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超越自我之道:超个人心理学的大趋势图书
人气:43

超越自我之道:超个人心理学的大趋势

对于喜欢心理学、哲学,或者对心灵修行感兴趣,企图在朝九晚五的生活之外,为自己的生活找一点意义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作译者阵容简直有点"过于"强大了:丹尼尔?戈尔曼、肯恩?威尔伯、胡因梦……这是国际加强版的"...
  • 所属分类:图书 >心理学>心理学经典著作  
  • 作者:(美)[罗杰.沃什] 等 编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5805306
  •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8
  • 印刷时间:2013-08-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对于喜欢心理学、哲学,或者对心灵修行感兴趣,企图在朝九晚五的生活之外,为自己的生活找一点意义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作译者阵容简直有点"过于"强大了:丹尼尔?戈尔曼、肯恩?威尔伯、胡因梦……这是国际加强版的"百家讲坛",他们讲的只有一件事情:突破小小的自我,去关怀别人,其实是每个人心底最强烈的渴望。

从吃饭喝水到有房有车,从别人尊重到自我肯定,人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但如果你还没有发现心底最深处的"灵性需求",那就还有一点欠缺,也许你同样会快乐,但读一读众多深思熟虑者的话,会让你的生命跃上一个新台阶。

在书中,许多曾取经于东方或研究心理学的西方超个人学家、近代的伟大东方宗教家和思想家,他们的思考涵盖了静坐禅修、清明梦、迷幻感受、濒死经验等具体的超常意识经验,并对超常意识做出深入广泛的探讨;还介绍了自我探索、灵性成长的各种具体道路,以及可能产生的诸多问题与治疗对应之道;也有对各家思想理论的分析、整理与创见;更有许多对当代世界状况的反思与愿景。读者可以各取所需,也可以综览各家的精华。

愿意探索自我或思索人生的人、有心修行或灵修的人、期许身心灵整合的人、临床咨询治疗的专业人士、对某个宗教感兴趣的人、关心环境与地球未来发展的人,我们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自己独有的启示。

编辑推荐

克里希那穆提之后胡因梦想引进中国的身心灵著作,以正确的态度遭遇完整的生命。

《情商》作者丹尼尔?戈尔曼、《恩宠与勇气》作者肯恩?威尔伯……《生命之书》译者胡因梦——品牌、作品总销售突破一亿的作者群首次同台亮相,帮你拥抱更高的自己!

瑜伽、禅修、辟谷、精神分析、濒死体验、顿悟、静坐、呼吸疗法——所有心灵各种解决之道的基础:超个人心理学。

作者简介

罗杰·沃什(Roger Walsh),加州大学精神医学、哲学及人类学博士,著作与研究领域包括医学、生态学、心理学、哲学及宗教等。曾获得超过二十座国内外相关奖项,已有超过二十年的丰富灵修经验。

法兰西斯·方恩(Frances Vaughan),哈佛医学院精神医学博士,"超个人经验研究计划"创立理事。曾荣获普利策奖。

译者简介:

胡因梦,台湾演员、作家与译者、"身心灵课程"引领讲师。1953年生于台中市,20岁主演《云深不知处》,从此展开长达15年的演艺生涯。演出过《梅花》、《海滩上的24小时》、《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等四十余部电影。35岁之后,停止演艺工作,专事有关身心灵探究及翻译与写作,首度将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引介到台湾,并致力于推动"新时代"的意识革命及生态环保等议题。著有《死亡与童女之舞》,译有《超越自我之道》、《耶稣也说禅》、《克里希那穆提传》、《点亮自性之光》、《生命之书》、《恩宠与勇气》、《转逆境为喜悦》、《不逃避的智慧》等书。

易之新,开业医师、文字工作者,译有多本身心灵书籍,如《懂得爱》、《踏上心灵幽径》、《存在心理治疗》、《超越自我之道》、《疾病的希望》等。

目录

Part1 超个人经验的种类

及时篇 意识之谜

及时章 心理学、实相与意识

第二章 长青心理学 :意识光谱

第三章 意识的系统论

第四章 超常意识状态的类比与图解

第二篇 超个人的捷径 :静坐

第五章 开悟的七项要素

第六章 静坐研究 :艺术的状态

第七章 即使好的静坐者也有旧时的伤口需要疗愈 :静坐与心理治疗的结合

第八章 清明梦的益处

第三篇 清明梦

第九章 学做清明梦

第十章 超越清明 :走向纯粹的意识

第十一章 持续的意识

第十二章 从清明到开悟 :西藏的梦行瑜伽

第四篇 心灵展现者 :迷幻药的意涵

第十三章 药物有没有宗教的意涵?

第十四章 形形色色的意识状态 :笑气的观察

第十五章 人类潜意识的范畴 :LSD 研究的观察

Part2 更进一层的发展

第五篇 发展的超个人面向

第十六章 超个人发展的范畴

第十七章 成为重要某人和无我之人 :精神分析与佛教

第十八章 无我之种种

第十九章 前个人 / 超个人的谬误

第六篇 道路上的问题 :临床关怀

第二十章 灵性急症 :超个人危机的认识与治疗

第二十一章 成瘾是灵性急症

第二十二章 开悟大师的阴影

第二十三章 病理的范畴

第七篇 追求完整 :超个人治疗

第二十四章 治疗的范畴

第二十五章 疗愈与完整 :超个人心理治疗

第二十六章 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假设

第二十七章 完整的做法 :身、心、灵

Part3 基础与应用

第八篇 科学、技术与超越

第二十八章 不同状态产生的不同观点

第二十九章 眼对眼 :科学与超个人心理学

第三十章 科学与神秘主义

第三十一章 超个人人类学

第三十二章 濒死经验

第九篇 超越的哲学

第三十三章 超个人世界观 :历史和哲学的反思

第三十四章 长青哲学

第三十五章 大存有链

第三十六章 隐藏的智慧

第十篇 照顾我们的世界 :服务和记永续

第三十七章 慈悲 :微妙的平衡

第三十八章 有意识的爱

第三十九章 超个人生态学

第四十章 深度生态学 :重视大自然

第四十一章 个人与社会转化之道

第四十二章 超个人经验与全球危机

第四十三章 内心的曼哈顿计划

第十一篇 放眼未来

第四十四章 未来数十年的超越自我之路

第四十五章 意识的探险

参考书目

在线预览

历史学家回顾20世纪时,可能会发现西方心理学两个最重要的突破,都不是缘于新知识的发现,而是对古老智慧的体认。及时个突破就是心理上的成熟可以持续进展到超越常态的程度,所谓常态只是人受限于文化的武断界定。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确实潜藏在我们每一个人里面,就如威廉?詹姆斯所指出的:"不论在身体上、智力上或是精神上,大部分人都只活出很有限的潜能,在有可能发挥的意识中,只运用了非常小的部分……我们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储藏了那么多可资利用的生命。"

第二个突破就是确实有方法可以实现超个人的潜能,这些方法是几千年来数百种文化淬炼出来的技术,这种技术也构成了世界几个伟大宗教传统的默观核心。这是超越的艺术和技术,用来促成超个人的发展,就其本身而论,是根据两个关于心灵本质和潜能的基本假设而来的。

及时个假设就是我们平常的心灵状态并不是最理想的状态,事实上,心灵曾被人描述为混浊的、扭曲的、如梦一般、恍惚的,而且绝大部分不受控制。东西方的心理学家和神秘主义者都有这种体认。弗洛伊德的体认造成了文化的冲击,他说:"人甚至连自己的家都无法掌握……也就是自己的心灵。"这句话正呼应了《福音之歌》在两千年前绝望的呐喊:

焦躁不安的人类心灵

受到如此强烈的摇撼,

在感官的掌控之中

粗鄙而难以成长,

伴随着顽固的欲望……

真的,我认为

再没有更狂野的风了。

拉姆?达斯(Ram Dass)说:"我们都是自己心灵的囚徒,这种认识是踏向自由旅程的及时步。"皮尔?维拉雅特?可汗更简洁地说:"锁链就在心灵之内。"

第二个假设是未经锻炼的心灵虽然混浊而不受控制,却可以经过锻炼而变得澄澈,而这种锻炼可以催化超个人的潜力。东西方古往今来的圣哲都同意这一点,苏格拉底说:"为了使心灵得见光明,而不是黑暗,整个灵魂必须转离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直到能深入地观察实相和被我们称为`善`的至高光辉,因此,可能真的有一种技术恰恰是用来实现这件事的。"同样的,拉马纳?马哈希也说:"没有任何例外,所有经典都宣称——必须驯服心灵,才能得到拯救。"

超越艺术的六个要素

虽然有各种不同的做法和技巧,但超越技术的核心似乎都是由六项常见的要素所组成的:伦理道德的训练;专注力的培养;情绪的转化;把动机从自我中心与因匮乏而造成的需求转向较高层次,比如自我超越、觉察力的提升和智慧的培养。

伦理道德的培养

伦理道德普遍被视为超个人发展的必要基础,可是,各种静坐的传统却不是从一般的道德规范来看伦理道德,而是视之为训练心灵的必要纪律。不道德的行为源于具有破坏力的心理因素(如贪婪和愤怒),同时也会增强这些心理因素,在默观内省时,会清楚地看清这种情形。相反的,合乎道德的行为会削弱这些心理因素,而培养如仁慈、怜悯、平静这类心理因素。,在达到超个人的成熟时,合乎道德的行为就会自然流露,并自然表现出对所有人和所有生命的认同。在这个阶段的人正符合劳伦斯?科尔伯格所说的道德发展的较高阶段:"完人所必须具备的任何特质,自始至终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专注力的培养

专注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克服未经训练、飘荡易变的心灵所必备的条件。就如同舒马赫(E.F.Schumacher)所持有的对专注力的说法:"在所有传统的教诲中,没有任何主题比专注力更重要;而在现代世界的思维里,也没有其他主题受到如此严重的忽视、误解和扭曲。"

专注力的训练当然会受到西方心理学的误解,因为西方心理学毫不犹豫地接受威廉?詹姆斯在一百年前所下的结论:"专注力不可能持续维持下去。"可是他又进一步说:"自愿一而再、再而三把飘荡的专注力拉回来的能力,正是判断力、品格和意志的根源,少了这一点,就不能说这个人的精神是健全的。能改善这种能力的教育,才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教育……不过,要说明这种理想很容易,但要提出实用的方向来引发这种结果,就很困难了。"在此,我们有一个和传统西方心理学相反的看法。西方心理学说专注力无法维持,而超越的艺术却说,如果想要成熟到超越平常的发展极限,就要能维持专注力,也必须要维持专注力。

能随心所欲地指挥专注力,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心灵专注于什么事物,就会呈现出该事物的性质。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想到生气的人,就容易觉得生气;如果想到深爱的人,就容易感受到爱。能够控制专注力的人,就能控制并培养特定的情绪和动机。印度圣哲拉玛克里希纳说:",这种人能控制自己的心灵,而不是受到心灵的控制。"

情绪的转化

合乎道德的行为和稳定的专注力,能促进超越艺术的第三种要素,即情绪的转化。情绪的转化包括三个部分。

及时个部分是减少不适当而具有破坏性的情绪,比如恐惧和愤怒,这是西方心理治疗所熟悉的过程。当然了,这里所指的并不是压抑,而是清楚觉察到这些情绪,然后有意识地适时放下它们。

第二个部分是培养正向的情绪,比如爱、快乐和慈悲。虽然传统的西方心理治疗有减少负向情绪的绝佳技巧,却几乎没有强化这些正向情绪的方法。而超越的艺术则包含许多可以培养这些情绪的方法,其所能达到的强度和深度,更是西方心理学无法想象的。例如佛教徒的慈悲、印度教徒的爱和基督教徒的大爱,都只有在他们没有条件、毫不动摇地包容所有生物,没有例外也没有保留时,才算达到成熟的程度。

正向情绪要达到这种惊人的强度和境界,必须由第三个部分"情绪转化"来促成,也就是培养平静。这种冷静的情绪可以让爱和慈悲保持在无条件而不动摇的状态,即使遇到胁迫也不受影响。这种能力就是斯多葛学派所说的免于激情(apatheia)、基督教天父的神圣的免于激情(divineapatheia)、佛教的舍、道家的"万物平等"原则(这可以引领人超越"喜欢一件事甚于另一件事所造成的困扰")和当代哲学家弗兰克?梅瑞尔-伍尔夫(Frank Merrell-Wolff)所说的"崇高的平等心"(high indifference)。

自我超越

合乎道德的行为、稳定的专注力和情绪的转化,再加上不断的练习(比如静坐),它们共同把动机导向较健康、更为超个人的方向,最终的作用就是降低动机的强度和强迫性,并改变动机的方向、种类和焦点,最重要的就是减少耽溺和嫌恶这两种强制的力量。

当动机变得较不分散、更为集中时,所渴望的事物就会变得更为细腻、更属于内在,比较不重视获得,而重视付出。所渴望的对象逐渐变得较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更属自我超越的东西。

传统上,这种动机的转移被视为是"净化"或"放弃对世界的贪恋"。以现代的用语来说,则是走向马斯洛所说的较高的需求层次,经历汤恩比所说的"灵性化"(etherealization)过程,达到哲学家齐克果提出的目标,"以纯净的心决意要一件事"。

减少具有强迫性的渴求,相对应的,也会减少内心的冲突与痛苦,这种说法已经从对经验丰富的静坐者的研究中得到支持。雅典哲学家伊壁鸠鲁(Epicurus)说:"如果你想要人快乐,并不是要使他富有,而是要拿走他的欲望。"但这并不是说,改变动机的方向和放下内心的渴求就必然是容易的事。亚里士多德认为:"克服欲望的人比征服敌人的人更为勇敢,因为最艰难的胜利就是胜过自己。"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