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7-2014)、《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4)和政府官方网站,采用标准化法对初始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及采用变异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客观权重法来测算各层面的文化发展指数。值得说明的是,本报告对于缺失数据赋予其在该类指标的指数值,以期倒逼各地重视文化发展数据的统计和公开。
编制中国文化发展指数,不仅可以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编制文化发展规划、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有效推进我国文化治理,提高文化发展规划水平,而且可以借助中国文化发展指数编制掌握全国及各地文化发展现状,探寻我国文化发展规律,了解我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促进执行、评估和调整文化发展政策。同时,还可以为我国进一步参与国际文化战略竞争、抢占文化战略制高点和建立话语权奠定有力基础。
胡惠林 男,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首席专家;文化部两岸文化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首席专家;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文化发展纲要》起草小组专家组成员;财政部中央文资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首席专家;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电子科技大学特聘二级教授。
及时部分 总论 第二部分 中国文化发展指数体系 一 CDI建构意义 二 相关指数综述 (一)指数类型概述 (二)指标构成综述 (三)测评方法综述 三CDI体系构成 四CDI测评方法 第三部分 2011—2013年中国文化发展指数总报告 一 2011年中国文化发展指数报告 (一)2011年中国文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2011年中国文化发展指数测评结果与分析 (三)2011年文化财政支出指数测评结果与分析 (四)2011年文化基础设施指数测评结果与分析 (五)2011年文化人才资源指数测评结果与分析 (六)2011年社会文化参与指数测评结果与分析 (七)2011年文化保护传承指数测评结果与分析 (八)2011年文化创新指数测评结果与分析 (九)2011年文化经济流量指数测评结果与分析 二 2012年中国文化发展指数报告 (一)2012年中国文化发展指数测评结果与分析 (二)2012年文化财政支出指数测评结果与分析 (三)2012年文化基础设施指数测评结果与分析 (四)2012年文化人才资源指数测评结果与分析 (五)2012年社会文化参与指数结果测评与分析 (六)2012年文化传承保护指数结果测评与分析 (七)2012年文化创新指数结果测评与分析 (八)2012年文化经济流量指数结果测评与分析 三 2013年中国文化发展指数报告 (一)2013年中国文化发展指数测评结果与分析 (二)2013年文化财政支出指数测评结果与分析 (三)2013年文化基础设施指数测评结果与分析 (四)2013年文化人才资源指数测评结果与分析 (五)2013年社会文化参与指数测评结果与分析 (六)2013年文化保护传承指数测评结果与分析 (七)2013年文化创新指数测评结果与分析 (八)2013年文化经济流量指数测评结果与分析 四 中国文化发展综合指数报告 (一)指数编制方法 (二)指数测评结果 (三)主要测评结果 第四部分 2011一2013年中国农村文化发展指数报告 一 农村文化发展指数编制方法 (一)指标体系设计 (二)测评方法 二 2011—2013年农村文化发展指数分析 三 2011—2013年农村文化发展指数分项指标分析 (一)基础指标 (二)文化基础设施 (三)文化财政支持 (四)文化人才资源 (五)社会文化参与 (六)文化保护传承 (七)文化经济流量 四 问题与建议 (一)农村文化发展区域不均衡 (二)农村文化社会参与度不高 (三)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较低 第五部分 2011—2013年中国文化发展指数专项报告 一 2011—2013年中国文化发展指数对比分析 (一)总体波动对比 (二)连续进步与退步省份归纳 (三)分项指标连续进步与退步省份的对比 二 2011—2013年中国农村文化发展指数对比分析 (一)总体波动对比 (二)连续进步与退步省份对比 (三)分项指标的连续进步与退步省份对比 三 2011—2013年中国文化发展指数与中国农村文化发展指数对比分析 (一)两类指数总体对比 (二)分项指标排名波动对比 (三)分项指标聚类对比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