汉时期,土家族仍过着火耕水褥、渔猎山伐的部落生活,以种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秦以后,当政者在武陵山区特设郡县,派驻官吏,但控制松弛,时断时续,所以,地方势力仍是直接的统治者,这些地方势力即各土家部落的首领。唐代规定,对归顺朝廷的部落首领委以官职,并允许世袭,强化了对土家族的统治。到唐末五代时期,局势动荡,土家族各首领乘势割据称雄,江西人彭氏趁机取得了部落首领吴著冲的信任,为其助理,一边与吴著冲结好,一边暗自培植力量,至彭瑊,势力壮大后,见机赶走吴著冲自立门户,又几经征战,在酉水河域取得统领地位。之后,湘西土家族历经彭氏家族的统治长达818年。新中国成立后,并未将土家族纳为单一民族,被误认为是苗族。经过土家人的不断申请和潘光旦教授等专家学者的呼吁和论证,土家族终于在1953年被认定为单一名族,至今仅五十年历史,可谓是"年轻的古老民族"。
湘西历来闭塞,被外界视为不开化的荒蛮之地,高山大河的阻挡,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土家族被同化的速度。湘西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武陵山腹地酉水河岸,散落在崇山峻岭的山谷坡地。由于地理和气候等因素影响,土家族建筑风格以干栏式建筑为主。与苗族不同的是,土家族村寨各家各栋相互较为独立,通常由各村寨自然条件和地理形势因地制宜修建。同时,土家族非常注重保护居住环境,民居时常隐蔽在树林之中,颇有田园风情。然而,现代文明的洗刷,加速了土家族汉化的进程,如今,相当一部分土家人已经和汉人没有区别,他们失去了自己的语言、服饰和习俗。在湘西,土家文化显然不如苗族文化旺盛,但在武陵山脉的重重大山之中,在酉水河域的一些山寨,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土家风情,土家语仍然一些村寨代代相传,摆手舞依然在跳动,毛古斯依然在上演,西兰卡普依然在闪耀,哭嫁歌依然在唱响。
公元939年,溪州刺史彭瑊之子彭士愁发动溪州之战,进攻楚王马希范领地。虽然彭士愁在溪州之战中以战败收场,但马希范为安抚彭士愁,仍与之订立盟约,铸五千斤铜柱立于溪州,上书双方协议和誓言,奠定了彭士愁在湘西地区的统治地位。从彭瑊封为刺史到雍正十三年末代土司纳土,彭氏统治湘西长达818年,成为湘西地区文明进程中,不可绕开的一座大山。彭氏王朝老司城成为湘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数百年。清朝改土归流后,末代土司彭肇槐迁司治于永顺县颗砂村,于是又有了颗砂"新司城"。1728年,彭肇槐自动献土,带领子孙返回江西祖居地。从此,老司城迅速衰败,成为今永顺县司城村,只是在那宏伟的大殿和壮丽的万马归朝景象中,才能窥视它独有的风采。
在历史长河中,湘西文化从远古的神话开始,一直发展成熟,延绵流传至今。从辛女与盘瓠的传说到现今的文学作品和歌曲,都可以在湘西的村寨中找到它们的踪影。湘西村寨犹如湘西文化一样,浩如烟海。然而,不难想象的是,在现代文明的强势浸淫下,湘西的村寨不免如其他地方一样,将会一个接一个地失掉了它们原本的模样,改变了它们原本的话语,逐渐演变成为可以复制的乡村模型。行走在湘西大地,寻找湘西的古村寨,真恨不得脚步能够快一些,再快一些,以期能跟上时间的脚步,赶在它们还在的时候,赶紧用相机记录下来,用整个心胸容纳下来,将它展现给世人,展现给以后的时间。然而,出乎人意料的是,在湘西的寨子里行走,无论是烈日下还是风雨里,收获较大的还是欣慰。惊喜总是在不经意间撞向你。感受着湘西寨子里那些独特的历史、文化、建筑和民情,信心就会日渐增加。毕竟,这是湘西的寨子,它们饱受历史的洗刷,保留下来的是最真实的本色,最坚硬的内核。
湘西,装载在它的寨子里;时光的冲刷不会令其失去颜色。
这个商品不错~
内容还行,非常想去趟湘西
这个商品不错~
好。
书很好,包装也精美,还没时间看,先屯
好
很好
5分
? ?
感谢老板,送个真诚的好评!
有独到见解,可以看看
美丽
好
看着这书就像亲临古村落
速度快,不错
Satisfied
Satisfied
不错,对湘西的古村落做了详细的描述,可想而知,作者做了大量的调查,并熟知这里的文化和历史。
对于一个喜欢游玩古镇、古村落的人,这本书很有益处,对湖南冷僻的地区,此书会提供很多知识,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