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裁判的形成:法官断案的心理机制图书
人气:20

裁判的形成:法官断案的心理机制

本书试图表达的学术旨趣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研究法官裁判活动这一法律问题。法官裁判是人的现象。凡是人的现象,都有一定心理活动规律,都可以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每一种法律制度、司法政策和每一个法律活动的...
  • 所属分类:图书 >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教学  
  • 作者:[陈增宝]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法官审判技能培训丛书
  • 国际刊号:9787503679513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1
  • 印刷时间:2007-12-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表达的学术旨趣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研究法官裁判活动这一法律问题。法官裁判是人的现象。凡是人的现象,都有一定心理活动规律,都可以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每一种法律制度、司法政策和每一个法律活动的研究都应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看法和对决定人的行为的方式的理解的基础上,法官的裁判活动也不例外。本书试图对这种信念进行检验,关注法官裁判活动的原理和规律。

我们当初之所以决定以"裁判的形成"为议题,主要是针对当下法学理论和法官断案实践不断反思和观察的结果。长期以来,在我国法学研究中,很多抽象的理论已经被深入研究,像正义、公平、理性、本质、功能、范畴、权利等问题备受法学界重视,而对司法领域中法官究竟如何断案、影响法官判断和决定的具体因素,以及裁判的策略和技术等实在的理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虽然近年来,以审判解释为主要议题的法学方法论蓬勃发展,法官断案的裁判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也已被许多法学家作为一个命题提出,但是许多法学家却认为关于裁判过程的研究属于心理学家研究的另一种议题,或者因为自身缺乏相关心理学专业知识背景而对法律究竟怎样被适用、法官究竟怎样断案的真实过程往往难以达成共识。这直接导致了理论视野的狭隘,以及司法实践真正失去科学理论的支持。我们的愿望是,试图以自己对裁判活动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通过学术努力,借助心理学的知识把裁判的形成机制阐述清楚,应用它去改善法官现在或将来的行为表现,以及应用它去促成司法政策的变化和法律制度的完善。

作者简介

陈增宝,浙江三门县人,法学硕士,现为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在《人民司法》、《法律适用》、《中国刑事法杂志》、《人民检察》、《浙江工商大学学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刑事法判解研究》、《经济犯罪审判指导与参考》等刊物发表法学专业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总序

主编按语

引论

及时节 司法中的困惑:法治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第二节 法学新动向:关注司法中人的因素

第三节 从裁判的心理机制切入

及时章 案件事实的建构

及时节 概述

第二节 事实的感知和注意

第三节 事实的形成

第四节 事实建构的偏离与成因

第二章 裁判规范的发现

及时节 概述

第二节 法条认知

第三节 裁判规范的发现

第四节 发现偏离与法感培养

第三章 事实与规范的匹配

及时节 事实与规范的关系模式

第二节 模式背后的机制

第三节 事实与规范在互动中匹配

第四节 匹配的完成

第四章 裁判的趋同与分歧

及时节 裁判形成中的稳定性因素

第二节 裁判形成中的变动`性因素

第三节 裁判趋同与分歧的关系

第四节 裁判中人的因素的凸显

第五章 裁判中的法官

及时节 裁判中人的因素

第二节 人的因素的形成

第三节 法官的理想心理素质

第四节 法官的人格和背景对裁判形成的影响

第六章 裁判的评价标准

及时节 研究裁判标准的必要性

第二节 裁判的几种标准

第三节 心理标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意义

第四节 兼顾法律标准和心理标准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预览

及时章 案件事实的建构

根据法理学的通说,案件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构成了任何性质的审理裁判活动的两大基本内容。但是,与法律适用问题相比,目前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对事实认定问题进行专门、系统、深入的研究明显偏少,尤其对案件事实究竟如何形成这一问题缺乏必要的关注。本章以事实问题为主题,拟对事实形成的内在心理机制作理论探索,以揭示"案件事实如何形成"的一般理论图景,而在接下去的后两章巾则就法律规范的发现、事实与规范的匹配等问题进行探究。

本章将分四节展开研究。及时节"概述",对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界分、事实问题的研究成果与缺憾、事实的划分、事实的建构性等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总的论述,从而为下文的具体展开奠定基础。第二节"事实的感知和注意",从"感知是事实建构的基础"这一心理规律出发,探究法官对证据的感知和感知中的注意等心理现象,以及揭示影响法官感知和注意的相关心理因素,特别是对影响"事实建构"的消极因素进行揭示,从而为法官在日常审判实践中的自我监控提供科学根据,指明努力方向。第三节"事实的形成",论述案件事实形成中的整个认知和建构历程,重点阐述其中"法官内心的事实"和"案件事实"这两大类事实,使读者对案件事实的建构可以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四节"事实建构的偏离与成因",从不同视角分析了事实建构中的反面现象,即分析事实建构中的偏离现象,揭示了偏离现象的成因,包括知觉的选择性与取样误差、合理化解释等,从而为司法实践中经常遇见的"裁判分歧"现象在事实环节提供心理学解释,为提高事实建构的质量、促进裁判的客观和统一指明方向。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