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图书
人气:33

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杨越的这本《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体育学界首次从当前中国国民经济结构性转变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体育经济的客观需要的宏观角度出发,充分运用多种数量经济方法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环...
  • 所属分类:图书 >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教学  
  • 作者:[杨越]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9615126
  •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9
  • 印刷时间:2011-09-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杨越的这本《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体育学界首次从当前中国国民经济结构性转变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体育经济的客观需要的宏观角度出发,充分运用多种数量经济方法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环境、发展现状、变化趋势等重要内容进行经济学研究的著作。《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内容包括五个部分:①北京奥运后我国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及其对体育产业的影响分析;②北京奥运后我国人口结构、工资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等结构变化对体育产业的影响分析;③其他各主办国奥运前后发展体育产业的经验教训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④以经济普查和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对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⑤北京奥运后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政策建议。

编辑推荐

杨越的这本《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体育学界首次从当前中国国民经济结构性转变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体育经济的客观需要的宏观角度出发,充分运用多种数量经济方法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环境、发展现状、变化趋势等重要内容进行经济学研究的著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国外体育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发展体育产业的公共政策体系,奥运后我国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及其对体育产业的影响,各主办国奥运后发展体育产业的经验教训等。

作者简介

杨越,1975年生,山东青岛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200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其他社会职务包括:ASPESD中方高级顾问;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研究员:《经济日报》奥运经济论坛顾问;《新京报》、《竞报》特约评论员;《体育科学》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审稿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体育经济学、娱乐经济学、公共政策学。 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18项,获得成果课题1项,获得省部级成果课题3项。主要著作有(奥运赞助谋略)、(公共部门经济学)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目录

上篇 基本理论篇

及时章 体育产业的界定与体育产业统计研究

一、体育产业的概念

二、体育产业的统计分类

三、奥运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基本情况——基于及时次经济普查的统计分析

第二章 国外体育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国外体育经济起源

二、发达国家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三、体育经济对国民经济影响分析

四、国外体育经济发展趋势

第三章 奥运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影响综述

一、奥运会对我国的经济影响

二、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

第四章 发展体育产业的公共政策体系

一、市场经济中的体育公共政策

二、体育产业优先发展领域的选择依据

三、发展体育产业的公共政策工具

下篇 对策篇

第五章 奥运后我国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及其对体育产业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及其经济影响综述

二、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政策变化及其影响

三、金融危机对全球体育产业的影响

第六章 奥运后我国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及其对体育产业的影响

一、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性变化的主要内容

二、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对体育产业的影响

三、工资结构变化及其对体育产业的影响

四、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对体育产业的影响

五、投资结构变化及其对体育产业的影响

第七章 各主办国奥运后发展体育产业的经验教训

一、不同类型主办国家奥运后发展体育产业的经验教训

二、体育产业是奥运主办城市较大的经济遗产

三、北京市奥运会前后体育产业变化的实证分析-

四、奥运前后北京体育产业影响力研究——基于投入产出的数量分析

第八章 奥运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和主要问题

一、我国体育产业包括的主要内容

二、奥运前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状况比较——基于两次经济普查的测算分析

三、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九章 "后奥运时代"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战略选择

一、将我国体育工作重心快速转移到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上来,发挥"体育促进健康"的核心作用

二、切实提高我国人力资本中的体育健身投资比重

三、健全体育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体育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四、根据人口结构制定出针对特定压力人群的体育健身措施

五、体育用品业应采取灵活策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生产环境变化和对外贸易环境改变

六、增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企业集聚度

参考文献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