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用10个篇章,从英国传教士柏格理1864出生一直写到1915年他在中国逝世,为柏格理在中国28年激动澎湃、感人肺腑的事迹做了一个客观、公正、翔实的纪录。
阅读完本书,一个生动、形象、丰满以及具有虔诚信仰和献身精神的柏格理,便由远而近,由平凡而深刻地赫然屹立在读者心中。
关于(柏格理和)石门坎的成就.文献上记载着许多个:
在中国首倡双语教学,开中国近代男女同校先河;创制苗文,结束了苗族无母语文字的历史:创建乌蒙山区所苗民小学,培养出苗族历史上个博士:创建乌蒙山区的所西医医院,创办中国早的麻风病院……
一个世纪之后。当年柏格理种下的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
时光流逝,爱永不止息。 ——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在天那边》
我们相信柏格理及其追随者们撤下的生命与爱的种子,早已根植于石门的土地,并在那里发育成长,结出无数的果实来。我们盼望,盼望着更多爱的种子撤在石门.播撒在中国广阔的、需要耕耘的土地上。 ——香港大型电视系列片《带着爱来中国》
我在云南寻甸一个叫业支的彝族山村,为那里的孩子们捐资建了一所学校。且以柏格理的名字命名,为的是纪念这位毕生服务于乌蒙山深处。并为那些挣扎着求生存求进步的少数民族山民和他们的孩子献出生命的外国人。在我的心中,柏格理是位圣徒,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如若从柏格理在教育方面所作出的探索和贡献来看,都应成为今日中国西部不发达地区开展教育工作的借鉴。 ——王文宗(海外华人,云南寻甸柏格理学校的捐资者)
作为志愿者,在参与5·12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过程中,有必要学习柏格理的精神和样式。从灾区百姓的需求出发,从心底里关爱他们,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对他们有帮助的事情,起到光和盐的作用。 ——赵晓(香柏领导力机构主席)
相关推荐:
天潢真人朱载堉
当代中国重大教育问题研究丛书
序:精神与意志的成果
及时章 人往低处走
牧师家的孩子
困在笼子里的狮子
中国,最迷人的地方
孔子的"勒马悬崖"
同学同行,何其美好
长江三峡遇险
走上西南丝绸之路
第二章 圣徒是怎样炼成的
先驱者的足迹
刚到昭通的日子
死神的名字
的圣餐
行走在昆明周围
穿着美丽衣裳的恶魔
困难重重之秋
祸不单行
托马斯索恩殉道
坚忍不拔为善
唯有耶和华熬炼人心
第三章 我的良人,我的佳偶
一颗明亮的星星
播种爱心
真正的朋友
只有耕耘,没有收获
靠着住,不断圣洁
十年辛苦的收获
我能告诉你们的,就是要爱中国
开中国新式教育风气之先
天足会与妇女解放
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
第四章 强渡金沙江
第五章 闪亮的一九○四
第六章 石门坎
第七章 中国最美丽的花朵
第八章 毒打
第九章 阳光纯洁大地
第十章 去一个更美的家
后记:我为什么要写作这本书
附录1:长眠在乌蒙山区的部分外国传教士简历
附录2:石门坎教会苗族《溯源碑》碑文
附录3:柏格理墓志铭
参考资料
序
生命史平等的,相互依存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应受到敬畏与尊重;那些为社会进步、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生命,更应受到敬畏和尊重。
奔行的生命
——感叹于《用生命爱中国——伯格理传》
从2006年平安夜阿信立下写作《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以下简称《用生命爱中国》)的宏愿,到2008年6月写完及时稿,再到2009年在大象出版社出版,历时两年多时间,这于一个非专业写作者,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作为一个近乎专业的写作者,我深知写作之艰辛。从寻找、收集、阅读、整理浩繁的资料、文献,到深入实地采访\考察,再进入写作状态,以及一稿、二稿、三稿乃至四稿、五稿的校改、修订,不知要在青灯黄卷中耗去多少时间、精力和心血。整个过程,虽蕴涵了目标追求的精神愉悦,但健康的透支也是与之同步的。因此,当我阅读完阿信十几万字的书稿时,及时个反应就是感动,为他执着的坚韧不拔的"事奉"精神感动;第二个反应则是感激,感激他为英国传教士柏格理牧师在中国28年的经历做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记述。柏格理近百年前在中国西南乌蒙山区传教、办教育的经历,实际上是一段传播文化\文明的经历。这段于中国西南乌蒙山区具有重要启蒙意义的历史,是不能被淡化、被湮没的。如是观之,阿信做了一件十分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用生命爱中国》共有10个篇章,从柏格理1 864年在英国出生,一直记述到1915年在中国贵州石门坎为救助中国学生逝世止,时间顺序与主要经历十分清晰。阿信以真实\真诚、纯粹又内蕴感情的文字,为我们呈现了一段值得回望、思考的历史。
阅读完《用生命爱中国》,一个生动\丰满以及具有虔诚信仰和献身精神的伯格理,便由远而近,由平凡而深刻地赫然屹立在我心中。刹那间,我觉得阿信成功了,至少在相当程度上成功了。
作为阅读者,我们需要的是传记中的人物给我们的感觉,一种让人感动并产生深远记忆的感觉;而阿信给了我们这种感觉。相信所有的阅读者都会产生同样的感觉。
阿信是做教育文化传播的,不是专业写作者,文字过于直白、质朴;但换个角度看,直白、质朴也是一种风格,一种写作样式。娇娆与谦抑、华而不实与实而不华,读者会更亲近、更接受后者。著名女作家严歌苓说:"文字的较高境界,不是华美,而是诚实与。"阿信不认识严歌苓,但阿信~直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写作。
其实,《用生命爱中国》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的文学性,而在于它的真实性、纪实性。从这个层面上说,阿信已经实现了他追求的目标。
写作过程中,有一位朋友劝阿信:《在未知的中国》、《"窄门"前的石门坎》等书都以不同的体例记录了这段历史,你再写,能超越它们吗?
阿信说:"我想以更简洁、更朴实的方式告诉人们这段历史,让这段令人感动、触动人灵魂的历史,长久、温暖地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
——阿信这一愿望是纯真、诚实的。
一本书出来后,人们会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水准去审读、评价它,但不管怎样说,阿信在这样一个追求功利、追求安逸、追求及时行乐的时尚社会中甘于寂寞、苦心孤诣,以自己的心力、精神和智慧去独力完成这样一部汇聚了大量史料的著作,是值得钦佩的。
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2008年5月24日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应该毫不含糊地将`敬畏和尊重生命`作为一个基本的价值理念、一个普世性,的价值观确立下来,并作为我们追求社会公正、平等的基本依据。"
生命是平等的,相互依存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应得到敬畏与尊重;那些为社会进步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生命,更应受到敬畏和尊重。
从这个意义上说,阿信的生命与柏格理的生命一样,都是值得敬畏和尊重的。
阿信非"吃国家俸禄"者。为了生命的意义,阿信一直像个苦行者,孤独、坚韧,历尽颠仆地奔行在二者微妙互动之路上。所幸他的精神与风骨,依然轩昂。
王大卫(王大卫,作家、学者,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在天那边"策划,著有《寻找那些灵魂》一书。)
2011年12月
牧师家的孩子
英国康沃尔郡①位于英国的西南部,20世纪30年代,小说《蝴蝶梦》②和同名电影的流行让康沃尔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康沃尔有美丽的滨海庄园和世界上较大的温室花园。康沃尔的居民大多是清教徒,不论你走到哪里,到处都看得到古朴、典雅的基督教小教堂。
卡米尔福特③是康沃尔的一个小镇。古朴的基督教小教堂位于小镇的边上。教堂面积不大,有一个小型的画廊,画廊里面悬挂着几十幅《圣经》人物图画。教堂前面放置着一个牧师讲道用的小讲台,面对着讲台,整齐摆放着安装有档门的靠背座位。每到礼拜天,小镇里的居民都到这里来做礼拜。他们相互之间都很熟悉。在教堂供职的是一位年轻的牧师,供牧师住的宿舍就位于教堂的隔壁。
1864年4月20日,柏格理就出生在这个小镇上。柏格理的英文名字叫撒母耳波拉德④。
波拉德家族在当地有着久远的历史。公元前56年和前55年,恺撒两次渡过英吉利海峡,岛上居民布立吞人逃往康沃尔西部山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被称为波拉德的部落。
柏格理的父亲原本是一个制绳工人,母亲身上有法国血统。柏格理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父亲信仰上帝之后成为一名巡回传教士,柏格理的爷爷也是一位巡回传教士。柏格理的爷爷还是卫斯理公会的分会圣经基督教教会的创始人。当年他和约翰卫斯理一起不分昼夜,骑马穿过康沃尔的每一个渔村和矿区工棚,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渔夫、矿工和农民传福音。
柏格理是家中的长子。他的妈妈从一怀上他就不断地向上帝祷告, 希望这个孩子能够成为上帝的仆人。他们给孩子取名撤母耳,意思是:这个孩子是从上帝那里求来的,我们也要把他终身献给上帝⑤。
刚满4岁,妈妈就拿教会的福音单作为课本教小柏格理读书。小柏 格理很文静,他最喜欢做的游戏是从树上折几根枝条,然后回到房间,一个人花上几个小时把手边的枝条摆成三角形、正方形等各种各样的形状。
柏格理9岁时,教会派他父亲到康沃尔南部一个叫佩里恩的小镇巡回布道,柏格理进入当地的韦斯列小学读书。小镇位于大海边上,浪花拍打着海岸,海岸上的灯塔和小海湾星罗棋布。天热的时候,一放学,柏格理就和几个同伴到大海里游泳。
13岁那一年,柏格理进入教会办的希博尔公学。在学校里,他品学兼优,敏锐善辩,热爱体育运动,尤其擅长板球、足球和游泳。
1875年1月12日,柏格理受洗成为一个基督徒。家庭的熏陶让小撒母耳成为一个热心而虔诚的基督徒。他较大的理想就是长大以后能像自己的爸爸和爷爷一样成为传教士。他在后来的日记里写道,他受洗的第二天,一整天都跪在好友奇帕斯蒂德的小屋里,向上帝祈祷,盼望自己能够成为合神心意的人。
柏格理的父母有六个孩子,由于牧师的收入有限,因此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父亲每天起早贪黑地外出传教,回到家时已累得精疲力竭。而且经常有人在深夜赶到教会寻求帮助,每当这时,他和妻子总是很和蔼地招待来客。伯格理记得不知多少次,他从梦中醒来,看到父亲急急忙忙地穿上衣服下床,亲亲他和弟弟妹妹们的额头,就走出去。接着就是嗒、嗒、嗒,马蹄声越来越远。
但就是这样,他的父亲还在传教之余,利用很少的空闲时间编织渔夫和矿工需要的绳子,赚点外快来补贴家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柏格理看到父母这样辛劳,全家却过着贫寒的生活,他为主做事的信心动摇了。虽然他爱上帝,但还是决定不再选择他们家几代人所从事的牧师职业。他决心靠自己的努力让父母和弟弟妹妹们过上富裕的生活01881年,柏格理参加英国公务员考试,名列全英国第三名。
这个年轻人踌躇满志地离开家乡,来到英国首都伦敦。在英国邮政银行做了一名职员,成天坐在高背椅上点钞票。很快,柏格理就订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自己的年薪达到1000英镑。
金钱、财富、体面的生活,凡是世人所看重的,似乎都要成为柏格理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