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图书
人气:22

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

一旦法律不加解释,它的存在便无意义。以此为理念,并根据现行成文刑法典的有关规定,本书对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系列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适当解释。本书所应用的解释方法有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缩小解释和扩大...
  • 所属分类:图书 >法律>刑法>总则  
  • 作者:[刘艳红]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中青年刑法学文库
  • 国际刊号:9787301158678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10
  • 印刷时间:2009-09-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一旦法律不加解释,它的存在便无意义。以此为理念,并根据现行成文刑法典的有关规定,本书对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系列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适当解释。本书所应用的解释方法有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缩小解释和扩大解释,体系解释和反对解释等,本书对相关问题的解释基本上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实质的刑法立场而进行的。

作者简介

刘艳红,湖北武汉人,法学博士、博士后,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东南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带头人,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个人专著有《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

目录

前言

一、晚近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研究中的五大误区

1.将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要件概念等同于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概念并以此为由批判我国犯罪构成理论

2.认为我国的犯罪论体系是实质的,而大陆法系的是形式的

3.批判犯罪构成理论中的社会危害性理论

4.认为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在逻辑结构上优于我国的犯罪论体系

5.将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研究等同于构建新的犯罪论体系

二、犯罪故意若干问题的实质解释

1.间接故意犯罪的认定

2.犯罪故意中的违法性认识

3.犯罪故意的既未遂问题

三、无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问题的实质解释

1.无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的认定标准

2.无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的范围

3.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

四、正当防卫若干问题的实质解释

1.《刑法》第20条第3款防卫权之定性

2.《刑法》第20条第3款"行凶"的理论考察

3."行凶"及假想防卫案例实证分析

五、劫持航空器罪的实质解释

1.劫持航空器罪的立法现状

2.劫持航空器罪的概念

3.劫持航空器罪的行为及对象

4.劫持航空器罪的惩治

六、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实质解释

1."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性质

2."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适用范围

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个案分析

七、货币与外汇犯罪的实质解释

1.货币犯罪的实质解释

2.外汇犯罪的实质分析

八、抢劫罪有关问题的实质解释

1.转化型抢劫罪"前罪"范围的实质解释

2.转化型抢劫罪主体条件的实质解释

3.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刑事责任问题立法司法解释之评析

4.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罪法定刑适用之分析

九、刑法立法与司法解释问题的实质分析

1.刑法立法解释若干问题再析

2.刑法司法解释主体问题再议

3.刑法司法解释时间效力再探讨

十、刑法修正案的实质解读

1.《刑法修正案(五)》信用卡犯罪之实质解读

2.《刑法修正案(六)》之实质解读

后记

在线预览

一、晚近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研究中的五大误区

晚近以来,刑法学界对犯罪构成问题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深入探讨;然而,在此探讨之中,笔者以为存在着种种误区,其中,最明显的是以下五种误区,即将大陆法系的构成要件概念等同于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并以此批判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我国的犯罪论体系是实质而大陆法系的是形式的;批判犯罪构成理论中的社会危害性理论;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在逻辑结构上优于我国;将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研究等同于构建新的犯罪论体系。对此,笔者下文将分析指出,学界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误解以及由此展开的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批判是不合理的,从中国现行刑法理论的构架以及刑事司法运作来看,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基本适应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的需要,它在总体上是合理的。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