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好人为什么会作恶图书
人气:29

好人为什么会作恶

《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出版人周刊》等二十多家国外媒体一致盛赞 美国心理学历史档案奖获奖作品
  • 所属分类:图书 >心理学>心理百科  
  • 作者:【美】[托马斯.布拉斯]([Thomas] [Blass])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213083976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0
  • 印刷时间:2017-10-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320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l 为什么梁文道说:杀人不需要邪恶的动机?

为什么熊培云说:世界离独裁只有7天?

为什么连岳说:有人如此为纳粹屠杀犹太人辩护?

为什么许知远说:我们应该更清醒、理智地看待我们的世界?

l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揭示了“平庸的恶”——房地产开发商,三鹿奶粉厂家,打死过大学生的城管,无视犯人生死的看守,足球黑幕的推手,难道他们都是纯粹的坏人?还是他们只是盲目的服从者?

l 斯坦利 米尔格拉姆是20世纪杰出的心理学家和实验科学家之一,他独特的方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思考人性的方式。1960年他在哈佛大学以著名的服从实验震惊了世人;他率先提出六度分离概念,揭示出一个我们未曾察觉的普遍社会现象。

l 托马斯 布拉斯教授以深入细腻之视角、栩栩如生之笔触,细密梳理了米尔格拉姆的研究成果,首次向世人展示出这位与众不同的科学家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编辑推荐

l 社会心理学经典传记《电醒人心》重装上市,揭秘一代心理学大师米尔格拉姆的一生,记述服从实验、六度分离理论等著名社会心理学理论的诞生始末;

l 详解20世纪社会心理学经典实验“服从实验”,揭露令人震惊的人性真相;

l 不止解释了人类如何服从,更告诉了我们如何更好地反抗;

l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 津巴多、戴维 迈尔斯,国内心理学及社会学沙莲香、彭凯平、周晓虹、何帆倾力推荐;《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出版人周刊》等二十多家国外媒体一致盛赞;

l 美国心理学历史档案奖获奖作品;

l 湛庐文化出品。

作者简介

托马斯 布拉斯

l 享有国际声誉的社会心理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服从。

l 研究米尔格拉姆及其学术遗产的专家,曾发表过40多篇关于米尔格拉姆的文章。

l 因本书获得美国心理学历史档案奖:1998—1999年度的J. R. 坎特奖。自1987年起,他在大学中开设了一门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社会心理学课程,并亲掌教鞭。在美国心理协会2001年年会上,为了表彰其在米尔格拉姆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布拉斯受邀进行了年度斯坦利•霍尔演讲,这对一名心理学家来说是至高的褒奖。

目录

媒体评论

序言 电车上的犹太男孩

前言 认识真实的社会世界

01无名社区走出了高才生

米尔格拉姆成长于人口混杂的移民社区,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哈佛。哈佛多元化的师资力量、丰富的知识体系以及广泛的社会关系,激发了他对社会科学的极大兴趣。

犹太小子的快乐童年

与心理学一见钟情

穷小子的坎坷求学路

阿希与从众实验

向发起挑战

02不同的文化,不一样的从众行为

米尔格拉姆的跨文化实验有着深远而划时代的影响力,因为它呈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将民族性格的研究主题从沙发椅上的思索,转化为客观的科学性探究。

如何以实验方法研究“国民性”

理论假设和实验结果哪个更重要

实验也有伦理

海外留学的小插曲

挪威人和法国人谁更从众

03情定“服从”

米尔格拉姆明白,若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做出重大且杰出的研究计划。在离开普林斯顿的前一年,他已经有计划了:关于对者服从的行为研究。

不如意的毕业季

探索研究服从的新方法

好人也会作恶吗

爱情事业双丰收

04是什么导致了“平庸的恶”

带来的服从力量之强,足以让我们背弃自己的道德原则,这远远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期。服从实验告诉我们,服从是情境特质的函数,环境条件的影响超越了人格的变异性。

服从实验正式开启

听从命令还是坚守内心

四段距离,四个结果

边叹息边服从

什么样的人会反抗

哪些环境能鼓励人反抗

05有关服从实验的诸多争议

一系列的服从实验除了惊人的结果之外,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讨论与批评。虽然米尔格拉姆进行研究时已经考虑到道德的问题,但在结果发表之后仍然引起了强烈的争议。

欺骗被试是否违反了实验伦理

实验情境能代表真实的人性吗

为揭露人性而伤害被试值得吗

06六个人连起全世界

米尔格拉姆重回哈佛大学后所进行的研究,最能代表他在坎布里奇的岁月。他的工作计划中有两个议题特别重要:丢信方法和小世界现象。这两者都已成为社会心理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家非常有价值的创新研究工具。

重返学术伊甸园

从丢信看态度

我们生活在一个小世界

告别哈佛

07城市如何影响人的心理

离开哈佛到纽约城市大学后,城市生活心理学成为米尔格拉姆的主要兴趣,他将社会心理学应用在城市的相关课题上。他利用很多创新的实验方法,说明人们在城市和小城镇的行为会有哪些不同。

纽约人心目中的纽约什么样

“你可以给我让个座吗”

熟悉的陌生人

暴力电视节目是否会引人犯罪

性格古怪的天才

08让社会心理学走入大众视野

米尔格拉姆根据《城市生活体验》一书拍摄了影片《城市和自我》,他的制片经验让他看到科学方法有一些限制。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制作影片已经开始进驻米尔格拉姆兴趣和活动的舞台中心。

将目光转向欧洲

画出巴黎人的心理地图

服从实验终极总结

每个人都关心的服从话题

电影是另一种心理学实验

09我们如何构筑对他人的印象

米尔格拉姆在纽约城市大学的时候,最苦恼的事莫过于向外面申请研究经费补助,不断遭遇困难,因为实验计划的理论基础薄弱而被拒绝。另外,他的心脏也开始出状况,慢慢耗损他的体力和意志。

在电影中探讨实验伦理

你能看出是谁在说话吗

突如其来的病魔

一代心理学大师的岁月

10研究服务于大众的心理学

米尔格拉姆留下的遗产是清晰易懂、没有术语的文章,让他的研究工作可以被广大的读者群接受。他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让社会大众认识到学术的价值,用科学的取向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

一个实验影响所有人

洞悉人性,方能完善自我

从“平庸的恶”看纳粹大屠杀

瑕不掩瑜的服从实验

丢信方法和小世界理论

做最有趣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在线预览

边叹息边服从

可以这么说,有多少被试,就有多少种服从的方式。在上文所呈现的那段实验室实例中,被试并不喜欢主试要求的事情。他的一些躯体行为也显示出了他的心理冲突,比如经常艰难地吞咽口水和舔嘴唇等。尽管如此,主试只是偶尔用语言催促他,他就会继续有条不紊地执行规定的任务。

大多数被试在抗拒命令或表达巨大的心理压力时,会以语言的形式说出来。比如,有一名工具设计师,从实验一开始,他就只是机械地不断增加着电击强度,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示。偶尔会停下来,但是既不表达想法也不问问题,一直到390伏特。

被试:COOL:days,shade,water,cave,(没有回答)错误,嗞——390伏特。GOLD:dollar、necklace、moon,paint,(没有回答)错误,嗞——405伏特。HARD:stone,head,bread,work,(没有回答)错误,嗞——420伏特。

主试:接着来,请继续。面板上还有2个开关。

被试:我要对这事儿负责吗?

主试:什么?

被试已经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这似乎对他产生了影响。在之前的实验过程中,他的声音一直坚定而平稳。但是在询问主试的时候,他的声音却有些颤抖。

被试:会不会有什么后果?我要负责吗?

主试:实验要求你继续,教师。

被试:是的,但是我怎么知道他在那边是不是还好?他不说话了,甚至都不再喊疼了。

主试:我们不得不继续,直到学生正确学习所有的单词配对。

被试:(说话有点含糊)也许他在那边已经没办法学这些单词了。

主试:实验继续进行是最重要的。

被试:(声音断断续续)是的,但是万一那边已经没人回答问题了呢?

主试:我之前说过,尽管电击可能会痛苦,但是不危险。请你继续好吗?

被试:HARD:stone,head,bread,work,(没有反应)错误,嗞——435伏特。WET:night,grass,duck,cloth,(没有回答)错误,嗞——450伏特。继续吗?

主试:是的,请继续。

被试:怎么继续?

主试:用面板上一个开关。

被试:继续?

主试:正确。

被试:BRAVE:woman,soldier,dog,horse,(没有回答)错误,嗞——450伏特。WHITE:cloud,horse,stone,house,错误,嗞——450伏特。SAD:face……

主试:好了教师,实验结束了。

另外一名被试是制图员。他虽然坚持到了,但在实验中途也进行过反抗。下面的对话发生在使用195伏特电击之后。

被试:RED:brick,rose,sunset,wagon,错误,210伏特。嗞——

学生:啊!

被试:正确答案是RED sunset。

学生:(声音很绝望)我不想再参加实验了。

被试:下一个,LOW:noise,cloud,bridge,voice,错误,250伏特。嗞——正确答案是LOW voice。下一个是,NEW:house,pet,book,name,正确!

趁着这个难得出现的正确答案间歇,他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对威廉姆斯说:

被试:我快撑不下去了。

主试:(对被试这种压抑的沮丧采取漠视态度)请继续。

被试服从了主试的要求继续进行实验,不再说话或反抗。几次单词配对之后,他叹了口气,表示了他的绝望,很显然他不愿意继续伤害学生,却无法将这种不情愿变成实际行动。

但是当电击加强到300伏特时,他努力在内心积聚支撑自己的力量,至少表现出他内心对这件事情深深的厌恶。

被试:下一个是,FAT:man,lady,tube,neck,错误,300伏特。嗞——

学生:(痛苦地喊叫)

被试:我做不下去了。(他开始在椅子上扭动)

学生:我绝不再回答了!让我从这里出去!你们不能把我关在这里!让我出去,让我从这里出去!

被试:我不能再这样了。对不起。我感觉你们好像要做什么事儿。

主试:实验要求你继续。

被试:是的,我知道,但是我无法随便伤害人。哎,这已经让我无法忍受了。我感觉我做得太过分了。

主试:继续进行实验特别重要,请继续。

被试:(在椅子上扭动)我快受不了了,我感觉就像是和他一起被电击一样。(叹息)下一个是,GREEN:grass,hat,ink,apple……

他经常叹息,每次进行电击之前都会犹豫很久,这表明他内心备受折磨。但他还是坚持到了,服从。

什么样的人会反抗

那些没有坚持到的不服从被试中,行为表现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不同点就是,被试及时次反抗出现的时间。心理学家安德烈 莫迪利亚尼(Andre Modigliani)和弗朗索瓦 罗查特(Francois Rochat)对其中一个实验情境的录音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他们发现:

在实验过程中,被试做出反抗的时间越早,坚持到的可能性就越小。此外,被试及时次反抗时的电击强度越小,结束时的电击强度就越小。

莫迪利亚尼和罗查特这样解释这种现象:

这与认知失调理论相符,被试在完成一件特别不愉快的合作任务时,他顺从的时间越久,就越会在内心说服自己,为眼前的一切做出合乎情理的解释,并相信这种解释是真实的。比如:被试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电击并不那么危险,学生没有什么问题,实验必须继续……在实验前期进行口头反抗可以有效减少心理压力,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并进行更多消极野蛮的同谋行为。

有一位反抗的被试是47岁的大型工厂检察员。在实验前的练习过程中,他有点儿手忙脚乱,但在正式实验中,他已经熟悉了程序,而且进行得有条不紊。当电击强度达到120伏特的时候,他已经使用了7个电击开关,听到学生发出三次轻微的“哎呀”。

被试:WET:night,grass,duck,cloth,错误,120伏特。嗞——

学生:啊!喂!真的很痛啊!

被试:这个强度不会伤害他吗?

主试:请继续。

被试:BRAVE:woman,soldier,dog,horse,错误(叹息),135伏特。嗞——

学生:啊!实验员!

被试:答案是woman。

学生:够了!让我从这里出去!我说过我有心脏病!我的心脏开始受不了了!让我从这里出去!我的心脏不舒服!

主试:请继续,继续。

学生:我拒绝继续,让我出去!

被试:他在那边真的很难受。

主试:实验要求你继续,教师,请继续。

被试:可是,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先去那边看看他怎样了。

主试: 一旦实验开始,你就只能通过麦克风与他联络。你继续实验很重要,继续。

被试:我不知道,我想,我肯定不愿受他的这种痛苦。

主试:你没有其他的选择。

被试:(嘲笑)如果可以,我会把支票还给你。

主试:不,支票是你的,支付你报酬是因为你来到实验室。那不是问题的所在。问题是,如果你不继续进行,我们就不得不终止整个实验。

被试:好吧,他就在那边,我不能继续进行实验了。我的意思是,他说他有心脏病。因此我……

主试:好吧,那么我们的实验就结束了。

这名被试之所以能挣脱的束缚,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他体会到了学生的感受,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共情。他将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切身感受着他的痛苦。“我肯定不愿受他的这种痛苦。”对于大多数被试而言,抗拒主试的命令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这种反抗其实就是在质疑主试的“能干的”“科学的”形象。通过对学生共情,这名被试做出了主观判断,而这种判断并不意味着质疑主试的形象。

促使他反抗的第二个因素可能是:主试漠视他提出的问题或抗议。当他要求去看看学生的情况时,主试忽视了他的问题,只是唐突地命令他继续,不给出任何让他安心继续实验的回答或解释。主试在此时催促他继续,结果事与愿违,令被试很恼火,变得更加顽固,不再合作。

另外一名反抗的被试是一位 39 岁的销售员。他是反抗行为出现在实验后期的被试代表。他曾在实验早期表示了数次相对温和的抗议,但都被主试忽略了。被试继续进行实验,没有出现更多的反抗信号。直到他开始施加315伏特的电击。

学生:(极其痛苦地喊叫)

被试:RICH:boy……

学生:我告诉你了,我拒绝回答。

被试:cake,man……

学生:我退出。

被试:girl,(沉默良久)他说他要退出实验。他可以在任何时候退出,你曾经说过他可以这么做。

主试:不论学生喜欢与否,我们都必须继续,直到他学习了所有的单词配对,请继续。

被试:好吧,但我认为违背他的意愿是不对的,而且他有随时退出的权利。

主试:实验要求你继续,直到他地学习了所有的单词配对。

被试:那么,我……呃,我不能继续了。你看,如果他没有其他的选择,如果你已经告诉过他,一旦开始就不能退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是,你给了他随时退出的自由,他现在就这么选择了。

主试:你继续实验是特别重要的。

被试:不,我不能……我的意思是,你们还是找其他人吧。他已经说了有心脏问题。他拒绝继续进行实验,而且也有随时退出实验的权利。

主试:你没有其他的选择。

被试:(特别惊讶)我没有其他的选择?哈,哈(暂停),我想我有。

主试: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不继续,我们就不得不停止整个实验。

被试:好吧,我想,公平地说,我们现在必须停止了。我的意思是,因为你们已经给了他选择的权利,现在他要求退出。

主试:好,那我们不得不结束实验了。

这名被试与之前那名检察员被试的反抗方式不同。检察员被试的反抗发生在150伏特电击。但这名被试坚持到315伏特时才开始解放自己。他在实验早期也进行了抗议,表明他不喜欢自己的任务,但他还是在拨下了20多个开关之后,才找到了正确的口头表达方式,从实验中解脱。在他与主试对话的过程中,他显得比较强势。他提醒主试这个游戏有一个规则,那就是学生有权利退出。

主试在最开始的时候告诉被试和学生,无论后来发生了什么都不会收回那张支票,这就可以被理解为:学生可以随时退出。主试虽然没有在实验开始之前明示学生具有这个权利,但这名被试已经在心中将其转化成一个明确的实验规则。这样,他就可以在不质疑主试形象的前提下与之对峙。被试要求停止实验,但主试只是重复着事先编好的台词,对被试的要求采取漠视态度,这样做只会激怒被试,加强他退出的决心。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社会心理学好书,但绝不止于社会心理学。它带有“震慑”的味道,是对“服从”的警示、“人心”的呼号。正像米尔格拉姆恒久的“自我颠覆”那样,不论何种形态下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更新,都将是不可避免的。

沙莲香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米尔格拉姆的研究发现,人们在的压力之下,可以做出惊世骇俗、伤害他人的行为,违背自己的道德理念和行为习惯。他的创造性和研究精神不仅显示了他的智慧,更重要的是,显示了一位学者对人性和人心的慈悲之心。

彭凯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米尔格拉姆是为数不多的大师级人物之一。像弗洛伊德、阿德勒、勒温这些著名的心理学家一样,米尔格拉姆的心理世界本身就是人类精神成长的范本。

周晓虹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

所有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其实都是想回避米尔格拉姆要求我们正视的一个冷酷现实:想要找到潜在的纳粹分子吗?你不必到精神病院去,随处都可以找得到。我们人人心中都藏有魔鬼。只有当我们眼睛一眨都不眨地注视着它们的时候,它们才会讪讪地退下。如果我们稍不留神,甚至故意扭过头去,它们就会悄然出动,用毒汁浸淫我们的心灵。

何帆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

斯坦利 米尔格拉姆,一个非主流的心理学家,文章投稿被拒,发表之后被批,终身教职受挫,不停变换研究方向,甚至连课题经费也申请不到,后基本放弃了研究转而拍电影做科普……然而,他也是一个名垂史册的心理学家。他天才的服从实验、六度分离理论源于真实的社会现实,也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持续而长久的影响力,直到今天。

迟毓凯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距今已五十余年,它不断警醒世人,组织化环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特征,而组织化中潜伏着一种内在的危险。按米尔格拉姆的说法,当个体“融入”一个组织架构时,这个曾经自主独立的人就变成了一个新“生物”,这个“生物”不再受个人道德观念的束缚,不再受人性的制约,其内心充满的,只是对的认可。

杨葵

作家

布拉斯在这本杰作中对米尔格拉姆的一生娓娓道来。我们从中了解到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的前因后果,以及他在其他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菲利普 津巴多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荣誉退休教授、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

布拉斯对这位心理学家及他富有创造力的思想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这本著作将大大有助于我们解读和保存米尔格拉姆的学术遗产。

戴维 迈尔斯

?美国霍普学院心理学教授,《社会心理学》《迈尔斯直觉心理学》作者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