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奕锋编著的《妙手华章——潮汕建筑与嵌瓷》 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潮汕 建筑与嵌瓷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 值等给予介绍,多方位、多视角地介绍潮汕建筑 与嵌瓷形态。深刻而直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 间丰富的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表现 力,给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
读者从《妙手华章——潮汕建筑与嵌瓷》中能够 了解到南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概貌、地方风格、 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奇 思妙想的灵感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精 美绝伦的艺术世界,看到它们,我们仿佛听到南粤人 民的低吟浅唱,仿佛看见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精神故乡 。
嵌瓷,潮汕著名手工艺,普宁人俗称"聚饶"或"扣饶"。主要材料是选用各种颜色的精薄瓷器剪取成所要表现对象的瓷片,也称"饶"片。起初的嵌瓷主要用在祠堂、庙宇及民居"四点金"、 "下山虎"等建筑物的屋顶装饰,后来随着欣赏价值的不断提高,艺人们将其制成便于搬运的艺术品小件经人们欣赏、陈列、收藏。悠久的历史嵌瓷工艺历史悠久,嵌瓷的出现可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盛于清代,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谢奕锋编著的《妙手华章——潮汕建筑与嵌瓷》详细介绍潮汕建筑与嵌瓷的历史、现状,图文并茂,知识性强。
谢奕锋,生长在粤东揭阳,是著名的剪纸艺术家,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对民间文化、民间工艺有所研究。剪纸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文艺山花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国际文化博览会及中国剪纸艺术节奖等奖项,并被中国剪纸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等机构收藏。
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剪纸艺术交流联谊会理事、副秘书长,广东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玉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揭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揭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传统建筑华章
追溯始创阶段/5
渐入雏形阶段/7
步向成熟阶段/9
见证体系形成/14
营造法则面世/17
六百年谱华章/19
式样繁多的潮汕民居
四点金/26
下山虎/27
龙船厝/28
驷马拖车/29
祠堂与寺庙/33
围楼土寨/34
骑楼与碉楼/36
潮汕民居的建筑文化
宇宙观与风水观/44
宗法等级与伦理道德观/49
包融式的文化观/50
潮汕民居的装饰工艺
潮汕传统建筑的特点/52
充满灵气的石雕/56
鬼斧神工的木雕/58
逐渐消亡的砖雕/60
金碧辉煌的彩画/61
高高在上的嵌瓷/69
妙手生花的嵌瓷艺术
"饶"的由来/74
潮汕的灰塑/78
嵌瓷的成因/82
嵌瓷的题材/84
嵌瓷制作工艺流程/90
泥塑与嵌瓷/101
屋脊厝角藏故事
屋脊上的飞禽走兽/104
防风防火的厝角头/116
垂脊与戗脊/121
照壁装饰有讲究/122
各展技艺竞风流
争奇斗巧的"斗艺"/125
名扬台湾的何翔云/130
多面手魏天禄/134
敢拓新路的陈惠标/136
后起之秀林乾坤/138
善用色彩的陈宏贤/140
嵌瓷传承人卢芝高/141
嵌瓷名师黄瑞林/142
嵌瓷世家许石泉/144
让嵌瓷继续风生水起/149
潮汕传统建筑的特点 前面讲到潮汕 古民居的建筑结 构,基本都是按潮 汕传统建造的"从 厝式"民居群落。
从厝式民居也称 "合院式"民居,它是由房屋与墙四面围合,中间形 成院落或天井的民居样式,包括其组合变化。
最有代表性的潮汕"从厝式"建筑是"驷马拖 车"和"百鸟朝凰"。该式样的布局是以祠堂有中 心,左右有护厝和后包围护的中轴对称民居群落。这 是从古代世家大族居住的宫殿"府第"衍变而来的古 老的建筑形式,它那集居住与祭祀于一体的功能是他 们重视宗法制度的产物,因而保留了一些古代"京都 帝王府"的遗制。因此"从厝式"民居才常常被称为 "府第式"民居。
潮汕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隅,位于热带与亚热带 之间,北回归线恰好从本区中部穿过。地形西北高而 东南低,东北和西北多高山,东南面海,区域内部, 多丘陵台地;境内的几条江河自西北向东南流人大 海,沿江分布着被低丘陵隔开的河谷平 原和河口三角洲平原。山地和丘陵主要 是由花岗岩和贫瘠的红壤土组成,约占 本区总面积的七成,所以土地资源十分 宝贵。
潮汕的民居是用"贝灰砂"三合土 夹板式夯墙,这种造墙方式,建筑术语 称为"版筑",潮汕造墙用的三合土 是当地山地上的红土、河里的粗砂与由 海贝壳煅烧的贝灰按一定比例合成,而 不需耗掉农田里的好泥土来烧砖,对于 人多地少的潮汕地区来说,是十分有利 的,这也是潮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务 实的体现。
村寨的风围墙或大户人家建筑的三 合土还要加糯米饭和红糖,中间夹一定 数量的长竹片(增加结构拉力有利防震),这些墙壁 十分坚固,一般钉子钉不入。版筑是一种很古老的筑 墙方法,在《孟子·告子下》中记载:"傅说举于版 筑之间。"傅说是殷代国君武丁的相,他曾在傅岩地 方为人筑墙,为武丁访得,举以为相。
现在潮汕地区的传统建筑和一些乡村仍采用此法 筑墙,而墙表面涂抹白色贝壳灰装饰,顶盖灰色陶 瓦。经南方烈日暴晒和海风咸雨侵蚀,几年后白灰脱 落,满墙就皱纹坑巴、沧桑斑驳,远远望去黑黝黝一 片,不大引人注目。
然而,潮汕古民居更为吸引人的是它那古艳绚丽 的装饰。在这种低调、质朴、粗糙的外表下,掩盖的 却是精雕细琢、热闹浓烈的内饰,而屋顶天面上五彩 的嵌瓷,在灰黑色的映衬下更显得夺目。
潮汕民居由于潮人的民系特点,具有鲜明的区域 特色,早在清初就引起外界的注意。清康熙二十年 (1683)潮州知府林杭学(字宇武,南京人)主修的 《潮州府志》有这样的记载:"营室必先祠堂,明宗 法,继绝嗣,重祀田,比屋诗书经诵之声相闻,彬彬 乎文物甲于岭表。" 乾隆二十七年(1775)潮州知府周硕勋(湖南 宁乡人,举人)修纂的《潮州府志》对潮州民居则作 如下描述:"望族营造屋庐,必立家庙,尤加壮丽。
其村坊市集,虽多茅舍竹篱,而城廓中,强半皆高闰 闳,厚墙垣者。三阳及澄、饶、普、惠七邑,闾阎饶 裕,虽市镇也多鸟革翠飞。家有千金,必构书斋,雕 梁画栋,缀以池台竹树。民居辄用蜃灰和沙土筑墙, 地亦如之,坚如金石。即是飓风摧扑,烈火焚会,而 墙垣卓立无崩塌者。界过惠州、嘉应,虽间有之,然 不及潮远甚。" 1944年的《广东年鉴》也有一番叙述:"粤有华 侨,喜建造大屋大厦,以夸耀乡里。潮汕此风也甚, 惟房屋之规模,较之他地尤为宏伟。" 除志书记载外,现代专家学者对潮汕民居建筑也 赞誉有加,如我国美学学会会长、美术理论界 泰斗王朝闻先生(1909—2004)在20世纪90年 代考察潮汕时,对潮汕民居给予这样的评价: "原以为徽州的民居好,想不到潮汕的更有 特点。" 上面这些志书提到的"鸟革翚飞"、"雕 梁画栋",赞叹的都是民居装饰的华美,所谓"池台 竹树"是对环境安排的描述。
潮汕传统建筑的装饰,有两个特点。一是装饰的 类型多,主要有石雕、木雕、彩绘、嵌瓷、灰塑等形 式;二是装饰的部位广,大凡石木部件、门窗户扇、 墙头屋脊、外墙檐下、风围照壁,无不施以装饰。
就艺术手法和形式而言,有三维的通雕、平雕、 半浮雕和塑造,面平的有泥金漆画、水墨浅绛、大青 绿设色等。
就题材而言,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山水花 鸟、虫鱼走兽等等。
也就是说,潮汕民居在继承中国古代彩画装饰这 一传统外,又有所发扬,除木构件仍用油饰粉饰彩画 外,木雕、石雕、灰塑、嵌瓷、墙壁也有用粉彩、油 彩装饰。这各种各样的装饰,不知是否刻意为了和粗 糙质朴的外墙形成对比和反差,还是无意的巧合,从 而达到古艳沧桑、深沉含蓄的目的。
P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