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冬梅编著的这本《修身金言》为徽商妇写下了 浓浓的一笔,本书分为十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 个主旨,部分与部分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主要是 按照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条目 编写,十六个部分可以分别放到相应的条目之中。这 样的编写既可以突出儒学对徽商修身的影响之深,又 可以让读者真真切切地见到儒学影响的存在。
吴冬梅编著的这本《修身金言》主要是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主旨来编写的。本书共分十六个部分。分别为:修身养性;斯文君子;希圣超凡;天性好儒;亦儒亦贾;谦让坚忍;勤俭持家;孝悌传家;背恶向善;忠信立身;国而忘家;为官本分;治生为本;利济宗族;培育子弟;贤德贞节。
一、修身养性 名心澹在如黄菊,诗旦清求似白鸥 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作人 练达人情皆学问,精明世故即经纶 不苟言笑,以正贻范 方格肃整有尊严之仪,不为欺谩半言 慎言语,节饮食 与用事僮仆同苦乐 不可月底潜行,不可夜饮过度 见人博弈赌戏,宜远而不宜近 二、斯文君子 励志读书,勉力为人 读圣贤书,非徒学文章掇科名 人不读书则鲜礼义以养其心 为学当修养身心 存仁之意当顾名思义也 案头惟时花数瓶,旧书数种 以作兴斯文为急务 持躬处世,有士君子之风 三、希圣超凡 朱子之风传子若孙 自朱子以后,多明义理之学 讲之(天理)熟,说之详,守之固 凡六经传注,必经朱子论定者 居尝精研理学,欲希圣超凡 膺服天理,五常万善由之 习儒旁通于贾 象山之学以治生为先 年过四十,心犹不死 以诗起家,得从士游 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 四、天性好儒 结客觞咏竟日夕,其志不在贾 好读书其天性,雅善诗史 纵谈古今得失,宿儒以为不及 昼筹盐策,夜究简编 吾为儒不卒,然麓书未尽蠹 以儒为贾,不能以贾为儒 非儒术无以亢吾宗 筑室舍旁,聚书万卷 五、亦儒亦贾 昼则与人昂华货殖,夜则焚膏翻书弗倦 一弛一张,迭相为用 虽在客中,手不释卷 取其有益身心以自励 习礼义,或商或儒 无庸显亲扬名,利亦名也 六、谦让坚忍 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白吃亏来 世事让三分天空海阔,心田存一点种子孙耕 世事每逢谦处好,人伦常在忍中全 遇事虚怀观一事,与人和气誉群言 厚之一字,一生学不尽,亦做不尽也 流浪湖海,战惕风涛 七、勤俭持家 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 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 凛遗绪于前人克勤克俭,善贻谋于后嗣学礼学诗 经百滩,不知其若干数 不敢以侈美相奔趋 大富之家,日食不过一脔 孜孜勤苦于栉风沐雨中,炼成一生事业 八、孝悌传家 惟孝惟忠聪听祖考彝训,克勤克俭先知稼穑艰难 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 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 复梦周公志共千秋不朽,德称泰伯愿同百世弥光 诗书执礼,孝弟力田 先诸兄弟而后其人,孺人(翁妻)惟诺无违 率孝悌力田 九、背恶向善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非关因果方为善,不为科名始读书 近报己身,远报儿孙 凡遇善事力稍能为即为之 居家俭而好施 造桥梁,修道路,乐善好施 君家世有令德,不患无吉壤 凡待人,良善忠厚 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亲好人 便宜察言观色,务要背恶向善 十、忠信立身 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 任术御物,物终不亲 诚笃不欺人,亦不疑人欺 治生莫若勤俭,立身莫若忠信 性端悫,然诺必矜 十一、国而忘家 有为有守而忘我家身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汝曹以此四言终其身可也 经时务,佐明时 吾力自能得,不欲用是遗儿子辈 恐天下之人如余厄于歧路者多也 十二、为官本分 愿汝曹为本分官 虽家人子弟不闻不知 胆欲大而心欲小 忍耐是应事及时法 能忍则天下无不可处之人 自居蕴蓄,不言人过 第合之则盈,分之则啬 上官有所筹画,春皆指顾集事 十三、治生为本 富者无可耕之田,不贾何待 服贾以奉父母 不能养母,顾使母养耶 不妨吾母失供养,故弃本而事末 欲父母见之有余"以快其心" 鳌弃业驰归,竭力侍奉终身 仰事俯育为生人事,功名身外物 学者以治生为本,安能久拘笔墨 丈夫有志,当壮游四方 十四、利济宗族 故一家得业,不独一家食 仿古立义田、置义塾为经久计 祭之犹言察也 祠而弗祭,与无祠同 能尊详其所自出 派少丁稀,难于梨枣 中人之性得教则习于善 子弟七岁以上则人小学 专务利济,族中茕苦者 令有恒业,可以糊口 苦志读书者,众加奖励 十五、培育子弟 仲季守明经,他日必大我宗事 吾独不能为陈伯乎 须知难得惟兄弟,务在相孚以性情 积德不倾择交不败,读书不贱守田不饥 以市业分之,其善自保可无饥寒 奈何以岁一不登而辍耕 十六、贤德贞洁 处士既得孺人,无内顾虑 贾能蓄积,亦犹内德助焉 绕膝怡愉务洽其心 视姑如母,姑亦子视安人 妇女类能崇尚廉贞,保持清白 为女而贞烈,为妇而贞节 吾为君侍养,必当而父母心 秋毫皆伯氏功,第纳伯氏千金 重宗义,讲世好 后记
[感悟] 徽商在经营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两败俱伤。所以, 徽商又有"和商" "人和",他们认为和才能生财,斗只会一说。
[故事链接] 清代婺源商人毕周通曾接受邻村故旧王某的存银 六十两。王某死后,"人 无知者",没有人知道存银子这件事。但是毕周通专 门设立一个账本,记录下存 银的年月及利息数。几年过后,王某之子长大成人, 毕周通便拿出原账簿,将王 某的存款连本带利一并奉还,闻者无不叹服。
[延伸阅读] "和"指的是内部的人事环境和外部的经营环境 要和谐。徽商之所以能数 百年称雄海内,这与他们善良谦让、互助互爱、不断 营造主客之间的和谐氛围 不无关系。明代文人是这样描述徽商的:"家乡故旧 ,自唐宋来数百年世系,比 比皆是,重宗义,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无不秩然 有序。""千年之冢,不动一 坏;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之紊。" 如有一家人与族外人发生了 争议,"则一人争之,一家争之,一族争之,并通国 之人争之,不直不已"。可见 徽人团结互助的精神。重儒而不轻贾,贾儒并重,以 义为利。有如此深厚的文 化底蕴做基础,所以徽商内部凝聚力很强,这也是徽 商能成为十大商帮之首的 重要原因之一。
[原文] 厚之一字,一生学不尽,亦做不尽也。
[译注] 厚这个字,一生都学不完,也做不完。
辑自吴吉祜歙县《丰南志》第5册。
[感悟] 徽商认识到讲求商业道德不但利信誉,才能取得 人们的信任与支持,从人,而且利己,只有讲求商业 道德、商业而取得丰厚的回报。
[故事链接] 宋杨万里认为:"人莫不爱其生,故莫不厚其生 ;莫不厚其生,故莫不伤其 生。"(《杨万里选集·晚归书室呈钱君倚》)意思是 :"因为没有人不爱惜自己的 生命,所以没有人不重视自己的生命;因为所有的人 都重视自己的生命,所以没 有人会伤害自己的生命。"生命实在可贵,所以要珍 惜。
[延伸阅读] 老子曰:"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 华。"(《老子·第三十八章》)处 其厚指立身敦厚。薄指浅薄。意思是:"所以堂堂正 正的士子总是持守质朴醇 厚之`道`,而绝不实行虚华无用之`礼`;他的居 处行为总是那么忠厚朴实,而摒 弃那些浮华浅薄之事。" 在老子的那个时代,礼已经演化为繁文缛节,拘 锁人心,同时为争权者所盗 用,成为剽窃名位的工具,所以老子抨击礼是"忠信 之薄而乱之首"。老子一方 面批评礼对人性的拘束,另一方面向往于道的境地— —感情的自然流露而不受 外在制约的境地。作为文明人,我们在处世时当然要 讲究一些礼节,但是也不要 忘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总的来说,做人要厚道。
[原文] 知止不耻,知足不辱,与吾流浪湖海,战惕风涛 。
[译注] 知道适可而止的人,不会因为做事过分而感到羞 耻;知道满足的人,不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耻 辱。与我一起流浪江河湖海,战胜惊涛骇浪。
辑自休宁《汪氏统宗谱》卷168。
[感悟] 这是明成化嘉靖间休宁商人汪勋 说的一句话。徽商从商的终极目是的 为了生计、养亲和显亲,而不是纯粹的 经济利益的驱动。因此当他们在商场 上打拼致富后,特别是遭到不公平的打 击后,往往选择重返故里,买田置产,所 谓"以末致财,以本守之"。
[故事链接] 长期在商场上拼搏,尔虞我诈,远涉边陲,栉风 沐雨,特别是遭到不法势力 的欺压,政府的巧取豪夺,徽商渐感失望、疲惫,力 不从心。儒家的乐天达命、 知足不辱的保守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因而,徽 商往往在事业辉煌之际, 心生归隐之意,原来锐意进取的情怀也渐趋消褪。" (江)南能公,字元表,号 彦宣,玉吾公长子。……日后业鹾淮南,致资累万。
兄弟同居,不忍分析。"明 末关津丛弊,九江关蠹李光宇等把持业务,盐舟纳料 多方勒索,停泊羁留,屡遭 覆溺,莫敢谁何。公毅然叩关陈其弊,奸蠹伏诛,而 舟行者始无淹滞之患。至 今公之名犹藉藉于江淮楚豫间。事载《盐法志》中。
公缘此案,费用不赀,家 业亦渐中落,乃退守田园,琴书自适,优游以终。( 歙县《济阳江氏族谱》卷9 《明处士南能公传》) [延伸阅读] 徽商的进与退 徽商的进与退,不是以纯粹的利益驱动为转移, 而是以儒家的"孝悌"伦理 为归宿。徽商在致富之后,急于抽身,将大量的资本 带回家乡,用于买田置产,修 墓建祠,以作长久之计。徽商缺乏欧洲资本主义商人 那种始终如一的进取之心、 逐利之性,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徽商的封建性本质。
在贾与儒之间,他们在服贾 的同时,始终忘不了业儒的情结,最终视业儒为正道 。这种业儒情结,无形中在 思想上束缚了徽商的发展,使他们摆脱不了沉重的精 神枷锁。
在与政府关系上,徽商忠于王权,维护王权,并 与王权相互利用。他们之间 既有互相利用也有矛盾。徽商以其极大的耐性忍受着 来自王权的压榨,即便是 忍无可忍,他们的反抗也是间接的、微弱的,反应了 这一时期商人在政治上依赖 性和软弱性。
在进与退之间,徽商虽具备了欧洲商业革命时期 商人所具备的"冷静、刻 苦、勤勉、努力"和所谓"清教徒"式的进取精神, 但他们更多地倾向于强调社会 责任感、家庭观念、家族观念、国家观念。
……P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