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淮河志(1991-2010年)图书
人气:59

淮河志(1991-2010年)

《淮河志(1991~2010年)》是中国江河水利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为淮河流域总述、大事记、规划与计划、建设与管理,下册内容为淮河流域防汛抗旱、水政、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水文...

内容简介

《淮河志(1991~2010年)》是中国江河水利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为淮河流域总述、大事记、规划与计划、建设与管理,下册内容为淮河流域防汛抗旱、水政、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水文气象、科学技术、信息化、附录。

编辑推荐

《淮河志(1991-2010年)(上册)(下册)》记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淮河流域水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供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有关高等院校师生及关心治淮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参阅。

目录

总目录

前言

凡例

总述

大事记

及时篇规划与计划

及时章治淮总体部署

第二章规划

第三章前期工作

第四章计划管理

第五章水利统计和其他

第二篇建设与管理

及时章工程建设

第二章工程管理

第三篇防汛抗旱

及时章组织机构

第二章防汛抗旱准备

第三章防洪调度

第四章抗旱工作

第五章典型年防汛抗旱纪实

第六章主要洪水调度方案

第四篇水政

及时章组织机构

第二章水法规建设

第三章水行政执法

第四章省际边界水事

第五篇水资源管理

及时章组织机构

第二章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第三章水资源监督与管理

第四章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

第六篇水资源保护

及时章组织机构

第二章水资源保护管理

第三章水质监测及评价

第四章规划科研

第七篇水土保持

及时章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

第二章水土流失调查

第三章水土流失防治

第八篇水文气象

及时章水文

第二章气象

第九篇科学技术

及时章科技管理

第二章科研机构与学术团体

第三章科学技术研究

第四章国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

第十篇信息化

及时章淮河水利信息化管理

第二章淮河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

第三章淮河水利信息化业务应用系统

附录

一、淮河水利委员会及流域四省水利厅主要职责及机构设置

二、淮河水利委员会及流域四省水利厅历任领导

三、治淮文献

上 册 目 录

前言

凡例

总述

大事记

及时篇规划与计划

及时章治淮总体部署

及时节1991年作出的治淮总体部署

第二节2010年作出的进一步治理淮河总体部署

第二章规划

及时节规划管理

第二节流域综合规划

第三节专业规划

第四节专项规划

第三章前期工作

及时节管理机构及法规

第二节前期工作管理

第四章计划管理

及时节管理机构及法规

第二节投资来源

第三节计划编制与管理

第四节投资管理

第五节实施情况

第五章水利统计和其他

及时节水利统计

第二节及时次全国水利普查

第三节治淮19项骨干工程评估

第二篇建设与管理

及时章工程建设

及时节管理体系

第二节管理法规及技术管理

第三节工程实施管理

第四节治淮19项骨干工程

第五节南水北调

第六节灾后重建

第七节其他工程

第二章工程管理

及时节管理体制

第二节管理法规

第三节运行管理

第四节河湖清障及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

第五节控制运用

第六节水管单位体制改革

在线预览

及时篇规划与计划

1991~2010 年是淮河治理极不平凡的20 年。流域水利协调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水利基础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投资规模大、规划目标实现好、人民群众直接受益多、水利信息化能力提升快。治淮19 项骨干工程建设完成,淮河治理取得重大进展,流域防洪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加快解决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水利建设、淮河行蓄洪区和淮河干流滩区移民迁建。统筹解决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加强水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初步形成了流域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有力支撑了各项水利工作。

治淮19 项骨干工程建设目标如期实现。1991 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及时召开治淮治太会议,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决定建设治淮19 项骨干工程。1992 年、1994 年和1997 年,国务院又召开三次治淮工作会议,检查治淮工作进展情况,推进治淮工程建设。2003 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再次召开治淮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治淮19 项骨干工程建设。治淮19 项骨干工程项目内容多、建设周期长、协调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治淮工程建设的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淮委、流域四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科学规划、扎实做好前期工作,认真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想方设法加大投入,顾全大局、团结治淮,加快治淮工程建设,2007 年年底基本完成了治淮19 项骨干工程建设,如期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建设目标,治淮19 项骨干工程在抗御2003 年、2007 年淮河大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综合减灾效益。

民生水利建设成效显著。2005 年以来,国家加大了民生水利的投入,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直接、现实的水利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着力进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增强民生水利保障能力,使水利更好地惠泽民生。流域四省按照全国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上述民生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此外,2003 年、2007 年淮河大水后,国家及时安排了淮河灾后重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修复水毁工程,加固险工险段;完成了淮河行蓄洪区和淮干滩区约49 万人的移民迁建,实现了人水和谐。

跨流域调水工程体系初步构建。1991~2010 年,先后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至2010 年年底东线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淮河流域供水范围为苏北、皖东北、鲁西南、山东半岛、黄河以南豫东平原地区等,将有效缓解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继续实施苏北引江工程,相继完成了通榆河、泰州引江河等工程建设,基本形成多路引水网络格局,自流和提水引江向里下河腹地供水;充分利用引黄分配水量,逐步完善引黄工程配套体系。

流域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完善。1992 年完成《淮河流域综合规划纲要(1991 年修订)》;2007 年年初启动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的修编工作,2010 年9 月规划报告通过水利部审查;2002 年开始编制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纳入2010 年10 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 年)》中;1996 年以来,国家相继批复了《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2003~2007 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

规划及"九五"计划》《关于加强淮河流域2001~2010 年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除涝、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水库建设、采砂管理等专业、专项规划相继完成,部分规划由水利部批复和印发,部分规划成果纳入全国相关规划中。流域规划体系的逐步完善为流域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中央和地方治淮投入大幅度增加。1991~2010 年,中央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预算内投资,利用以工代赈和农发基金(1991~1995 年)、水利建设基金(1997~2004 年)、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1998~2007 年)、中央财政水利专项资金等增加治淮投入力度;对治淮骨干工程,以中央投资为主;对除涝、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面上水利工程,按照中东西部确定中央投资比例,适当提高中西部地区中央投资比例。同时,流域四省也加大了对治淮的投入力度,增加省级配套投资比例,尽量减免县级配套,加强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征收和管理。

治淮前期工作和基建投资计划管理逐步规范。1991~2010 年,国家对水利前期工作和基建投资计划管理要求更加严格,出台了大量的规定和管理制度,强化了制度建设;通过主管部门检查和审计、稽查、专项治理等,切实加强了检查监督力度;同时,积极推进投资计划下达渠道和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淮委和流域四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为适应新形势下基本建设管理要求,提升了规划计划管理能力,规划计划管理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强治淮前期工作组织和管理,取得了大量前期工作成果,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加强基建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保障了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

淮河进一步治理有效推进。在治淮19 项骨干工程建成之际,淮委从2007 年起就开始筹划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先后开展了治淮19 项骨干工程评估,编制了进一步治理淮河实施方案和流域防洪、除涝、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等多项规划,为进一步治理淮河提供技术支撑。针对淮河流域行蓄洪区问题突出、平原洼地涝灾严重、下游洪水出路规模不足、上游河道防洪标准偏低,以及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2009 年12 月国务院召开第95 次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治理淮河。2010 年6 月,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贯彻落实2009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对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作出安排和部署,决定用5~10 年时间,着力解决好淮河行蓄洪区及滩区居民安全居住与行蓄洪水的矛盾,着力解决好涝灾损失严重问题,着力解决好安全泄洪能力不足问题,着力解决好干旱缺水和城乡饮水安全问题,着力解决好水利管理薄弱问题。确定了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治理、城乡饮水安全、上游防洪水库、淮河行蓄洪区和淮河干流滩区居民迁建、其他等七大类、共38 项进一步治理淮河工程建设任务。2010 年开始实施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利用外资项目、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居民迁建等,拉开了进一步治理淮河的序幕。

章 治淮总体部署

1991~2010 年国务院对淮河治理作出两次总体部署:一是,1991 年淮河大水后,针对大水中暴露出的问题,国务院作出治理淮河的决定;二是,在治淮19 项骨干工程完成之际,2009 年12 月国务院第95 次常务会议和2010 年6 月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决定进一步治理淮河,并作出总体部署。

节 1991 年作出的治淮总体部署

1991 年5~7 月,淮河和太湖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汛后针对大水中暴露出的问题,9 月17~20 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治淮、治太会议。同年11 月19 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明确提出1981 年和1985 年国务院两次治淮会议确定的流域治理总体布局及建设方案,仍然是进一步治理淮河的基础,要坚持"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近期以泄为主,从1991 年冬起,用十年时间,完成治淮19 项骨干工程建设任务。

一、总体部署

继续加固、兴建水库,实施水土保持;加固干支流堤防,扩大和整治淮河干流泄洪通道,抓紧行蓄(滞)洪区建设,修建洪水控制工程;巩固和扩大下游排洪能力;治理淮北跨省骨干河道和流域重要支流;续建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加强平原和湖泊洼地,以及里下河地区除涝建设;加强非工程措施,完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工程体系。

二、主要目标

淮河干流上游达到10 年一遇、中游主要保护区达到100 年一遇、下游达到10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沂沭泗河中下游达到50 年一遇防洪标准;淮北跨省骨干河道和流域重要支流及平原、湖泊洼地防洪标准达到10~20 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3~5 年一遇;里下河地区排涝标准达到5~10 年一遇;保护蚌埠、淮南等重要城市的堤防达到50~100 年一遇防洪标准。

三、工程建设任务

(1)加强山丘区水利建设,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修建板桥、石漫滩等重点水库。

(2)扩大和整治淮河上中游干流的泄洪通道。"八五"期间,铲除经常行洪的行洪区堤防,退建濛洼、城西湖等行、蓄洪区堤防并迁移堤内人口,加固淮北大堤等重要堤防及蚌埠、淮南等城市圈堤,加强行、蓄洪区建设,兴建怀洪新河。"九五"期间,研究建设临淮岗控制工程。以上工程完成后,淮北大堤达到10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3)巩固和扩大淮河下游排洪出路。"八五"期间,疏通和加固入江水道,行洪能力达到12000 立方米每秒;续建分淮入沂工程,行洪能力达到3000 立方米每秒;加固洪泽湖大堤。"九五"期间,建设入海水道,使洪泽湖大堤达到10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4)续建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八五"期间,达到2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九五"期间,达到5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5)治理包浍河、奎濉河、汾泉河、洪汝河、涡河、沙颍河等跨省骨干支流河道,并进行湖洼易涝地区配套工程建设,提高防洪除涝标准。

四、治淮19 项骨干工程

根据治淮总体部署和工程建设任务,进一步细化了工程建设项目,系统地提出了以防洪除涝为主要内容的治淮19 项骨干工程。

(一)淮河干流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工程

工程涉及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治理标准为:淮干上游圩区堤防防洪标准达10 年一遇,河道行洪能力7000 立方米每秒;王家坝至正阳关段河道排洪能力恢复到1956 年实际水平,正阳关以下恢复到1955 年设计水平,淮北大堤等确保堤能安全防御1954 年洪水。主要建设项目:河南省有沿淮圩区堤防培修加固,童元、黄郢、建湾三行洪圩区堤防铲除和移民安置,关店段防洪工程等;安徽省有濛洼、城西湖、南润段、邱家湖、寿西湖、荆山湖、石姚段、洛河洼等行、蓄洪区堤防退建,润赵段废弃,峡山口拓宽,濛洼蓄洪区堤防、城西湖蓄洪区堤防、正南淮堤、临王大堤加固,许曹段整治,城西湖进洪闸加固,蚌埠闸扩建,淮北大堤除险加固,沿淮圩区庄台及闸站建设等;江苏省有淮北大堤除险加固工程等。

(二)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工程

对濛洼、南润段、邱家湖、城西湖、姜唐湖、城东湖、瓦埠湖、寿西湖、董峰湖、汤渔湖、荆山湖、方邱湖、临北段、花园湖、香浮段、潘村洼、鲍集圩、老汪湖、老王坡、泥河洼、蛟停湖、杨庄、黄墩湖等23 个行蓄洪区进行安全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修建撤退道路、避洪楼(房)、庄台、保庄圩及通讯报警设施等。

(三)怀洪新河续建工程

怀洪新河自安徽省怀远县涡河何巷闸起至江苏省泗洪县入洪泽湖,长121 公里。主要任务是与茨淮新河形成"接力",设计分泄淮河洪水2000 立方米每秒,排涝标准3 年一遇,入洪泽湖流量4710 立方米每秒。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扩挖,堤防填筑,修建水闸、桥梁和穿堤涵闸等。

篇规划与计划

(四)入江水道巩固工程

淮河入江水道自洪泽湖三河闸至长江三江营,长约157 公里。入江水道巩固工程按设计行洪能力12000 立方米每秒、高邮湖水位9.50 米加固。主要建设内容为堤防加固、块石护坡、险闸加固、清障等。

(五)分淮入沂续建工程

分淮入沂是淮河下游洪水出路之一,自洪泽湖二河闸至新沂河,长约98 公里。分淮入沂续建工程按设计分洪流量3000 立方米每秒、二河闸下设计分洪水位15.06 米进行续建加固,主要建设内容有堤防险工隐患处理、块石护坡、沿线建筑物除险加固、防汛道路、通讯设施、清障等。

(六)洪泽湖大堤加固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