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国艺术批评模式初探图书
人气:15

中国艺术批评模式初探

中国传统艺术批评作为一种渊源久远、举世瞩目的东方文化现象和艺术批评形态,究竟有无深度模式和潜体系存在?如果有,这种深度模式和潜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有哪些优点和局限?《中国艺术批评模式初探》分三编...
  • 所属分类:图书 >艺术>世界各国艺术概况>中国艺术  
  • 作者:[蒲震元]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国际刊号:9787301273708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9
  • 印刷时间:2016-09-05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艺术批评作为一种渊源久远、举世瞩目的东方文化现象和艺术批评形态,究竟有无深度模式和潜体系存在?如果有,这种深度模式和潜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有哪些优点和局限?《中国艺术批评模式初探》分三编,上编从合天人通道艺的文艺本体观、重体验倡悟觉的思维倾向论、"人化"批评与"泛宇宙生命化"批评入手讨论中国传统艺术批评深度模式与潜体系的存在及其特征;中编细致分析其中的重要美学范畴“自然”“和”“圆照”“意境”“品”;下编进一步引申思考方法论问题,包括从范畴研究到体系研究、现代诠释与微观考辨、古代文论的现代价值转化、交叉与融通等。

编辑推荐

《中国艺术批评模式初探》:老一代学者对中国艺术批评模式的新思考。

作者简介

蒲震元,1938年生,湖南省江永县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文艺理论教学和中国古代文论与美学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艺术意境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999年版,韩国成均馆大学出版部2012年韩文版),《听绿--美学的沉思》(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代表性论文有《写川欲浪 图石疑云--浅探意境兼评几种流行的说法》《一种东方超象审美理论》《从范畴研究到体系研究》《现代诠释与微观考辨》《中国艺术批评模式初探》《"人化"批评与"泛宇宙生命化"批评》《析品》;主编《电影理论:迈向21世纪》《电影批评:迈向21世纪》《美学前沿》(及时辑)等书。

目录

自序

上编 深度模式与潜体系

及时章 中国艺术批评模式初探

一、 中国传统艺术批评有无深度模式与潜体系存在

二、 中国传统艺术批评模式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 合天人通道艺的文艺本体观

一、 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和谐理论及宇宙生命的终极本体"道"范畴

二、 什么是合天人通道艺的文艺本体观

三、 文艺"原于道"及"明道""载道""观道"诸说

四、 "道"与多种文艺"本原"论

五、 "由人复天""艺与道合"及其他

第三章 重体验倡悟觉的思维倾向论

一、 问题的提出: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重体验的特点切入

二、 "重体验"的东方生命美学特色

三、 "体验有得处皆是悟"及其他

第四章 "人化"批评与"泛宇宙生命化"批评

一、 "人化"批评

二、 "泛宇宙生命化"批评

中编 深度模式中重要美学范畴新论

第五章 "自然"论的文艺美学观(上)

一、 "错彩镂金"之美与"芙蓉出水"之美

二、 "自然"范畴的东方生命美学特征

三、 "自然"论美学观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创作美学思想的影响

第六章 "自然"论的文艺美学观(下)

一、 "人艺"与"天工"的契合是作品达成较高艺术境界、实现较高艺术理想的标志

二、 "自然"论文艺美学观中蕴含的重要作品美学思想

三、 "自然"作为较高艺术审美范式和艺术品评标准

第七章 "和"之美三题

一、 关于两极兼融之美

二、 关于多元合一之美

三、 关于集大成之美

第八章 说"圆照"

第九章 "意境"的多种解说及其他

一、 "意境"三说

二、 意境的本质特征

第十章 析"品"

下编 深度模式与潜体系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第十一章 从范畴研究到体系研究

一、 一条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可行之路

二、 如何实现范畴研究向体系研究的拓展与深化

第十二章 现代诠释与微观考辨

一、 关于现代诠释

二、 现代诠释在中国古代文论与美学研究中的意义

三、 现代诠释中的微观考辨

第十三章 重视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价值转化工作

第十四章 交叉与融通

--关于拓展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学术视野

一、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领域中两种值得重视的"交叉与融通"

二、 关于研究方法的互补与有机统一

附录一 审美文化研究浅议

附录二 《中国艺术意境论》韩文版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