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北洋战史图书
人气:32

北洋战史

从微观角度再现北洋战史的细节
  • 所属分类:图书 >政治/军事>军事>军事史  
  • 作者:[袁灿兴]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38755435
  •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2
  • 印刷时间:2017-12-3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292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以北洋军事史为中心,着重围绕北洋时代的几场战争,引用当时的报纸杂志、档案史料等,透过战争中的诸多细节,还原了北洋时期的真实历史。本书将宏观与微观相融合,既择取了影响历史进程中的几次战事,也对几场不为人知的战争加以披露,力图从微观角度再现北洋战史的细节。

编辑推荐

详细解读北洋风云变幻

真实还原军阀战争细节

史料扎实,文笔生动

由枪炮开创的北洋时代,终也在枪炮中终结

作者简介

袁灿兴,江苏靖江人,历史学博士,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已出版有专著《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国际人道法在华传播与实践研究》《军机处二百年》《中国乡贤》《明人的率性生活》《晚清裱糊史》等。

目录

及时章  二次革命?001

第二章  白朗扰乱?022

第三章  洪宪复辟?045

第四章  “满蒙独立运动”?063

第五章  张勋复辟?088

第六章  风云徐树铮?110

第七章  直皖对峙?133

第八章  直奉初交锋?156

第九章  第二次直奉战争?179

第十章  张冯角逐?205

第十一章 南方烽火?233

第十二章 南北血战?259

后记?283

在线预览

及时章 二次革命

北洋新军

甲午中日战争时,中国军队已具备了一定的现代性,陆军装备了西式来复枪,并且开始注重后勤,配置了工兵、辎重兵、交通兵和医疗兵等。但中国陆军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就装备而言,虽然有了新式步枪,可枪支来源复杂,有自西方各国采购而来的,也有地方仿制的,口径不一,弹药不能通用,性能参差不齐。

此外,就军队指挥以及军事素质而言,中国军队也存在诸多不足。以海军为例,被视为当时亚洲最强大舰队的北洋水师,甲午海战时虽然顽强抵抗,但官兵普遍职业技能不足,舰队配合失当,弹药缺乏,先败于海上,后困守威海,终遭覆灭。如同1840年的清军一般,晚清陆军只会正面防守,一旦日军从侧翼迂回包抄,全军即崩溃逃散。部队指挥官多由裙带关系而得提拔,对军事战略战术、武器运用一无所知。普通士兵训练不足,老弱病残充斥,待遇低下,且常遭克扣军饷,整体战斗力低下。

中日甲午战争中的空前惨败,给清政府以巨大刺激。清廷决定尚武图强,改练新军。此前淮军官僚、长芦盐运使胡燏棻已在天津小站训练了一支小规模的部队,称定武军。后胡燏棻调任,负责督办津芦铁路,1895年经荣禄等人奏请,改由袁世凯统帅定武军。袁世凯又奏请将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

1895年12月,袁世凯来到小站,开始了闻名于后世的小站练兵。小站位于距离天津约三十五公里的新农镇,为天津至大沽铁路中间的一个小站,因此得名。

袁世凯的叔祖父袁甲三曾追随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参加过镇压捻军、太平天国的战争。出生于军旅世家的袁世凯,青年时参加科举,准备弃武从文,但屡试不中,一度落魄,后投奔继父袁保庆的结拜兄弟、庆军统领吴长庆,随其到朝鲜十二年。在朝鲜期间,袁世凯对军事相当留心,细心钻研操典、战术之类的军事书籍,并时常跟随部队到野外演习。据袁世凯自诉,学习军事,“这比起做文章来,到底容易多了”。渐渐袁世凯也成为军事方面的行家,在朝鲜期间,袁世凯曾替朝鲜国王编练过一支亲军,名为“镇抚军”。因为袁世凯具有练兵经验,所以委派他办新军。

袁世凯在朝鲜见识过现代军事技术的威力,在军事思想上颇为开放。袁世凯的新军有着诸多新鲜事物,如参考西方参谋制度而设立的幕僚机构,在军事训练中注意夜间作战演习,采用实弹射击训练,重视战场电报通讯等。针对以往清军中普遍存在的克扣军饷等行为,袁世凯特意规定士兵的军饷由指挥部直接发放,不经过军官之手,以便士兵拿到足额饷银。在发放饷银的时候,袁世凯有时亲自点名发放,确保军饷放到士兵手中。

新建陆军分步兵、马队、炮队和工兵四个部分,设有快炮一队、重炮一队,骑兵营一支。工兵分为桥梁、要塞、布雷、电报、测量、军械修理六个部分。并聘用德国军官来小站训练,部队不久就扩展到七千人。新建陆军中,由冯国璋为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段祺瑞为炮兵学堂总办兼炮兵统带,王士珍为工程部学堂总办兼工程部统带,三人并称“北洋三杰”。此外,以徐世昌为参谋,唐绍仪为文案。

小站练兵,在区区一个镇(师)的军官中,出了未来的五位民国总统、行政元首及多位总理,后来在北洋时代叱咤风云的诸多军阀,此时不过是新建陆军的一个小卒而已。小站练兵中的诸多重要人物并无显赫出身,他们大多数来自底层,如冯国璋原先是个吹鼓手,王占元为马夫,曹锟当过小贩,张怀芝做过苦力,吴佩孚摆摊算过命,皆因他们能拼能打、骁勇善战而获得提升。

新建陆军军官多出自李鸿章淮军系统,有“淮军余孽”之称。大部分军官在李鸿章创办的天津武备学堂中学习过,如陈光远、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段芝贵、王士珍、王英楷、齐燮元、靳云鹏、吴佩孚等人。一部分指挥官还具备留洋背景,如段祺瑞、王士珍等人。此外,张勋、姜桂题等一些旧式军官也被网罗。

袁世凯网罗俊杰,军中人才济济,且对袁忠心耿耿,这与其善于笼络人心有关。袁世凯属下阮忠枢爱上了天津的一个妓女小玉,想娶她做小妾,为此找袁世凯商量。袁世凯一本正经地对他说:“这个有碍军誉,不能娶。”阮忠枢一想也是,就断了此念。过了几天,袁世凯回天津,请阮忠枢陪他一起去看望一个朋友。二人走进一个院子,只见院子里布置得富丽堂皇,堂上红烛高烧,屋里坐着一个新娘打扮的佳人,正是阮忠枢想娶的小玉。原来袁世凯已秘密派人给小玉赎身,把一切布置妥当了才将阮忠枢拉了过来,给他一个惊喜。有这样的上司,阮忠枢怎能不对袁世凯忠心?

据袁世凯自己说,小站练兵时的各级军官和幕僚,甚至最基层的军官,他都能叫得出姓名,甚至大致了解每个人的脾气、长处及缺点。新军中各级军官均将袁视若衣食父母,并在军中树立起对袁的个人崇拜。

袁世凯统兵极严,对高级将领也毫不容情。慈禧太后七十岁寿辰时,为了庆贺,军中搭起棚子唱大戏。看戏时,段祺瑞部下士兵起哄闹事,在台下怪声连连,现场秩序一片混乱。冯国璋看到后,立刻下令停止演戏,并上台讲话,要大家好好看戏,不要乱叫。冯国璋说得兴起,竟然说道:“怪声乱叫这种事,只有卖屁股的娃儿才干得出来。”

这一说,台下士兵一片哗然,纷纷拿起砖头、瓦片往台上砸冯国璋,冯国璋被砸得头破血流,狼狈而逃。事发后,段祺瑞特意向冯国璋道歉,此事也就作罢。但不想此事被袁世凯知悉,将段祺瑞招过来严厉训斥,并降职处理。

1897年,清政府决定将袁世凯的新建陆军、聂士成的武毅军、董福祥的甘军合并,称为北洋三军,由荣禄任统帅,以充实京师防御力量。之所以称为北洋三军,这与清末的官制相关。1861年,清廷设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下设南北洋两大臣,南洋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此三支军队受荣禄节制,荣禄兼北洋大臣,故而称为北洋三军。后来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北洋军”就成为袁世凯小站一派人马的专用词。

1899年,清廷决定建立武卫军,命荣禄为总统领,以聂士成的武毅军为武卫前军,董福祥的甘军为武卫后军,马玉昆的毅军为武卫左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为武卫右军,每军各一万人,这是清廷具战斗力的军队。在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聂士成的武毅军在天津战败,聂士成战死,残部被毅军吞并;甘军因为西方各国追究董福祥责任,退回甘肃,从此一蹶不振;毅军在此战中也受损颇多。

在其他部队遭受惨重损失时,袁世凯的部队反而得到发展。1899年,袁世凯就已将武卫右军调往山东,与西方各国驻上海领事团达成中立协定,又与东南的张之洞、刘坤一等实力派人物结成联盟,搞起了“东南互保”,坐观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战后袁世凯的部队发展到马、步、炮队二十营,近两万人。

1901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病死,由袁世凯接任。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手握钦差大臣、北洋大臣、练兵大臣、学务大臣、铁路大臣、盐政大臣、税务大臣等十三颗大臣印。天津总督衙门内有两根旗杆,挂着长长的杏黄色大旗,上面写的都是袁世凯的官衔。上端挂在旗杆顶,下端几乎到地。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特设练兵处,专门练习新兵。练兵处的初步计划是在全国编练三十六个镇(师),分驻各省,由各省督抚负责编练。京畿的练兵,由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主持,以小站所练的新建陆军为基础,扩充成北洋六镇。

为培养军官,练兵处一方面派留学生到日德等国学习新式战术,另一方面又在国内创办军校,以培养军事人才。1906年,在保定设立陆军行营学堂,由段祺瑞担任学堂督办。及时期学员选拔北洋六镇的军官入学,第二期学员来自北洋六镇及湖北、江苏两省,第三期学员由已编练出新军的各省选拔保送。1910年,段祺瑞调任江北提督,陆军行营军官学堂改隶军咨府,后改名为陆军预备大学堂。

新军每镇有步兵两协,每协有两标,每标有三营,每营分四队,每队分三排,每排分三棚,棚为最小单位,有士兵十四人。镇的首领叫作统制(师长,中将),协的首领叫协统(旅长,少将),标的首领叫标统(团长,上校),营的首领叫管带(营长,少校),队的首领叫队官(连长,上尉),排的首领为排长(中尉),棚的头目为正目,副目(正副班长,正目相当于中士,副目为下士)。步兵之外,各镇还设有马队一标、炮队一标,人数同步兵标。另设工兵一个营、辎重兵一个营,人员编制同步兵营,一镇共有一万两千人。

至宣统二年,全国已练成九镇精兵。及时镇至第六镇军官基本来自于原武卫右军(新建陆军),为袁世凯的人马。及时镇、第三镇驻保定(第三镇1904年移驻东北),第二镇驻马厂,第四镇驻永平,第五镇驻济南,第六镇驻守南苑。此外的三镇中,第八镇在湖北,第九镇在江苏,直隶有第二十镇。第二十镇是北洋六镇中各抽调一部分混合编成,也是北洋一系。

新军中仍然保留了诸多陈规陋习,如营级以上的军官都称为“大人”,队官称“大老爷”,排长称“老爷”,棚头称之为“老总”,扩展开来,普通民众将一般士兵也称为“老总”。由于军事变革,清末新军的军服开始变化,从往日的黑布包头、盔甲战裙等落伍装备,改为西式遮檐帽和西式军服。军服夏季为土黄色,冬季是灰色。鞋子也由薄底快鞋改为布鞋,每逢军事检阅,另配有黄咔叽军服和黄色牛皮鞋。官兵一律打绑腿,至于大辫子,此时也一律盘起来扣在帽子里。

1906年,清政府将兵部和练兵处合并改为陆军部。由于袁世凯权势大增,出现了“朝有大政,每由军机处问诸北洋”的局面,引发满清权贵猜疑。袁世凯不得不交出及时、第三、第五、第六四个镇,归陆军部管辖,自己统领第二、第四两镇。1907年,清廷采取明升暗降的策略,将袁提拔为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袁世凯遂交出全部兵权。

1909年2月清廷上谕,撤销袁世凯一切职务,命其回老家养病。虽然袁世凯被罢免职务,但北洋一系的实力却在扩张。全国已练成的新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分均由袁世凯的北洋班底组成。袁世凯的亲信徐世昌被任命为东三省总督,唐绍仪、朱家宝、段芝贵分别出任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巡抚,东三省均被袁世凯系统控制。此外直隶、北京、察哈尔、热河、山东、河南等省也在北洋势力范围之内。

在免去袁世凯职务的同时,清廷重用留日学士官生,以制衡北洋一系。宣统二年(1910),清廷罢免铁良,以荫昌为陆军部尚书,另设军咨府,以载涛为大臣,于是中央军权尽握于权贵之手。又大力提拔日本留学生在外省统兵,蓝天蔚、吴禄贞、张绍曾等实力派将领均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不属北洋一系。

武昌起义时,除北洋军及禁卫军外,其他各镇新军皆脱离清廷而独立。荫昌率领第二、第四镇南下,徘徊于孝感、信阳一带。荫昌知道第二、第四镇为袁世凯亲信部队,袁世凯不复出,将士必不肯听命,由是奏请启用袁世凯,又以冯国璋督及时军,段祺瑞督第二军,不久攻克汉口,兵逼武昌。袁世凯担任内阁总理之后,与南军议和,段祺瑞等前线将领则联合通电逼迫清帝退位。

辛亥革命时,清廷用以牵制北洋一派势力的留日士官生出身的将领,反而举旗反清。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在石家庄独立,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在河北滦州用兵,第二协协统蓝天蔚准备在奉天起兵。不久蓝天蔚兵败,吴禄贞被刺杀,张绍曾兵权被解,北洋军权再次统一于袁世凯。

辛亥革命后,北洋各派势力延伸至长江流域,如李纯率第六师、第二师之一部驻江西,冯国璋率雷震春、刘询等部攻占南京,驻扎上海,又派一部分军力奔赴福建。王占元率部占领武汉,曹锟驻扎岳阳,靳云鹏驻扎山东,至此,北洋一派占据中国半壁江山。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