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儒雅的泰斗:蔡元培图书
人气:31

儒雅的泰斗:蔡元培

《儒雅的泰斗——蔡元培》一书,本书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清晰的脉络,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一生,以及他在大学任职期间的成就和贡献等。语言平实,逻辑清楚,适合大众读者阅读。古往...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教育家  
  • 作者:刘 然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5813608
  •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2
  • 印刷时间:2015-12-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儒雅的泰斗——蔡元培》一书,本书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清晰的脉络,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一生,以及他在大学任职期间的成就和贡献等。语言平实,逻辑清楚,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编辑推荐

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者,他们的人生和他们所激赏的人生,不外是:有志者,事竟成。

励志并非粘贴在生命上的标签,而是融汇于人生中一点一滴的气蕴,成长为人的格调和气质,成就人生的梦想。无论从是哪一行,有志不论年少,无志枉活百岁。

这套《传世励志经典》共收辑了100部图书,包括传记、文集、选辑。我们想为励志者提供心灵的营养,有如心灵鸡汤那样鲜美;有如粗茶淡饭却为生命所需。无论直接或间接,我们定会从先贤们的追求和感悟中收获一份惊喜。

清末民初,国家的没落,造就了时代的乱象。介于这时代交汇之处的蔡元培,在人生的道路上,默默耕耘着,并成就了自己辉煌的功绩。

蔡元培降生之地笔飞弄,乃属中国文化名城绍兴。自古以来,绍兴就多是才人贤者孕育的地方。这座景色宜人、文化氛围浓厚的古城,养育着这位思想家、教育家和革命家。

年少时的蔡元培,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学习能力。在得到良师的指导之后,而能奋发图强,广泛涉猎,还自创了一种奇特的“怪八股”文风,使他在科场连连获益。即便父亲的早逝,家境的变迁,都没能阻止他前进的脚步,而母亲也对他寄予极大的期望。

懂事的蔡元培,体谅母亲的劳苦,他在科举仕途中一路攀登,摸爬滚打,最终登临仕途,为人所赞叹。

初任教育总长、唯才是举的他,网罗众多才学之士,无论是文学界,还是自然科学界,都能捕捉到他的身影。新的方针,新的政策,这位开明的部长,顶起了教育的大梁,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借鉴他们先进的模式,让中国的教育开始步入正轨。

6年北大的治学,俨然已成教育界的传奇。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蔡元培开创了一代前所未有的风气,不管北大前身如何,在他掌管之下,都将是教育新的转折点。北大从此开辟了新天地,孕育催生了那惊世骇俗的五四爱国运动。“劳工神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响亮口号,无不埋藏着蔡元培的良苦用心。

蔡元培曾经自评道:“性近于学术而不易于政治。”这句话揭示了他人生的偏向,重学术、轻政治。化身行者,蔡元培辗转在政治、教育、学术三界,将他集合中西的思想,化在实践之中,他并非善说而不善做者,在每一领域,都颇具影响力,为后人铭记。

曾评价他说:“孑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确如此,作为政界的元老、近代教育的先驱、学界的宗师,蔡元培对自身的生活从不奢求,甚至晚年,在香港租房而居,而后才有“祝寿赠屋”的笑谈。

作者简介

刘然,男,笔名汤米,江苏宿迁人,就读于长春建筑学院。学习之余,徜徉书海,以书为友,对文学作品有特殊的情感,对写作也兴趣浓厚,尤其是人物传记、文史励志类。

目录

及时章青云显风华

1.盛衰磨其心001

2.苦心励志时005

3.仕途初显达010

4.科试显奇才014

5.洞察朝中事017

6.弃官归故里021

第二章教育始办学

1.学堂任总理026

2.南洋起风波031

3.创办爱国社037

4.“铮铮”革命者042

5.光复到同盟046

6.初圆柏林梦051

7.莱比锡之“光”055

8.吸收新思想060

第三章斑驳民国情

1.教育初任职064

2.政局突动荡070

3.继掌教育部076

4.讨伐袁世凯082

5.偕眷行欧洲088

第四章六年治北大

0951.迎难进北大

0992.开创新风气

1023.大度用贤能

1064.奇才聚北大

1105.容纳新思想

1146.营造新氛围

1197.重视美育学

第五章新文化运动

1251.裁用新体制

1302.新旧起冲突

1363.文化大联结

1404.辞别北大

1465.杭州养病时

1516.坚决“不合作”

第六章元老生激变

1571.离开北大后

1602.学院变政容

1653.结盟保民权

1714.循愿创中研

1755.难中治中研

第七章学界之泰斗

1801.潜研红楼梦

1862.草创伦理史

1913.醉心研哲学

1964.倾心民族学

第八章君子存雅量

1.结识忘年交202

2.品行皆可风208

3.“学”“业”倚家人213

4.厚德且笃行217

第九章孤灯绽金光

1.暮年之心境223

2.无畏赴黄泉228

在线预览

及时章青云显风华

1.盛衰磨其心

会稽和山阴这两座城,明清时均属绍兴府,绍兴府有八县,山阴、会稽两县署与府署同城,两座小城,隔河相望。而在民国时期,此府就荒废了,于是,这两座县城合二为一,变成现在人们所熟知的绍兴。

绍兴,具有特色和韵味的江南水乡。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曾说过,“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城的背面是杭州湾,南靠会稽山,塔影倒映,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可谓景色怡人。

绍兴的文化积淀也甚是深厚,是享誉全国的文化古城。它在景色优美的同时,更是造就了很多优美的传说,养育了许多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政治家等。

相传上古时代,帝王虞舜,曾亲临此地,巡守游憩,因此,这里至今还保留了一些地名:舜王山、舜山庙、巡守台、舜江等。相传大禹在治水之后,曾在茅山会同诸侯庆功,禹死后就把这座山改做了自己的墓地。于是,后人就把茅山改名为会稽山。

1868年1月11日(清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就降生在浙江省山阴县城中笔飞弄故宅,家中世代经商。因此,相比之下,蔡先生的家庭在当时还算是不错的。祖父蔡嘉谟在当地早已经商,并育有7个孩子,长子蔡光普为蔡元培的父亲,是一个钱庄经理,其母为周氏。

蔡光普又名宝煜,字耀山,一向待人和善、友好,是慷慨之人,和朋友交往,宽松随和,他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有货必应,欠者不忍索”,朋友们都称赞他:待人接物都恰到好处。然而,家人却常揶揄以“爱无差等”。

母亲周氏,精明而慈爱,却又不乏严厉,特别是对她的儿女的教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蔡元培,乳名阿培,家中的兄弟姐妹,一共7人,他在家中排行老四,两岁时,由奶娘陈氏抚育。同他的兄弟姐妹相比,小阿培生性平和,举止娴静。

一次,女佣带阿培兄弟下楼游玩,没想到女佣抱堂兄下楼之后恰逢他事,慌忙之中,竟然忘记了小阿培。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小阿培直直地端坐在楼口,等待女佣,淡定自若,很久之后才被家人发现。

蔡元培18岁以前,从未离开过家乡,因而这里占据他整个生命历程的三分之一还多,家乡的文化氛围之浓厚,使得蔡元培耳濡目染,这对其日后的成才无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873年,小阿培正式进入自家延师开设的私塾,习字读书,年仅6岁,按照辈分的先后,给小阿培正式定学名为元培,家中一个从事文学的六叔,给他取名为鹤卿。私塾老师是一位周姓先生,即元培的首任老师。那时候私塾的功课教授很有规矩:先生坐定,学生站在一旁,先生先读,学生随之听声模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起高声朗读。蔡元培就跟着他诵读《百家姓》《神童诗》等启蒙读物,然后就是四书五经了。

当然,除了读书之外,还有两种课:习字和对课。蔡元培曾回忆说:“习字,先用描红法,即购得红印范本,用墨笔描写。先由先生把住学生的手,依样描写,连笔画的先后也指示了。进一步摹写,是墨印的或先生写的范本,叫作影格,用纸蒙在上面,照样摹写,与现在用拷贝纸的样子相同,再进一步临写,是选取名人帖子,看熟了,在别纸仿写出来。”

对课,简单来说,就是由老师出一字,学生对出一字,字数逐渐增多,而且必须以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不仅词义相似,词性还要相近。诸如,天对地、山对水,桃红对柳绿等。等到四个字的对课已经合格,就可以学作五言诗了。这种对课游戏是作诗文的基本要求,其形式对应而又善于变化,聪慧的蔡元培甚是喜欢。

随后几年时间,他摒除世尘,专心读书,逐渐进入门径。读书入迷之时甚至可以一边嚼豆一边读书至忘我之状。

某日傍晚,蔡元培像往常一样在家中读书学习,家中突然失火,家人都惊骇不已,急呼其出家门,而他却因专注读书而浑然不知。

在蔡元培11岁那年,父亲蔡光普因病逝世。因蔡光普从不忍向人索欠债款,故而其去世后,家中并没有积蓄。家庭重担全由母亲周氏独自肩挑,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加之家中人口较多,渐入困顿,“世交中,有欲集款以赡其遗孤者,母亲周氏均不肯接受,亲力辞之”。

蔡家已今非昔比,周氏又“亲力辞之”,一家人生活之窘况可想而知。幸而,蔡元培的父亲在世时待友深厚,一班朋友此前有借贷者,彼时都会主动去还债。如此,周氏凭着这些还款,又典当了些衣物,艰难地将几个儿子抚养成人,并时刻教诲他们,一定要自立、自强,不依赖旁人。

蔡光普的好友章叔翰在其去世的挽联上说:“若有几许精神,持己接人,都要到极好处。”蔡元培亦曾深情回忆道:

我母亲是精明而又慈爱的,我所受的母教比父教为多,因父亲去世时,我年纪还小……母亲最慎于言语,将见一亲友,必先揣度彼将怎样说,我将怎样对。别后,又追想他是这样说,我是这样对,我错了没有。且时时择我们所能了解的,讲给我们听,为我们养成慎言的习惯。我母亲为我们理发时,与我们共饭时,常指出我们的缺点,督促我们用功。我们如有错误,我母亲从不恕骂,但说明理由,令我们改过。若履诫不改,我母亲就于清晨我们未起时,掀开被头,用一束竹筱打股臀等处,历数各种过失,带我们服罪认改而后已。选用竹筱,因为着肤虽痛,而不致伤骨。又不打头面上,恐有痕迹,为见者所笑。我母亲的仁慈而恳切,影响我们的品性甚大。

家人的和谐相处,父亲的慈爱随和,母亲的节俭慎言,使蔡元培耳濡目染,形成了蔡元培日后宽厚、自立、勤俭的性格。

因蔡光普病逝这一变故,使得周氏每天一副忧心忡忡的愁苦面容,小小年纪的蔡元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听母亲与诸长辈的谈论,也稍稍明了由盛而衰的缘故,感触良多。

原本无忧无虑的蔡元培,此时却也思绪万千。他感受到家庭衰落的痛楚,也因了这一变故,使得他读书的环境改变了很多。其时,蔡家已经无力再请塾师,蔡元培也只能就近读书。

读书之初,他先是寄居到姨母家,在那附读一年,之后由姨母家转到李申甫的私塾馆读书。这位李申甫先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背诵,每天上课,自己先读诵一遍,之后让学生们循声照读,而后让学生回自己的位置上再次读诵,直到可以背诵为止,剩余时间则温习已读的各书。

在上课以前,把读过的书统统送到先生的桌上,背对先生而站立,先生在每一本上撮一句,让学生背诵下去,倘若哪个背不下来或有差误,打手心便是免不了的。而下一个学生背诵时若有差池,就得加倍打手心。这位李先生对学生的要求极其严格,学生若不达其要求,便会对学生苛责体罚,来此念书的学生几乎都被李先生责罚过。

一次,李先生要求蔡元培背诵《易经》,蔡元培频频出错,竟被李先生责打手心数百下。

不过,也正因有这么一位严厉的老师,才成就了日后的蔡元培,也使他在日后科考中展示出了其显达的独门功夫——八股文。

媒体评论

1.知性、诗化的语言,铿锵有力的风格,在介绍人物经历同时,穿插点到为止的客观评述;

2.抓住每个人物自身特点,由此及彼,展现每位大师的独有风范;

3.民国人物,因时代的特殊性而被赋予个性含义,多受市场追捧。从才女才子系列,到整个民国史,都为读者所热衷探究。而民国教授系列,以套系方式面世,尚属首例。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