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论诗的主要著作,集中体现了他作诗尚性灵的主张。正文共十六卷,补遗十卷。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本次整理,以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随园自刻本为底本,参校众本。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沭阳、江宁等地知县。父亡后,袁枚乞归养母,在江宁小仓山购置随园,故世称"随园先生"。其论诗主张"性灵",是乾嘉诗坛性灵派的核心人物。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随园诗话补遗》《新齐谐》及《续新齐谐》等。集中反映其诗论主张的,便是《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随园诗话补遗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一一 尹文端公好和韵,尤好叠韵。每与人角胜,多多益善。庚辰十月,为勾当公事,与嘉兴钱香树尚书相遇苏州,和诗至十馀次。一时材官慊从,为送两家诗,至于马疲人倦。尚书还嘉禾,而尹公又追寄一首,挑之于吴江。尚书覆札云:"岁事匆匆,实不能再和矣。愿公遍告同人,说香树老子,战败于吴江道上。何如?"适枚过苏,见此札,遂献七律一章,第五、六云:"秋容老圃无衰色,诗律吴江有败兵。"公喜。从此又与枚叠和不休。押"兵"字,有"消寒须用美人兵"、"莫向床头笑曳兵"之句,盖探枚方娶妾故也。其好谐谑如此。己卯八月,枚江北获稻归,饮于公所。酒毕,与诸公子夜谈。公从后堂札示云:"山人在外初回,家姬必多相忆。盍早归乎?"余题札后云:"夜深手札出深闺,劝我新归应早回。自笑公门懒桃李,五结子要风催。"除夕,公赐食物。枚以诗谢,末首云:"知公得韵便传笺,倚马才高不让先。教公输一着,新诗和到是明年。"公见之,大笑。 一二 托冢宰庸,字师健,作江宁方伯时,潘明府涵,极言公风雅,强余入谒。果一见如平生欢。读其《送人赴陕》诗云:"潞河冰合悲风生,欲曙不曙乌飞鸣。寒山历历路不尽,班马萧萧君独行。公孙阁下正延士,博望关西方用兵。此去知君未即返,月明空有相思情。"音节可爱。遂献公二律,前四句云:"七十神仙海鹤姿,六年人悔见公迟。学穷宋理谈偏妙,诗合唐音自不知。"次日,公过访随园。坐定,忽正色曰:"吾欲借君一贵重之物,未知肯否?"余愕然,问何物,公笑出袖中和韵诗,第二句仍是"六年人悔见公迟"七字耳。彼此冁然。两人诗都遗失,余只记押"心"字韵。尹相国和云:"若非元老怜才意,争动闲云出岫心?" 一三 以昌黎之崛强,宜鄙俳体矣,而《滕王阁序》曰:"得附三王之末,有荣耀焉。"以杜少陵之博大,宜薄初唐矣,而诗曰:"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以黄山谷之奥峭,宜薄西岜矣,而诗云:"元之如砥柱,大年若霜鹄。王杨立本朝,与世作郛郭。"今人未窥韩、柳门户,而先扫六朝;未得李、杜皮毛,而已轻温、李:何蜉蝣之多也! 一四 "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子陵语也。"崇山幽都何可偶,黄钺一下无处所",光武语也。两人同学,故言语相同,皆七古中硬句。 一五 古无类书,无志书,又无字汇,故《三都》、《两京》赋,言木则若干,言鸟则若干,必待搜辑群书,广采风土,然后成文。果能才藻富艳,便倾动一时。洛阳所以纸贵者,直是家置一本,当类书、郡志读耳。故成之亦须十年五年。今类书、字汇,无所不备。使左思生于,必不作此种赋。即作之,不过翻摘故纸,一二日可成。而抄诵之者,亦无有也。今人作诗赋,而好用杂事僻韵,以多为贵者,误矣! 一六 "乐府"二字,是管监之名,见霍光、张放两传。其《君马黄》、《临高台》等乐章,久矣失传。盖因乐府传写,大字为辞,细字为声,声词合写,易至舛误。是以曹魏改《将进酒》为《平关中》,《上之回》为《克官渡》,共十二曲,并不袭汉;晋人改《思悲翁》为《宣受命》,《朱鹭》为《灵之祥》,共十二曲,亦不袭魏。唐太白、长吉知之,故仍其本名,而自作己诗。少陵、张、王、元、白知之,故自作己诗,而创为新乐府。元稹序杜诗,言之甚详。郑樵亦言:"今之乐府,崔豹以义说名,吴兢以事解目,与诗之失传一也。《将进酒》,而李馀乃序烈女;《出门行》,而刘猛不言别离;《秋胡行》,而武帝云`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皆与题无涉。"今人犹贸贸然抱《乐府解题》为秘本,而字摹名仿之,如画鬼魅,凿空无据;且必置之卷首,以撑门面,犹之自标门阀,称乃祖乃宗大官衔,而不知其与己无干也。 一七 《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伯有赋《鹑奔》。赵孟斥之曰:`床笫之言不逾阈,非使人之所闻也。"`然则其他之赋《野有蔓草》、《有女同车》及《箨兮》者,其非淫奔之诗,明矣。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