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粤海史事新说图书
人气:26

粤海史事新说

《粤海史事新说》为“广州文史丛书”的一种。本书精选赵立人先生48篇研究广东、广州史事的重要论文,大致以史事的时间为顺序编排,对诸如伊斯兰教在广州等地的播迁、广东的海上贸易、清末民初广州地区的...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地方史志  
  • 作者:[赵立人]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218111674
  •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5
  • 印刷时间:2017-05-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粤海史事新说》为“广州文史丛书”的一种。本书精选赵立人先生48篇研究广东、广州史事的重要论文,大致以史事的时间为顺序编排,对诸如伊斯兰教在广州等地的播迁、广东的海上贸易、清末民初广州地区的史事考证、广州地方的文化现象等均有比较独到的论述。

编辑推荐

本书既是已故著名学者赵立人先生的文章结集,在某种速度上体现了赵立人先生的学术历程及学完术成果,同时也是一本对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以及广东历史极有帮助的研究专著。

作者简介

赵立人,广东新会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曾任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康梁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中国对外贸易史及澳门史。出版有《广东百科全书》《粤澳关系史》《澳门历史新说》《广东省志 人物传》《广东通史》等。

目录

序一 陈泽泓

序二 邱捷

菩提达摩与西来初地

广州伊斯兰教“怀圣寺”及“怀圣塔”之建筑年代

古代广州的外港、内港与南海东庙、西庙

南海神庙史实辨正——与王元林先生商榷

续论南海神庙与扶胥港——再答王元林先生黄埔港的变迁

“黄埔新港”与“黄埔岛”辩证

宋元时期广州与泉州海外贸易再探

葡萄牙使者初到广州

明代到达广东的第二和第三个葡萄牙使团

《广东新语》的成书年代与十三行

论十三行的起源

拿破仑与圣赫勒拿岛上的广州人

劈海扬波务实敢为

——论深刻影响近代中国的香山文化的历史传承

广州与茂名海上丝路传统的回顾与弘扬

广州近代经济史略(1840—1949)

鸦片战争考释二则

广州民谣中的鸦片战争

十三行商人策划“借师助剿”的失败——三合会围攻广州之一幕

闲话骆秉章

发昌机器厂两代东主方举赞、孙英德与方逸侣

李宗岱——中国机器开采金属矿藏及时人

容闳与丘逢甲

不知谁是落旗人——简朝亮寄望刘永福收复香港

关于詹天佑的籍贯问题

晚清教育家、外交家周汝钧

查办藏事大臣张荫棠

陈景华与刘士骥

关于“公车上书”的史实与谎言

谁扼杀了戊戌维新

重评维新运动

韩国志士与中国保皇会关系初探——以谭良资料为中心

时期兴中会和维新派的合作与分歧

——兼论康有为早期之反清活动

孙中山与许雪秋

辛亥革命前后的陈炯明

辛亥光复前后的广东民军

袁世凯冒称袁崇焕后裔的闹剧

程璧光与护法运动

才华横溢的商人政治活动家简琴石

广东赵氏宗亲及其河洛情结

广州七夕风俗与希腊神话和波斯祆教

大马站的得名与民间美食

三水金竹村的“姑婆粉”

观音楼的前世今生

珠三角的几首童谣广府文化的起源

有关广府文化的两个问题

自撰传略

后记 以体洁

在线预览

菩提达摩与西来初地

一、达摩来华登岸时间

北宋景德元年(1004)成书的道原《景德传灯录》卷3,谓达摩之东来在梁普通八年(527)。按梁武帝于是年三月改年号,为大通元年(527),与《华林寺开山碑记》合(详见下文)。据此,则达摩登岸的时间,为527年春。但达摩登岸时间,尚有普通七年(526)、刘宋末年(479)、普通元年(520)三说。清雍正八年(1730)郝玉麟《广东通志》谓:“华林寺在西南一里,梁普通七年(526),达摩从西竺国泛重溟,三周寒暑至此,始建。国朝顺治十一年(1654)宗符禅师重修,环植树木成丛林。”仇巨川(?—1800)《羊城古钞》“华林寺”记:“在城西南一里。梁普通七年,西竺达摩禅师从本国来,泛重溟,凡三周寒暑至此,始建。”

罗文俊(1789—1850)《新建华林寺五百罗汉堂碑记》亦称:“自萧梁普通七年,达摩泛海至粤城西南登岸,后人名其地曰‘西来’,建庵曰‘西来庵’,历千三百余载,传灯弗绝。”

李仲伟、林子雄、崔志民:《广州寺庵碑铭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67页。

又民国时面世、所记为清代情况的《广州城坊志》称:“华林寺,在西关绣衣坊,梁普通七年,达摩航海至粤,卓锡是间,为南宗初祖。广人目其寺为西来初地,实岭南最古之刹也。顺治十三年(1656),僧人宗符大修之。”

此说晚出,所记较上引文献早一年,或系后人见史载梁武帝普通无八年,未审是年三月始改元,而遽作“更正”所致。无论如何,此与前人所记亦仅差一年而已。《光孝寺志》两说并存,既谓:“普通八年,达摩初祖至自天竺,止于诃林。”“梁武帝普通八年,达摩初祖至寺。广州刺史萧昂表闻,帝遣使迎至金陵。”又云:达摩“达于南海,实梁普通七年丙午岁九月二十一日也。广州刺史萧昂具礼迎供,表闻武帝”。陈泽泓指出:“《光孝寺志》同一书中记述达摩抵穗年期有异,当是所辑资料出处不一,而年代久远,也难以追求。”

自是确论。

近时有重拾民国时人的故说而被目为“新论”者,谓达摩登岸在刘宋(420—479)年间。此说本于唐代道宣(596—667)成书于贞观十九年(645)的《续高僧传》卷16“菩提达摩传”,虽较早出,然甚可疑。中山大学文学院史学系主任葛定华1931年11月24日完稿之《西来初地华林寺考访记》指出:“考达摩东来之年月,据《续高僧传》,则谓达摩初达宋境之南越,宋为刘宋,南越即今广东地,其说甚不可据。盖达摩与梁武帝相见之事实已确定,而刘宋之末年,为西历478(479)年,南梁武帝即位及时年(天监元年),为西历502年,其间相隔24(23)年。考慧可(达摩及时代弟子)参见达摩时,慧可年已四十,此事实据宋《景德传灯录》(卷3)及《续高僧传》(卷19)所载一致。又《续高僧传》记慧可于后周武帝废佛道二教后,尚未死,宋《景德传灯录》之《慧可传》,则谓慧可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圆寂,年百七岁。自隋开皇十三年至宋末,为一百十五年,如达摩来华之年在宋代,则慧可年龄当在百五十岁以上,非人间生存年龄之常数,故《续高僧传》所载达摩于宋时来华说不可信。”他同时还指出:“契嵩(1007—1072)之《传法正宗论》,改《传灯》(《景德传灯录》)之普通八年说为普通元年(520),实非是。”契嵩之所以如此改动,其自述理由是:“《传灯录》诸家旧说,并云达摩东来,在梁普通八年,今按史书,普通只七年,唯今三佑长历甲子数,或有八岁,可疑。”可见确系因史籍无普通八年之记而契嵩又不明“三月始改元”而致。

二、达摩来华登岸之地

现时一般记载均谓达摩来华登岸之地即广州西关西来初地,这可能是事实,但仍有值得推敲之处。

前引雍正《广东通志》等定华林寺建于526年,即达摩来时始建。更早的康熙二十年(1681)七月华林寺住持元觉《华林寺开山碑记》记:“吾粤自卢祖传灯,曹溪滴水,遍洒天涯,后之溯宗门者,莫不首列南华。要之,法乳渊源,西来一脉,我华林寺,实肇其基焉。寺踞广州羊城西郭,一水迂回迤逦而达于珠江。潮汐潜通,葱葱郁郁,望气者谓主法王示现,出为苦海津梁之象。旧称西来庵,地曰西来初地,乃萧梁大通元年,达摩尊者自西域航海而来,登岸于此,故名。至今三摩地,西来古岸,遗迹犹存。前明嘉靖间,慧坚耆宿悬记云:一百单八年,当有大善知识,在此建立法幢。崇祯初季,我师宗符老人,由漳州行脚入粤,路出西来;先一夕,庵主梦金翅鸟翱翔空际,光烛茆茨;及见师,大奇之,愿布坐具地,为建道场。师以志切游方,力辞不就。厥后遍参海内诸大名宿,传毗尼于云顶,印心法于天童,复飞锡南来。一时当道宰官,暨绅士程可则、王念初、梁佩兰、陈恭尹诸公,仰师道范,为卜地西来,请转法轮。由是遐迩向风,皈依恐后。爰拓基址,定方隅,引河流为功德水,植材木为祗树园,首建大雄宝殿,次及楼阁、堂庑、寮室、庖湢,无不圆成。榜曰华林禅寺,乃国朝顺治乙未(顺治十二年,1655)岁也。师住持一十有七载,大建西来宗旨,常垂三关语,勘验诸方学者。道风远播,闻者景从。前后复开法双桂、勇猛、东湖、云门诸刹,嗣法门人离幻、铁航、识此、天藏,皈依弟子不可以数计。犹忆掩关石洞时,曾晤天然和尚云:自少室潜踪,遗下一片闲田地,孕奇毓秀,于千载之外,仰额望师久矣。今乃应运崛兴,适符往谶,地灵人杰,相得弥彰,此论殆非虚誉。无何,辛亥之夏,偶示微恙,未几归寂。宏法方殷,报缘莫续,讵非神龙变化,见首不见尾者耶?元觉忝列门墙,虽经大冶陶镕,仍惭钝铁,安敢主盟保社,为世导师;奈承属个未了公案,只得努力向前。十载于斯:法之昌而明之,缘之辐而辏之,要皆先老人道隆德盛,感格人天所致。后之藉其荫而享其成者,自当饮水知源,善继善述,西来一脉之传,正未有艾也。是为记。大清康熙二十年,岁次辛酉孟秋。”这是目前可见到最早指明西来初地即达摩登岸地的文献。可见达摩来华登岸于西来初地之说,可能很晚才出现。

乾隆四年(1739)在华林寺内立石之《鼎建西来禅院关帝圣殿碑记》云:“里中华林寺暨关帝宫,即今之西来庵旧址也。明壬午癸未间(崇祯十五、十六年,1642—1643)父老所创建,予与洪君敬亭、林君明华曾襄其事。初止一椽,足蔽风雨;中奉佛座,未有廓庑榱榭、漆饰丹艧之煌煌也。己丑庚寅(明永历三、四年,清顺治六、七年,1649—1650,这两年广州基本在南明治下,庚寅年十一月始复陷于清)后,西关长者陈世兴、徐暹、洪元梓、钟景润、陈朝雅、刘嗣美、蔡弘奎、庄端、陶正隆、苏韬、康德升、郭柱、林犹龙,舍市地之金四百余两,仍募仙城内外,共得三百余金,购地庀材,鸠工拓而大之。池辅(浦?)、僧寮、几筵、木石毕备,请宗符禅师驻锡其中。于庵左建关帝殿,置屋六间以为香灯久远计。越癸丑(康熙十二年,1673)春,程君有和、王君虞捐资兴举,谋之本里汪君景汉,又偕原倡首诸君募金成事,复建□(圣)殿,兼设厨房,增置香灯屋二间。自是历年随时加修……癸亥(康熙二十二年,1683)花朝,汪君景汉、陈君于宠虑缘起之未详,无以垂远也,谓里中老成,历事之端末,而详悉之既久者,惟予为最,属予言以纪之。予曰:‘事有为耳目所见闻者,犹足当考献征文之实,况身共事者乎?是诚非予莫悉也。’因为叙其初终,付勒之石,而详记其起建年月,与捐金、购地、庀材、鸠工、拮据有事诸君子之姓名于左。乙酉(明弘光元年、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时广东在南明治下)科举人原候选推官里人直庵前头颜养气常集甫撰文。”

此碑虽立石于1739年(也许是重立,上引《华林寺开山碑记》就是在同治七年,即1868年重立石的),但撰文却在1683年。作者是明代遗民,明朝广东末科举人,故纪事不书年号,唯云甲子。《鼎建西来禅院关帝圣殿碑记》虽晚于《华林寺开山碑记》两年,但作者亲身参与华林寺的创建,并列举了一大批亦参与其事的见证人,与《华林寺开山碑记》作者元觉未历其事,仅得闻乃师之言,而又着力渲染“神迹”相比,显然可信得多。惜《鼎建西来禅院关帝圣殿碑记》鲜为人知,后世多从元觉,陈陈相因,以迄于今。

从《鼎建西来禅院关帝圣殿碑记》可知:及时,华林寺创建于1642—1643年,当时即名为华林寺。从“里中华林寺暨关帝宫,即今之西来庵旧址也,明壬午癸未间父老所创建”一语,及标题名之为西来禅院,文中亦数处称其为庵,可知西来庵及西来禅院之名,尚较华林寺之名后起,撰此碑记时仍用。元觉所谓“旧称西来庵”之“旧”,只是指宗符为住持之时。所谓“崇祯初季,我师宗符老人,由漳州行脚入粤,路出西来。先一夕,庵主梦金翅鸟翱翔空际,光烛茆茨;及见师,大奇之,愿布坐具地,为建道场。师以志切游方,力辞不就”也只是故神其说。《鼎建西来禅院关帝圣殿碑记》既称华林寺创建于1642—1643年,则此前十余年间,其范围内显然没有任何寺庵,更无“庵主”。陈泽泓指出:“生活在明末清初时人的咏华林寺诗,有屈大均的《过华林寺作》,梁佩兰的《除夜宿华林寺呈宗公》,陈子升的《寓华林寺飓风欲归不果与天藏上人》、《西来庵放生》、《盂兰盘日西来庵舍利》,从诗题可知清初华林寺、西来庵之称,在文人的诗文中并用,而以称华林寺为多。”

这是值得注意的。实际情况,应是崇祯末初建寺时,已名为华林寺,清初扩建时,为突出达摩西来的品牌,又曾命名为西来庵、西来禅院,而后两名称日久渐隐而鲜为人知。第二,华林寺之扩建,开始于1650年之后。是年末广州重陷于清,战事平息,翌年工程即可展开;竣工之后,始“请宗符禅师驻锡其中”。则扩寺工作,宗符当未参与;元觉谓其主持建寺(甚至为此而制造了“前明嘉靖间,慧坚耆宿悬记云:一百单八年,当有大善知识,在此建立法幢”的谶语),固不足信;其所谓建成之年(1655),亦不过宗符到寺之年。第三,《鼎建西来禅院关帝圣殿碑记》对元觉所谓“地曰西来初地,乃萧梁大通元年,达摩尊者自西域航海而来,登岸于此,故名。至今三摩地,西来古岸,遗迹犹存”只字不提,初建寺时亦仅名“华林”而不及“西来”,可见“西来初地”之说未必源于当地故老相传,而更可能是宗符的创作或另有所本。

广州在历史上除西来庵外,尚曾有西来堂。明成化九年(1473)《广州志》所录元人陈植《重修西来堂记》云:“凡寺名西来者,以达摩自西域入中国而人信者众矣。番禺城之西南有堂,自唐迄今,盖亦有年。其地因兵革后为居民奄取。延丙辰(延祐三年,1316),居士觉真刘公自庐陵来,奉佛为念,乃出己资率众净财,与雍氏复之,广袤十方,乃建精舍、殿庑、云堂、山门、斋厨,既完且备。至顺辛未(至顺二年,1331)悉毁于火。嗣法欧阳觉通亦庐陵人,也抵兹院,誓必复兴。时连帅斡赤答失主盟,布舍云集,不一载而院宇鼎新。初祝发僧智讯始正其额为‘西来院’,而地藏乃刘庆堂创盖,重构轮藏。各有所收,广济市上,筑客舍十有二间,岁收租以供香油之资。十方者辐辏,素无土田,日食常百数。讯应接未□之。院邻刘氏以院东偏为园亭。至元己卯(至元五年,1339),偕子孙舍其园亭归于院。讯将撤其地为观音阁,恐力未瞻,又讯年老,以乡人故,来请记。余志其本末。”从内容看,碑记即撰于此时,也就是1339年。该志并记:“西来堂,在郡泰通坊……元末复毁。国朝洪武七年(1374)僧惠福重建。郡人刘庆堂施屋十二间,月入其资为香灯之费。屋在新桥街泰通坊。司其事者民黄子成也。”

《南海志》“番禺县坊里”条下记:“城南厢:状元,世科、泰通,鼎魁,登俊,擢桂。”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元大德南海志残本》,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0页。此处所引《南海志》条目中,两处特意指出“归附后”的变化。由此观之,此志若非大德《南海志》,则为北宋初年灭南汉后所纂。然从其提及西城、子城、东城,又可断其成于1072年之后,则其为大德《南海志》无疑。

结合成化《广州志》所记,可以肯定西来堂是在西城墙之内的泰通坊,而不在西城墙外之西来初地。与泰通坊同属城南厢的状元坊,其名沿用至今,在人民南路东侧与天成路西侧之间。民间相传状元坊原名泰通坊,由《南海志》同时记两坊名,可知此说不,但也说明两坊相邻,才致此误。由此亦可判断与泰通坊相接的新桥街,当即今天状元坊附近的新桥市。新桥市在海珠南路西侧与天成路东侧之间,故西来堂当在今状元坊与新桥市之间。明南京工部主事,南海人张诩(1456—1515)弘治十八年(1505)所成《南海杂咏》有《西来堂》云:“何年飞锡自西来,万古长空一鸟飞。只为少林无口诀,教君何处觅筌蹄。”

则西来堂至1505年尚存,何时湮没不详。西来堂以纪念达摩来华而得名,但它与其登岸地点有无关系,则尚无可考。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都是我喜欢的书籍,信任当当已多年,一如既往的好!

2017-08-01 15:58:01
来自q***1(**的评论:

常阅可修身养性可陶冶性情可励志也是我们洞察世界的途径现实一点说就是古人说的

2017-11-05 12:02:24
来自**(匿名**的评论:

广州的乡土文献,十六开平装本,但排版一般,印刷用纸尚可。推荐!

2017-06-15 14:22:51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