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国际贸易图书
人气:22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企业国际化经营、国际商务与全球营销、国际贸易风险分析与规避,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 所属分类:图书 >经济>贸易政策  
  • 作者:[喻志军] 编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6410295
  •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3
  • 印刷时间:2015-03-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国际贸易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企业国际化经营、国际商务与全球营销、国际贸易风险分析与规避,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手段。培养的人才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如何使人们能尽快地接受国际贸易理论的观点,并能迅速涉足其理论核心与前沿,以进一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需要有关《国际贸易》理论书籍的撰写力争深入浅出、脉络清晰。而本书正贴合了专业的要求和人才的需求,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对国际贸易问题感兴趣的各界人士的读物。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近30年,长期从事有关国际贸易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因此,本书的撰写在系统阐述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融入了作者多年来教学与科研过程中的分析与感悟,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发展的现实问题,叙述力求由浅入深、简明扼要、循序渐进;理论追求表述完整、系统科学、联系实际;形式尽量突出重点、有利思考、便于拓展。

作者简介

喻志军,经济学博士、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美国伯克利大学哈斯商学院访问学者。一直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与产业经济研究。主持的课题:2011年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社会监管力量与企业行为反应交互作用机理:理论与实证分析》、2008年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产业内贸易统计指标研究及中国贸易状况实证分析》、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探索性研究》;参与的课题:2009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速北京外贸发展方式转型》、2003年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2003年国家自然基金应急项目《中国房地产业总体态势分析》、2001年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休闲经济研究》、"八五"期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中国产业结构问题研究》,此外,还参与完成多家大型企业委托项目。撰写的论文主要发表在《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统计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杂志。撰写的专著有《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合著)、《产业内贸易研究:兼论中国的贸易优势重构》(专著)、《产业结构问题研究》(第26章)、《休闲经济》(第7章)、《中国住宅市场的发展与政策分析》(第2章第2节)等;撰写的教材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专著)、《国际贸易实务与案例》(主编)等。

目录

及时章 国际贸易概述

及时节 国际贸易的概念与特征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

二、国际贸易的特征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条件

二、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三、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

五、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类型与指标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

二、国际贸易的常用指标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及时节 国际分工

一、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及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

三、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四、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第二节 世界市场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二、世界市场的分类及作用

三、世界市场的商品购销方式与销售渠道

第三节 国际价格

一、国际价格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二、国际价格的类型

第三章 西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

及时节 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创立

一、亚当?斯密的优势理论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三、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第二节 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演进

一、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二、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验证—— 里昂惕夫悖论

第四章 当代西方国际贸易理论(1)

及时节 新生产要素理论

一、自然资源理论

二、人力资本理论

三、技术差距理论

第二节 偏好相似理论

一、偏好相似理论的简介

二、偏好相似理论的内容

三、偏好相似理论的评价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简介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论

第四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简介

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内容

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评价

第五章 当代西方国际贸易理论(2)——产业内贸易理论

及时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简述

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二、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三、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水平测度

一、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G-L指数)

二、阿奎诺指数(AQ指数)

三、其他学者的指数

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

一、新张伯伦模型

二、兰卡斯特模型

三、布兰德-克鲁格曼模型

四、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五、垂直差异产业内贸易模型

第四节 产业内贸易形成原因

一、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

二、产品差异与产业内贸易

三、不竞争与产业内贸易

四、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

及时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概念及其类型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第二节 自由贸易政策

一、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

二、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

三、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管理贸易

第三节 保护贸易政策

一、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

三、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

四、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第四节 战略贸易政策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形成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

第五节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一、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

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

第七章 国际贸易措施

及时节 关税措施

一、关税概述

二、关税的种类

三、关税征收的依据和方法

四、关税的保护程度

第二节 非关税措施

一、非关税壁垒概述

二、非关税壁垒的种类

第三节 管理出口措施

一、出口鼓励措施

二、经济特区措施

三、出口管制措施

第八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及时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背景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

三、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状况

一、欧洲联盟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四、其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第九章 世界经济一体化

及时节 世界经济一体化概述

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背景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三、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作用

第二节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一、关贸总协定及其机构设置

二、关贸总协定的宗旨与内容

三、关贸总协定的多边贸易谈判

第三节 世界贸易组织

一、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协定的内容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及特征

三、世界贸易组织的机构及决策机制

第十章 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

及时节 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的概述

一、贸易条约与协定的含义与发展

二、贸易条约和协定依据的法律条款

第二节 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的种类

一、通商航海条约(Treaty of Commerce and Navigation)

二、贸易协定(Trade Agreement)

三、贸易议定书(Trade Protocol)

四、支付协定(Payment Agreement)

五、国际商品协定(International Commodity Agreement)

六、商品综合方案 (Integrate Programme for Commodities)

第三节 GATT与WTO的主要贸易条约与协定

一、有关货物检验、检疫方面的协议

二、有关贸易壁垒方面的协议

三、有关不公平竞争方面的协议

第十一章 贸易大国的对外贸易

及时节 中国的对外贸易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对外贸易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贸易

三、中国对外贸易转型——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第二节 美国的对外贸易

一、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二、美国的对外贸易状况

第三节 德国的对外贸易

一、德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二、德国的对外贸易特点

参考文献

在线预览

及时章 国际贸易概述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各国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国际贸易已成为加强各国经济联系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国与国间的贸易也就变得愈加频繁与重要。

及时节 国际贸易的概念与特征

国际贸易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经济现象,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也具有其他社会经济现象所不具有的独特之处。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内容与形式也在不断拓展与创新。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与服务的交换活动。它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属于流通领域。从不同的角度看,国际贸易包含两种不同的内容:一种是从一国角度来看的国际贸易,称为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同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某些海岛国家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或地区),如日本、英国等也称其为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另一种是从全球范围来看的国际贸易,是指一种世界性的商品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关系的总和,因此也被称为世界贸易(World Trade)或全球贸易。

全球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总体与局部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其联系在于:两者都是指跨越国界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而且全球贸易的形成还是建立在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基础上。两者区别在于:全球贸易着眼于世界范围,而对外贸易仅着眼于某个国家(或地区),因而两者不能相互替代。特别是,由于全球贸易是一个完整的、客观存在的体系,有其独特的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因此有些全球范围的经贸关系也无法从一国对外贸易的角度加以解释。

随着世界范围内经贸关系的扩大,国际贸易的概念也在不断深化。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际贸易主要是以有形商品为主,即不同国家间的货物贸易一直是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形式,并且在今天也仍然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的主体。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有形商品交换规模扩大的需要,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显著增加,科技成果广泛传播,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导致世界范围内的无形贸易迅速增长,使得国际贸易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一般来说,把国家间有形商品的交换称为狭义的国际贸易,而把包括上述所有内容(有形商品与服务)在内的国际贸易称为广义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之所以存在而且不断发展与扩大,有着其相应的客观必然性,具体表现在:

1.各国的要素禀赋存在着差异

众所周知,世界各国的要素禀赋不同,而且,各种产品的生产所需投入的要素比例也不同。因此,如果每个国家都各自生产其要素禀赋占弱势的产品显然不属明智之举,反之,如果依据其资源禀赋参与国际分工而生产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然后再进行贸易,那么就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加产品的总量,提高经济福利和生活水平。

2.各国间经济联系的重要途径

由于在相当长时间内国际间的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因而产品的国际贸易一直是国际间资源配置的主要形式。也就是说,由于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的转移远不如在国内那样容易,所以才通过商品的国际贸易来促使生产要素的相互结合。尽管目前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如资本、技术、劳务等)的转移已较为普遍,但其本身就构成了国际间商品与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并通过要素流动带动产品的贸易,进而将世界经济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各国藉此追求规模经济效益

如果没有国际贸易,也不参与国际分工,每个国家都会使用自己拥有的资源生产各种所需产品,那么每一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就必定十分有限。相反,在参与国际分工进行国际贸易的条件下,每个国家只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商品然后彼此交换,就可以通过大批量生产实现其规模经济,此时的生产效率远比每一种产品都生产时要高。

4.各国科技水平存在显著差距

由于种种原因,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高有低,因而导致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有利于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而技术水平较低的国家凭借其现有技术生产同类产品,要么成本过高,要么根本无法生产。借助国际贸易就能够实现两国的互补,使落后国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而迅速赶超发达国家,促进本国经济的繁荣,并为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提供国际市场。

总之,国际贸易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它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把握国际贸易的活动特征,以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国际贸易的特征

国际贸易的特征是相对于国内贸易而言的。作为一种商品交换行为,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贸易是在国内贸易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国内流通领域向国外延伸的结果。国内贸易的繁荣与发展可以为国际贸易提供大量的商品和服务,国际贸易的增长与拓展也可以为国内贸易提供各种资源,即不仅可以为国内贸易提供大量国外的创新产品,填补国内货源的短缺,还可以为国内过剩的商品和服务开辟新的市场。因此,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关系密切,且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国际贸易毕竟是超出国界的商品流通,在很多方面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因而与国内贸易相比又存在着很多显著差异。

(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相同点

1.两者的经济地位相同

社会再生产过程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国际贸易是商品与服务的对外交换,国内贸易是商品与服务的对内交换。两种贸易同属流通领域,都是把生产与消费联结起来的中间环节,从而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因此,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均处于中介地位。

2.两者的运动过程相同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同属于商品流通范畴,因此两者的活动过程都遵循着同一个运动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W—G`)。其实质都是先买后卖,都是以货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商品只是这一运动过程的中介。

3.两者的经济职能相同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职能都是通过媒介商品交换,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无论是国际贸易还是国内贸易都是通过组织商品买卖活动来完成其职能,通过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国际资源与国内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实现资源配置在全球范围的优化。

4.两者的经济规律相同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无论从内容还是从本质上都是一种商品交换行为,因此都必须遵循商品交换固有的规律,如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商品交换自愿让渡规律、供求规律、节约流通时间规律等等。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这些规律就会存在并发挥作用,否则就无法实现预期目的。

5.两者的经营目标相同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中的商人行为相同,即为购买商品所支付的货币都是暂时的垫支,都是为卖而买。无论是国际贸易还是国内贸易,其目标都是通过对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获取一定的利润,并通过这种交换活动促进经济增长。

(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不同点

1.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多变

国际贸易是涉及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易活动,这种跨国、跨地区的特点决定了国际贸易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不同于国内贸易。①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不同国家所采取的对外贸易政策不同,即使都是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其经济体制也并非同一模式。为了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每个国家的政府都会制定符合本国需要的各项经济政策,并且都是从本民族利益出发。这些政策的差异必然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制约与影响。②不同的法律规章制度。由于历史、传统、民族、宗教等种种原因,各国的商法、贸易法以及规章制度千差万别,有的甚至差异很大,从而使国际贸易在缔结协定和执行合同方面要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由于各国对许多问题的法律规定不同,常使国际间的经济交往出现纠纷。此外,国际贸易领域还有许多国际惯例,同样也存在不同的解释,要求人们必须熟悉与掌握。③不同的货币与度量衡。国际贸易双方因国别的不同,所使用的货币与度量衡制度也不相同。各国政府都有自己法定的货币,超出国界一般就不能自由流通,因此使得参加国际贸易的各方所面临的货币环境复杂。同样,当两国的度量衡制度不同时,应以哪种计量单位为准以及不同计量单位的相互换算也是国内贸易所不曾涉及的。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各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语言、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标准、道德规范、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这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和环境往往对国际贸易产生深刻影响。如果不能把握,轻则会丧失市场,重则会引起争端。⑤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由于世界各国分处不同的地理位置,因而具有不同的气候条件,这些地理气候因素对各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销售季节、运输方式、商品包装、仓储保管、交货时间等都会造成影响。

2.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所涉及的经营业务更复杂

国际贸易所面临的环境决定了国际贸易的经营业务内容更为繁杂。①商业习惯复杂。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和地区市场的商业习惯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巨大,如果不能把握就会影响贸易的进行。②海关制度复杂。各个国家都设有海关,对于货物进出口都规定有许多限制。因此,货物的出口不仅要在输出国家的口岸履行报关手续,而且出口货物的种类、品质、规格、包装和商标等还要符合输入国家的各种规定。③交易结算复杂。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交易双方各自使用的货币不同,因此在进行结算时涉及到币种的选择、支付工具的选择与支付方式的选择等多方面问题,其具体核算与结算手续要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④物流过程复杂。由于国际贸易的路途远,风险大,因此必须考虑运输工具、运输方式、运输费用以及运输合同条款的规定,还要办理装卸、提货等手续,为了避免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中的损失还必须进行投保。⑤交易洽商复杂。国际贸易洽商的内容广泛、项目繁多、涉及面广,因此具体的谈判程序要比国内贸易复杂。

3.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所承担的经营风险更多样

由于国际贸易要跨越国界,经历的环节众多,并且要进行长途运输,因此它比国内贸易所需承担的风险也更大。主要有:①信用风险。在国内贸易中,交易双方的信用比较容易了解。但是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买卖双方分属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信息不畅,使得资信调查比较困难,民族利益的存在甚至可能导致信息虚假,从而危及合同的履行。②商业风险。国际贸易中进口商往往以各种理由拒收货物、拒付货款,对出口商来说就形成了商业风险。进口商拒收或拒付的理由多是由货样不符、交货期晚、单证不符等造成的,甚至有的是由于国际市场行情变化造成的。这些理由对于出口商来说是无法事先预料的,事后虽然可以交涉但损失已经构成。③价格风险。在国际贸易中,当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后,如果在卖方进货前价格上涨,卖方就要承担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风险;如果买方收到货物后价格下跌,买方就要承担货物价格下跌所带来的风险。由于国际贸易多为大宗买卖,且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异常频繁,因而价格波动给买卖双方造成的损益金额较大,由此形成的价格风险也很大。④汇率风险。由于在实行浮动汇率的条件下,各国的汇率是经常随市场供求关系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动的,因此会直接影响到进口商的进口成本和出口商的出口收入,从而给贸易双方带来意料不到的损失。⑤运输风险。国际贸易运输路程遥远,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随之增多,承担风险的主体有卖方、买方和保险公司。如果货物能及时安全地运达到目的地,买方的经济效益就可以得到保障。但如果由于天灾人祸,使得货物运输延误或货物灭失,就会造成损失。⑥政治风险。世界上许多国家实行对外贸易管制,其贸易管制的政策与措施受制于政治、经济状况,尤其是经济上处于困境的国家,经常是朝令夕改,变化很大。此外,一些国家内部政局的变动,也使国际贸易中的买卖双方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4.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所需要的经营素质更

由于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有明显的复杂性、多变性、风险性,因此要求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必须具备更为多方位的素质与能力。①外语能力。通晓外语可以使贸易双方的洽谈更为容易、方便,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就会提高。近年来,有些国家的法规还规定,进口商品的包装商标及说明书等,必须使用两种,甚至三种文字对照说明,否则不准进口,这更增加了交易过程中对非本国语言文字能力的要求。实践证明,由于语言障碍所引起的不便和误解往往是交易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②业务能力。从事国际贸易的经营者,除了要通晓买卖双方的有关规章及洽商、货运、报关、检验等各种业务手续外,还要通晓各国的商事法规以及一些国际上通行的规则和贸易惯例。这些业务内容是保障交易达成与履行的最基本条件。③其他能力。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还必须掌握国际汇兑方面的知识,如贸易伙伴国家的货币汇率、外汇银行的功能及国际贸易组织的规章等。此外,还要掌握国际保险方面的知识以及运输、存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相应的国际贸易风险的发生。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