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自贸区大时代:从福建自贸试验区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图书
人气:17

自贸区大时代:从福建自贸试验区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光明日报》、《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东南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大力推荐!自贸区与“一带一路”的碰撞,将迸发怎样的财富火花与千载机遇?红利当前,怎么改革才能寻势而赢?
  • 所属分类:图书 >经济>区域经济  
  •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编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301260821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8
  • 印刷时间:2015-08-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自贸区大时代:从福建自贸试验区到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扎实而系统地梳理了上海自贸区近两年来的实践和成果,为中国进入自贸区2.0甚至3.0时代提供了理论铺垫和实践指导。

政府改革是自贸区改革前提,本书对福建自贸区正在拉开大幕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政府如何制度创新,顺应改革潮流,以激发企业热情,带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自贸区改革落脚点在企业,如何让企业得到改革红利,这是本书的重点。农业、制造业、贸易、金融、服务业等将获得什么机遇?

自贸区设立之后,台商将会如何布局大陆?两岸经贸关系未来是否由此重塑?

自贸区与"一带一路"碰撞,将展开怎样的想象?

编辑推荐

《自贸区大时代:从福建自贸试验区到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当自贸区与"一带一路"碰撞,将展开怎样的财富与机遇想象?

读懂福建,就读懂了全中国。改革到今天,福建还有什么问题?中国就还有什么问题,福建该怎么做,中国就该怎么做。读懂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就读懂了中国与世界。自贸区是什么,一带一路是什么,中国怎么突围,有什么机遇?

作者简介

黄茂兴:教授,博导,福建师范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竞争力问题等的研究。

目录

上篇 进入自贸区时代:中国和世界的共同趋势

及时章 世界自贸区的发展历程与变革趋势

一、解题:何为自贸区,有何特征

二、国际潮流:世界自贸区现状

三、大趋势:世界自贸区将如何演进

四、他山之石:世纪自贸区的启示

第二章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探索与实践

一、时不我待:中国为什么要设自贸区

二、2013到2015:上海自贸区做了什么

三、花开三瓣:津闽粤自贸区建设进行时

中篇 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战略

第三章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扬帆起航

一、历史机遇:附件自贸区有哪些利好

二、战略价值:自贸区能给福建带来什么

三、细说福建自贸区的战略定位与功能划分

四、福建自贸区的全局战略分析

五、挂牌以来,福建自贸区做了什么八

第四章制度创新:福建自贸区产业升级大机遇

一、箭在弦上:福建为什么要加快推动产业升级

二、产业机遇(一):制度创新如何直接推动产业升级

三、产业机遇(二):制度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具体路径

四、产业机遇(三):制度创新下推动产业升级的三大保障

第五章金融创新:福建自贸区要做什么,怎么做

一、世界成功自贸区如何开放金融

二、金融创新之路:中国未来要做什么

三、福建愿景(一):建设两岸金融中心

四、福建愿景(二):集聚金融机构

五、福建愿景(三):让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六、创新的敌人:福建将如何控制金融风险

第六章投资自由化:福建自贸区要做什么,怎么做

一、投资自由化(一):国际成功经验借鉴

二、投资自由化(二):福建要出什么招21l

三、投资自由化(三):收益与风险并存

……

第七章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助推企业战略转型

第八章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法治化建设之路

下篇 福建自贸试验区与海丝核心区的战略融合

第九章 福建自贸试验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战略融合的基础与方向

后 记

在线预览

四、福建自贸区:一个全局战略框架

福建自贸区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统筹协调,既要统筹协调系统内部三大片区之间的发展,又要统筹协调与其他三大自贸区的合作关系;既要做好自贸区建设,又要将其充分融入到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既要夯基固本,又要做好保障工作。为此,本书先提出一个战略性分析框架,以期为福建自贸区以及其他自贸区的建设提供借鉴。

(一)一倡创新

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特色集中地反映在四个"便利化"方面,即金融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以及监管服务便利化。而便利化政策的实施离不开技术、管理、文化、服务、制度等一揽子创新上面,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本质在于借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引领技术、管理、文化、服务等多方位的创新,不断为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1.加快推进管理模式创新,当好改革方向盘

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按照国际化、市场化和法制化的要求,加快推进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建设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由注重事前审批转为注重事中和事后审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允许企业"先入区,再申报",限度提升进出入境的便利程度和运作效率。二是积极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营造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开放度和透明度。

2.激发科技创新内核动力,驱动自贸区大发展

一是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依靠科技创新,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开展飞机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境内外维修业务试点,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推动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二是依靠科技创新驱动闽台产业合作新模式。创新两岸合作机制,推进货物、服务、资金和人员等各类要素的自由流动,增强闽台经济关联度。探索闽台合作研发创新,合作打造品牌,推动台湾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在自贸试验区内集聚发展,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赴台湾投资,促进闽台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三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自贸试验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区叠加联动效应。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自贸试验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区的互动融合发展,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区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步伐,依托自贸试验区推动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3.持续提升供应链服务创新能力,打造自贸区共生共享共荣共赢生态圈

一是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根据区内企业的融资需求,设计个性化融资计划;允许外资和民营资本设立金融机构,建立国际交易平台,创新自贸试验区金融产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为企业开拓融资渠道,提升供应链的全球竞争力。二是加快提升物流与供应链服务水平。引导自贸试验区内的物流企业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加快跨境电商物流发展,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其国际化服务能力。三是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放宽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国际船舶运输企业的外资股比限制;允许自贸试验区试点海运快件国际和台港澳中转集拼业务。三是依托互联网思维助推自贸试验区发展。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企业"走出去"窗口和"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依托电子商务平台促进自贸试验区内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以互联网思维打造共生、共享、共荣、共赢的自贸试验区生态圈。

后,作为创新系统,要统筹协调各方创新资源。既要注重制度创新,又要注重功能创新;既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又要充分结合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优势。将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服务流程创新相结合,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自贸试验区创新系统整体效能。

(二)二区叠加(自贸区、"海丝"核心区)

十八大以后,党中央领导班子提出了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目前已有30多个省市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积极参与、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福建被列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且被列为中国第二批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这"二区叠加"的模式对于福建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毕竟两者之间存在差距,如何更好地统筹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成为影响福建能否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

1.借力"二区叠加",打开福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未来世界贸易规则、格局,中国将面临"二次入世"的危险,"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将为中国争取全球化主动权提供条件,将推动中国构建与国际相衔接的新的营商环境。而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文化、旅游交往紧密。其中,"海丝"战略的核心是加强福建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有必要先建立自贸区,虽然同属于国家战略,但是自贸区战略只是"海丝"战略的一个平台,一个重要的开放窗口。福建自贸区建设与"海丝"战略将共同构成福建新对外开放格局,自贸区建设侧重于从降低贸易门槛角度,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来加快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而"海丝"战略则侧重于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促进沿线经济体的互联互通(陈耀,2014)。因此,福建自贸区建设中应充分利用自身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渊源,深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经济贸易、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科技创新、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多方位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其中寻求突破,以创新推动结构优化升级,以东南亚为重点,坚持经济合作与人文融合并重,为打造多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贡献力量。其中,东盟是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地区,依托"海丝"战略,推动我省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深度发展,扩大我省与东盟各国各地区的利益汇合点,并以此为契机,延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其他国家和地区(南亚、中东和非洲等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依托福建自贸区建设的利好投资政策和发展机会,吸引全球各地的外资进入福建,福建企业家也可以更好地到境外投资,福建将依托地域优惠政策,结合闽地海外华人华侨众多的优势,先行先试。未来的发展中,福建自贸区的建设要在"海丝"战略的依托下,认清形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一种多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开放的经济形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质量,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2.依托"二区叠加",打造福建经济升级版

2013年3月17日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中首次提出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概念,这是强调要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让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方面都有新的大幅度的提升 。籍此,各个地方政府也纷纷提出了构建经济发展的升级版,如上海借力自贸区之机指出其应该成为升级版的特区,广东指出要发挥排头兵的角色助力"升级版",并且通过广东自贸区的建设打造国际贸易的升级版,天津指出要打造经济和城市的两个升级版。而福建也有学者指出借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助推福建自贸区升级版(黄茂兴,2015),通过福建这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建设,加大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使得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取得更大的进展。因此,作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国家发展战略,福建自贸区的建设并不是政策洼地,而是改革的高地,使得福建能够更加注重速度和质量的紧密结合,能够明白升级的动力来自于推动经济转型,而转型来自于创新、内需和改革,能够明白这种升级不仅仅是强调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要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统一 ,这才是福建经济升级版的真正内涵。

3.凭借"二区叠加",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2011年,国务院已批复并开始打造以福建为主体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海峡西岸经济区,其定位于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四年来,海西区的发展逐步推进,发展潜力逐渐得以释放。但随着发展阶段的转换,原有的增长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有所检索,必须打造新的增长极。福建省毗邻台湾地区,又拥有巨大的海外侨胞资源,并且已有厦门经济特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了一些先行先试的进出口贸易政策,这些都为自贸区的启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此次"海丝"核心区和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的通过,又为这一增长极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集中地体现在"两区叠加"使得更多的要素在区域内集聚,从而使得空间经济要素实现帕累托;第二,增长极的形成使得区域内创新要素功能极大化,估计企业进行技术革新,而区内的优惠政策安排又为企业的集聚、发展和创新带来更大的空间。同时,增长极的出现会对外部经济体产生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扩散效应。未来的发展中,要进一步依托"海丝"战略,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自贸区时代"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海洋经济增长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共同打造更加广阔、更加深入、更加活跃的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三)三群耦合(产业、港口、城市)

三区协同与三群联动从本质而言,所反映的内容具有一致性,三区着重于从行政区域的角度而言,而三群则打破了行政区划的概念,既突出强调福州、平潭、厦门内部的产业、港口城市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强调跨区域的城市合作、产业分工和港口定位的思路,因此,此部分着重于从三群联动的角度来分析说明。

福建自贸区"产业-港口-城市"三群联动发展是在福建自贸区范围内产业群、港口群与城市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态势,三大系统互动发展终形成产业布局、港口布局以及城市空间布局一体化的局面。持续推进三群联动发展是着眼于当前福建自贸区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福建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拓展与"海丝"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新载体;是着眼于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推进福建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系统工程;是实现闽台产业深层次对接的关键所在;更是实现福建省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必由之路。福建省近年来出台了相应的"产业-港口-城市"三群联动发展的措施,以港兴城、以港兴产、产兴促港、产兴促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业-港口-城市三群联动发展的任务工作依然艰巨:地区之间在产业、港口、城市存在激烈竞争;相关规划、建设、投资、运营、管理方面缺乏统一协调,资源没有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产业园区建设集而不聚,资源无法共享;物流运输成本偏高与物流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制约着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等等。未来发展中,应该着眼于全局,统筹协调三群联动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1.差异化城市功能定位,推进城市联盟建设

一是结合福建自贸园区的"对台"特色,差异化城市功能定位。福州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要以两岸经贸合作为核心,发挥福州独特的对台优势,加强在对台投资、贸易、航空、金融、旅游、农业等方面先行先试;厦门作为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要在吸引台资和对台投资方面加大制度创新;平潭综合实验区则是两岸交流合作和对外开放中的先行区。二是健康有序推进我省智慧城市建设。依托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感知平台、服务支撑平台和应用支付平台,持续建设高效便民的电子政务以及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通过实施企业智能化制造工程、口岸智能化应用工程、网络信息服务创新工程等智慧城市新型业态驱动产业群和港口群的协调联动发展。三是积极推进城市联盟建设。积极推进自贸园区内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各个城市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对接,推进协作性竞争,实现多方共赢。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自贸园区内城市与外围城市进行跨区域的协作,包括闽台两岸城市的协作以及与周边省区城市的协作,推进区域联动发展。

2.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和大型项目为依托,围绕重大基础设施、产业链、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型业态,培育品质项目。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对接台湾的物联网应用、智慧城市、文化创意、云计算、生物科技等优势产业,积极承接台湾现代服务业转移。厦门强化港口物流产业、旅游会展业、金融保险业、信息软件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福州中心城区优先发展综合性现代服务业,平潭优先发展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三是完善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现代物流、行业协会等平台建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升自贸园区内产业集群能力。

3.建立和使用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延伸港口产业链

一是加强港口间的分工与合作。充分明确发挥厦门港、福州港的功能定位,加大港口资源整合力度,提升其国际航运服务能级;加快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着力打造集装箱运输核心港区;发展罗源湾大型散货泊位,推动大宗散货中转业务发展;加快江阴专业化现代化集装箱和整车物流进口港区的建设。二是建立和使用现代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企业可以在各项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对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物流职能进行控制,使之提高效率,增加物流系统各环节对市场变化反应的灵敏度,节约成本。三是延伸港口产业链。福建自贸园区内的港口基本靠码头装卸,业务的附加值不高,自贸园区成立后,要充分利用其贸易便利化的优势,开展仓储物流业务,引进台湾的品质农产品,充分发挥其贸易分拨中心的功能,延伸港口产业链。四是持续深化两岸港航合作。鼓励台商在自贸园区内从事仓储、物流配送等服务,推动两岸滚装运输,拓展两岸的陆海航运效率,提升自贸园区内港口群发展水平。

(四)四地联动(上海、福建、广东、天津)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新兴工业革命兴起以及全球产业格局新一轮的重塑,各地区加强经济合作、联合应对国内外竞争的需求日益迫切,跨区域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头戏。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强调要"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增长极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稳增长的新引擎。因此,福建自贸区的建设不仅要加强其内部各个子系统的联动发展,更要与上海、广东、天津积极形成联动发展的态势,共同服务于国家自贸区建设的大战略的需要。

1.做足顶层设计,完善政府引导机制

一是明确目标导向。自贸区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质在于从自身的内部改革上下功夫,以转型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突破口作为契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当前四地自贸区的建设面临着国家三大支撑带("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下,也面临着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风险,传统的增长极驱动作用减弱。因此,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的需要,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基础上,加大四地在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的对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坚持方案引领。四地自贸区的建设是服务于当前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目的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终实现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对接,服务于APEC框架的亚太供应链的建设,提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要突出总体方案的引领作用,既体现共同性、又具有差异化,通过方案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三是深化改革推动。四地自贸区建设共同的任务都是深化改革,将为中国打造新一轮的深化改革的高地,倒逼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住这条主线,依托创新驱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政府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在"投资、贸易、金融"三大模块中寻找体制机制的制度性突破,在深化改革中发现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2.构建紧密合作的网络系统,完善多元化参与机制

一是构建跨区域合作战略联盟。加强四地之间相互沟通和协调能力,依托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对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试点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协调解决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验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评估、总结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推出可复制和推广的意见建议 。推进区域间政府合作机制的形成,发挥政府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构建跨区域的协同创新系统。二是完善多元化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业、公众在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的作用。鼓励各类区域性社会组织参与到自贸区建设过程中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论证、宣传与协调工作。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配置作用,专家学者的参谋咨询作用,给予公众更多的机会,听取公众的意见。

3.创新合作模式,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一是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根据各个地区功能定位的差异,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上海自贸区要突出通过建设长三角区域国际贸易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广东自贸区要通过加工贸易转型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和内地区域的产业升级,天津自贸区旨在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来辐射内陆地区,福建自贸区要加强闽台产业对接、创新两岸服务业合作模式。四地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错位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二是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了解合作方的诉求和平衡点,区域之间产业开展合理的竞争与合作,创新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共创"1+1+1>3"的模式。利益问题始终是四地合作过程中的纽带,要建立健全双赢的利益协调机制,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