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利尔认为,历史、地理、艺术史这三门课程是孩子一生人文素养的底蕴与基石:历史是时间的纵深所在,地理是空间的广博所在,艺术可以安放孩子纯洁的心灵。希利尔以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学识为基础,从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出发,贴近孩子的心灵,用高超的写作技巧和亲和的姿态,为孩子开启通往蕴藏无限宝藏的知识殿堂的大门。
历史带给孩子们时间上的纵深知识。《希利尔儿童世界历史》采用编年体的写史方法,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为节点,把不同国家地区在同一时间段的历史发展放在一个巨大的“时间阶梯”上,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从万物起源到二战结束的历史大事和著名人物,为孩子们提供了世界历史中个时代的连续图景。书中运用“不超出孩子理解能力”的语言和妙趣横生的比喻,使得那些看起来枯燥无味的孤立史实,不仅有了内在的时空关联性,而且变得精彩纷呈和寓教于乐,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犹如坐上了魔法飞毯,穿行于时光的隧道,追溯着我们这个世界的来龙去脉和文明进程。
考虑到儿童的阅读习惯,《希利尔儿童世界历史》精选了421幅全彩插图,并配有专业的图解说明,让孩子们在掌握丰富详实的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在脑海里形成一系列可视的连环画面,从而对世界历史的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地理带给孩子们空间上的广博知识。《希利尔儿童世界地理》不会让你被枯燥的地理名词搞得头晕脑胀,也不会让你被气候、贸易、工业和特产之类的知识弄得心烦意乱。作者以一位博学旅行家(他的行程加起来可以绕地球5圈!)的独特视角,将世界各地的有趣见闻和风物人情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书中,作者首先是和孩子一起升到数百公里的太空之中,从整体上观察人们一直生活在其中的地球,获得一个对地球和地理的整体感。随后则是进行一场环游世界的旅行,见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中有趣的人文建筑和自然奇景。该书配有261幅高清美图。
这本书读起来会让你觉得很好玩,因为在作者眼中,世界地图是各种卡通图案的大拼图,比如轮廓像靴子的是意大利,像雄鸡的是中国……地球如同一个果酱蛋糕,地壳岩层之间的煤、石油,如同蛋糕里的花生粒和果酱……西伯利亚是一个“温度计冻住的地方”,而阿拉伯则是一个“盛产睡前故事的国度”……总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著名的地理教材,更是一本带你环游世界的趣味导游手册——从北美洲到南美洲,从欧洲到亚洲,后是非洲和大洋洲。
艺术给孩子提供心灵的寄托。《希利尔儿童史艺术史》分为绘画、雕塑和建筑三个部分,作者用简洁传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与那些艺术大师和不朽杰作相关联的故事,如同一位博学的艺术导游,带领着孩子们穿行于世界艺术的殿堂之中。在参观过程中,作者随时会告诉孩子们很多好玩的细节,比如:古埃及陵墓里的画中人物都是“侧脸正眼,侧身正肩”,古埃及艺术家在画中用上下来表现人物的远近关系,而两河流域的艺术家们则用透视法表现人物的远近关系,等等。
就这样,作者陪伴孩子们游历了罗马、巴黎、雅典等著名艺术圣地,结识了梵高、罗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大师,每一幅绘画、每一件雕塑、每一幢建筑都在形象地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本书还配有376幅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图片,让人大饱眼福。
真正的“希利尔人文经典”饕餮大餐来了!版本,震撼登场!阅读效果刷新你的想象!精彩纷呈,无与伦比!超越其他任何版本的丰富与华丽,让读者同时享受知识的大餐与视觉的盛宴。
1951年修订终极定本珍藏版!全球远程教育体系创始人希利尔惊世之作!欧美中小学人文素质教育奠基之作,西方“在家教育”核心机构当家课本!美国国务院推荐驻外机构学校教材!每个孩子不容错过的人文启蒙经典读本!
著名出版人杨东龙先生倾力打造,创意无限!该版本再现了希利尔作品的精髓和理念!全书多达1058幅全彩原版插图和高清实物照片,美不胜收!配以专业的知识图解,物超所值!四大特色,铸就同类作品的!堪称迄今完整的中文译本!
1)定本 完整译文。该套书从初版问世以来经过了多次修订,该译本是爱德华休伊于1951年修订的定本。休伊是希利尔的得力助手和的修订者。与初版相比,这个版本增加了不少内容。《希利尔儿童世界历史》从初版的79章扩展到了90章;《希利尔儿童世界地理》从初版的68章扩展到了71章;《希利尔儿童艺术史》从初版的80章扩展到了91章。
2)彩色原图 高清图解。该套书保留了原著所有的配图,还增补了大量精美的高清图片,并进行了专业的彩色处理和详细的图注说明,相当于“彩色原图版”“高清图解版”二合一的超值版本。
3)专业知识 精准译文。本书主编及译者均为相关领域博学专业人士,并拥有多年的翻译经验,同时对希利尔本人及其作品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无论是整体效果,还是译文的风格、语气,都更精准地还原了作者的本意,也更适合孩子阅读。
4)美设计 品质。采用260mm X 190mm大16开本,图文并茂,版式舒适;采用80克品质纯质纸全彩印刷,纸质轻柔,色彩温和,装帧精美,带给读者绝佳的阅读体验和享受。
相关推荐:
希利尔儿童世界历史
希利尔儿童世界地理
希利尔儿童艺术史
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Virgil Mores Hillyer,1875—1931),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韦茅斯,是“在家教育”课程体系的创建者和杰出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中小学教育,酷爱历史和艺术,喜欢旅行。希利尔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在纽约的布朗宁学校教了两年书,随后迁往马里兰州。1899年,他成为巴尔的摩市卡尔弗特学校的及时任校长。
希利尔有一种天生的异能,了解孩子们需要什么,知道如何讲孩子才能听明白,如何写孩子才爱读,以及孩子成长的规律是什么。希利尔认为,孩子们必须夯实写作、阅读和数学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应当接受历史、艺术、地理和科学的系统教育。他痛感传统教科书的枯燥无味,立志为孩子编写一套读起来兴味盎然的历史、地理和艺术读物,正是这套经典教材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爱德华格林休伊(Edward Greene Huey,1899—1959),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的助理,除协助希利尔编写并修订了《儿童世界历史》、《儿童世界地理》和《儿童艺术史》之外,还编写过《基础自然科学》、《动物世界的故事》和《是什么让轮子转动》等科普教育类书籍。
《希利尔儿童世界历史》
第1章 万物起源
第2章 原始人
第3章 火!火!!火!!!
第4章 从飞机上往下看
第5章 真正的历史从这里开始
第6章 难解之谜的书写者
第7章 建造陵墓的人
第8章 没有钱的富饶之地
第9章 流浪的犹太人
第10章 神话故事中的众神
第11章 神话故事中的战争
第12章 犹太国王
第13章 发明字母A、B、C的人
第14章 铁石心肠
第15章 树叶桂冠
第16章 恶劣的开端
第17章 梳着螺旋状卷发的国王们
第18章 奇迹与邪恶并存的城市
第19章 遭到突袭的宴会
第20章 世界的另一边:印度
第21章 中国人的世界
第22章 富人和穷人
第23章 罗马人驱逐了国王
第24章 希腊对阵波斯
第25章 战争狂
第26章 以一挡千
第27章 黄金时代
第28章 当希腊人遇上希腊人
第29章 智者和愚人
第30章 一位少年国王
第31章 挑起一场战争
第32章 这只“靴子”又踢又踩
第33章 新的世界霸主
第34章 罗马人中较高贵的一位
第35章 一个被奉为神明的皇帝
第36章 “王国、权力、荣耀,全是你的”
第37章 鲜血和雷鸣
第38章 好皇帝和他的坏儿子
第39章 I-H--S----V-----
第40章 我们野蛮的祖先
第41章 野蛮人遭遇世界霸主
第42章 夜幕降临
第43章 “向善”
第44章 非洲的一个基督教王国
第45章 一个赶骆驼的人
第46章 阿拉伯时代
第47章 黑暗时代的一丝光亮
第48章 开始起步
第49章 世界末日
第50章 真正的城堡
第51章 骑士和骑士制度时期
第52章 一个海盗的伟大孙子
第53章 一次伟大的历险
第54章 井字游戏:三个国王排成行
第55章 西非的三个王国
第56章 石头和玻璃做成的《圣经》
第57章 没人爱的约翰
第58章 一个伟大的讲故事的人
第59章 “魔针”和“魔粉”
第60章 Thelon Gest Wart Hate Verwas
第61章 印刷术和火药
第62章 一个发现新大陆的水手
第63章 寻求财富的探险家们
第64章 令人着魔的土地,或寻金和探险
第65章 东非沿岸
第66章 重生
第67章 基督教徒的争端
第68章 国王伊丽莎白一世
第69章 伊丽莎白时代
第70章 仆人詹姆士
第71章 掉了脑袋的国王
第72章 红帽子和红鞋跟
第73章 一个白手起家的人
第74章 逃跑的王子
第75章 美国摆脱了国王
第76章 天翻地覆
第77章 矮小的巨人
第78章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诸岛
第79章 从潘神及其牧笛到留声机
第80章 1854—1865年的日报
第81章 三张新邮票
第82章 奇迹时代
第83章 另一种革命
第84章 陷入战争的世界
第85章 短暂的二十年
第86章 “野蛮人”重现
第87章 抗击野蛮人
第88章 苏联
第89章 世界新精神
第90章 昨天,今天,明天
《希利尔儿童世界地理》
第1章 小望远镜“眼中”的世界
第2章 世界是圆的,因为我绕着它走过
第3章 世界的里面
第4章 无穷无尽的游行
第5章 十三俱乐部
第6章 在沼泽中修建的城市
第7章 玛丽的领地、弗吉尼亚的国家和佩恩的森林
第8章 帝国州
第9章 扬基人的土地
第10章 五个大水坑
第11章 河流之父
第12章 青春泉
第13章 大篷车
第14章 仙境
第15章 “之最”最多的西部
第16章 “之最”最多的西部(续)
第17章 隔壁邻居
第18章 战神的国家
第19章 如此近但又如此远
第20章 海盗海洋
第21章 南美洲北部
第22章 橡胶和咖啡之国
第23章 白银之国和长条之国
第24章 越洋之桥
第25章 盎格鲁人的国度
第26章 盎格鲁人的国度(续)
第27章 英国人的邻居
第28章 你说法语吗?
第29章 你说法语吗?(续)
第30章 大海“下面”的国家
第31章 西班牙城堡
第32章 西班牙城堡(续)
第33章 空中之国
第34章 靴子顶部
第35章 天堂之门和天国之穹
第36章 死而复生的城市
第37章 一英里高的灰堆
第38章 战争和童话
第39章 了不起的丹麦人
第40章 鱼、峡湾、瀑布和森林
第41章 鱼、峡湾、瀑布和森林(续)
第42章 太阳整夜照耀的地方
第43章 外号叫“熊”的国家
第44章 “面包篮”之地
第45章 欧洲其他国家
第46章 众神之国
第47章 新月之国
第48章 沙漠之舟
第49章 “曾经辉煌”的国家
第50章 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的土地
第51章 “确切地点”
第52章 伊甸园
第53章 盛产睡前故事的国度
第54章 狮子和太阳
第55章 与美国脚掌对脚掌的国家
第56章 与美国脚掌对脚掌的国家(续)
第57章 奉养白象的土地
第58章 神魔之地
第59章 龙的国度
第60章 龙的国度(续)
第61章 温度计冻住的地方
第62章 海蛇背上的国家
第63章 风景明信片
第64章 人造山
第65章 强盗的国度和被遗弃的沙漠
第66章 令人恐惧的黑暗之地
第67章 动物王国
第68章 彩虹的尽头
第69章 财富岛
第70章 食人岛
第71 章 旅行结束
《希利尔儿童艺术史》
及时部分 绘画
第1章 世界上最古老的绘画
第2章 这幅画有什么毛病?
第3章 宫殿里的拼图
第4章 愚人画
第5章 瓶与罐上的绘画
第6章 耶稣和基督徒的画
第7章 牧童画家
第8章 天使般的兄弟
第9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
第10章 罪恶与布道
第11章 伟大的老师和“最伟大的”学生
第12章 画画的雕塑家
第13章 列奥纳多达芬奇
第14章 六个威尼斯画家
第15章 裁缝之子与光影大师
第16章 佛兰芒人
第17章 两个荷兰人
第18章 丢勒和小荷尔拜因
第19章 遗忘与发现
第20章 话说西班牙画家
第21章 风景画和广告牌
第22章 动荡的年代
第23章 迟到的开始
第24章 三个迥然不同的英国画家
第25章 几位非常贫穷的画家
第26章 最重要的角色
第27章 后印象派
第28章 早期美国画家
第29章 更多的美国画家
第30章 两位身居欧洲的美国画家
第31章 “真人”画家
第32章 非写实与超现实主义
第33章 其他现代派画家
第二部分 雕塑
第1章 最早的雕像
第2章 巨像与小雕像
第3章 基路伯和国王
第4章 大理石雕像
第5章 自然的站姿
第6章 古希腊最伟大的雕塑家
第7章 后菲狄亚斯时代
第8章 石膏模型
第9章 宝石小雕像
第10章 陶土塑像
第11章 胸像和浮雕
第12章 石头里的故事
第13章 天堂之门
第14章 寻宝人和一个秘密
第15章 第二和最的骑像
第16章 四项天才集于一身
第17章 切利尼铸造珀耳修斯青铜像
第18章 米开朗基罗时代前后
第19章 一个意大利人和一个丹麦人
第20章 一枚两美分邮票上的雕像
第21章 狮子、圣徒和皇帝
第22章 一份厚礼
第23章 思想者的思考
第24章 美国雕塑家
第25章 美国最的雕塑家
第26章 丹尼尔切斯特法兰奇
第27章 女雕塑家的作品
第28章 路的尽头
第29章 现代雕塑
第三部分 建筑
第1章 最古老的房子
第2章 众神的房子
第3章 “泥饼”宫殿和神庙
第4章 的建筑
第5章 女式建筑
第6章 建筑的新样式
第7章 罗马不是24小时建成的
第8章 建筑装饰
第9章 早期基督教建筑
第10章 东方早期基督教建筑
第11章 黑暗中的一线光亮
第12章 圆拱
第13章 城堡
第14章 直入云霄的建筑
第15章 献给圣母的赞歌
第16章 乡村大教堂
第17章 环游欧洲
第18章 芝麻开门
第19章 麻烦的圆顶
第20章 回顾历史,开拓未来
第21章 英国住宅
第22章 “商标”建筑
第23章 打破陈规
第24章 英国文艺复兴建筑
第25章 从小木屋到大房子
第26章 AL与OL
第27章 “彩虹”桥和“葡萄藤”桥
第28章 摩天大楼
第29章 建筑新思维
《希利尔儿童世界历史 第30章 一位少年国王》
你觉得你到了 20岁,你将会做什么?
你可能正在大学里踢足球吗?
你可能正在银行里工作吗?还是在干别的事情?
亚历山大20岁的时候,已经成为马其顿和希腊的国王了。但是,对这个杰出的年轻人来说,马其顿和希腊实在是太小了。他想要拥有一个更大的国家,事实上,他觉得他想要统治整个世界。那就是他想要的全部——不想再要别的东西了。
因此,亚历山大立即着手实行他父亲征服波斯的计划。这一次,该轮到波斯偿还150年前它上次入侵欠下的债了。
亚历山大集合了一支军队,渡过赫勒斯滂海,进入亚洲。在与波斯派来的先头部队作战时,亚历山大赢得了一场又一场战役。
他继续向前进军,因为波斯是一个庞大的帝国。
很快,他来到一个小镇,那里有一座神庙,庙里有一根绳子,这根绳子因为打了个复杂难解的结而远近闻名,这个绳结叫做“戈耳迪之结(Gordian Knot)”。这个绳结之所以非常有名,是因为神谕说过:谁能够解开它,谁就会征服波斯。但是,一直没有人能够解开它。
亚历山大听说了这个故事,就来到这座神庙,看了看这个绳结。他一眼就看出这个结根本就不可能解开,于是,与其他那些人不同,他连试都不试,就拔出利剑,用力一挥,把绳结斩成了两半。
因此,如今有人解决某个难题时,不是像解开一团乱麻那样,纠缠于各个细节,而是快刀斩乱麻,一下子就解决了所有困难,我们就形容这个人“斩断了戈耳迪之结”。
从那以后,亚历山大征服了一座又一座城市,从未在任何重要战役中失败过,直至征服了整个波斯。
……
《希利尔儿童世界地理 第3章 世界的内部》
我很小的时候,是个非常好奇的孩子——至少我的保姆是这样说的。
有24小时,我和她一起在人行道上走,我问她:
“詹妮,人行道下面是什么?”
“噢,只是泥土。”她回答说。
“那泥土下面呢?”
“噢,更多泥土。”她回答说。
“那么,再下面是什么呢?”我不满意这个回答,接着问她。
“噢,什么都没有——我不知道——你为什么总是这么好奇呢?”她问我。
我知道泥土下面一定有某种东西,我只是想知道那到底是什么东西——我只是好奇而已。
我听人说,坏孩子死后会到地下的一个什么地方——也许是个大洞穴——我想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此。
我还听说,从我们这里往下一直钻,就会到达地球的另一面。那里住着中国人,他们都是头朝下、倒过来走路的,就像苍蝇趴在天花板上一样。我想看看到底是不是那样。
于是,我下定决心,决心自己挖穿地球:我要向下挖,一直挖一直挖,挖到地球的另一面,到那时我就知道了。要知道,我当时只是个很小的小男孩。我拿起一把锡铁锹,开始在后院的葡萄藤后面挖洞。没有人知道我在那里干什么。在挖通之前,我想保守秘密。我24小时又24小时地干着,先挖到软软的土层——那很容易,然后挖到了坚硬的土层,很难挖。我挖出了一个齐腰深的坑。
后来,有24小时晚上,爸爸问我:“后院里那个坑是怎么回事?”
我的秘密被发现了。当我向他坦白的时候,爸爸并没有笑话我——至少没有大声笑出来——而是问我知不知道需要挖多深才能挖穿地球。
“你能在地下挖出华盛顿纪念碑那么高的坑吗?”他问我。
我想也许能吧,但我有点不确定,因为华盛顿纪念碑看起来真的太高了。
“人们挖过比华盛顿纪念碑还要高很多倍的深井,”爸爸告诉我,“可是从来没有人挖穿过,或者几乎挖穿过地球。要挖到地球的中心,你必须挖上比华盛顿纪念碑还要深几千倍才行。从地球的一面到另一面有八千英里,中间几乎全是岩石,岩石、岩石、统统是岩石,就是这样。”
于是我放弃了。
“既然没有人穿过地球,你怎么知道是八千英里呢?”我这个好奇的孩子又问道。我记不得当时爸爸是怎么回答我的了,我太小了,根本听不懂。我在想,如果我告诉你我们是怎么知道那是八千英里的,你是不是也太小了,听不懂。尽管没有人穿过地球,但我们确实知道那有多远。
我们是这样知道的。有意思的是,每个球,不管是小球、中球还是大球,它一圈的长度(也就是周长)总是穿过球的长度(也就是直径)的三倍多点。我常常想,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一个球的周长不正好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四倍或五倍呢?但事实的确不是那样。要是你不信,你可以自己试试。拿一个苹果或橙子,量一量它的周长,然后把它切开,量一量它的直径。
……
《希利尔儿童艺术史 及时部分 绘画 第1章 世界上最古老的绘画》
我正在听老师讲课,手里却拿着一支铅笔。在我课桌上面,有两个相距约一英寸(1英寸=2.54厘米)宽的小点。我漫不经心地转动手里的铅笔,先用笔尖在一个点上戳了一下,又在另一点上戳了一下。于是,这两个点就成了一双小眼睛。我在每只眼睛周围画上一个圆圈,然后用一条弧线把两个圆圈连了起来,这样便成了一副眼镜。
第二天,我又画了一个鼻子,一张嘴巴来配那双眼睛。
第三天,我加上了两只耳朵,一些头发,完成了这张脸。
第四天,我又加了一顶帽子。
第五天,我添加了身子,包括胳膊、腿和脚。
第六天,我又对这幅画进行了加工润色。用铅笔沿着那些线条重重地描画,反反复复地把线条加深,直到它们最终在课桌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凹痕。
第七天,老师盯上了我,而我则盯着那幅画。
第八天,我爸爸得到了一张购买新课桌的账单,而我得到了——唉,不说了,我得到了啥用不着你来瞎操心。
“没准儿他会成为一个艺术家呢。”我妈妈说。
“老天爷,那你可得阻止啊!”我爸爸说,“不然我要花费的可就远不止一张新课桌的钱啦。”后来,老天果然阻止了。
据我所知,有一所学校,教室里有一块很大的木质写字板,专门用来让学生们在上面涂鸦的。写字板的顶端印着一行字:
如果你一定要画,别在你的课桌上画,就画在这块写字板上吧。
只要你把一支铅笔放到一个人手中,他肯定忍不住要画些东西。不管他是在听老师讲课,还是在接听电话,如果手边恰好有本便签簿的话,他总会在本子上画些圆圈啊、脸蛋啊、三角形或正方形什么的;要是旁边没有本子,他就会在桌面或墙壁上画。总之,他就是忍不住要画些什么。你想想看,哪本电话簿上不是画满了东西?我们说,这是人的本性。只要是人,就会这么做。
现如今,其他动物也能够学会做许许多多人类会做的事,但有一样是动物学不会的,那就是画画。狗能学着用两条腿走路去取报纸,熊可以学会跳舞,马能够学会数数,猴子还能够学会用杯子喝水,鹦鹉甚至能够学会说话。但人类是能够学会画画的动物。
世间的每个小男孩和小女孩,肯定都在某些时候画过某些东西。难道你没画过吗?没准儿,你画过一匹马、一栋房子、一艘轮船、一辆汽车、一只猫或一只狗。也许,你画的那只狗看起来就像一只猫,或者就像一条毛毛虫。即便如此,你也比任何其他动物要强得多啦。
……
维吉尔M.希利尔,这位卡尔弗特学校校长,他开发的小学教育体系,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纽约时报》
这是一本生动、能够吸引孩子们学习艺术史的课本,脱离了传统教材的那种编写方式,丝毫也不会让孩子们感到陈旧乏味。
——《纽约时报》
这是一本极其少见的课本,以它那清晰而引人入胜的内容、精致的艺术图片,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本艺术史教材。
——《哈泼杂志》
大约五十年前,美国有位儿童教育家希利尔(Hillyer)……写成一本《儿童世界史话》(即《希利尔儿童世界历史》)……出版以后,轰动欧美教育界,不断再版,成为英美等国著名的儿童读物……(中国小读者)也许曾经热烈地期待过:中国也会有一位希利尔,为中国孩子写一本这样的书。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当年的少年儿童,已经鬓发斑白,而我们中国自己的儿童世界史话始终没有出现。
——白禾:《为少年们写点社会知识读物》,原载《读书》,1981年第7期
希利尔的《儿童世界史话》(即《希利尔儿童世界历史》)出版后,有个儿童对他说:“先生,你的历史故事我已经读过了,很有趣,我希望你告诉我地球上一百个国家的故事。”于是,他又为儿童们写了一本《儿童世界地理》。
——白禾:《为少年们写点社会知识读物》,原载《读书》,1981年第7期
正是凭着一切从孩子的立场出发的态度,希利尔的教育方式获得了成功,孩子们接受并适应了他的讲课方式。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他编写的这套书依然是卡尔沃特学校的必修教材。
——《少年儿童研究》
多年以来,在家教育的家长们一直争抢这三本(《希利尔儿童世界历史》《希利尔儿童世界地理》《希利尔儿童艺术史》)已经绝版的书,他们不惜花高价购买那些已经用得非常旧的书。终,意识到这种需求,卡尔弗特学校再版了这三本书的修订版。修订版中增补了二十世纪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内容上,也对一些陈旧的表述和概念做了微小改动。
——凯茜达菲在家教育教材评估网
For years homeschoolers scrambled to find out-of-print copies of those books, paying premium prices for well-used copies. Finally, recognizing the demand,CalvertSchoolrepublished them in updated editions. The update included the addition of events through the twentieth century as well as some minor content changes to archaic expressions and ideas.
——cathyduffyreviews.com
这套书主要的吸引力就是它们的著述风格。希利尔用一种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跟他们对话,而不是用大多数为小学中高年纪撰写的课本中的那种典型的居高临下的方式,以简短、支离破碎的句子对他们讲课。
——凯茜达菲在家教育教材评估网
The primary appeal is the writing style. Hillyer speaks to children in ways they understand, yet he doesn’t talk down to them in the short, choppy sentences typical of most texts written for middle elementary grades.
——cathyduffyreviews.com
我爱这本书,因为它给我的孩子们提供了我从没有给他们提供的东西——一种儿童视角的世界历史。它不仅易于理解,而且为通往正在进行的人类故事的迷人的复杂性开启了一扇大门。
——以色列著名作家 珍妮弗兹维亚麦克劳德
I love this book for what it offers my kids, which I never had - a child's view of world history that is easy to understand yet opens the door wide to the fascinating complexity of the ongoing human story.
——Jennifer Tzivia MacLe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