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图书
人气:35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课堂,是教师展示自身生命价值的舞台;教学,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存在形式。课堂中的一举一动,教学中的一颦一笑,都传递着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有着各不相同的意蕴。本书作者,以一个专业研究者的眼光,借助于听课...

内容简介

课堂,是教师展示自身生命价值的舞台;教学,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存在形式。课堂中的一举一动,教学中的一颦一笑,都传递着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有着各不相同的意蕴。本书作者,以一个专业研究者的眼光,借助于听课、评课的亲身经历,透视了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的身心表现,并将这些细节加以理论阐释和学理说明。 郑金洲所著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一个专业研究者的听课杂记》所选取的50个细节,在当今的课堂上司空见惯,许多行为在一些教师看来理所当然,根本不存在什么问题。在熟悉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在貌似没有问题的地方捕捉问题,在细节行为当中探寻其背后的理险与理论含义,在问题的深入思考中分析课堂的变革取向,是本书的旨趣所在,正所谓"见微知著"。

作者简介

郑金洲:男,河北泊头人。1965年生,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出版有《教育通论》、《中国教育学百年》(合著)、《教育文化学》、《教育碎思》、《教师如何做研究》、《多元文化教育》、《文案例教学指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合著)、《校本研究指导》等几十部著作。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报刊近百篇。研究成果曾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等。

目录

课堂教学特征

并非井然有序的课堂

并非环环相扣的课堂

并非行云流水的课堂

并非设计严密的课堂

并非人人称道的课堂

教学方法探索

无需举手,自由发言

零散的提问

热闹的角色扮演

捂住对方嘴巴的"讨论"

学生忙讨论,教师忙板书

没有学习伙伴的学生

眼花缭乱的多媒体

没有板书的课堂

拖堂的几分钟

溜走的"教育性渗透"良机

教师的语言行为

这个问题回答得不完整

这个问题回答得对不对

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同学们听懂了吗

谁来回答一下这位同学的问题

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好吗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现在回答不上来

你在想什么呢

连某某都已经举手了

同学们课上不许(不要、不能)……

教参上也是这样写的

谁来总结(评价)一下刚才各位同学的观点

同学们紧张吗

杨老师对某位同学问题回答的复述

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

教师的手势

教师的行走路线

用手擦黑板的老师

指向学生脑袋的教鞭

你来回答问题

学生学习状态

主动睫到讲台上的学生

主动发问和被动应答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机会的不均衡

高高举手的孩子获准回答问题的几率高

课堂上的沉默

课堂上的异口同声

廉价的掌声

无精打采的"老师好"

与听课老师"互动"

闭不上眼睛的学生

课堂突发事件

飞进教室的蝴蝶

电源插头掉了

坐在地上的女孩子

课堂教学环境

"靠边站"的讲桌

"留白"的板书

教室里丁当作响的椅子

附录:我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总体认识

课堂教学生活化

学生学习主动化

师生互动有效化

学科教学整合化

教学过程动态化

教学内容结构化

教学策略综合化

教学资源优化

教学对象个别化

教学评价多样化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图书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相关出版商。

更多出版社
你好,需要期刊咨询服务吗?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8:00-24:00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客服服务
期刊咨询
订阅咨询
投诉留言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