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史景迁作品)(精装 )图书
人气:50

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史景迁作品)(精装 )

张岱是公认的明代散文大家,其传世名著《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堪称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衣食无忧,性喜游山玩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但四十九岁那年,清兵入关,张岱的人生遭逢重大转折。...

内容简介

张岱是公认的明代散文大家,其传世名著《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堪称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衣食无忧,性喜游山玩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但四十九岁那年,清兵入关,张岱的人生遭逢重大转折。他带着幸存的家人逸隐于绍兴龙山,务农为生,余生力修明史,八十八岁方成,是为《石匮书》,书成后不久亡故。

个人历史与家国历史相互映照、无法切割。面对挡不住的历史洪流,还归龙山是张岱的一个选择,能自主画下的一条人生界线。不论是怀志一生纂修的《石匮书》,还是《陶庵梦忆》里一幅幅简约、多情善感的前朝旧事,镶框着家族轶事与大时代的层层跌宕与悲喜交错──张岱一生的浮华与苍凉,在梦与忆的交错摆荡之间,隐隐浮现。

史景迁认为张岱不仅是史家,也是热爱历史的文人。他书写张岱的一生、内心转折及过往追忆的同时,更深层探讨张岱身为知识分子,是如何借由回忆以及修史确立自身的存在价值。在得与失之间,唯有捕捉消逝的回忆,以书写对抗遗忘,才能坦然面对、甚或抵抗世事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这一点,无疑反映了历史与书写的本质与关系。

编辑推荐

明朝灭亡时,张岱四十八岁,尔后他得去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让他活得多姿多彩的辉煌明朝,被各种竞逐的残暴、野心、绝望、贪婪力量所撕裂,土崩瓦解,蒙羞以终。他反复追思回想,事情愈是清晰:如迷雾笼罩的路径,于眼前重现,诸多以往的嘈嘈低语,也咆哮四起……

◎ 本书卖点

1.欧美研究中国史奇才史景迁的部精装中文简体版作品(同系列品种,附后,将陆续出版);

2.以深厚的史学功底,付诸精彩的文学笔法,通俗易懂。

作者简介

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世界著名汉学家,现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1936年生于英国。曾受教于温切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196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教授。史氏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悠久的中国历史,并以不同一般的“讲故事”的方式向读

目录

总序 妙笔生花史景迁

中文版序

前言

及时章 人生之乐乐无穷

第二章 科举功名一场空

第三章 书香门第说从头

第四章 浪迹天涯绝尘寰

第五章 乱世热血独怆然

第六章 王朝倾颓乱象生

第七章 散尽家产留忠心

第八章 繁华靡丽皆成空

第九章 寄诸石匮传后世

参考书目

在线预览

中文版序

史景迁

话说五十年前在耶鲁大学研究所,我开始师从芮玛丽(Mary Wright)读了点中国史,很快就对满人在17世纪中叶入主中原感到着迷。博士论文选择研究曹家(曹雪芹家族)与康熙皇帝,是因为我特别发现,曹寅跟康熙的关系很亲,而康熙身为皇帝对政事与日常生活写下的文字记录竟是出人意料地直白写实,所以曹寅成为我及时本书的主角。后来,我用更多的著作研究康熙与其子雍正,以两位皇帝的奏折为史料,试图厘清他们眼中的统治为何物。整体而言,这两人无疑皆为意志刚强的明君,虽然有时担忧汉人百姓威胁其帝位不免偏执,但对我来说,1661年至1735年两人在位时期,是中国漫长历史中难得一见的盛世。

我因而慢慢对清之前的明朝感兴趣,试着研究明亡的原因,也愈来愈想了解明朝士绅阶层失落的是什么,因为如不是十分珍贵,他们也不会宁可自杀(甚至是全家人寻死),也不愿受清朝统治;同时,原来的社会一定非常富足,让他们的生活太值得去玩味。或许这也间接证明了晚明是中国史上文化最繁华的时期。为了思考朝代之更迭,我需要新的着力点,但遍寻不得。直到接触到张岱的《陶庵梦忆》,我明白我已找到方向,能帮助我去思索四百年前的生活与美学。当然,张岱的渊博知识与文化涵养实非我所能及,然而试图理解他却是愉快的经验,即便并不轻松。当我在全书告罄之际跟他道别,我感觉到,因为有他,这本新近的书又把我拉回多年前最初的志趣。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