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力图在国际劳工标准在中国适用的理论分析与实践介绍的基础上,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相结合的角度,对我国目前劳动领域如何在认识当前问题与差距的同时,在借鉴国际劳工标准的基础上,从劳工立法、劳动行政执法以及劳动司法等方面逐步完善等方面,取得一点理论研究的突破与制度改革的建议。目的就是通过对国际劳工标准的研究,寻求其对中国制度完善的借鉴意义,并在借鉴的基础上探求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杨帅,201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法。
宣海林,1996年进入武汉大学就读,先后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经济学硕士学位、法学博士学位。现任较高人民法院《中国审判》杂志社副总编辑。
总序
引言
上篇
及时章 国际劳工组织的建立与国际劳工标准制定的起源
及时节 劳动关系的演进与劳动问题的发展
一、劳动劳动关系劳工标准
二、劳动关系的演进
三、劳动问题在各个时代的地位与概况
第二节 国际劳工组织概述
一、国际劳工组织建立的背景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与组织机构
三、国际劳工组织的组织原则与主要工作
小结
第二章 国际劳工标准概述
及时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界定
一、国际劳工标准的定义
二、国际劳工标准的性质
三、国际劳工标准的分类
第二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形成
一、劳工权利的提出
二、人权保护的国际化
三、劳工权利保护的标准化
四、劳工权利保护的国际化
五、劳工权利保护的组织化
第三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基本内容与发展历程
一、国际劳工标准的基本内容
二、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程序
三、国际劳工标准与其他国际人权公约中劳动权利具体内容的区别
第四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形式与特点
一、正式形式:公约与建议书及相互区别
二、非正式形式:决议和结论等
三、国际劳工标准的特点
四、其他形式的国际劳工标准
第五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作用
小结
……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