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把青春唱完1990-1999:中国摇滚与一个文化群体的生活影像图书
人气:19

把青春唱完1990-1999:中国摇滚与一个文化群体的生活影像

【好评返5元店铺礼券】不仅是摇滚记录与生活影像,更是整个90年代的缩影和回忆,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 所属分类:图书 >艺术>摄影>分类摄影  
  • 作者:[高原]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8653471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8
  • 印刷时间:2015-08-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343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国摇滚音乐历经短暂的爆发之后,进入了长久的沉眠。但这十年,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些音乐不仅呈现了"一种社会现实性的、个人内心化的焦虑与寻求宣泄表达的企图",也陪伴很多人走过了青春。

国摇滚的黄金十年,因其时代的特殊性成为不可复制的时代缩影。一代人对于青春、自由、才华、独立的追求,深远影响了那个时代。在这十年中,摄影师高原近距离记录下了国摇滚台前幕后的影像经历,凝聚着整整一代人的情感回望。与此同时,高原记录的也是自己在摇滚乐圈里的真实生活,记录她和她的朋友们。

看到青春,重返青春。与其说高原在记录摇滚乐的十年,不如讲她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朋友的生活状态。这本书里的人物,是音乐人、艺术家,也是高原的朋友。她的镜头里有他们:崔健、窦唯、何勇、张楚、老五、丁武、高旗、艾敬、许巍、栾树、汪峰、李健、孟京辉、廖一梅、张扬、黄觉、郭涛、周迅、欧歌、欧阳、王晓峰、王勇、黄燎原、张有待、贾敏恕、张培仁……高原和他们见证了摇滚乐的黄金十年。若干年后,他们会如何看待曾经的青春时光。

这段在混乱中自在生长的记录,因其真实和诚恳而具有特殊的力量。从这本书里,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不论是从摄影、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去解读,还是重新唤起自己的青春记忆。

编辑推荐

1、作者高原双重身份,既是摄影师,同时也是摇滚圈内的生活者和记录者,她与这些音乐人的近距离生活和接触,让她拥有独有的一手影像资料。

2、高原绝大多数摄影作品都是首次面世;

3、Lens出品,编者从从数万张底片中精挑细选,入选本书的图片都是标志性的精品;

4、老树、张震、王小帅、周迅、许巍、汪峰、张楚、孟京辉、郑钧、阿克曼、唐朝老五、高旗、黄觉、张有待、老狼、王勇、宋宁、左小祖咒、杨坤、朴树、张铁志等联合推荐;

5、国内5个城市、持续半年的高原摄影展及音乐人座谈等活动;

6、搜狐文化、优酷网、BTV等媒体同步报道;

7、不仅是摇滚记录与生活影像,更是整个90年代的缩影和回忆,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高原,上世纪90年代开始拍摄摇滚音乐圈,她的作品参与定义了90年代诸多经典音乐专辑的视觉效果,也为这一时期大陆摇滚和流行音乐发展几乎所有里程碑式的人物和事件都留下了珍贵的记录,她还涉足了影视、戏剧等领域的拍摄。 "从前,摄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有我所有的青春记忆,而现在,这是一份工作。现在当我翻开那一张张老照片,会再次眼眶湿润。每一次现场都是不可复制的永恒,重要的是,我在现场。那是我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高原 [编者简介] 法满,Lens 品牌创始人。2005 年创立 Lens 杂志,倡导深度关注现实与人性的影像阅读,带领团队将Lens 打造为中国具口碑和份量的人文杂志。

目录

006 活着是一件比摄影更要紧的事儿

——刘树勇

010 其动人之处,是一种真诚的参与

——贾敏恕

011 鸟来鸟往

——法 满

012 我们那个年代

——黄燎原

014 在场

——王小帅

019 正文

336 致高原

——路 路

338 越是痛苦,越不接受怜悯

——芷 诺

340 后记

——高 原

342 人物索引

在线预览

高原《后记》

2012年春天,我打开一本封存很久的画册。也是无意中整理旧物的时候,它露了出来。这本册子是1995年炬炬(张炬)去世的时候我做的,都是他的照片:和朋友们踢球、排练、演出、吃涮肉……

那时,我们青春,有劲儿。那时,我还有个更有劲儿的外号,叫"老头儿"。这是炬炬起的,他解释说:因为我姓高,性格又像个男孩子!没想到这个外号一叫就叫了20多年。现在就像个接头的暗号一样,见面称呼"老头儿"的就是老街坊。

20年后,有24小时晚上我又点开大家写给炬炬的那首《礼物》:"梦还剩一个,你先做了再说,别等天亮后,脸色都那么的遗憾,又不好抱怨……"可能就是这样吧,因为不想有什么遗憾,我就突然想:出本书吧,仅仅为了那些再也不能重来的的岁月,我们一起活过的岁月。

是的,得飞起来……

那时我20岁,父亲送给我一台相机,我人生中台相机。他年轻时也喜爱拍照,自然也影响了我。在师从韩子善的日子里,班里另有两个同学——王磊、卢志荣。白天在学校拍拍作品、放片子、做暗房,晚上和朋友看演出、混party,每天的日子充实而快乐。

那时我20岁,并不迷茫,其实我们的迷茫是从40岁开始的。当一个人有过经历,有过得失后,才容易变得迷茫。走过那么多的路,一直在寻找答案。可太多的事情没有答案。

每一次接到朋友离开的消息,都会震惊和难过一阵子,现在这样的震惊与难过越来越频繁。常常会想到自己终会离开,能留下些什么?这也是终要做这本书的原因。

在回忆中庆幸自己是个记录者,珍贵的片段和影像,因为那个爱过恨过的我,跃然眼前的时候,碰撞心灵与悲喜交织的滋味,告诉自己还活着,并且鲜活过!

曾经有一位摄影师同行,80后,在看过一部分照片后说:"我觉得你拍得一般啊,没什么牛的,好多焦点都不实。"我说:"对啊。"他又说:"那为什么那么多人说你牛啊?要是我在我也能拍……"我说:"对啊,这就是我为什么牛,因为我在。"现在想想,活在那个时代对我来说,是种运气,好运气。

发短信问大P(王勇),我说:"书名定了,叫`把青春唱完`,怎样?"大P说:"没完哪!我现在还青春期哪!"

——高原《后记》

-----------------------------------------------------

这样于一个人群内部发生的影像,这些影像当中无所不在的丰富细节(甚至是一些平庸的细节),那种随意为之的不的拍摄视角,那种拣拾碎片式的影像捕捉,一些漫无目的的瞟瞥,恰如一个女孩儿的自言自语那样,琐细,散漫,没有头绪。你偶尔会看到一些照片,形骸放诞的摇滚乐手们正经起来,一脸的严肃,貌似深沉的样子,如临大事,摆出一副在欧美摇滚音乐海报上经常见到的样子,叫她拍。这样的影像忽然就变得考究整饬起来,顿时有了专业摄影家所迷恋的那种视觉仪式感。其实也不过是一时要有什么用项,一起拿捏出个什么架式,游戏一般。戏演完了,解散开来,嘻嘻哈哈,各自端碗用饭,一如平常的样子。

所以,高原有关摇滚歌手的照片,不再是那些处身这个群体之外的狂热粉丝们关于他们的过度夸饰与想象。高原不用想象。她甚至没有想象。她看到的只是一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

重要的就在这里了:我们在这些照片当中只看到了人,而不再是什么牛逼的摇滚和摄影。

——老树《活着是一件比摄影更要紧的事儿》

-----------------------------------------------------

她说她很伤感,不敢回头翻看这些照片。我理解,当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熟悉的人当年的青涩骄狂,如今的青春不再,她看到的是蕴含在时间里的记忆、情感和温度。

看着她的这些照片,我说时间回不去了。现在想来不光是照片里的时光、青春、那些灰濛濛的记忆回不去了,同时回不去的还有高原身处的那个"现场"和她按动快门这件事情本身。当下社会,你已经不可能是那个一的"在场"者了,拍摄照片已经不是某个摄影者的事儿了,也不是"留作纪念"了。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拿出各种可以拍摄的器械,没有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区分,按下的图像再随时互传或到某个公共空间。按下快门已经不是某个"在场"者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共同"消费"和"分享"着"在场"感,同时也分解了"在场"这个事情本身。所以说一切都回不去了。

所以高原的这些照片便不可复制地保留了它们的一的珍贵性:那是十几年来她享有的"在场"的特权,并且没有错过的专利。

——王小帅《在场》

-----------------------------------------------------

看高原的作品,你不难理解,那些随着时代变化的主题,无论是人物,还是环境、光影,所表达出来的并不只是当时她被托付的一个摄影任务,也不是从摄影爱好者自我表达的一种文艺情怀,更不是技术至上的一种世故老练。当你双目注视她的作品再久一点,你会发现,其动人之处,是一种真诚的参与,参与在这个镜头下生命体验的交换,同时,也道出了她内心世界的纯真之象。

老头,老朋友之间都这么叫她,我虽然认识她很久,二十多年来深刻交谈的时间却没比我看她拍的相片加起来久。在过去有一段时间里,为了要把我所制作的音乐和音乐人们连贯起来,呈现出一致性的质感,我曾大量地看她的作品,大量地选择她的镜头下所捕捉的一切。事隔多年以后我再看看当时的那些作品,才有了不同的感受,它不只是在当时出版品中的美术元素而已,而是在我的年轻岁月中,和一帮哥们儿,怀抱着理想,放胆地各自表述,在工作中同欢同悲,在混乱中一起成长的记录。然而,她都全程参与其中。

——贾敏恕《其动人之处,是一种真诚的参与》

媒体评论

"每个人从书里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可以从摄影的角度、社会学的角度,音乐的角度,以及青春的角度去解读,好。"

——阿克曼(孔子学院顾问,墨卡托基金会中国代表,原歌德学院中国分院院长)

它是在我的年轻岁月中,和一帮哥们儿,怀抱着理想,放胆地各自表述,在工作中同欢同悲,在混乱中一起成长的记录。

——贾敏恕(台湾音乐制作人)

我们在这些照片当中只看到了人,而不再是什么牛逼的摇滚和摄影。

——-刘树勇(摄影评论家、文化学者,微博名:老树画画)

高原镜头下的每一个瞬间,我都是不在场的:它定格的每一个时间,我又是在场的。我们同处一个时代、一个空间......一起撒野,一起张狂。

——王小帅("第六代"导演)

青春终将逝去,但歌声却可以将它重塑!高原用她眼中的影像不可思议地记录了这一切珍贵的记忆

——汪 峰(歌手、音乐创作人)

心存善愿和远方,我们是永远的少年。

——许 巍(歌手、音乐创作人)

高原不强加于现实什么特质,只是基于事物关系的本身。她的作品对未参与关系的人,会更容易真实理解,并有一种信任感。

——张 楚(歌手、音乐创作人)

关于青春,不管曾经多么疯狂、不堪、精彩、忧伤,后你能收获的都只是两行热泪。

让燃烧凝固!

——郑 钧(歌手、音乐创作人)

在我的生活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常常会听到一首歌就想起一个人,或是某一部电影的一幕戏,又或是某些地方空气中特别的味道。

摇滚乐对我而言,可以代表我的学生时期。在我青春期的那些年,爱听的就是摇滚,当时的那种衝动、叛逆、玩世不恭的调调,很酷。

当中,印象深的是一张合辑《中国火》,那是我次接触中国的摇滚乐,震惊。唐朝、张楚、何勇、窦唯等,在那时期,这些人都是我所响往的。

缘分很有意思,在距离青春期这么遥远的今天,收到一封朋友转寄的E-mail,认识了高原。透过高原的照片,我见到了他们对生命的热情、对音乐的追求以及摇滚的精神。带我穿越时空,更贴近那些我所响往的人。当所有喜欢的事都可以自在生长,长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我们便以潇洒的姿态继续向前迈进。

——张震(演员)

那些激情、懵懂的少年时代

——周 迅(演员)

这些粗粝而饱满的影像,带我们重返那个充满摇滚的纯真年代,空气中尽是爆炸的张力,而所有的故事正在开始被书写……

——张铁志(台湾摇滚与文化评论人)

那段事情起头的日子珍贵。

刹那永恒的摄影作品!

——倪重华(发掘伍佰、林强、张震岳的幕后推手,现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