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财税理论与实务丛书:财政学(第3版)》内容分四部分。部分是财政学理论基础,揭示财政存在的理论依据及财政行为方式。主要介绍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公共产品、财政职能、财政决策。第二部分是公共支出,揭示财政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规模及结构。主要介绍公共支出的分类、原则,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第三部分是公共收入,揭示财政获取资源的方式及制度安排。主要介绍公共收入的分类、规模及结构,税收原理与制度,非税收入、国债原理与制度。第四部分是财政管理,主要介绍公共预算原理与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原理与制度及财政政策原理与实践。
前言
1 绪论
1.1 财政学是什么
1.2 财政学的视角与分析方法
1.3 财政学的起源与发展
1.4 学习财政学的目的和方法
2 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2.1 市场失灵
2.2 公共财政的内涵
2.3 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3 公共财政的职能
3.1 公共财政职能的理论界定
3.2 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3.3 公共财政的分配职能
3.4 公共财政的稳定职能
3.5 公共财政的发展职能
3.6 公共财政职能的决定机制
4 公共支出的理论分析
4.1 公共支出的基本理论
4.2 公共支出的分类
4.3 公共支出规模
4.4 公共支出效益
5 公共支出的结构分析
5.1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5.2 国防支出
5.3 教育支出和科学研究支出
5.4 医疗卫生支出
5.5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5.6 财政补贴
6 公共收入的规模与结构
6.1 公共收入分类
6.2 公共收入规模及影响因素
6.3 中国非税收入构成分析
7 税收原理
7.1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7.2 税收的分类
7.3 税收原则
7.4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8 税收制度
8.1 税收制度概述
8.2 商品课税
8.3 所得课税
8.4 财产、行为与资源课税
8.5 特定目的课税
9 公债
9.1 公债概述
9.2 公债制度
9.3 国外公债
10 公共预算
10.1 公共预算的属性
10.2 公共预算程序
10.3 绩效预算与预算绩效管理
10.4 公共预算报告
11 公共财政体制
11.1 多级财政存在的必然性
11.2 公共财政职能在不同级次政府之间的划分
11.3 财政体制的类型与原则
……
12 公共财政政策
3.4.2 理性预期对稳定政策的质疑
在传统的凯恩斯学派理论中,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有效地调节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稳步发展。然而,卢卡斯等理性预期学派的学者指出,宏观政策可能因为民众的“理性预期”而陷于无效。
所谓的理性预期是指针对某个经济现象(例如市场价格)进行预期的时候,如果人们是理性的,那么他们会较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来作出行动,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因此,平均来说,人们的预期应该是的。
由于存在理性预期,制定政策的行为实际上也可能存在于人们的预期之内,因此,假如政策的制定者没有考虑这种预期,则政策执行所导致的结果将可能偏离政策的原目标,甚至可能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因此,宏观政策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政策的制定者一方,还取决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表明,在理性预期世界中,政府的需求管理政策是无效的,因为这一政策没有考虑到企业和消费者方面理性预期行为的影响。
故此,理性预期学派坚持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是为私营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可以预测的环境,政策目标必须注重长期性和稳定性。政府应当公开明确地规定一种固定的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并严格执行,同时实现财政预算平衡。他们指出,如果政府能宣布实行一种坚决降低货币增长率以制止通货膨胀的政策,人们就会解除防范心理,不再采取防范性措施。这样,物价就会稳定,失业也不会增加,生产也不会下降。否则,人人都会运用理性预期,把经济活动中可能遭受的损失预算在内,从而彼此提防,使经济波动不断被激化。同时,他们还指出,如果政府能够规定一种使财政预算平衡的税率,也会有助于经济的稳定。这是因为,通过减税来刺激人们去增加投资和消费是不可能的,人们的理性预期会使人们增加投资和消费的热情逐渐被抵消。所以,政府在财政政策方面所能做的好努力,还是制定使预算平衡的税率。只有这样,公众才不会由于理性预期而采取各种预防性措施,政府也才能取信于民,使经济趋于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