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和从13岁到今天,纵横商界70余年的他,实际上很难被定义为是哪个时代和产业的赢家。他跨越沧海桑田,经历动荡变迁,建树于多个行业,踏足到多个国家地区,既商业成就卓著,也对社会贡献巨大,70年一路向上, 80岁还能开创崭新业绩的成功,超越时代变迁,更超越产业技术演进的层面。本书即是他的传记。
毕亚军著的《吕志和传》一书通过内容的精心安排,将吕老的生平记事表达得平实而详细,条理清晰,让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了解他的人生际遇,顺畅无阻。此外,本书结构设计上的独特之处——名人名言的引用与强调,一方面凸显吕老的重要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在形式上吸引读者特别关注,主次分明。
本书的语言凝练,遣词造句讲究到位,用语颇具说服力、感染力,能够有效渲染传记主人公的情感态度,增强可读性。
毕业军,财经撰稿人,传记作者;“华商名人堂”出品人兼主编。
2005年创办华商韬略国际文化传媒中心,先后与中华全国工商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日报》等有关刊物及出版机构合作,传主全球华商人物与企业的传记式报道、出版和传播,并与2014年创立“华商名人堂”。
序
陈佐洱序:珍爱遥祝
徐立之序:与君共勉之
吕耀东序:我的父亲吕志和
作者序:关于这本书
吕志和序:和谐共享
及时章:少小创业 展露锋芒
三代单传
非凡少年
初识香港
乱世当家
无师自通
走向自立
学徒老板
大显身手
第二章:建基香港 石矿大王
观塘拓荒
挺进石矿业
开头之难
激情岁月
逆难而上
问鼎之战
石矿大王
第三章:酒店行尊 华人之光
进军酒店业
工程奇迹
行业标竿
前进美国
华人之光
酒店行尊
第四章:厚积薄发 光耀濠江
喜相逢
站稳脚跟
一炮而红
履薄临深迎东风
树立亚洲品牌
引领转型
光耀中华
第五章:投资内地 献力开放
投石问路
棋落广州
挫败中学习
扎根上海
走向全国
国际财团
第六章:赤子情怀 慈善榜样
商界领袖 社会贤达
推动酒店旅游业蓬勃发展
贡献良多的教育慈善家
支持科技文化体育及
扶穷济困事业
创立“吕志和奖”
点燃人类和谐心灯
第七章:成功标竿 朴实思想
实事求是 稳中求进
创新创建 善胜不争
平衡情理 中西合璧
知人善任 带人带心
中庸平和 内心丰盈
第八章:薪火相传 永续辉煌
朴实家风 和睦家庭
传承创建 基业常青
1998年,凭藉在美国拥有及管理超过20家星级酒店的良好业绩,吕志和被美国酒店杂志评选为全美12大酒店业主之一。
全美12大,这是华人在美国酒店业的好成绩单。这个成绩源于吕志和跨国经营的成功实施,更是一个中国家族历经四代的美国奋斗。
1929年生于广东江门的吕志和,在与美国的紧密相关中长大。清光绪十一年,即1885年的11月7日,及时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太平洋铁路(Pacific Railway)由八名华工铺设完成一根铁轨,掀开美国历史的新一页。也是在这一年,吕志和的曾祖父穿越超过64%死亡率的生死线,克服重重困难险阻,站到了美国土地上。成为一名新华工,翻开一个家族的新篇章。
被称为“侨乡”的江门,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明末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陈白沙;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中国首位飞行师冯如;著名侨领司徒美堂等都是江门走出去的代表性人物。当然,今天这份名单上已增加一个新名字:世界级富豪企业家吕志和。
富有开拓精神的江门人,也是中国人走向与融人世界舞台的先驱。被称为江门五邑的新会、台山、恩平、开平、鹤山,早于唐代就已有人出洋。漂洋过海走出去的江门人,在世界与故土之间的辗转往返,以及回到故里对外面世界的描述和讲解,拓展了家乡人们的视界,也鼓舞了他们闯荡世界的勇气。
晚清时代的中国,政治黑暗,列强环伺,民族受凌,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越来越多江门人踏上了这忍受背井离乡之痛。却也是逃离苦海,改写命运的飘泊奋斗之旅。在太平洋铁路的华工队伍中,来自江门五邑的华工就担当着的主力。吕志和的曾祖父吕德盈,这位令吕志和钦佩并无限怀念的家族基业拓荒者。正是在此背景下,漂洋过海,到新大陆谋求命运的逆转。
“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衣锦还乡背后,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奋斗艰辛。吕德盈决心前往美国时才不过15岁。这是一趟以生命改变命运的冒险之旅。根据有关描述,当时,成百上千被称为“猪仔”的华工,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个挨一个地被“装载”在船舱运往美国。在近百天喊天不应、喊地不灵的海上跋涉里,许多人客死路途。
吕德盈从在加州一家农场做劳工开始了在美国的打拚。当时,美国华工每月工资约为30美元,比白人便宜将近一半,但相对中国内地农民每月一美元的收入而言,已是值得拚命的大好机会。1998年,凭藉在美国拥有及管理超过20家星级酒店的良好业绩,吕志和被美国酒店杂志评选为全美12大酒店业主之一。
全美12大,这是华人在美国酒店业的好成绩单。这个成绩源于吕志和跨国经营的成功实施,更是一个中国家族历经四代的美国奋斗。
1929年生于广东江门的吕志和,在与美国的紧密相关中长大。清光绪十一年,即1885年的11月7日,及时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太平洋铁路(Pacific Railway)由八名华工铺设完成一根铁轨,掀开美国历史的新一页。也是在这一年,吕志和的曾祖父穿越超过64%死亡率的生死线,克服重重困难险阻,站到了美国土地上。成为一名新华工,翻开一个家族的新篇章。
被称为“侨乡”的江门,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明末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陈白沙;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中国首位飞行师冯如;著名侨领司徒美堂等都是江门走出去的代表性人物。当然,今天这份名单上已增加一个新名字:世界级富豪企业家吕志和。
富有开拓精神的江门人,也是中国人走向与融人世界舞台的先驱。被称为江门五邑的新会、台山、恩平、开平、鹤山,早于唐代就已有人出洋。漂洋过海走出去的江门人,在世界与故土之间的辗转往返,以及回到故里对外面世界的描述和讲解,拓展了家乡人们的视界,也鼓舞了他们闯荡世界的勇气。
晚清时代的中国,政治黑暗,列强环伺,民族受凌,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越来越多江门人踏上了这忍受背井离乡之痛。却也是逃离苦海,改写命运的飘泊奋斗之旅。在太平洋铁路的华工队伍中,来自江门五邑的华工就担当着的主力。吕志和的曾祖父吕德盈,这位令吕志和钦佩并无限怀念的家族基业拓荒者。正是在此背景下,漂洋过海,到新大陆谋求命运的逆转。
“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衣锦还乡背后,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奋斗艰辛。吕德盈决心前往美国时才不过15岁。这是一趟以生命改变命运的冒险之旅。根据有关描述,当时,成百上千被称为“猪仔”的华工,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个挨一个地被“装载”在船舱运往美国。在近百天喊天不应、喊地不灵的海上跋涉里,许多人客死路途。
吕德盈从在加州一家农场做劳工开始了在美国的打拚。当时,美国华工每月工资约为30美元,比白人便宜将近一半,但相对中国内地农民每月一美元的收入而言,已是值得拚命的大好机会。
吕德盈努力节约下每一分可以省下的钱,储蓄下来,或托人穿越重洋带到江门家中,或在无人可托时通过邮局寄回家乡,用以支撑故乡家人的生活。在美国奋斗多年后,吕德盈才及时次回到家乡。当时的情形已无人可还原再现,但吕志和至今还清晰记得一个关于曾祖父首次回乡的传说:大家都认为他由旧金山回来,一定是衣锦还乡,财丰物盛。但打开他的箱子,只是些破旧衣服,没有人们想象,甚至期待中的“品质”物件或真金白银。
P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