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KS030)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重大课题的结项成果。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目前政府部门、学者、文化工作者有不同的阐释,但都离不开几个关键词汇,即,“公共文化”、“文化权利”、“文化权益”等。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乃是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利或文化权益,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文化服务。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则是以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的各种公益性或以公益性为主的各类公共文化机构和社会组织及其所提供的文化服务的总和。本书以浙江为例,论述了社会主义公共文化的发展模式。
陈立旭,男,1963年4月生,浙江天台人,博士。现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及时层次和重点资助人员、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理论人才,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组成员,省文化产业学会副会长。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市场逻辑与文化发展》、《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从传统到现代:浙江模式的文化社会学阐释》等专著7部。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一等奖(省政府奖)2项。
导论
及时章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发展模式
一 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模型及其现实模式
(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重要假设
(二)偏离的或现实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二 计划经济体制下文化发展的理论模型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文化发展的基本运行机制
(二)计划体制下的文化发展与理性假定
(三)文化发展的计划者偏好与社会偏好
三 计划经济体制下文化发展的现实模式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文化发展的苏联模式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文化发展的中国模式
第二章 市场经济与公共文化发展模式的重构
一 重构公共文化发展模式:市场的优势与失灵
(一)重构公共文化发展模式:市场的优势
(二)重构公共文化发展模式:市场的失灵
二 重构公共文化发展模式:政府的优势和缺陷
(一)重构公共文化发展模式:政府的优势
(二)重构公共文化发展模式:政府的缺陷
三 重构公共文化发展模式:民间社会组织的兴起
(一)民间社会组织:公共治理的重要要素
(二)民间社会组织与公共文化治理结构的优化
(三)新公共治理结构与公共文化精神培育
第三章 创新公共文化发展模式的历史过程
一 从计划到市场:“文化事业”发展模式的重构
(一)市场取向改革与传统文化发展模式的突破
(二)市场经济先发省份文化发展新模式的探索
二 从“文化事业”到“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
产业”
(一)重构文化发展模式初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二)文化领域事业和产业分类发展模式的探索
(三)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意识的觉醒
三 从“公益性文化事业”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公共文化发展的新途径
(二)从公益性文化事业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上的突破
第四章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与运作机制
一 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投入
(一)资金保障体系:公共文化服务的血脉
(二)加快解决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欠债问题
(三)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结构
二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
(一)多元文化投入方式:发达国家的经验
(二)创新投入方式:公共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创新投入方式:浙江的尝试和经验
三 创新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运作机制
(一)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的自我造血问题
(二)国有民营和国助民办:公共文化设施运作机制创新
(三)市场营销:增强公共文化设施自我造血功能
(四)社会复合主体: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运作机制创新
第五章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和活动方式
一 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和活动方式
(一)创新“送文化”下乡方式
(二)从“送文化”下乡到农民“种文化”
二 创新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
(一)整合城乡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二)实施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三)创新城市公共文化活动和服务形式
三 创新保障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权益方式
(一)外来务工人员共享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
(二)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状况
(三)创新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供给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