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这部史书,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前后记录了1362年的历史。它不是断代史,却也不是通史,它是一部专门给执政者看的史书,其宗旨就是"益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是司马光在全书修成之后的奏章中所言,事实上也是我们读历史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以史为鉴,不要再犯前人犯过的错误。
《资治通鉴》卷轶浩繁,记录的年代漫长,其鸿篇巨制,大逾前代。而且史料考证翔实,文辞通畅,千余年来,为历代史家所称道。本书是《中文经典100句,资治通鉴的智慧》一书的续编,撷取淝水大战之后至《资治通鉴》全书终了的名言名句。
公孙策 专栏作家,《商业周刊》"去梯言"单元脍炙人口,擅长借用历史典故批判政治乱象,针针见血,将"以史鉴今可以知兴替"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著有《公孙策说唐诗故事》《公孙策说名句故事》《中文经典100句:史记》《中文经典100句:战国策》《冰鉴识人学》。
作者序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及时篇 用兵遣将
1.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2.死中求生,败中取胜
3.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4.远水不救近火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6.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版
7.乘长风破万里浪
8.天苟弃之,不患不亡
9.攻则不足,守则有余
10.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11.毒蛇螫手,壮士解腕
12.上不上,下不下
13.克敌之要,在乎将得其人;驭将之方,在乎操得其柄
14.存亡之机,问不容发
1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6.事成于果决而败于犹豫
17.霸国无贫主,强将无弱兵
第二篇 治国爱民
18.省官不如省事
19.吉凶由人,不在于地
20.天无不覆,地无不载
21.天时地利不及人和
22.同舟而济,胡越一心
23.作者不居,居者不作
24.兄弟缉睦,则祚流万世;若内自相图,则祸不旋踵
25.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御疲民,未有不亡者也
26.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7.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28.王者视四海如一家
29.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30.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31.钱用尽更来,机事一失不可复追
32.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33.物极则反,器满则倾
34.百姓安则乐其生,不安则轻其死
35.知用兵之术,不知为天下之道
36.足寒伤心,民怨伤国
37.举大事者不顾家
38.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
39.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
40.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第三篇 赏罚分明
41.有功必赏,有罪必罚
42.无赏无罚,虽尧舜不能为治
43.军无赏,士不往
44.赦者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
45.法一动摇,人无所措手足
46.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
47.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48.爱之适足以伤之
……
第四篇 用人识人
第五篇 广纳建言
第六篇 自我修为
续编后记
及时篇 用兵遣将
1.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名句的诞生
刘文静①谓裴寂①日:"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何不早劝唐公②举兵,而推迁③不已?且公为宫监,而以宫人侍客④,公死可尔,何误唐公也?"
——《隋纪》
读懂名句
①刘文静:时任晋阳(今山西太原)县令。裴寂:时任晋阳官宫监(总管)。
②唐公:李渊受隋封为唐公,担任晋阳留守(掌军政大权)。
③推:推托。迁:迁延。
④以宫人侍客:裴寂以晋阳宫中的宫女"招待"李渊。
语译:刘文静对裴寂说:"先采取行动就能占据有利位置,行动落后就受制于人。你为什么不劝唐公早点发兵,而一再推托耽误时间?何况阁下身为晋阳宫总管,却以宫女款待客人,你自己该死也就罢了,为什么要拖累唐公呢?"
名句的故事
刘文静和裴寂都是隋朝的官吏,在天下大乱、隋朝眼看要"崩盘"的时候,他俩在晋阳城上望见烽火,慨叹"将何以自存"。于是刘文静向李世民下手,游说这位少年英雄暗中部署宾客、招揽英雄;裴寂则向李渊下手,一再鼓动李渊起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