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十步释经法图书
人气:45

十步释经法

增订版自序 《实用释经法》一书初版于1994年,至2008年已第5次印刷。销售呈细水长流之状。 本书出版后的10多年来,笔者有机会到多处举行“实用释经法”讲座,在各地华人神学院中讲授释经学课程,又开办...
  • 所属分类:图书 >哲学/宗教>宗教>基督教  
  • 作者:[赖若瀚]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0424076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1
  • 印刷时间:2012-01-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圣经仿若一条灵性大河,几千年来,越流越深远,愈涌愈壮丽,为许多人提供了灵性的智慧和人生的方向。但圣经的解读却非易事,需要反复阅读和前辈牧者释经著作的帮助启发,方能系统地了解和轻松地应用。而目前中国的基督教世界解经类著作多以引进版权为主,本土化原创性的著述少之又少,有分量、有影响的就更是屈指可数;表面看来,大凡研经释义之书都给人枯燥无味、晦涩难懂之嫌,而《十步释经法》却是华文世界不可多得、举重若轻的圣经研读之作,不仅形式亲切活泼、内容简约易懂,为教牧人员及神学生研经释学的教科书,亦是普通信徒和有志于圣经研究的学界之士的“空前”良好的参考书。读来令人赏心悦目,是处境化释经学的佳作。

本书学术和思想价值极高,对灵性的滋养价值亦不容小觑。

编辑推荐

《实用释经法》增订版简体中文版独家授权

活泼的“中国式讲道” 严谨的“西方式释经”

作者简介

赖若瀚,香港海外神学院毕业(1973),菲律宾亚洲神学院道学硕士(1981),美国德州达拉斯神学院神学硕士(1986)、教牧学博士(1991)。曾任达拉斯基督徒中国教会主任牧师(1987-1997),加州圣荷西海外神学院教务主任兼实用神学教授(1998-2003)。现任美国圣言资源中心会长(2004至今),并兼任美国加州基督工人神学院客座教授、香港建道神学院教牧学博士班客座教授。代表作除《十步释经法》(原名《实用释经法》)外,还有《顽石点头——彼得生平研究》与《永活的信仰——雅各书诠释》等。

赖牧师与妻子钟桂珍女士育有3个儿女:尔惠、尔立与尔乐。

目录

增订版序

增订版自序

初版序一

初版序二

初版自序

再版序

本书使用说明

略语表

第1部 导论

第1章 书中之书──圣经的独特性

第2章 夙夜匪懈──研读圣经的态度

第3章 有备无患──解经者应有的装备

第4章 入门之法──“十步释经法”简介

第2部 明察秋亳──观察

第5章 独具慧眼──“观察”的重要与步骤

第6章 从实招来──十步之及时步《细察事实》

第7章 错综复杂──十步之第二步《认清关系》

第8章 大处着眼──十步之第三步《注意结构》

第9章 “观察”举隅──两则实例

第3部 解文生义──解释

第10章 任重道远──“解释”的任务与重要性

第11章 眼明心快──“解释”的原则与步骤:

十步之第四步《勤发问题》 及 十步之第五步《 逐题解答》

第12章 前车之鉴──灵意解经的商榷:解答十原则之一

第13章 实事求是──实义解经的运用: 解答十原则之一(续)

第14章 瞻前顾后──上文下理脉络的探讨: 解答十原则之二

第15章 鉴往察古──历史背景的重寻:解答十原则之三

第16章 字里行间──语法结构的分析: 解答十原则之四

第17章 一字千金──字与词的研究: 解答十原则之五

第18章 触类旁通(1)──以经解经: 解答十原则之六

第19章 触类旁通(2)──比较经文: 解答十原则之七

第20章 古喻今释──化解修辞的用语: 解答十原则之八

第21章 喜有此理──运用逻辑推理: 解答十原则之九

第22章 他山之石──参照注释书: 解答十原则之十

第23章 提纲挈领──找出经文的主题:

十步之第六步《归纳总意》 及 十步之第七步《 找出主题》

第24章 “解释”举隅──两则实例

第25章 量体裁衣(1)──比喻的解释

第26章 量体裁衣(2)──诗篇的解释

第27章 量体裁衣(3)──预表的解释

第28章 量体裁衣(4)──预言的解释

第4部 身体力行──应用

第29章 运用之妙──“应用”圣经的重要与原则:十步之第八步《写下原则》

第30章 建立楷模──“应用”模式的探讨

第31章 缩短距离──文化差距与释经应用

第32章 实践真知──圣经信息的细节应用:

十步之第九步骤《列出细节》 及 十步之第十步《 身体力行》

第33章 “应用”举隅──两则实例

第5部 总结

第34章 细水长流──建立长期的研经计划

附录

十步释经法总复习

词汇简释

各章附注

参考书目

课前与温习之测验/习题答案

在线预览

第1章书中之书

——圣经的独特性

近代的圣经批评家

最善于将圣经弄得支离破碎

他们自己闭着眼睛

不愿意面对圣经内所有连结在一起的奇妙结构1

——巴斯达(J.SidlowBaxter)

课前测验

在下列的各题中,每题都有两项关于圣经的描述,请勾选所有你认为对的答案。若你觉得两项都对,可以同时勾选。(书末附有参考答案)

1.□圣经是一本神的书

□圣经是一本人的书

2.□圣经的信息明显

□圣经的信息不明显

3.□圣经的信息具有合一性

□圣经的信息具有多样性

4.□圣经是一本书

□圣经是66本书合成的

5.□圣经是神的启示

□圣经是人的历史

6.□我们需要倚靠圣灵才能明白圣经

□我们需要苦心研究才能明白圣经

引言

圣经的独特性常被人忽略,有人以为圣经只是一本古老的书,具有某些值得现今世代参考的道德教训而已;亦有人认为圣经不外是一本历史书,记载以色列人历代宗教与政治方面的发展过程。这些观点都低估了圣经的价值——圣经是神无误的启示,是神借着历史显明他的心意与作为。它的信息中不单包括道德的教训,亦是生命之道,能改变人心,并满足人心灵的需要。它是一本独特的书。曾有圣经学者描述圣经中的“七奇”,足见它各方面独特之处:

1.形成之奇——它的写作前后经过约1600多年才完成,是历史上的一个奥秘。

2.合一之奇——圣经共分66卷,但它们的信息互为解释,和谐一致。

3.年龄之奇——它是最古老的书之一。

4.销售之奇——它是历代以来最畅销的书。

5.普及之奇——它是世界上老少咸宜、各阶层人士都能诵读的书。

6.著作之奇——它的作者多半是少有学问的平民,却写就文学巨著。

7.保存之奇——圣经常被人憎恨,甚至多次被人设下计谋要将它毁掉,但却仍流传至今。

这些都是不容否定的事实,足以证明圣经并非一本普通的书。但因篇幅关系,本章只提出圣经两项与释经有关的独特性,加以说明。

一.圣经是一本神的书,也是人的书

A.神的书

1.圣经的根据

保罗在提摩太后书3章16节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原文作“神所吹气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神所吹气的”是一个复合词,意思是:圣经的全部及每一部分都是借着神的大能,并透过他创造的气息而有的(参创2:7;伯32:8,33:4;赛42:5)。另外,彼得后书1章21节说:“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预言”是旧约先知所传递的信息,最常见的开首语是:“耶和华如此说……”。先知从神领受话语,所传的信息经常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而且亦不被当时的人所接受。

哥林多前书2章13节又说:“……我们讲说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语,乃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可见神的默示不单在理念上,亦注重言语字句的表达。

2.基本的意义

圣经是神的书,表明它源于神,是神借圣灵默示所产生的结果。既然是神的创作,就必定毫无错误,不单在理念上,而且在记录上亦具有真确性。在整个默示的过程中,神采取了主动的地位。但这并非说人就如同机器一般,只是死板地将启示记录下来而已。正如彼得所说“……人被圣灵感动(或作被圣灵带动),(但却主动地)说出神的话来”。可见圣经书卷的撰写,乃是神与人同工的结果,神借着圣灵的能力,使人的罪性受管制,使它不能干扰或损坏神启示的完备性,正如耶稣成为人的时候,并没有被人的罪性所玷污一样。

或许有人会问:“这是怎样成就的呢?”虽然人的智慧有限,我们对这项真理没有办法了解,但泰理(M.S.Terry)在他的释经学巨着中,将整个过程描述得非常清楚,他说:

在人灵魂深处的复杂思维与活动中,存在着一个可以同时让神圣的能力与自然的能力正常活动的范围;人的理性(intellect)与他的情感(affection)可以受超自然力量所管制,而与此同时,人的意志(will)却仍在它自我知觉的情况下自由活动。2

B.人的书

圣经的著作经过约1600年,由约40位不同时代背景的作者所写成。从这一方面看,它的确是一本神透过人所写成的书。圣经中明显具有人参与后所产生的特征,简列如下:

1.在许多情况下,圣经的作者曾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或参阅别的著作而写成他们的书卷。例如:

a.路加医生在写路加福音的时候,曾经“从起头都详细考察”,并且“定意要按着次序”写给提阿非罗(路1:1-3)。

b.列王纪与历代志的写作,都曾参考当时流传着的一些记录,并非凭空臆测(参王下21:17;代下25:26,28:26)。

2.他们常用自己的经历作为例证。例如:

a.许多诗篇都是神的百姓在受压抑、恐惧、焦虑或犯罪时向神所表达的心声,后来被记录下来,并且被辑集成书。

b.申命记是摩西的回忆录,是他年老时记述神如何吩咐以色列人的第二代,在进迦南地之前所当作的准备。

3.他们的性格经常流露在书中的字里行间。例如:

a.哥林多后书中充满了保罗坚强与进取的语调,他为了辩护自己使徒的身分,公开向挑战他的人提出证据(较明确的例子请参林后11:23,12:11)。

b.约翰书信将使徒约翰温柔与为父的心肠表露无遗(参约翰书信中经常出现的短语“小子们哪”)。

4.他们写作的风格与词汇的运用明显地有差异。例如:

a.路加的希腊文作品非常优美,可以媲美当时的文学著作。

b.约翰作品的语法结构较为简单,许多神学院采用它作为初级希腊文读本。

c.保罗作品的文思结构极其缜密,他的罗马书与加拉太书充满高深的神学思想。

d.彼得的用词十分艰涩难明,主要的原因是他采用了众多的俚语,有时甚至自创希腊文语法。

C.解经的重点

1.既然圣经是一本神的书,解经者就必须接受它的超然性与性,在研读的时候不能以它为一本普通的经典而已。

2.既然圣经同时又是一本人的书,解经者就必须注意经文的历史背景、语言习惯、地理文化、写作风格等因素,务求清楚地找出原作者的信息。

3.以上的两个重点彼此相辅相成,如同火车的双轨(参页10

图),缺一不可。解经者若高举任何的一方而忽略另一方,都会导致错谬的产生。萧法(MoisesSilva)在这方面的观察值得我们注意:

我们必须承认,俄利根(Origen,公元185-254年)与许多在早期或中世纪追随他的解经者因为过分强调圣经神圣的特质,所以忽略了圣经中亦有人参与的部分(亦即历史的部分)。这种趋势导致许多解经上的错谬,使灵意解经(是一种要找出隐藏在经文背后的神圣含义的解经法)获得性的发展。3

但另一方面,近代许多自由派的圣经学者存着批判的态度,不接纳圣经的,只将圣经当作一本人的书来看待,将经文撕得四分五裂,这是走上解经钟摆的另一极端。(有关灵意解经法及批判式解经法的介绍及商榷,将会在第12章“前车之鉴”内讨论。)

二.圣经具有合一而多样的特性

A.合一性

1.基本的立论

既然圣经是一本神的书,是神所默示的话,它必然具有合一性。

2.基本的意义

圣经的合一性并非“一律性”(uniformity),亦非“机械性的统一”(formalormechanicalunity),而是“有机性的合一”(organicunity)。神的启示如同生命的有机体,循序渐进,彼此和谐地配合,前后并不互相矛盾。论到有机性的合一,柏何夫(LouisBerkhof)打了一个贴切的比方,他说:“圣经并非一座大礼拜堂,按照绘图师所设计的图样去建成。圣经乃像一棵大树,是逐步长成的产物。”4因此,这合一性在发展上有其一定的方向,后来的启示添补先前的启示,使其更充实、更圆满、更完整。但这不可误解为后来的启示取代先前的启示,更不可说二者之间互相冲突,因它们基本上是和谐一致的。

3.合一性的重要

a.它是圣经解释的据点——“以经解经”的原则由此而出,若圣经的启示前后不一致,解经者就不能引用一处经文去印证和解释别处的经文了。圣经作者在彼此引述时,早已根据这项大前提,因此保罗可以在罗马书3章1-18节中,引用了7处不同的旧约经文(参诗14:2-3,53:1-2,5:9,140:3,10:7-8;赛59:7-8;诗36:2)。

b.它是圣经神学与系统神学的基石——圣经神学是根据整本圣经的记载,归纳出神学的主题,如神、人、救赎等,然后加以研究、整理和诠释而产生。系统神学则运用圣经神学的数据,加上逻辑性的分析,并指出某项神学主题在教会历史不同时代中的发展,以及不同派别的主张论据等,将结论归纳在不同的体系中。它的基本立论是视圣经为整体,而非六十六本不同的书卷。若无“合一性”,又何来“系统”神学呢?

4.圣经合一的中心

虽然福音派的圣经学者普遍接纳圣经的合一性,但他们对圣经的中心信息却持有不同的见解。

a.以“神的救赎”或“基督”为主题贯通全本圣经。柏顿(J.BartonPayne)认为从创世记3章15节直至启示录的结束,神恩惠的目的是“一十架、一圣约、一信、一教会”。5史各治(GrahamScroggie)亦同样指出“全本圣经的一贯主题是救赎”。6

以“救赎”为中心主题的学者多半以“基督”为整本圣经的中心。旧约各卷预指他的来临;新约福音书论述他在世的生活与工作;新约其他书卷则根据他的来临与工作加以发挥。主耶稣经常直接或间接地引述旧约圣经对他的论述(参路24:25-27、44;太21:42-46、46等)。彼得曾在两次讲道中引用旧约对基督的预言(参徒2:25-36,3:18-26);新约书信——特别是希伯来书、启示录的信息,皆集中以基督为中心。

我们不能否认“救赎”的确是圣经的一项重要主题,然而它却不能成为神整体计划的中心目的,因为“救赎”意味着从某种情况下被救出来,进入另一种情况的果效。因此,它只是一个过程而非最终的目的,正因为人的犯罪破坏了神的计划,神要借着救赎人类来达到他更高的心意。而且,若“救赎”是神计划的最终目的,那么,我们很难解释为甚么会有“地狱”的存在。

b.以“神的国权与管理”为主题贯通全本圣经。苏尔(EricSauer)曾说:“‘国度’才是圣经真正的主题,它是所有启示所围绕着的历史架构……国度本身包括了神荣耀的救赎工作,透过他的创造与耶稣的救恩而达成。”7

彭达哥斯(J.D.Pentecost)在其著作中作出同样的立论:“神国度计划的伟大主题,从创世记至启示录都可找到,它是贯通整本圣经的合一主题。”8

要明白圣经合一的中心,必须回到神原来创造的心意与目的。创世记1章26节明确地记述神造人的目的,是要“……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行的一切昆虫”。然而因为人犯罪,管理世界的权柄就暂时交付了魔鬼,魔鬼因此成为“世界的神”(林后4:4;参弗6:12;路4:5-7),与神的国度相对而立。虽然如此,神的国度仍要逐步地实践在历史中,神在历世历代兴起了属灵的领袖如挪亚、亚伯拉罕、摩西、约书亚、撒母耳和大卫等人,使他们在地上作神国度的人,直到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借着十字架给予撒旦致命的一击。自此以后,神的管理权交付在蒙救赎的教会身上,魔鬼撒旦如同受了重创的野兽,自知管理世界的时日无多,因此竭尽各样的能事作出垂死的挣扎。,耶稣基督第二次由天降临,捆绑魔鬼,在地上建立千年的国度,蒙救赎的人与主同作王,因此重获管理的权柄。魔鬼虽在千年国度后被释放,然而大势已去,被神扔在火湖中,万劫不复。神的百姓则重享神起初创造时所赋予人的权利,与神同掌王权,直到永永远远(参启21-22章)。

圣经合一的中心是甚么呢?应该是“神的国权与管理”,而“救赎”是达成这目的之过程。

B.多样性

1.基本的立论

既然圣经是一本人的书,有人在各方面的参与,它必然具有多样性。

2.基本的意义

圣经的多样性可从下列不同的角度来看。

a.写作形式的多样性——圣经中包括不同的文学类型,如律法书、历史书、智慧文学、希伯来诗歌(包括诗篇、爱歌与哀歌等)、预言文学、福音书、书信和启示文学等。

b.作者背景、性情和写作风格的多样性——圣经的66卷,约由40位作者得圣灵的默示而写成,其中有祭司、先知、牧人、渔夫、官员、医生等,有些是饱学之士,有些只是升斗小民;他们基于不同的背景、学识、性格、观点和兴趣而写作,构成了圣经多姿多彩的多样性。托马斯(GriffithThomas)曾说:圣经“不单是一本书,而且是一个图书馆,是‘神圣的图书馆’,充满各种不同的内容和神的荣耀。”9

c.写作语言的多样性——圣经是用3种语言写成的,它们是希伯来文(多数的旧约)、亚兰文(拉4:8-6:18,7:12-26;耶10:11;但2:4b-7:28)和希腊文(全部的新约)。希伯来文与亚兰文同属于闪族语言的体系,而新约的希腊文大部分是属于公元前300年至公元550年期间所使用的希腊“普通话”(Koine)。

C.解经的重点

圣经既然具有合一性,它整体的信息就可以成为个别经文解释的架构。不同时代而采用不同文体写成的经文都可以放在一起研读,因为圣经的合一性已将它们串连起来。

圣经既然具有多样性,解经者就必须按照经文写作的背景、时代、体裁、风格及其他的特征来解释。本书在解释部分所列出的各项原则,多半都是根据圣经的多样性而产生的。

结论

圣经独特之处非常多,有关圣经解释方面的可归纳为两点。及时,圣经是一本神的书,因此具有合一性,解经者必须接纳它的超然性与性。第二,圣经同时是一本人的书,因此具有多样性,解经者必须按照圣经各项不同的特点,运用合适的解经原则去找出作者的原意。下列图表可以归纳本章的讨论:

圣经的特性解经者的态度

圣经是一本神的书→具有合一性→接受

圣经是一本人的书→具有多样性→需要解释

图表1.1圣经的独特性

媒体评论

《十步释经法》资料丰富浩瀚,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应用,举凡与查经步骤或释经准则有关的,皆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对中文书籍来说,这是一本“空前”良好的参考书,不但适合个人研经之用,亦可供神学院做课本。

——马有藻 (作家,神学院教授)

在中文释经学著作普遍缺乏的当下,赖牧师的这本《十步释经法》可算是切合时需的佳作。西方的释经学著作一般较重学术而不够实用,本书恰好填补了这一缺略。本书充分彰显作者掌握各种释经法则的坚实功底,例举的范例给予读者清晰的指引。深盼华人信徒好好使用本书,正确透析圣经之精义。

——曾立华(香港建道神学院教牧学博士班主任)

本书原著1994年出版后,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好书定会广传,叫更多爱慕神话语的人受益。现在赖牧师以多年累积的研经心得和教学经验,提供增订版,这更是精益求精的工具和进入圣经宝库的钥匙。诚信推荐!

——沈立德博士(新加坡神学院前院长)

赖若瀚博士以活泼的“中国式讲道”开始,加上严谨的“西方式释经”,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本书是他一生侍奉的结晶,必对中国教会、教牧人员、信徒领袖有极大的帮助。

——麦希真博士(新加坡神学院前院长)

赖若瀚博士这本《十步释经法》兼具解经原理正确与实用之特色。作者不仅博览相关著作,且具多年牧会经验。资料与实例之丰富,坊间似无出其右者。有志研读圣经者,理应人手一册。

——陈终道牧师(作家,《金登台》杂志创办人)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