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图书
人气:44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部伟大的励志书,被誉为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她的世界只有无光、无声、无语的孤*岁月。但她却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文学家  
  • 作者:(美)[海伦·凯勒|译者]:[王家湘]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30212875
  •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2
  • 印刷时间:2013-02-01
  • 版次:2
  • 开本:16开
  • 页数:211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部伟大的励志书,被誉为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她的世界只有无光、无声、无语的孤岁月。但她却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也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是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的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良。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 凯勒所创造的奇迹,是以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不停地以勇敢的方式在震撼着这个世界。她走过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份成绩,留下的每一份关爱,全靠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全身心的来应付生命的挑战,用博大与无私的爱心去拥抱,去改变这个世界。她以其惊人的顽强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她在黑暗中感受到了人生的光明之灯,并把慈爱的种子撒向全世界。

作者简介

海伦 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社会活动家、演讲者。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小镇塔斯哥伦比亚,19个月时即因病失去了视力、听力和说话能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障者,却创造出了震撼全人类的伟大奇迹:在老师安妮 莎莉文的教育和帮助下,她不但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通晓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5种语言;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4年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先后被两所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之后,她又为改善盲聋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四处奔走,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和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现名为海伦 凯勒国际组织)广筹善款,创立慈善机构,积极为残疾人造福。因此,她被美国政府授予“总统自由奖章”,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除此之外,她一生还勤于写作,共创作了14部文学作品,其中的有:《我生活的故事》、《我生活的世界》、《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中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等。海伦 凯勒因而被视为20世纪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受到了全世界的尊崇。命运给予她不幸,她却并不因此而屈服于命运,她坚持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不幸中播种希望,并终凭着这股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对幸福快乐的执著追求,为自己赢得了光明和欢乐。 王家湘,江苏常熟人,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全国美国文学会理事,全国比较文学会学术委员。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1982年获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自1986年以来先后在美国康内尔大学、哈佛大学及加拿大从事女作家及美国黑人作家的研究。主要译著有《沙堡》、《汤姆叔叔的小屋》、《他们眼望上苍》、《青春》等中长篇小说及大量短篇故事。

目录

序言(罗伯特 巴尼特)

我的人生故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 凯勒书信选

译后记(王家湘)

在线预览

我们都读过主人公只能再活有限的一段时间的激动人心的故事。有的时候这段时间长达一年,有的时候短到24个小时。我们总是很感兴趣地想知道,这个注定一死的人会选择以怎样的方式来度过他后的日子或后的几个小时。当然我说的是能够进行选择的自由的人,而不是活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的死囚。 这样的故事使我们思考,琢磨自己在类似情况下会做些什么。应该把什么事件、什么联想塞进作为凡人在世界上的后时刻之中?在回顾过去的时候会发现什么快乐、什么遗憾? 有时候我想,用仿佛明天就会死去来度过每,将是一个极好的习惯。这样的态度将会强烈地突出生命的价值。我们应该怀着温情、活力和深切的感激度过每,当岁月始终如一地以又、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的一连串景象伸展在我们面前的时候,这种态度往往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当然,有些人会遵循伊壁鸠鲁的“吃吃喝喝寻开心”的格言,但是多数人会在行将到来的死亡面前得到净化。 在故事中,注定一死的主人公通常在后一分钟交了好运而得救,但是他的价值观几乎总是有了改变。他变得加珍视生命的意义和它永恒的精神价值。人们常常注意到,生活在或曾经生活在死亡阴影中的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带有醇和温柔的色彩。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将生命视为当然。我们知道自己有要死去,但是一般把这想象成在遥远的将来。当我们活泼健康的时候,死亡几乎是无法想象的。我们很少想到它。无尽的展望的日子伸展在面前。于是我们做着琐碎的事情,很少意识到我们对生命的无精打采的态度。 恐怕在我们对所有的技能和感官的使用上也存在着同样的疲懒的特点。只有聋者感觉到听力的宝贵,只有盲人意识到视力所具有的多重恩惠。这种观察特别适用于成年后失去视力和听力的人。但是从来没有经受过视力或听力损害的人很少充分使用这些神圣的官能。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朦胧地接受所有的景象和声音,既不专注也很少重视。这和直到失去才感到珍惜、直到生病才意识到健康一样,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我常常想,如果每一个人在成年后早期就失明或失聪上几天,会是一件幸事。黑暗会使他珍视视力,死寂会使他明白声音的快乐。 我会时不时地考考我的眼睛看得见的朋友,来看看他们看见了什么。近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来看望我,她刚刚在树林中长时间散步回来,我问她观察到了什么。“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她回答道。如果不是已经习惯于这样的回答,我会感到难以相信,很久以前我就确信,眼睛好的人看不见多少东西。 我问自己,怎么可能在树林里走了一个小时却看不见值得注意的东西?我这个眼睛看不见的人仅仅通过触摸就发现了成百使我感兴趣的东西。我感觉到一片树叶的精美的对称。我将手爱抚地摸着纸皮桦光滑的表面或松树粗糙不平的树皮。春天我满怀希望地触摸树枝,搜寻叶芽,这大自然冬眠后苏醒的个征兆。我感受花朵令人愉快的丝绒般的质感,发现她惊人的盘绕结构,为我揭示出大自然的某种神奇。如果我非常幸运,偶尔当我把手轻轻地放在一棵小树上时,会感觉到一只小鸟高歌时快乐的震颤。我高兴地让小溪清凉的溪水从我张开的手指间涌流而过。对我来说,一层厚厚的松针或松软的草地比奢华的波斯地毯还要受欢迎。对我来说,季节变换的华丽场面是一部激动人心的永无止息的戏剧,它的情节从我手指尖上涌流而过。 有时,我的心怀着强烈的渴望呼唤能够看见这一切东西。如果我仅仅从触摸就能够得到这样多的快乐,那么视觉能够揭示出的美又会是多么多啊。然而那些有视力的人显然看到的东西很少。充满世界的颜色和动作的大千景象被认为是当然的事情。也许人的本性就是这样,拥有的东西不珍惜,没有的东西想获得。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在光明的世界里,天赋的视觉仅仅只作为方便的东西来使用,而不是作为增加生活的丰富性的工具。 如果我是大学的校长,我要设立一门“如何使用你的眼睛”的必修课。教课的教授要努力向学生指出,他们怎样才能够把从他们面前经过而不被注意的东西真正看到,从而给他们的生活增加欢乐。他会努力唤醒他们呆滞休眠着的官能。P148-151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