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巧女故事图书
人气:55

巧女故事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民俗文化  
  • 作者:[唐丽] 主编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8714271
  •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3
  • 印刷时间:2009-05-01
  • 版次:2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中华民俗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本书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的其中一册,在对大量巧女故事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基础上,采用更多鲜活的民间因素,向大家展示古代坚贞、聪慧的女性。

编辑推荐

是谁施巧计处理万事?是谁善言辞巧解难题?是谁勤思索不畏艰难?浏览全书,自有妙解在其中。本书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的一册,在对大量巧女故事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基础上,采用更多鲜活的民间因素,讲述了古代一批聪慧的巧女故事。相信当你们在合上这本小书时,心中浮闪的不仅是对巧女聪慧机巧的赞赏,更多的还有对巧女故事这颗盈溢女性重彩的民间故事宝珠的喜爱以及对民众朴质思想的感悟。

作者简介

康丽 1974年生,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从事民俗学与民间叙事学研究多年,已出版专著1部,在闲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目前主持课题1项,参加课题1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主持横向课题3项。

目录

及时章 什么是巧女故事

第二章 谁的身影在集群中闪现:巧女故事的分类

施巧计处理万事

善言辞巧解难题

勤思索不畏艰难

第三章 巧拙之争,谁在两性智慧交锋中表演

巧女:故事的主角

故事的配角:其他人物的角色类型

第四章 冲突与调试:故事角色的行为互动

角色行为的冲突与协作

角色行为的调试与维护

第五章 故事想说什么——巧女故事中的民间女性观念

利益为先:民间女性智慧观

规范折中:民间女性伦理观

情利交融:民间女性婚姻观

结语

在线预览

五、用小钱巧女善发家 巧女珍惜财物,善用小钱发家的故事也是以展现巧女处事能力为主的一种故事。这类故事叙说的是公公或婆婆如何从多个(三个或四个)儿媳中挑选出接管家政、并能发家致富的接班人的故事。被用来作为测试的难题基本上是如何妥善使用小钱以累积财富的。故事中可供使用的事物经常是容易被人忽略的东西,如一颗黄豆、三个铜钱、蚕纸等等。这里我们不妨再讲两个小故事,让大家真切体会一下巧女们勤俭持家的非凡能力。

《谁当家》: 从前,有个老头,成天丢三落四,拿簸箕扔笸箩,觉得自己的脑筋越来越不够使唤了。老头有仨小子、仨儿媳妇,他想把家交给儿媳妇来掌管,可是交给谁呢?平时妯娌三个都是光干现成活,也看不出谁最会过日子。他想来想去,想了好些日子。24小时,老头把三个儿媳妇叫到上房,对她们说:"你妯娌仨来咱家这么几年了,我没价物件给你们。我还放着三个黄豆,今儿个每人给一个。" 大儿媳妇拿了黄豆,心想,一个黄豆能干个吗?抬手就把豆扔进了梳妆匣子里。二儿媳妇吗也没想,放在火上烧了烧吃了,一边嚼还一边说: "豆是挺香,就是一个,有点不够。"三儿媳妇在窗户跟前刨了一小片地方,把黄豆种上,今儿个看看浇点水,明儿个瞅瞅薅薅草松松土,到秋后,收了有几十颗黄豆。到了第二年,把头一年收的豆子种上,到收秋,收了一升黄豆。第三年,收了五升。

这天刚收完秋,老头把三个儿媳妇叫到一块,先问大儿媳妇:"你那个豆子哩?"大儿媳妇回答说:"爹,我寻思一粒豆子能干个吗?就把它丢在梳妆匣子里了。"二儿媳妇还没等公公问,就扯着嗓门说:"爹,那黄豆粒子,我早烧着吃了,怪香的。"老头听了摇摇头,叹叹气,又接着问三儿媳妇。三儿媳妇说:"爹,我把豆子种上了,头一年收了有几十颗黄豆,第二年收了一升,今年收了五升豆子。这不,我把豆子掂来了。" 三儿媳妇说着把黄豆拿给公公。大媳妇二媳妇一看,都臊红了脸;老头一看,乐得胡子直颤悠,当下把二十四把钥匙交给了三儿媳妇。

《选当家》: 在灞河两岸,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长翅飞,长腿行,有啥本事成啥精。凭耍花样把人哄,终有一日坏事情。" 有位老太太,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在外边做生意,每月捎回不少银子。家里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是老太婆年纪大了,手脚不听使唤了,当不了这个家了。三个媳妇,让谁来当家呢?老太太想呀想的,就把这三个媳妇叫到跟前,给每个媳妇一张蚕纸,说三个月后谁的蚕养得好,就让谁当家。

大媳妇接过蚕纸,心想:要是当了家,不缺银子花,不缺好的吃,人前说话气长,人后做事胆正。二媳妇接过蚕纸,心想:若当了家,就像戴顶乌纱帽,今日这里逛,明日那里游,自由自在的,银子在自己手里掌着,先给私房里存些,不怕一辈子过不了红火日子。三媳妇接过蚕纸,啥也不想,把蚕纸暖在被窝里,24小时看三回,三天看九回,又怕冻着,又怕热着,就像经营月娃子一样。

三个月以后,老太太把三个媳妇叫到堂前,问谁的蚕养得好。大媳妇眉开眼笑,进屋端出两篮蚕茧。那蚕茧又肥又大,连老太太活了六十多岁也很少见过。大媳妇把她如何暖养,如何养大,说得头头是道,十足一个能手。大媳妇刚说毕,二媳妇从自己的厦房里取来一卷绸子,光溜溜的好看,说她不但把蚕养成了,还抽了丝,织成了绸子。只有三媳妇,低着头,红着脸,半天不言语。婆婆问她,她羞愧难言,说:"婆婆呀,我生来就是笨人,不如大嫂二嫂。别说把蚕养好,把蚕纸暖了三七二十24小时,连出来也没出来呢!" 老太太听着听着,点了点头说:"老三媳妇,这个家婆婆就交给你当了。" 在《谁当家》中,巧女(小儿媳妇)能够在公公的测试中胜出,凭借的不是应变的机敏,而是对家庭事务的熟悉以及勤俭持家的品行。她没有轻视公公交给自己的一粒黄豆,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将黄豆种在窗前,并且辛勤地耕种,这样轻易地战胜了大儿媳原封不动的忽视和二儿媳的贪吃。与前面这个故事不同,虽然《选当家》中,巧女面临的同样是妯娌间的竞争,但帮助她赢得比赛的不仅是勤劳,更多的是诚实的态度。婆婆交给妯娌几个的蚕纸,实际上是无法孵化出蚕宝宝的。然而,由于大儿媳和二儿媳没有亲自暖蚕纸,自然不知道它无法被孵化,所以在测试中,她们拿出的蚕和绸子,恰恰成为说明她们投机取巧的最有力的证据。因此,在这个故事中,让长辈们做出决定的不只是巧女的持家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她诚实的品性。无论是能够勤俭持家不忽视财物的一点一滴,还是诚实地对待所有的人与事,巧女们表现出来的品质都是符合农家生活理想需求的。

P30-34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