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寻访历史的书。作者寻着张爱玲在美国的足迹,再现了其漂泊不定的后半生,特别是张爱玲在美国四十年的写作、生活、感情以及日常交往。与一般的从故纸堆中发掘历史场景的工作方式不同,本书作者特别重视“亲历历史现场”,她曾耗时六十多天,自费走访了张爱玲在美国停留过的诸个住所,从东岸到西岸,与张爱玲有关系的当事人或旁观者对话,尽可能地发现张爱玲在美国的任何蛛丝马迹,并用这些点点滴滴的言说与纪实,辅之张爱玲回忆中对自己个人经历的描述以及多年前记者的采访,再现了一个生动的张爱玲。同《花开》相似,本书也重视用一连串的地址和门牌号串连张爱玲的人生故事,而其中尤其详述了张爱玲与丈夫的亲情、和夏志清等朋友的友情,由此勾勒出张爱玲独特的性格,这种性格也铸就了张爱玲独特的人生。
本书的描写避开了冷冰冰的历史考证,笔触常带感情,读来令人有趣和生发感慨,能够满足读者对张爱玲鲜为人知的后半生的了解。
淳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文艺编辑,主要作品:《民国风雅》《她的城,张爱玲地图》《旗袍》以及影视作品《婚姻的故事》等共计500万字。曾获广电部编辑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金笔奖、上海作家协会作品奖、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奖,以及省市级、行业协会各类奖项二十多种。
序一 留住上海的万种风情 / 陈 钢
序二 旗袍,说张爱玲,彰显上海格调 / 王 岚
暂借香港码头
闪电结婚,纽约堕胎
旧金山,静好岁月
哀乐中年,波士顿的怨女
学院里的夜蝉,词语事件
重回中文文坛,人虫大战,疯狂搬家
的渡口,遗嘱
侦破遗失的《海上花列传》英译本
千疮百孔,依赖陌生人的慈悲
《孤岛》——张爱玲美国四十年舞台剧
后记 关于张爱玲,关于此书
窗外,一个大工地,正在盖新的建筑。
床的周围,一排书架,书太多,彼此挤在一起,唯恐落下来。手工制品与厨房的杯碟参差错落地搁置在架子上,似乎它们从来不曾被使用过。
墙上一张画报,是诗人艾伦 金斯堡(Allen Ginsberg)和杰克 凯鲁亚克(Jack Kerouac),背景是旧金山“城市之光书店”(City Lights Bookstore)——“垮掉的一代”的发源地、大本营,“反叛文化”的路标,在如今多元文化和信息的冲击下,依然傲然屹立。
“城市之光书店”位于美国旧金山北海滩,中国城和意大利区的交界处,是张爱玲和赖雅经常散步买食物的地方。
如今,依旧有中年人站在“城市之光书店”的玻璃窗前,凝视着《在路上》的封面,缅怀曾经骚动的青春。
空间逼仄,也不便让座,我们就站在这张海报前。
他说,他叫迈克尔 瑞德(Michael Ryder),在附近医院工作。张爱玲居住在这里的时候,他才刚刚出生。
他说,他爱文学,爱电影,看过李安导演的《色 戒》,只是不知道这是根据张爱玲的小说改编的。对我特地从中国跑来此地寻访一位在美国默默无闻的已故女作家,他十分惊讶。他说,他愿意在方便的时候为我做一些搜寻工作,譬如当年张爱玲的邻居状况,当年的房租情况。
张爱玲是一朵海上花,她有过繁花盛开的爱情,有过朗月照人的青春;但她也像是一曲远离尘世的绝唱,有着一段如同英国大提琴家杰奎琳 杜普蕾那样的“比烟花还寂寞”的余生。
——陈钢(作曲家)
偶尔也去听淳子的讲座,听她讲张爱玲,讲老房子,讲上海人的格调,讲上海的前世今生……她身着合体的旗袍,那些即将逝去或者已经逝去的美好,从她嘴里说出来,竟是那般的契合。许多人预约不到,竟会一早去排队,站在后面静静地听,感受着她对这座城的用心。
——王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