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社会学及其相关学科课程建设与实际教学的需要,对《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进行了精心的改写和简化,压缩了篇幅和内容,使结构安排合理精练。同原书相比,精编版缩减了一半篇幅,但充分保留了《社会学概论新修》的基本特色———以社会运行论为主线,以社会转型论为视角,贯彻社会学中国化和国际化的导向,注意吸收社会学研究的成果,反映中国社会变化的实际。根据社会学研究的新进展,本书在有限的篇幅内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介绍,等等。 本书更具有通用性、普及性、更加适合非社会学专业的教学及各界人士使用。
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北京市社会学会名誉会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学科评审组第三届、第四届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社会学,主要代表作有:《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应用》、《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拓展》、《社会学对象问题新探》、《社会运行导论》、《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国社会学史新编》等。
及时章 什么是社会学
及时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第三节 社会学的功能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及时节 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第三节 社会学的中国化
第三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
及时节 社会学方法论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的过程
第三节 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 社会指标
第五节 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
第四章 社会的构成
及时节 社会及其构成
第二节 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
第三节 社会类型
第五章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及时节 文化及其特征
第二节 文化的分类
第三节 文化的构成
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
第六章 人的社会化与个体化
及时节 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
第二节 人的社会化
第三节 社会角色扮演
第四节 人的个体化
第七章 社会互动
及时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第四节 集体行动
第八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及时节 社会网络
第二节 社会群体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
第四节 婚姻与家庭
第九章 社会组织
及时节 社会组织的特征
第二节 社会组织结构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第四节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
第十章 社会制度
及时节 什么是社会制度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
第三节 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及时节 社会分层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社会分层理论
第三节 社会分层的机制
第四节 社会流动
第十二章 社区
及时节 社区的概念与理论
第二节 社区要素与发展
第三节 社区建设与协调发展
第四节 虚拟社区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及时节 社会变迁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前 言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是对《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的精编和改写。《社会学概论新修》自1994年问世以来经过不断修订和补充,已经是一部比较成熟的教材,累计发行近70万册,被多所不同类型的高校选用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自2002年面世,受到各个方面的广泛好评,继2004年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后,2007年又被评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并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使用此教材的"社会学概论"课程也被评为2003年度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并于2006年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在此,本书主编要向关爱本书的广大读者、对本书提过建议的有关人士、对本书给以批评指正和评价的有关专家、对本书做过其他实质性贡献的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的编写工作由我主持,参加人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洪大用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杨敏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陆益龙教授。最初的基于《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的精编、改写工作由陆益龙教授完成,之后由杨敏教授和洪大用教授分别审读修改,洪大用教授还专门撰写了第十六章"社会建设"。全书由我审读修改定稿。 在此,我要感谢参加《社会学概论新修》编写的所有人员,我们多年来的有效合作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与研究团队,我们这个团队继续修订了《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使之更加充分地反映社会学研究的近期进展和中国社会实践的近期变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专业社会学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为其他希望更多、更系统地了解社会学的人士提供更好的渠道。 我们尤其感谢为《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的编写奠定基础的各位作者。他们分别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李强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彭泗清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李路路教授、潘绥铭教授、林克雷教授、胡鸿保教授、于显洋教授、张建明教授、郭星华教授、刘精明教授、冯仕政教授、史希来副教授、廖菲副教授。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参加精编和改写工作,但是都对本书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这是本书与其他版本《社会学概论新修》保持一致特色的重要条件。
,还要着重指出,没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建议,就没有这本《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的编写,该社对读者需求的变化最为敏感。我们对出版社的努力和潘宇编审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诚挚的谢意!
郑杭生
2014年5月28日前 言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是对《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的精编和改写。《社会学概论新修》自1994年问世以来经过不断修订和补充,已经是一部比较成熟的教材,累计发行近70万册,被多所不同类型的高校选用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自2002年面世,受到各个方面的广泛好评,继2004年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后,2007年又被评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并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使用此教材的"社会学概论"课程也被评为2003年度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并于2006年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在此,本书主编要向关爱本书的广大读者、对本书提过建议的有关人士、对本书给以批评指正和评价的有关专家、对本书做过其他实质性贡献的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是《社会学概论新修》近期的修订版。我们这 次对《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进行精编和改写,主要是考虑到两点读者需 求的变化:一是社会学正在成为一门显学,关注社会学,希望了解和学习一点社会学知识的社会各界人士越来越多;二是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社会学课程,其中很多学习社会学的学生是来自社会学专业之外的,甚至包括一些来自理 工类专业的学生。这样,主要为培养社会学专业人才服务的《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在满足新的需求方面就表现出一些不足,特别是其篇幅过大、内容过多,给一些人在学习和掌握方面增加了难度。 出于以上考虑,为了更好地普及社会学知识和推广社会学教育,根据出版社 的建议,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对《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进行了较大动作的 精编和改写。最为突出的就是压缩篇幅和内容,使得总字数从原来的64万字变 成现在的30多万字,总章数从原来的20章压缩为现在的16章。同时,我们也 改变了原来四编加附录的内容编排格式,直接按章展开内容。
尽管《社会学概论 新修精编本》(第二版)以精编和改写为主,但是,我们根据社会学研究的新进 展,在有限的篇幅内还是增加了一些新内容。比如说,我们在第九章"社会组织"中增加了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介绍等。 我们在编写《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的过程中,充分保留 了《社会学概论新修》其他版本的基本特色———以社会运行论为主线,以社会转型论为视角,贯彻社会学中国化和国际化的导向,注意吸收社会学研究的近期成果,反映中国社会变化的实际。在这方面,可以说《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是与《社会学概论新修》其他版本一脉相承的。但是,《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的内容有很大调整,更加注重简洁精 练,其服务的主要读者对象是非社会学专业的各界人士,适用于非社会学专业的教学需求,特别是小学分的课程教学。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的编写工作由我主持,参加人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洪大用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杨敏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陆益龙教授。最初的基于《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的精编、改写工作由陆益龙教授完成,之后由杨敏教授和洪大用教授分别审读修改,洪大用教授还专门撰写了第十六章"社会建设"。全书由我审读修改定稿。 在此,我要感谢参加《社会学概论新修》编写的所有人员,我们多年来的有效合作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与研究团队,我们这个团队继续修订了《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使之更加充分地反映社会学研究的近期进展和中国社会实践的近期变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专业社会学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为其他希望更多、更系统地了解社会学的人士提供更好的渠道。 我们尤其感谢为《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的编写奠定基础的各位作者。他们分别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李强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彭泗清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李路路教授、潘绥铭教授、林克雷教授、胡鸿保教授、于显洋教授、张建明教授、郭星华教授、刘精明教授、冯仕政教授、史希来副教授、廖菲副教授。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参加精编和改写工作,但是都对本书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这是本书与其他版本《社会学概论新修》保持一致特色的重要条件。
,还要着重指出,没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建议,就没有这本《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的编写,该社对读者需求的变化最为敏感。我们对出版社的努力和潘宇编审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诚挚的谢意!
郑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