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上海市第七届"3+1"档案论坛的成果集锦,收录了来自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上海市及区县档案局(馆)、上海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作者的论文,集中展现了上海市档案界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研究成果。本书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服务社会"为主题,围绕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转型与发展、档案馆(室)建设的时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为档案工作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提供了思路。
本书为图书情报档案方面的论文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谈志兴,南京政治学院军事信息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出生,江苏武进人,获得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3次荣立三等功。获"中国图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1项,全军军事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全军政治理论研究成果特别奖、二、三等奖各1项,军队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总政院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对军队政治工作学国家重点学科、军事信息学、军队指挥学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杨安莲,女,南京政治学院军事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军档案专家组成员,军队育才奖银奖、军队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军队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出版著作教材6部,80余篇,主持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档案局科研项目、军队档案科研项目等18项。
张健,男,管理学博士,南京政治学院军事信息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电子文件信息安全保密。近年来4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5部,被聘为《解放军档案》杂志特约撰稿人;主持或参研、省部级、军队级等各类档案科研课题10余项。
及时部分 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转型与发展
"开放存取"理念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启示 张林华
从档案属性角度看档案概念的时代性 王伟霞
从企业文化视角深化企业档案工作 朱伟青
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的发展与思考 赵海军 肖昌盛
档案记忆观思想内核探析 薛匡勇
档案文化建设略论 严雪林
档案宣传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杨安莲
对信息化条件下军队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几点思考 朱建华
军队档案鉴定人员资格培训断想 吴剑梅
美军档案业务管理模型评析 周胜利
浅谈档案馆文化形象的打造 张燕
浅析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信息伦理问题 季梦佳
浅析我国档案法制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张旋
强化档案文化意识,推动档案事业不断发展 王海明
试论恢复上海地区档案大专学历教育 李碧芸
试论我国档案学术共同体形成与发展 张盼
我国口述历史档案研究综述 谢兰玉
新形势下历史档案对于档案文化建设的意义 邱志仁
以公众利用服务为中心的我国公务档案工作改革 孟菊明
不断强化服务保障 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 施文雄
第二部分 档案馆(室)建设的时展
档案信息传播的新窗口探讨--微博篇 冯群
浅析档案信息的分众传播策略 夏晓平
档案展览展陈方式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胡劼
档案资源建设中几个概念的分析及其完善建议 严永官
地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安全保护建设的研究 乔晓萍 恽琦 胡爱军
对档案信息载体转换技术路径的思考 范韫
对我国档案馆网建设的思考 蔡丽珍
后保管时代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探究 孙洁
加强文件控制,提升企业档案管理水平 陈铁勇
紧跟时代步伐的档案划控鉴定工作 石琪炯
论档案利用权与公布权的不可分离 吴瑶
论纪实节目对档案资源编研开发利用的启示 方乐莺
民生档案进社区 工作落实抓实效 陈健
民族档案资源集成管理刍议 张会超
多方位、深层次、多元化推进档案馆社会教育工作 方华
融入公共服务体系 发挥档案独特作用 胡伟祖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改革初探 曹宇
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陈蓉
以量化管理构筑档案接收工作的管理基石 魏松岩
十年来企业档案资产问题研究综述 惠万举
我国档案馆建筑的功能需求与拓展研究 彭远明
新馆建设中库房建筑功能需求研究 张建明 朱建晨
重要档案数模影像化的保存策略与拓展技术研究 沈文林
第三部分 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数字化与著作权保护 李云华
电子文件管理中的封装研究 赵屹
电子文件凭证性保障理论研究 崔屏
国际数字档案馆OAIS功能模型研究 程妍妍 方世敏
基于兴趣反馈的档案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 曹蓉蓉
军队档案数据化刍议 敖毅
论《国际标准-档案规范记录著录规则》的标准化意义 张正强 张文友
面向大数据的军队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利用 陈洋
欧美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需求标准研究进展 张茜
浅谈社交媒体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王亚肖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数字档案资源的微服务 杨智勇
试论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馆知识管理 郑晨阳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理论研究 罗嘉峙
数字档案馆移动服务研究 汤玉婷
云计算环境下档案利用服务发展趋势分析 王大青
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安全风险研究 张健
中美部级档案网站检索功能对比 王敏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把政府信息的涵义界定为: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是指行政机关或有关组织将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政府信息,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向社会公众和行政相对人公开,或者依申请向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公开的活动和制度。上述概念并没有对信息的时间作界定,即政府信息包括现行、半现行、非现行文件,其形成主体是行政机关,即无论是正在使用的现行文件,还是已归档保存的曾经作为现行文件的档案,都应属于政府信息的范畴。
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现行文件转化而来的。档案具有原生性的特点,是整个社会信息系统的基石之一。行政机关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的形成主体,其产生的政府信息是档案的重要来源,政府信息首先是现行文件,当现行文件作用发挥完毕时,具有保存价值的那部分文件就转为档案。可见,政府信息与档案信息相互交叉衔接,与其他各种信息资源一起,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信息资源体系。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整合,并通过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使用户迅速方便地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一种策略。档案信息共享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自身需要,也是档案事业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
笔者认为,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构建存在以下关系:
(一)政府信息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富矿"
据前面分析可知,只要是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并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都属政府信息范畴。这样,政府信息应是包括文件整个生命周期的广义概念--不仅包括现行文件,还应包括档案。从逻辑上讲,文件信息和档案信息与信息是种概念与属概念的关系,政府信息通常以文件、档案的形式存在。因此,政府信息公开包括现行文件公开和档案公开。在相关研究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政府信息资源约占社会信息资源总量的80%"这样的论述,政府部门制作和的信息是履行政府职能的真实记录,不仅涉及国家和地区发展也关乎民生的方方面面。总之,在所有信息中,政府信息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价值上都具有优势,成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不可或缺的"富矿"。
(二)政府现行文件信息的公开实质上是档案信息利用的"前移"
作为政府部门在日常政务工作中形成和使用的真实记录,一般政府信息在移交档案馆前,都是散存在各形成机关而不对公众开放。文件具有现行效用的特点,一般在现行、半现行阶段利用率较高。若按通常的规定一般须在三十年后才能向社会开放,现行文件信息长期封闭,由于文件处于现行、半现行以及封闭期而不能向公众开放,导致公众利用需求无法满足,到文件成为档案并过了封闭期可以提供利用时,公众的利用需求已错过,从而造成政府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1]档案信息开放仅是针对非现行文件,政府信息公开使政府信息在现行、半现行阶段得以开放利用,从而使政府信息充分地满足公众的利用需求。可见,从整个信息资源的开放利用过程来说,现行文件开放实质上是档案信息开放提供利用的"前移",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三)"一门式"服务便民利民,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
作为政府信息的主要创建者,行政机关形成、掌握的政府信息是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信息源。政府信息公开意味着公众可以获取原本得不到的大量品质信息资源,为信息资源开放利用提供了先进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条例》颁布后,各地档案馆已在原有的档案开放利用的基础上建立起现行文件服务中心,作为政府信息查阅的指定场所,为人们获取政府信息提供方便。由于政府信息和档案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样不仅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为广大公众提供了"一门式"、"一站式"服务,特别在公众无法分辨其利用需求属政府信息还是档案信息的情况下,方便利用者结合查阅档案,获取比较系统的信息,对于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实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