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反经(精装典藏本)图书
人气:63

反经(精装典藏本)

(博采经典谋略——与《资治通鉴》齐名,专为皇帝准备的教科书。李白老师的作品)

内容简介

《反经》亦称《长短经》,为唐人赵蕤所著,是一本纵横学的集大成者,共九卷六十四篇。《反经》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黑白杂糅,交错纵横,对唐以前的历史进行了多角度的理论探讨、策略权衡、人物品评以及得失反思,深入剖析了君臣谋略的种种利害,是自唐朝以来帝王用而不宣的权谋奇书,亦是历代官场学的范本,在某种意义上比《资治通鉴》更具有实用价值。

编辑推荐

与《资治通鉴》齐名的传世经典,专为皇帝准备的教科书

赵蕤乃是李白的老师,跟李白合称"蜀中二杰"

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阴阳家思想之大成的谋略全书

引经据典,黑白杂糅,呕心说尽帝王术;

审时度势,长短并用,蔚然成就谋略章。

本书集结了《春秋》《左传》《史记》《战国策》《吕氏春秋》《后汉书》《三国志》《孙子兵法》等古典名著中的精华部分,专为统治阶级领导人服务,是领导们的教科书。

作者简介

赵蕤,字太宾,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元年。赵蕤读百家书,博于韬略,长于经世,与李白合称"蜀中二杰",当时就有"赵蕤术数,李白文章"之说。

目录

序I

卷一 文上

任长第二

品目第三

量才第四

知人第五

论士第七

政体第八

君德第九

卷二 文中

臣行第十

德表第十一

理乱第十二

反经第十三

卷三 文下

是非第十四

适变第十五

正论第十六

霸图第十七

卷四 霸纪上

七雄略第十八

卷五 霸纪中

三国权第十九

卷六 霸纪下

惧戒第二十

卷七 权议

时宜第二十一

钓情第二十二

卷八 杂说

诡信第二十三

忠疑第二十四

用无用第二十五

恩生怨第二十六

诡顺第二十七

难必第二十八

运命第二十九

大私第三十

败功第三十一

昏智第三十二

卑政第三十三

善亡第三十四

诡俗第三十五

息辩第三十六

量过第三十七

势运第三十八

傲礼第三十九

定名第四十

卷九 兵权

出军第四十一

练士第四十二

结营第四十三

道德第四十四

禁令第四十五

教战第四十六

天时第四十七

地形第四十八

水火第四十九

五间第五十

将体第五十一

料敌第五十二

势略第五十三

攻心第五十四

伐交第五十五

格形第五十六

蛇势第五十七

先胜第五十八

围师第五十九

变通第六十

利害第六十一

奇兵第六十二

掩发第六十三

还师第六十四

在线预览

大体及时

[经文]

臣闻老子曰:"以政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荀卿曰:"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傅子曰:"士大夫分职而听,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拱己而正矣。"何以明其然耶?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畴,夔为乐正,倕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理官,益掌驱禽。尧不能为一焉,奚以为君?而九子者为臣,其故何也?尧知九赋之事,使九子各授其事。皆胜其任,以成九功。尧遂乘成功以王天下。

汉高帝曰:"夫运筹策于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人物志》曰:"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协五味;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故臣以自任为能,君以能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所以不同,故能君众能也。"]

故曰,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无形者,物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鼓不预五音,而为五音主;有道者,不为五官之事,而为理事之主。君守其道,官知其事,有自来矣。先王知其如此也,故用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者也。

[议曰:《淮南子》云:"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功已就矣,而不知规、矩、准绳,而赏巧匠。宫室已成,不知巧匠,而皆曰某君、某王之宫室也。"孙卿曰:"夫人主欲得善射中微①,则莫若使羿;欲得善御致远,则莫若使王良;欲得调24小时下,则莫若聪明君子矣。其用智甚简,其为事不劳,而功名甚大。"此能用非其有如己有者也。]

[注释]

①中微:射中微小的东西。

[译文]

我听老子说过:"要以正道治国,以奇谋用兵,以无为来治理天下。"荀子说:"做帝王的,以知人善任为能;普通百姓,以自己能干为能。"西晋哲学家傅玄说:"能让士大夫各司其职,忠于职守,听从指挥;让诸侯王都分到土地并守护它;让朝廷三公总揽天下大事,并参政议政,那么天子就可以拱手而天下大治了。"如何证明这些都是对的呢?在尧的时代,舜是司徒,契为司马,禹当司空,后稷为田官(主管农业),夔管礼乐,倕管工匠,伯夷管祭祀,皋陶判案,益掌管打猎和驯练用于作战的野兽。这些事尧一件也不去做,却能成为他们的帝王,而这九个人则心甘情愿地做他的臣子,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尧知道这九项职务的具体职能,让这九个人各司其职,而他们也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并成就了一番功业。尧就是这样凭借他们的功业而统治天下。

汉高祖说:"要论在军帐中策划筹谋,决定千里之外的胜负,这方面我不如张良;要论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应军需、保障粮道畅通无阻,这方面我不如萧何;要论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这方面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这样的人都能为我所用,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

所以说,知道怎么用人,是君王之道;明白怎么做事,是为臣之道。无形的东西,才是万物的主宰;没有源头的东西,才是世事的根本。鼓不干预五音,却是五音之主。通晓君王之道的人,不参与百官负责的具体事务,而是统理全局事务的君主。帝王恪守君道,官员知道自己所负责的具体事务,自古以来就是如此。那些先贤圣王明白这一道理,所以能把他们本来没有的东西运用得就像是自己本来就拥有一样,这就是所谓的通晓君王之道。

[经文]

人主不通主道者,则不然。自为之则不能任贤,不能任贤则贤者恶之。此功名之所以伤,国家之所以危。

[议曰:《申子》云:"君知其道也,臣知其事也。十言十当,百言百当者,人臣之事也,非人君之道也。"《尸子》云:"人臣者,以进贤为功也;君者,以用贤为功也。"贾谊云:"臣闻圣主言问其臣,而不自造事,故使人臣得必尽其愚忠,惟陛下财幸①。"由是言之,夫君不能司契委任,而妒贤恶能,取败之道也。]

[注释]

①财幸:量情采纳。财,通"裁"。

[译文]

而那些不明白为君之道的统治者却不是这样的。他们凡事亲力亲为才放心,不能任用那些有才德的贤士,不能任贤,有才能的人就会讨厌他,这也就是功业受到损害,国家出现危机的原因。

[经文]

汤武一日而尽有夏、商之财,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悦服;以其财赏,而天下皆竞劝。通乎用非其有也。

[议曰:孙卿云:"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人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人,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是谓上溢下漏。"又曰:"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失。"

昔者周厉王好利,近荣公,芮良夫谏曰:"王室其将卑乎?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怨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其能久乎?"后厉王果败。

魏文侯御廪灾①,素服避正殿,群臣皆哭。公子成父趋入贺曰:"臣闻天子藏于四海,诸侯藏于境内。非其所藏,不有火灾,必有人患。幸无人患,不亦善乎?"

孔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周谚有言曰:"囊漏储中。"

由此言之,夫圣王以其地封,以其财赏,不与人争利,乃能通于主道,是用非其有者也。]

[注释]

①廪灾:这里指仓库发生火灾。

[译文]

曾经商汤、周武消灭了夏桀、纣王,一日之间拥有了夏、商的全部财产,把土地分封给有功之臣,对此,举国上下所有人心悦诚服;把财宝赏赐给别人,普天之下的臣民都争相效命,这就是所谓懂得如何使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经文]

故称,设官分职,君之体也;委任责成,君之体也;好谋无倦,君之体也;宽以得众,君之体也;含垢藏疾,君之体也。君有君人之体,其臣畏而爱之,此帝王所以成业也。

[译文]

所以说,设立官位,明确职务分配;委派官吏,并监督他们完成任务;运筹谋略而不知倦怠;宽容大度,有雅量;解决各种纷争,消除各种隐患,这些都是帝王必须掌握的治国大道。若能做到这些,文武百官自然会对他既畏惧又爱戴,这才是帝王成就一统大业的原因。

任长第二

[经文]

臣闻料才核能,治世之要。自非圣人,谁能兼兹百行,备贯众理乎?故舜合群司,随才授位;汉述功臣,三杰异称。况非此俦而可备责耶?

[夫刚略之人,不能理微,故论其大体,则弘略而高远,历纤理微,则宕往而疏越;亢厉之人,不能回挠。其论法直,则括据而公正①,说变通,则否戾②而不入;宽恕之人,不能速捷;论仁义,则弘详而长雅;趋时务,则迟后而不及。好奇之人,横逸而求异,造权谲③,则倜傥而瑰壮;案清道④,则诡常而恢迂⑤。

又曰:王化之政,宜于统大,以之理小则迂;策术之政,宜于理难⑥,以之理平则无奇;矫亢⑦之政,宜于治侈,以之治弊则残;公刻⑧之政,宜于纠奸,以之治边⑨则失其众;威猛之政,宜于讨乱,以之治善则暴;伎俩之政,宜于治富,以之治贫则民劳而下困。此已上皆偏材也。]

[注释]

①括据而公正:据理力争保持公正。

②否戾:乖戾。

③权谲:权谋、诡诈。

④案清道:按清静无为之道来衡量。

⑤恢迂:迂腐而不切合实际。

⑥理难:扶危救难。

⑦矫亢:与众违异,以示高尚。指匡正时弊的政策。

⑧公刻:公正无私,刻薄寡恩。

⑨治边:治理边疆。

[译文]

我听说考查和衡量人的才能,是治理天下的首要任务。我们都不是圣人,有谁能通晓各行各业,懂得天下的各种事理呢?所以舜统领各个部门,依据每个人的才能委以不同的责任,让每个人都能各尽其能;汉高祖刘邦评论功臣,对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人的才能也各有不同的评说。一般人不能与这些人杰相比,又怎么能去求全责备呢?

[经文]

昔伊尹之兴土工也,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推,伛者使之涂,各有所宜,而人性齐矣。

管仲曰:"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臣不如隰朋,请立以为大行;辟土聚粟,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以为大司田;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以为大司马;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不罪,臣不如宾胥无,请立以为大司理;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避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君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存焉;若欲霸王,则夷吾在此。"

黄石公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决取其利,愚者不爱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

《淮南子》曰:"天下之物,莫凶于奚毒,[附子也]然而良医橐而藏之,有所用也。麋之上山也,大章不能跂;及其下也,牧竖能追之,才有修短也。胡人便于马,赵人便于舟,异形殊类,易事则悖矣。"

魏武诏曰:"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者,任其长也。"

由此观之,使韩信下帏,仲舒当戎,于公驰说,陆贾听讼,必无曩时之勋,而显今日之名也。故任长之道,不可不察。

[议曰:魏桓范云:"帝王用人,度世授才。争夺之时,书策为先;分定之后,忠义为首。故晋文①行咎犯②之计而赏雍季之言,高祖用陈平之智而托后于周勃。"

古语曰:"守文之代,德高者位尊;仓卒③之时,功多者赏厚。"

诸葛亮曰:"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子胥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许子将长于明臧否④,不可以养人物。"

此任长之术者也。]

[注释]

①晋文: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②咎犯:狐偃,春秋时晋国国卿。

③仓卒:匆忙急迫。

④明臧否:评论别人的优劣好坏。

[译文]

以前商朝宰相伊尹大兴土木时,让脊柱强健的人背土,让独眼人去推车,让驼背的人来涂抹。使每个人都做适宜的事情,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

管仲在向齐桓公推荐人才时说:"对各种进退有序的礼仪,我不如隰朋了解,请任命他来做大行;发展农业,开荒种地,充分发挥地利优势,我不如宁戚,请让他来做大司田;宽阔之地,指挥千军万马,让三军将士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任命他为大司马;秉公执法地处理案件,不冤枉好人,也不滥杀无辜,我不如宾胥无,请让他来做大司理;敢于犯君直谏,不畏惧权势,尽职尽责,并以死抗争,我不如东郭牙,请任命他做大谏。您若想富国强兵,有这五个人就足够了。如果想成就霸业,那有我管仲在。"

黄石公说:"善于起用有智谋、有勇气甚至一些贪财、愚钝的人,使智者争相立功,使勇者遂其心志,使贪财者得利发财,使愚钝者勇于牺牲。这样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情来使用他们,这就是用兵权谋的最微妙之处。"

《淮南子》说:"天下的东西没有比附子这种草药毒性更大的,但是高明的医生却把它收藏起来,因为它有独特的药用价值。麋鹿上山的时候,速度很快,甚至连善于奔驰的大獐都追不上它,而等它下山时,连幼小的牧童也能追得上。可见,在不同的环境中,任何才能都会有长短不同。如同胡人善于骑马,越人擅长撑船,各有各的特点,形式和种类都不同,若将其变换过来,那就乱套了。"

基于这一道理,魏武帝曹操曾下诏说:"有进取心的人,不一定必有德行。有德行的人,也不一定必有进取心。陈平是一个忠厚善良之人吗?苏秦何曾坚守信义?然而,陈平却帮助汉高祖奠定了汉王朝的基业,苏秦拯救了弱小的燕国。原因就在于使他们都充分地发挥了各自的特长。"

由此看来,如果让韩信去当谋士,让董仲舒去打仗,让于公去游说,让陆贾去断案,相信他们谁也不会建立先前那样伟大的功勋,也不会留下今天这样的美名。所以"任其所长"的道理,不能不予以仔细研究。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