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民族渊源看中国印尼两国民族的关系,分别从宗教、文学、语言、建筑、医学、生产技术、生活用具和风俗习惯等领域阐述中国印尼文化交流,专章论述近年来中国印尼友好合作和文化交流活动,分析上述文化交流的意义、特点和前景。作者9次访尼,搜集了大量资料;同时参考中外论著百余种。
本书适用于学习、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读者和学者。
孔远志,1937年生于上海。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修印度尼西亚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教授及博士班导师。1964年至1965年在雅迦达印度尼西亚大学文学系进修。八十年代后,曾先后应邀访问荷兰、法国、意大利、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前言
1.从民族渊源看中国印尼的民族关系
1.1 印尼群岛的原始人
1.2 大批原始马来人的南迁
1.3 原始马来人南迁的两条路线
2.宗教
2.1 历史上中国印尼在宗教领域的交流
2.2 近半个世纪宗教人士的互访
2.3 印尼华人与宗教
附录1 雅加达华人佛寺金德院
附录2 三宝垄的三保庙
3.学
3.1 印尼华人马来语文学
3.2 近半个世纪作家的互访和作品的交流
附录3 梁祝在印尼
附录4 印尼文学作品中译本(1949-1998)
附录5 有关郑和在印尼的民间故事
4.语言
4.1 义净与古马来语
4.2 马来印尼语中的汉语借词
附录6 马来印尼语中的汉语借词
4.3 汉语中的马来印尼语借词
附录7 汉语及其方言中的马来语借词
4.4 印尼华人与印尼语的诞生
4.5 马来语汉语双语辞书及其他
附录8 马来语汉语双辞书
5.艺术、体育和建筑
5.1 音乐和舞蹈
5.2 戏剧和电影
5.3 武术和气功
5.4 建筑、雕刻、绘画和其他
6.医学和生产技术
6.1 中医和中药
6.2 开矿和金属制器
6.3 犁耕、渔业和种植法
6.4 制茶、造约和织绸
6.5 制糖、酿酒和榨油
6.6 造船
6.7 火药、火器制造及其他
7.生活用具和习俗
7.1 陶瓷
7.2 钱币和量器
7.3 织布、服装和印染
7.4 日用品、烹饪和习俗
8.近年来中印尼友好合作和文化交流
9.中印尼文化交流的特点、意义、和前景
9.1 中印尼文化交流的特点
9.2 中印尼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前景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图书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相关出版商。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1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082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