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公务礼仪图书
人气:36

公务礼仪

公务交往,自有一定之规可循。而在公务交往之初,最受到关注的就是会面的礼仪规范。本书从会面礼仪、聚会礼仪、交往礼仪、出行礼仪、餐饮礼仪这五个大的方面,来解析公务交往的礼仪细节。《公务礼仪》是由人大教授...
  • 所属分类:图书 >成功/励志>礼仪>礼仪总论  
  • 作者:[金正昆] [孙燕]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7539226
  •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2
  • 印刷时间:2013-01-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公务交往,自有一定之规可循。而在公务交往之初,最受到关注的就是会面的礼仪规范。本书从会面礼仪、聚会礼仪、交往礼仪、出行礼仪、餐饮礼仪这五个大的方面,来解析公务交往的礼仪细节。

编辑推荐

《公务礼仪》是由人大教授金正昆《基层国家公务员的礼仪素养及培训》(2004年)、《基层公务员礼仪》(2006年)修订、再版,内容有了很多删减、补充,由而更是贴近现代人公务中的各个方面:包括见面礼仪、聚会礼仪、交往礼仪、出行礼仪以及餐饮礼仪等等,较前两本词语活泼、自然。易于让现代人掌握运用。不仅告诉参与公务人士在社交中如何衣着得体、举止优雅、行为文明,也告诉他们国际惯例。但在叙述中注意避免了以往一味的教导的死板教科书灌输,而是娓娓道出在什么场景该怎么做。如在西餐喝咖啡,如赴中餐宴会等等,可读性强,是一本置于公务之中人士轻松阅读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金正昆,浙江省东阳人。知名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外交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外交学、礼仪学、传播学与公共关系学研究。

目录

及时章 会面礼仪

及时节 称呼

第二节 介绍

第三节 行礼

第四节 交谈

第五节 举止

第六节 仪表

第二章 聚会礼仪

及时节 会议

第二节 仪式

第三节 拜访

第四节 运动

第三章 交往礼仪

及时节 公文

第二节 电话

第三节 书信

第四节 名片

第五节 题字

第六节 馈赠

第四章 出行礼仪

及时节 徒步

第二节 行车

第三节 乘机

第四节 媒体

第五节 外事

第五章 餐饮礼仪

及时节 中餐

第二节 西餐

第三节 自助

第四节 饮茶

第五节 咖啡

第六节 酒水

后 记

在线预览

及时节 称 呼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称谓语。在公务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的风尚,因此绝不能疏忽大意,随便乱用。

根据礼仪规范,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有三点务必注意:其一,要合乎常规。其二,要照顾习惯。其三,要入乡随俗。与此同时,还应对生活中的称呼、工作中的称呼、国际交往中的称呼、称呼的禁忌等细心掌握,认真区别。

一、生活中的称呼

在日常生活中,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合理,切切不可肆意为之。

(一)对亲属的称呼

人们对亲属的称呼,往往有常规与特例之分。

1.常 规

亲属,即与本人直接或间接拥有血缘关系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

业已约定俗成,人所共知。例如,父亲的父亲应称为"祖父",父亲的祖父应称为"曾祖父",姑、舅之子应称为"表兄"、"表弟",叔、伯之子应称为"堂兄"、"堂弟",大家对此都不会搞错。

对亲属的称呼,有时讲究亲切,并不一定非常标准。例如,儿媳对公公、婆婆,女婿对岳父、岳母,皆可以"爸爸"、"妈妈"相称。这样做,主要是意在表示自己与对方"不见外"。

2.特 例

面对外人,对亲属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谦称或敬称。对本人的亲属,应采用谦称。称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称辈分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称自己的子女,则可在其称呼前加"小"字,如"小婿"。

对他人的亲属,应采用敬称。对其长辈,宜在称呼之前加"尊"字,如"尊兄"。对其平辈或晚辈,宜在称呼之前加"贤"字,如 "贤侄"。若在其亲属的称呼前加"令"字,一般可不分辈分与长幼,如"令堂"、"令郎"对待比自己辈分低、年纪小的亲属,可以直呼其名,使用其爱称、小名,或是在其名字之前加上"小"字相称,如"娜娜"、"小刚"等等。但对比自己辈分高、年纪大的亲属,则不宜如此。

(二)对朋友、熟人的称呼

对朋友、熟人的称呼,既要亲切、友好,又要不失敬意。以下几种皆可采用。

1.敬 称

对任何朋友、熟人,都可以人称代词相称。对长辈、平辈,可称其为"您";对待晚辈,则可称为"你"。以"您 "称呼他人,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恭敬之意。

对于有身份者、年纪长者,可以"先生"相称。其前还可以冠以姓氏,如"王先生"。

对文艺界、教育界人士,以及有成就者、有身份者,均可称之为"老师"。在其前,也可加上姓氏,如"赵老师"。

对德高望重的年长者、博学者,可称之为"公"或"老"。其具体做法是将姓氏冠以"公"之前,如"沈公"。将姓氏冠以"老"之前,如"程老"。若被尊称者名字为双音,则还可将其双名中的头一个字加在"老"之前,如可称马叙伦先生为"叙老"。

2.姓名类称呼

平辈的朋友、熟人,均可彼此之间以姓名相称。例如,"梁飞虎"、"杨一奇"。长辈对晚辈也可以这么做,但晚辈对长辈却不可如此这般。为了表示亲切,可以在被称呼者的姓前分别加上"老"、"大"或"小"字相称,而免称其名。例如,对年长于己者,可称"老刘"、"大孙",对年幼于己者,可称"小高"对同性的朋友、熟人,若关系极为亲密,可以不称其姓,而直呼其名,如"胜南"、"家伟"。对于异性,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区分。如家人、恋人或配偶可以称"徐嫣然"为"嫣然",而关系一般的异性朋友则不宜如此称呼。

3.亲密性称呼

对邻居、至交,有时可采用 "大妈"、"大叔"、"阿姨"等类似血缘关系的称呼,这种称呼,会令人感到信任、亲切。在这类称呼前,也可以加上姓氏。例如:"翟大哥"、"马大姐",等等。

(三)普通人的称呼在现实生活中,对一面之交、关系普通的交往对象,可酌情采取下列方法称呼。

及时,以"同志"相称。

第二,以"先生"、"女士"、"小姐"、"夫人"、"太太"相称。

第三,以其职务、职称相称。

第四,入乡随俗,采用对方所能理解并接受的称呼相称。__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当当家**的评论:

外观比较满意,还没来得及看哦!

2014-12-03 12:00:51
来自晚丨安**的评论:

还好

2016-11-01 12:09:0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不错很满意!

2017-02-22 06:32:25
来自w***0(**的评论:

很好,划算,很喜欢

2017-05-11 11:20:11
来自祭祀天**的评论:

很不错的一本好书,是我需要的,受教了

2017-11-01 15:05:0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的质量不错,就是物流太慢了,中间打了2次电话!

2014-11-17 18:47:58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