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CT诊断》共8章,包括消化系统CT检查技术以及肝脏、胆道系统、胰腺、上消化道、下消化道、脾脏常见疾病和急腹症的CT诊断及诊断进阶。每种疾病均从典型病例、临床概述、CT表现、鉴别诊断、重点提醒和知识扩展等方面进行分析讲解,并配以大量图片,力求以简单精练的方式对常见疾病的典型CT表现及诊断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影像科和消化科低年资医生
目录
第1章 CT检查技术 1
节 CT检查常规 1
第二节 消化系统CT检查方案的选择 5
第三节 消化系统特殊CT检查 7
第2章 肝脏 13
节 肝脏疾病CT诊断基础 13
第二节 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 19
第三节 肝脏恶性局灶性病变 38
第四节 肝脏弥漫性病变 50
第五节 肝脏疾病诊断思路及进展 59
第3章 胆道系统 63
节 胆道系统疾病CT诊断基础 63
第二节 胆道系统炎症 68
第三节 胆道系统结石 73
第四节 胆道肿瘤 77
第五节 胆道梗阻诊断思路及进展 85
第4章 胰腺 87
节 胰腺疾病CT诊断基础 87
第二节 胰腺炎 93
第三节 胰腺肿瘤 99
第四节 胰腺疾病诊断思路及进展 116
第5章 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 120
节 上消化道疾病CT诊断基础 120
第二节 上消化道良性病变 124
第三节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 135
第四节 上消化道疾病诊断思路及进展 152
第6章 下消化道(小肠、结直肠) 157
节 下消化道疾病CT诊断基础 157
第二节 下消化道炎性病变 168
第三节 下消化道良性肿瘤 181
第四节 下消化道间变性及恶性肿瘤 187
第五节 下消化道疾病诊断思路及进展 199
第7章 脾脏 203
节 脾脏疾病CT诊断基础 203
第二节 脾脏常见疾病诊断 206
第8章 急腹症 214
节 腹部外伤 214
第二节 肠梗阻 221
第三节 胃肠道穿孔 225
第四节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病变 227
节 CT检查常规
一、检查前准备
(1)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前需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告知,使其明白准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消化系统CT检查按常规去除检查区域高密度异物,排除CT禁忌证。
(3)非急诊患者检查前需空腹准备。
(4)胃部检查前饮水或服用产气粉以充盈胃腔。
(5)小肠CT或仿真结肠镜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检查前2~3天进食少渣或无渣饮食,检查前一晚服用泻药以清洁肠道。
(6)小肠CT检查前需分次饮用共约2000ml甘露醇溶液(2.5%)充盈全小肠。
(7)结肠仿真内镜检查前需经肛管注气1000~1500ml,使全结肠充盈扩张。
(8)胃肠道仿真内镜、胃肠道肿瘤术前分期、小肠CT等特殊检查前10min肌内注射盐酸山莨菪碱(0.2mg/kg体重)以获得低张效果。
二、增强检查对比剂使用方案
增强CT对比剂使用量按碘总量450~600mg/kg体重计算,对比剂的容量根据对比剂浓度、体重计算;注射速率根据总容量计算,一般应在30s注射完毕或以3~5ml/s的速率注射。比如65kg体重患者,对比剂浓度为350mgI/ml,按450mgI/kg用量计算,对比剂总容量为(450mgI/kg65kg)/350mgI/ml=83.6ml,对比剂注射速率为83.6ml/30s=2.8ml/s。
增强扫描期相的时间常规采用动脉晚期(35s)、门静脉期(70s)、平衡期/实质期(100s)。也可对肝肿瘤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加扫早期动脉期(15~20s)。肝病变有时需加扫延迟期(5~10min)。肝、胰腺、脾的病变诊断与其血供特征密切相关,应严格掌握扫描期相的时间及对比剂剂量、团注技术(图1-1,图1-2)。消化道病变检查可以采用动脉晚期和平衡期/实质期双期扫描。
图1-1 肝血供示意图
肝富血供病灶在动脉期显示,而肝乏血供病灶在门静脉期显示清楚
图1-2 胰腺血供示意图
胰腺癌病灶在动脉晚期显示,而肝内转移灶在门脉期显示清楚
三、扫描方案
一般采取仰卧位、足先进,扫描方向为头足方向。全消化系统分布范围较大,根据临床要求可有针对食管、胃、小肠、结直肠或肝胆胰脾的检查;扫描范围可为颈胸、上腹部、全腹部。针对食管癌的CT检查需要包含颈部和一部分上腹部,食管癌的淋巴转移可以向上至颈部或向下至腹腔动脉周围。当胃处于充盈状态时,下缘较低,检查时需注意扫描范围;为了更好地显示病灶可采取倾斜体位。
管球电压一般可选择120kV,根据个体差异、扫描的电流(mA)会有所不同,一般扫描图像的噪声应控制在10~12HU,仿真内镜的噪声可增大一些。肝、胰、脾为实质器官,CT检查时应注意图像噪声不能太高,否则影响小病灶的检出。消化系统检查需屏气扫描,故应采用较快的机架旋转速率、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扫描。常规观察的图像层厚/层间距可设置为5mm,胆道、胰腺可采用2~3mm的层厚,用于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MPR)、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及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重建的图像层厚为1mm左右。消化管病变图像重建时需注意病灶与黏膜的关系。
第二节 消化系统CT检查方案的选择
一、食管
(1)观察食管异物可以仅用平扫,涵盖食管全程。
(2)食管肿瘤病变检查可选用平扫,动脉晚期、平衡期扫描。
(3)食管静脉曲张需包括上腹部(胃底、门静脉)。
(4)食管癌术前分期检查需要包括颈部、胸部和上腹部。
二、胃
(1)胃CTVE检查可以平扫,如果已经明确有病变,需行增强检查以便肿瘤分期。
(2)胃癌术前分期采用平扫,动脉晚期(全胃)、平衡期(腹部+盆腔)扫描。
(3)胃部术后检查可以采用平扫,平衡期扫描。
三、肠道
(1)除肠梗阻和急诊患者以外,肠道检查应先行肠道清洁准备,行平扫,动脉晚期、平衡期扫描,怀疑肠系膜血管病变的需增加门脉期扫描。
(2)肠道术后检查可以采用平扫,平衡期扫描。
四、肝
(1)肝占位病变应常规进行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必要时加扫延迟期。
(2)肝弥漫性病变可选择平扫,动脉晚期、门静脉期扫描。
五、胆道
(1)单纯胆囊结石可以行平扫检查。
(2)其他胆道病变行平扫,动脉晚期、平衡期扫描。
六、胰腺
(1)胰腺炎、胰腺外分泌肿瘤行平扫,动脉晚期、门静脉期扫描。
(2)神经内分泌肿瘤行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
(3)胰腺炎随访可以选择平扫,门静脉期扫描。
七、脾
(1)脾肿瘤、外伤可选择平扫,动脉晚期、平衡期扫描。
(2)脾梗死复查可行平扫,平衡期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