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认知心理学(第2版)图书
人气:16

认知心理学(第2版)

本本书以用友T3教学版为实训教学软件,以会计电算化典型操作岗位为工作情境,阐述了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本书共2单元12章。及时单元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核算软件...

内容简介

本本书以用友T3教学版为实训教学软件,以会计电算化典型操作岗位为工作情境,阐述了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本书共2单元12章。及时单元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核算软件、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第二单元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岗位操作,从会计电算化实际岗位出发,参照目前企业典型的会计岗位划分,设置了系统管理员岗等九个典型岗位,具体内容包括系统管理员岗位操作、账套主管岗位操作、往来核算岗位操作、工资核算岗位操作、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操作、制单岗位操作、出纳岗位操作、记账岗位操作、报表岗位操作。

作者简介

梁毅炜,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会计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会计信息化,"会计分岗综合实训"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师,"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北京市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及主要策划人,北京市"一条街"课程创新团队核心成员,2008年北京市会计专业教学团队主要成员,2008年学院国家示范校申报会计专业建设方案及任务书主要执笔人。

目录

第1单元 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

项目一 会计电算化概述

1.1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与发展

1.2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1.3 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

项目二 会计核算软件

2.1 会计软件及其分类

2.2 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模块

项目三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3.1 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

3.2 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

3.3 会计电算化岗位及其权限设置的基本要求

3.4 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基本要求

3.5 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基本要求

第2单元 岗位业务操作

项目四 系统管理员岗位操作

4.1 系统安装

4.2 账套管理

4.3 操作员及权限管理

项目五 账套主管岗位操作

5.1 账套管理

5.2 定义总账系统参数及基础档案设置

5.3 输入总账系统期初数据

5.4 工资系统初始设置

5.5 固定资产系统初始化设置

5.6 出纳初始设置

项目六 会计电算化概述 1

6.1 凭证处理

6.2 凭证管理

项目七 出纳岗位操作

7.1 日常业务处理

7.2 月末处理

7.3 查询出纳报表

项目八 往来核算岗位操作

8.1 日常业务处理

8.2 往来账款查询与分析

项目九 工资核算岗位操作

9.1 日常业务处理

9.2 月末处理

项目十 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操作

10.1 日常业务处理

10.2 月末处理

10.3 固定资产账表管理

项目十一 审核记账岗位操作

11.1 审核凭证

11.2 记账及恢复记账

11.3 账簿管理

项目十二 制单岗位操作(二)

12.1 总账系统转账生成

12.2 账务处理系统月末结账

项目十三 报表岗位操作

13.1 会计报表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13.2 会计报表模板的设置

13.3 报表数据处理

在线预览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从会计发展的历史来说,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和发展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在复杂多变 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而且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方面:

(1)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会计电算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 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的表现:

1)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集成的会计电算化环境下,除 原始的会计凭证和某些业务单据由人工录入和审核外,其余大量的会计核算工作都交由 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人员可以从繁重的日常会计核算程序如记账、算账、报账任务中 解脱出来,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缩短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周期,提高了会计数据的时效性。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 会计处理很大程度上都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信息生成的时间大为缩短,手工操作环 境下表现为一个周期(月、季、年)的会计循环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能以实时方式完成, 比如报表和账簿的数据能根据实务的需要动态和实时生成,极大地满足了对会计信息实 时性的要求。

3)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在手工操作环境下,由于处理手段的落 后,会计核算有时不规范,由此造成的误差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比如由于账实的分离 记录,经常造成资金账和实务账的不符现象。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由于数据处理工作 由计算机根据合法、规范的会计软件自动处理,只要保障会计数据输入的正确性与合法 性,便同时保障了整个会计数据处理过程及结果的正确性和合法性。

(2)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 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则是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目的。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为从经 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从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创造了条件,为企业 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使会计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还对传统会计学理论和实践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电算化会计不仅使传统会计使用的介质、工具、簿记格式等形式发生 变化,而且对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内容和方法,以及控制甚至管理制度都提出了相 应的变化要求,并进一步涉及会计学的理论问题。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必将对会计理论 和会计实践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从而促进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1.3 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给会计数据处理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给传统财务会计的 管理工作带来了重大变化,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一开始便走上科 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们必须对此进行科学的管理。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 理包括国家的宏观管理和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系统的微观管理两方面。

(1)国家的宏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宏观管理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和各级业务主 管部门对全国和本地区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行的综合管理,即财政部管理全国的会计电算 化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各单位在遵循国家统一会计 制度和财政部门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具体组织实施本 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项新兴的事业,国家应在宏观上用制度加以引导,使全国的会计 电算化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因此,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会计电 算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2)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系统的微观管理。企业在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之后,为了保 证会计数据信息的性、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和财产物资的安全性,需要建立、健全基 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微观管理制度,这是保障基层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会计电算化微观管理制 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软硬件 和数据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