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融资租赁的资产管理:从入门到精通图书
人气:63

融资租赁的资产管理:从入门到精通

融租租赁理论的书籍并不鲜见,但从资产管理角度论述的极少。 作者曾担任过中国首家金融租赁公司综合业务部、财务部、金融业务部、信息部、深圳部等部门的首任经理,有过长达10年的催租经历,度过了1989年、19...
  • 所属分类:图书 >管理>金融/投资>投资 融资  
  • 作者:[沙泉]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7706465
  •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4
  • 印刷时间:2017-04-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融租租赁理论的书籍并不鲜见,但从资产管理角度论述的极少。 作者曾担任过中国首家金融租赁公司综合业务部、财务部、金融业务部、信息部、深圳部等部门的首任经理,有过长达10年的催租经历,度过了1989年、1999年两次租赁行业崩溃边缘的历练。本书是其32年从业经验的结晶,从租赁本质出发,解析租赁内涵,并结合实操技术和资产管理手段,讲解了融资租赁资产从诞生到结束的全过程,操作细节、利润点、风险点、控制理念和方法兼备。作者在撰写本书时,应用了政府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及专家的相关论述,其中不乏国际租赁理论专家的词条,以印证相关理论。可以说,本书是目前纷繁的融资租赁书籍中接近大全的教科书、工具书,希望它能成为业界认可的业务操作指南。

编辑推荐

融资租赁从业者必备操作书融资租赁管理者必备指导书融资租赁监察者必备参考书

中国首批融资租赁先行者之一30年融资租赁从业经验凝华首次从资产管理角度多方位剖析融资租赁的整个过程三年五易其稿实战与理论 问题与方法 评述与建议纠偏 正名 去伪存真 传道授业

作者简介

沙泉,“现代租赁网”创始人兼CEO,具有30多年融资租赁从业经验,掌握融资租赁的实务操作技术、风险控制技巧以及管理办法。 曾任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市租赁行业协会培训部主任;参与筹建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参与了《会计法》、《金融租赁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租赁部分)、《融资租赁法》、海关租赁税收政策、融资租赁税收政策等租赁行业几乎所有法律、政策的制订前研讨工作。 参与策划了兰州金融租赁会议(请世界租赁大师阿曼伯到中国讲课)、首届中国租赁业展览和论坛、商务部培训会等多种活动。是商务部租赁培训的主讲专家之一。国内开辟国际融资转租赁业务的及时人,并协助国家外管局规范了这方面的行业管理。 中国少有的掌握租金计算技术的人,并编制出了简明的运算程序,使之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运算和分析,降低了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是中国极少数可以把租赁操作技术、分析技术和运算技术电子化、网络化的人之一。曾获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联合颁发的“融资租赁30年杰出促进奖”。在业界,这是获此殊荣的独立人。

目录

及时篇 融资租赁的内涵及时章 租赁的本质 及时节 租赁的独特属性第二节 租赁的内在含义第三节 租赁的产业特性 第四节 租赁运作的灵活性第五节 租赁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应规避的误区 第二章 租赁公司的分类及管理区别 及时节 租赁公司的分类第二节 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公司外部管理的区别第三节 不同租赁公司内部管理的区别 第三章 租赁的科学发展观及时节 融资租赁的“5W”第二节 租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第三节 租赁公司的利润增长点第四节 租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第五节 租赁的退出机制

第四章 租赁的统计 及时节 统计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第二节 租赁统计的重要指标第三节 租赁统计的分类第四节 租赁统计分析

第二篇 什么是融资租赁的资产管理第五章 租赁资产的特性 及时节 租赁资产是什么第二节 租赁资产的法律意义第三节 租赁资产的生命周期第四节 租赁资产的不同价值第五节 租赁投融资时的资产特性第六节 不同租赁公司的资产差别第七节 不良资产与无效资产 第六章 租赁资产管理的定义及时节 租赁资产管理的概念第二节 租赁资产管理的特性第三节 租赁资产的交易市场 第七章租赁资产管理的属性 及时节 租赁的资产管理与企业管理 第二节 租赁资产的转移 第三节 租赁资产的售后回管 第八章 中国租赁资产管理的特点 及时节 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特色第二节 中国融资租赁的主流资产第三节 中国租赁资产的特色管理第四节 中国租赁资产的交易特色

第三篇 为什么要对租赁资产进行管理第九章租赁资产管理要重视企业管理

及时节 租赁资产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第二节 租赁资产管理受企业管理的影响第三节 向管理要效益、要资金、要发展 第十章推动租赁资产管理发展的主要动因 及时节 资本市场对资产管理的要求第二节 内外部环境对资产管理的影响第三节 租赁创新对资产管理的要求第四节 风险管控对资产管理的要求 第十一章租赁资产的增信 及时节 租赁资产增信的作用第二节 租赁资产增信的手段第三节 增信要满足资本市场的要求 第十二章政策对资产管理的推动作用 及时节 政策和法律环境对资产管理的影响第二节 通过资产管理弥补政策缺陷 第四篇 谁来对租赁资产进行管理第十三章资产管理的“圈文化” 及时节 租赁资产管理的“朋友圈”第二节 “圈”内的相同价值观第三节 资产管理的标准化

第十四章租赁资产管理者的介绍

及时节 租赁资产的管理者不仅仅是租赁公司第二节 租赁资产管理者的分类第三节 与银行有关的租赁资产管理者第四节 不同机构租赁公司资产管理的差别 第十五章不同阶段的资产管理者及管理内容

及时节 项目初期的资产管理者第二节 项目策划阶段的资产管理者第三节 项目形成后的资产管理者第四节 资产转移后的管理者 第五篇 租赁资产的实际操作第十六章租赁资产的流程管理 及时节 业务流程管理第二节 项目沟通阶段的资产管理第三节 项目策划阶段的资产管理第四节 结构设计阶段的资产管理第五节 租金定价与资产管理第六节 项目包装阶段的资产管理第七节 项目评审过程中的资产管理第八节 项目运作阶段的资产管理第九节 项目后管理阶段的资产管理 第十七章租赁资产管理的技术手段 及时节 量化技术第二节 数学模型第三节 线性回归分析第四节 信息管理体系

第十八章租赁资产的风险管理 及时节 融资租赁的风险特性第二节 不同租赁公司对风险的认知第三节 风险的种类第四节 风险管理制度第五节 风险控制技术第六节 不同阶段的风险管理技巧第七节 风险保障的比率 第十九章租赁相关人员的管理 及时节 道不同不相为谋第二节 内部人员管理第三节 外部人员管理

第六篇 租赁资产管理的发展过程第二十章租赁资产管理的历史沿革 及时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资产管理第二节 经济转型期的资产管理第三节 行业重振后的资产管理

第二十一章现代租赁资产的管理 及时节 类信贷资产成为主流资产第二节 直接融资的手段不断增加第三节 交易模式不断创新第四节 资本介入对资产管理提出新要求

第二十二章租赁资产管理的发展前景 及时节 资产管理跟着市场走第二节 租赁企业的专业化经营第三节 未来租赁市场的方向第四节“军民融合”带来新的蓝海第五节 租赁服务要楔入“一带一路”战略商机第六节 资产管理的发展方向第七节 租赁资产管理的新时代 第二十三章租赁资产管理的标准化及时节 建立资产管理标准化的意义第二节 管理标准涵盖的范围第三节 标准的制定者与监督者第四节 资产管理的国际化 第七篇 租赁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第二十四章法律、法规对租赁的重要性 及时节 法律、法规是租赁的生命线第二节 法律、法规出台的背景第三节 政策出台的时机和效果第四节 业界应对政策的策略 第二十五章法律、法规出台的历史沿革 及时节 租赁法律的起源及发展过程第二节 租赁监管的起源及发展过程第三节 租赁财税政策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第二十六章与租赁相关的法律、法规 及时节 租赁的根本大法 第二节 涉外法律、法规第三节 金融法律、法规第四节 登记制度第五节 产业政策第六节 财税政策

第二十七章法律、法规面临改革的新任务 及时节 原有政策亟待健全第二节 政策有待落地第三节 租赁创新需要出台的新政

在线预览

第八章 中国租赁资产管理的特点

及时节 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特色融资租赁进入中国虽然早于银行体制改革,但因没有金融机构的支持,长期萎靡不振。从2007年银行进入租赁业后,短短几年内,其规模就从几百亿元上升到数万亿元。从规模上看,中国的融资租赁业务已经直追世界发源地及融资租赁大国——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这种速度和成就不仅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但中国的融资租赁到底处在什么状态?租赁公司如何对租赁资产进行管理?回答这些问题,对促进租赁行业的可持续性和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一、融资租赁业的矛盾现象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下,租赁的资产规模上去了,但市场渗透率并没有随之上去;融资租赁的影响大了,但人们对融资租赁的认识却越来越模糊了;租赁公司的数量多了,但真正能开工且形成规模经营的并不多;融资租赁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能提供规范的租赁范本、系统的考试教材和专业讲师的并不多。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反差,主要源于三个矛盾:租赁发展过快与租赁操作基本功不扎实的矛盾,市场体系完善速度与租赁行业快速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足与融资愿望过剩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租赁公司根据中国国情,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来发展这个真正意义上国家、公司和承租人等各方利益都兼顾的朝阳产业。二、融资租赁服务于实体经济业界许多人都宣称融资租赁服务于实体经济。但租赁的规模在飞速发展,而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却不增反降,从这点来看好像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国务院68号文件指出,要“引导融资租赁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这至少说明国家层面并不认为现在的融资租赁行业所做的事情全都是在扶持实体企业。若融资租赁仅采用“直租”的方式,因与采购新增设备有关,租赁公司可把控资金使用流向,故必然会直接用于扶持实体经济。但业界不少人主要做以让承租人得到资金的“回租”为目的的业务,难以把控承租人资金使用动向,也就是说,就算把资金给了实体企业也不能保障其全部用于实体经济。因此,融资租赁并没有达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目的。三、融资租赁业的“围城现象”真正在做融资租赁的企业十分有限,目前只是少数有资源、有知识的企业在经营。“围城”现象比较严重。外面看到融资租赁的“金融”光环,想挤进来;但进来后经营目的又不明确,且面临没有资金来源、找不到项目等困境。一些投入资金长期闲置或只出不进的企业,只好又谋划退出。四、对不同租赁公司的监管有差异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租赁公司监管相对有效和严格,要求资本金必须达标且到位。实际上为了扩大业务规模,金融租赁公司的注册资本远超过监管部门的要求,而且在日后的经营中还会不断补充资本金,这导致监管部门甚至要限制租赁公司无限制增资。融资租赁公司的监管部门对租赁公司的监管相对宽松,按目前的监管方式和条件,很难形成有效的监管。内资机构申办融资租赁公司要进行严格审批,而且资本金必须到位。外资机构设立融资租赁公司相对容易,监管方面也比较松散,保障资本金就可以进行注册审批。五、融资租赁业开工率低内资租赁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必须要达到监管部门的标准且一步到位;外资融资租赁公司注册资本随着人民币升值,原来与内资企业相当的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约1.7亿人民币),现在逐步降低到1000万美元,且不必一次到位。因此在租赁公司增长速度最快的时候,外商投资的融资租赁公司占很大比例。当然,其中不乏会有一些“假外资”(实际上是境内资金外出后再返投境内的租赁公司)。获批融资租赁经营资质后长期开不了工甚至进入沉睡期的企业也不在少数,一个股东设立数家租赁公司的也不少,设立租赁公司不为经营而是用来转让租赁牌照的也大有人在。六、不惧风险的租赁人1. 用别人的钱,走自己的路中国的融资租赁长期以来是靠信贷推动的,租赁公司的主要资金是银行信贷。有些银行不在乎租赁公司的资产风险,这些租赁公司就更不在乎了。只要有钱赚,又有银行提供资金,租赁公司就会有无限扩大业务规模的冲动。通常来说,有任性的出资人,就会有任性的租赁公司。从银行角度看,租赁资产中涉及的客户群,大都是银行愿意主动授信的企业,如有地方政府背景的平台公司。这是把租赁公司当作转贷银行了。既然是转贷款,对租赁物的重视程度也会降低,租赁物的所有权在重要性方面就无法与具备“国家主权信用背景的客户”这个因素相提并论了。只要体制经济不改,租赁公司和资产投资人就不会太把租赁风险放在心上。2. 政府担保风险的变迁1986年以前,所有的租赁合同都是由当时的地方政府提供担保(国家经济委员会担保人民币,计划委员会担保外汇额度)。从1986年中国金融改革年起,内资融资租赁公司都转制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租赁公司,且所有政府担保一概被宣布为无效。租赁合同的政府担保宣布无效后对租赁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由于没有资金支持,加上“国营企业”抓大放小地转制为“国有企业”,许多承租人因此灭失了。由于当时融资租赁的运作资金主要来自境外,无奈之下,租赁公司只好向国家求助。为此由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银行联合发文《关于抓紧解决拖欠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租金问题的通知》,国家拿出4亿美元解决外商投资租赁公司1986年以前由政府担保的租赁项目产生的问题。经过多年的甄别以及理赔,这笔钱虽然杯水车薪,但融资租赁公司总算获得了些补偿。金融租赁公司更为凄惨,除了有亚洲银行贷款的租赁公司得到适当补偿外,其他的只有自生自灭了。因此大多数金融租赁公司陷入灭顶之灾,也导致人们当时对“政府担保”从此谈虎色变。但这个教训并未传承下来。2007年,银行被允许投资金融租赁公司,客户群集中在大型国企、中央直属企业等具有“国家主权信用背景”的承租人。这类金融租赁公司虽然没有明确的政府担保,但心理上还是把政府信用当作资金回收的担保保障。2010年以后地方政府融资进入高潮期,为了扩大租赁规模,租赁客户转向政府平台公司。虽然知道以“保障函”“安慰函”“人大决议”等方式提供的政府变相担保措施不具法律效力,但业界扩大租赁规模的冲动则一直没有停止。2012年尽管国家四部门联合颁发了《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但平台公司的租赁项目一直没有停止。为什么现在人们不担心政府“违约”呢?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尽管政府负债率很高,但现在的政府比当年有钱。而且国家也在将一些地方政府负债转为地方债,为政府负债隐形减负;又推出PPP,为政府融资开源。这些措失都增强了人们对政府项目无风险的信念。二是政府平台项目多是基础设施,租赁标的物大都不具备所有权,法律上租赁合同基本无效,承租人一旦违约,租赁公司将无处索偿。但业界不断呼吁从法律上扩大租赁标的物的范围,并在“政府项目不会烂”的信念支撑下积极奔走。政府背景的项目只有形成违约规模,且国家不予采取补救措施时,人们才会注意到它的风险,否则这种现象还会持续下去。三是银行青睐政府项目。只要银行愿意给钱,租赁公司没理由不做政府项目的租赁。七、不固定的“固定利率”如果利率处于不定状态,那么租赁资产的标的额也会处于不定状态。早期的租赁合同采用两种不同利率:一是固定利率,二是浮动利率。固定利率使用的是长期资金的利率,通常在合同期内不会改变。浮动利率使用的是短期资金的利率,但在整个租期内规定利差不变;每当到期后,以到期日的短期利率计算下一期应付租金。因此采用浮动利率时未来租金是不固定的,租金总额在一期租金未定时也是不确定的。早期内资租赁公司通常采用固定利率方式计算租金,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多采用浮动利率来计算租金。采用固定利率计算的租金同时有一个附加项:租赁利率随国家利率调整而调整。因此现在用固定利率计算的租金实际上采用的还是浮动利率,只不过这个浮动不是按市场利率而是按国家公布的基准贷款利率标准浮动。但不管怎样,租赁资产的价值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变动。租赁资产转让给另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后,接手方也要做这样的调整。租金变动往往涉及到担保方。在担保合同中需要确认,利率的变动与变动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否则有可能因为利率变动而免去担保人的责任。由于浮动利率计算租金的方式增加了资产管理难度,故现在很少被租赁公司采用了。第二节 中国融资租赁的主流资产一、中国租赁市场的资产结构中国的租赁公司主要分三类,即金融租赁公司、厂商租赁公司和第三方租赁公司,其租赁资产因租赁公司的属性不同而有所不同。1. 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结构金融租赁公司从事的多是“售后回租”业务,因此约80%为类信贷的租赁资产。虽然有的金融租赁公司比较重视“直租”业务,但总体上“回租”资产偏重的状况并没有太大改变。金融租赁公司的客户主要锁定在大型国企、央企,客户信用也是按信贷标准进行考评,因此金融租赁资产可视为信贷资产。加之它们是金融机构,享受信贷优惠政策,因此这类资产的安全性比较高,但表面收益率相对其他类租赁资产要低。按照国务院和银监会的要求,金融租赁公司也做一些中小企业项目。这类资产的安全性相对较低,但收益相对较高,且总体份额并不很大。金融租赁公司因追求“人均获利能力”,因此单笔项目租赁规模通常较大,最多时能达几十亿元。2. 厂商租赁公司的资产结构厂商租赁公司主要是融资租赁公司,其主要为股东销售产品、服务,因此多以“直租”为主流业务,租赁资产也以“直租”资产为主。租赁公司所服务的客户多属于中小微企业,其资产特点是安全性相对较低但收益性较高,单笔租赁合同额不高但合同数量较大,比较有利于分散风险。受大环境影响,加上销售市场的不景气,有些厂商租赁公司为了生存也开始转型做回租业务,但总体上其“回租”资产比例相对低一些。3. 第三方租赁公司的资产结构这类既没有金融背景也没有厂商背景的第三方租赁公司,因股东背景不同,其总体上的资产结构也比较复杂。(1)资本运作型这是以投行思维从事租赁活动的租赁公司,它们虽然没有金融和厂商背景,但因其对租赁理解得比较深、技术掌握的比较,因此可依靠知识设计产品(租赁资产)并进行销售。它们的客户群既有大型国企、央企也有中小企业,分布范围较广;租赁收益率相对较高,流动性也非常好,但安全性相对较低。该类公司从资产结构上看基本上属于轻资产型。(2)服务中小企业型还有部分第三方租赁公司专心从事中小企业的融资租赁业务。其资产结构多以“回租”资产为主。风险相对较高,但收益率也高;租赁总体规模并不是太大。不过随着经济进入下行期,这个市场萎缩得比较厉害。(3)贸易型融资租赁是金融与贸易相结合的边缘产业。因为物的存在,贸易是其主要要素,甚至可以单独分离出来。如有些租赁公司不仅做租赁业务,还销售产品,甚至与厂商签订独家合同,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这种类型的第三方租赁公司即为贸易型的。(4)影子银行型这类租赁公司基本上就把自己当作金融机构,从事以租赁为名的类银行业务。它们的资产多是政府平台租赁资产、通道业务资产,因背后有银行的支持,故客户多数“信得过”,因此不愁资金源。“e租宝事件”后,这类公司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加上人民币汇率由升值变为贬值预期,这个市场也在逐步萎缩。二、中国租赁行业的主流资产2007年银行进入中国的融资租赁产业后,将回租作为主要开路业务,且因资产规模巨大,从而引发其他类型租赁公司也开始倾向于做回租业务。这导致租赁行业的主要租赁资产多数为具有类信贷特征的回租资产,故租赁额虽上去了,但租赁的市场渗透率并没有随之提升。1. 主流资产由“贷款”产生中国的信用体系并非市场化,主要在公有体制内运行。多数民营企业被认为是信用不的“异族”,不被主流金融机构放在信用系统考量之内。因为大多数租赁公司是按信贷方式运作融资租赁,因此它们重信贷客户的信用,轻“直租”市场。其主流客户集中在大型国企、中央直属企业、政府平台。许多租赁公司不考虑这些客户是否对市场和租赁投资有需求,只考虑如何把资金放给这些企业。由于是做类信贷业务,故租赁公司对租赁物标的是否适用融资租赁不加考虑。许多租赁标的物所有权确权不清晰,如采用“网签”方式的房地产项目(不动产处于准登记状态,不过户、不纳房产税),无形资产的经营权、收费权、版权等,都被用来做租赁标的物。为规避不动产租赁的限制,有些租赁公司以镶嵌在不动产中的动产(电梯、中央空调等)做租赁标的物。因为这类附合资产产权模糊,所有权确权在动产一方还是不动产一方很难辨析(有司法案例认为所有权在不动产一方)。2. 信贷内涵下的租赁额当前国内融资租赁资产多为“类贷款资产”,故租赁规模虽飞涨,但实质上只是类贷款额的飞涨,租赁的技术含量很少,租赁的市场渗透率很低,并没有改变中国租赁业的落后状况。中国的租赁业依然没有走出幼稚阶段。借助经济上行期的东风,租赁行业不惧风险,全力以赴地开展体制内的业务,使得融资租赁资产规模呈几何级爆炸增长。因此目前融资租赁还起不到作为中小企业投融资主渠道的作用。3. 租赁资产疯狂增长下的隐忧把信贷规模当作租赁规模来渲染,加上一些媒体不实报道的推波助澜,导致租赁行业无序、野蛮生长。当经济进入下行期时,有些不规范操作的租赁公司就会出现不良资产激增现象。为了不失面子且不影响融资,许多租赁公司往往是出现问题后打掉牙齿往肚里咽,不愿意对外披露。但表面的光鲜却挡不住内部的隐忧。许多租赁资产以“国家主权信用”做默认担保。在国家第二次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主权”信用在不断缩水;改制为混合经济体后,原来的主动授信也变为慎重授信。原来融资不难的租赁公司开始遇到融资难的问题。“回租”业务直接给承租人提供资金,但有些承租人在得到资金后并未用在该用的地方,这就间接影响了融资租赁在公众眼中的正面形象,导致银行、政府职能部门开始收紧融资租赁政策。租赁公司只有将“直租”业务回归成为主流后,才能让公众真正认清融资租赁的本来面目。第三节 中国租赁资产的特色管理一、中国租赁资产管理的历史沿革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引入融资租赁。当时国内的企业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国营企业,二是集体企业。它们都按“长官意志”进行管理,很少考虑市场需求,“大锅饭”式的企业管理成为当时的主流模式。随着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资企业不仅带来了资金,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式。国内企业要想得到外资的支持,需经历一系列动作步骤。首先对项目进行考察,然后再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可行性报告上报政府职能部门审批。通过审批后,地方经济委员会提供资金偿还担保。涉及外汇的,由地方计划委员会提供外汇额度担保。得到外汇管理部门的审批。若涉及外贸,还需要得到外贸管理部门的进出口许可。为了利用外资,许多项目“考察”停留在“听汇报”和“参观”的层面,给出的“可行性报告”多由一些企业领导和对融资租赁涉足不深的“专家”所撰写,通常较具可批性。当时租赁公司上项目,主要看潜在承租企业是否有政府批文,只要有批文、有政府担保就敢做。这时的租赁资产管理处于初级阶段。除了有外资背景的租赁公司有制度要求外,内资租赁公司在企业管理上几乎一片空白。那时只有企业会计制度,没有企业会计准则,政府部门对租赁公司的监管只有审批没有管理,也没有出台涉及融资租赁方面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在承租人的信用方面,一般都采信有“国家主权信用”背景的企业,把希望寄托在政府对承租人的担保上。租赁公司内部疏于对租赁资产的管理,外部也不具良好、健康的管理环境。1986年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取消了政府担保,此后再上新项目都由租赁公司和承租企业承担风险。1989年后,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租赁行业随着经济下行也逐渐坠入低谷,全行业进入长达10年的“催债期”。这时人们开始认识到,租赁资产也需要管理。但那时的“资产管理”基本上等同于催收租金,没有全程管理的概念和意识,当然也不具全程管理的能力和环境。2000年后,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在融资租赁企业,尽职调查替代了企业考察,“商业计划书”替代了可行性报告。企业管理和资产管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经过资产重组,租赁行业迎来了起死回生的第二个春天。由于企业改制,国营企业变为国有企业,加上“抓大放小”的政策,租赁企业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项目大多受到冲击。租赁企业基本上就剩下“催债业务”了,导致大量人才流失。许多租赁企业脱离主业而干一些其他行业的事情,致使租赁业务停滞,行业几近崩溃。在以体制经济为主、企业融资手段尚不丰富、资本市场还没放开的情况下,租赁的流程管理和风险管理不是不完善就是只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际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融资租赁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加强租赁资产的有效管理就是必须采用的手段。租赁行业下一阶段的发展,将迎来租赁资产管理的新时代。二、租赁资产管理的国际化国务院促进租赁发展的(2015)68、69号文都要求租赁公司要越做越强,走向世界,并达到国际经验丰富地位。反观国外租赁企业,是否热衷于进军中国呢?中国的融资租赁从日本引进的,不能说日本租赁与美国原生态的租赁有什么差别,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从日本引进的融资租赁背后却有着类信贷的烙印。国外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类租赁公司为了进军中国金融业,在金融尚未开放的时候,随着日资进入中国融资租赁业,把原来意义上的融资租赁变得越来越偏,虽然还是在做“直租”业务,但类信贷的味道却越来越浓。最终在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不健全的情况下,在经历了中国融资租赁进入及时次低谷时,只有以销售为主的厂商租赁存活下来,其他以金融机构为背景、外资参与的租赁公司基本上以全军覆没的方式退出中国租赁行业。在信贷思维的影响下,中国大部分租赁资产管理被简化成信贷资产管理模式,租赁资产自然也就成为类信贷资产,导致不能与国际租赁资产类同,也无法与国际接轨。国外企业融资手段非常多,且容易得到资金,并不依赖融资租赁的渠道融资。类信贷的操作方式若不改变,中国的融资租赁业欲在国际上处于真正意义上的经验丰富地位几无可能。三、没有经过经济周期低潮考验的租赁资产管理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下自然形成的客观规律,它表明经济始终都处在上下波动的状态。凡是百年老店,都是经过数次跌宕才留存下来的,而且经过冲击后多会更上一层楼。中国的经济虽然长期处于上行期,但自对外开放后也几经起伏。租赁行业及时次进入低谷,就是因经济周期进入低谷后产生的附带效应。遇到经济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租赁公司从此萎靡不振,“就坡下驴”最终退出租赁业。经过及时轮周期的考验,一些租赁公司生存下来。大型企业的进入,把企业管理的意识带入租赁业。但在租赁资产管理上,仍然没有形成系统、完善、合理、有效的科学管理体系。2007年因经济处在上行期,租赁行业的规模呈几何式爆炸增长。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往往由于把重点都转向业务而疏于做资产管理,导致快速发展的表象下掩盖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下,没有经历经济低谷的磨难,租赁企业是不会产生提高租赁资产管理水平愿望的。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过30多年的上行期,经济终于朝下转向,其滞后效应让租赁公司开始感受到丝丝寒意。不管租赁公司多么“”,企业管理和资产管理如何健全,没有经过经济周期中低潮的考验,就不能说是真正的“”。为了生存和发展,更多的租赁公司开始考虑在资金难筹措、项目难寻找、业务难开展、风险不断出险的环境下,如何加强对企业和租赁资产的管理。四、中国租赁资产管理的特色1. 因观念不同,管理有所不同因为对“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同,租赁公司对资产管理的做法也不同。有些租赁公司把资产管理看作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由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有些租赁公司把租赁资产管理等同于催债业务,放在法务部门管理;还有一些租赁公司把租赁资产管理当作融资工具的金融业务,放在金融部门进行管理。2. 众多租赁公司都愿自戴“金融”桂冠因为对融资租赁的内涵不甚了解,多数股东把其当作金融平台。不管是否有金融机构牌照,租赁公司从机构设置、操作模式到管理方式,多与信贷机构管理相似。就连厂商租赁公司也是如此。许多租赁公司都把自己当金融机构,把租赁资产当金融资产管理,不考虑物件退出机制,有些厂商租赁公司甚至将收回的租赁物放在仓库中,束之高阁。3. “巧妇”要做“有米之炊”多数股东以为开个融资租赁公司就可以合法地变相做信贷业务,入行后才知道,给人放款先要解决自己的资金来源问题。银行给租赁公司贷款与给其他企业贷款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商务部规定的1∶10的借款杠杆只是个风险管理指标,不是出资人给租赁公司的“授信”指标。出资人不给租赁公司授信,依靠信贷开展业务的租赁公司就无法运作。融资租赁行业开工率非常低的原因之一,就是部分企业没有资金来源,也不知如何获取资金,更不要说做资产管理了。4. 用融资租赁做通道业务许多人进入融资租赁业的目的就是把融资租赁作为一个资金通道。他们的租赁资产基本上是轻资产,没有实物资产支撑。这种类信贷业务并不需要复杂的租赁资产管理。租赁公司的类信贷业务能做起来,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背后有投资人或出资人的资金支持。5. 类信贷的租赁资产管理类信贷管理建立在两个假设基础上:一是假设自己有无限的资金来源,二是假设自己是银行的放贷机构。租赁公司在开展业务时常常只看承租人是否属于体制内企业、是否有政府背景的背书、租赁资产规模如何,而不看租赁资产质量。金融机构的租赁公司无论经营效果如何,都是按信贷体系来监管的。在大环境下,金融租赁公司必然按管理信贷资产的方式来管理租赁资产。许多非金融机构、以“回租”业务为主的融资租赁租赁公司也在照猫画虎地按信贷模式操作和管理租赁资产。6. 忽视风险的租赁资产管理中国的融资租赁之所以能飞速发展,就是因为那些具有“国家主权信用”背景的大型国企、中央直属企业、上市公司或政府平台公司成为了租赁主流。它们普遍认可“存在就是合理”这一定律。因此一些非规范操作的融资公司,在自认为安全的情况下产生的租赁资产全都依赖于“承租人在信用等级上是最的”这一假设之上。这类资产管理基本上流于形式。它们坚信只要选择了“信用好的承租人”,那么后面的风险控制就可有可无。而且它们认为,就算出问题也会由国家兜底。第三方租赁资产管理公司并不认可这样的租赁资产。它们在包装、策划项目时,选的是承租人实际支付租金信誉好、综合还款能力强的资产组成的资产池。租赁公司的资金运作依靠外部机构提供支持。有什么样的投资人(出资人)就有什么样的租赁公司。笔者所在租赁公司因为有国企背景和政府担保,曾吸引众多国外出资人借钱给我们;但后来出现问题,最终受损失的还是那些出资人。7. “亡羊补牢”的不少,“防患于未然”的不多在经济上升期,由于浮躁和冲动,产生了一些不良租赁资产。但许多企业并没有引以为戒,宁愿出事后亡羊补牢也不愿或不能采取防患于未然措施。一方面,源于对租赁的资产管理没有经验,另一方面租赁企业缺乏前瞻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融资租赁要健康发展,必须脚踏实地地注重资产管理,从资产形成初期就开始介入。第四节 中国租赁资产的交易特色一、交易是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