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风》是一本关于温州的人文MOOK,刊名沿用民国时期由刘绍宽、王理孚、黄式苏、高谊、梅冷生、陈仲陶、池志澂、林损、夏承焘等人编辑出版的文化刊物。一年两集,秉承可读、新史料新史观、地方角度全国视野的编辑理念,颇受好评。目前已出版十二集。本集策划了温州开埠一百四十周年、刘节诞辰一百十五周年专刊。有回忆夏承焘、胡忌、胡曰龙等亲历文章,也有伍俶谈中国文学等译文,颇有价值。
《瓯风》是一本关于温州的人文MOOK
方韶毅,一九七〇年代生人。博学媒体人、爱书人。现任《温州人》杂志副总编。近年来致力于研究民国人物及地方文化,著有《民国文化隐者录》,编有《伍叔傥集》《吴鹭山集》《曼髯三论》《过来人言》等,策划主编《瓯风》已十三集,在读书界略有影响。
林损胡适交恶考
方韶毅
今天我们谈论起林损,总无关他的学术,只留使酒骂座的狂名。周作人更是把他与辜鸿铭、黄侃、刘师培并列为北大怪人。这多少有些令人遗憾。
“关于林教授,社会自有公论。我不因你谩骂,致更史实”
林损的狂与怪,典型的一次表现是发生在一九三四年四月的辞职风波,至今仍有人津津乐道,是为著名的北大旧事。
这桩公案有人认为是胡适公报私仇所致,有人以为是林损咎由自取。先是张中行在《负暄琐话》里的《胡博士》一文中写道:“说起北大旧事,胡博士的所为,也有不能令人首肯的或至少是使人生疑的,那是他任文学院院长,并进一步兼任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立意整顿的时候,系的多年教授林公铎解聘了。林先生是反对白话,反对新式标点,这都是胡博士提倡的。自己有了权,整顿,开刀祭旗的人是反对自己最厉害的,这不免使人联想到公报私仇。如果真是这样,林先生的所失是鸡肋(林先生不服,曾发表公开信,其中有“教授鸡肋”的话),胡博士的所失就太多了。”
程巢父对此却另有看法,专门写了《张中行误度胡适之——关于林损对胡适怨怼的辨证》来反驳,认为张先生对胡适的理解并不深,通过从《林先生公葬墓表》《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知堂回想录》《天风阁学词日记》《吴宓日记》等处寻来的材料进行一番论证,得出结论:“(一)林损在人性上有弱点;(二)林损在被解聘前,耽酒,学问上无所进展,殊少创新;(三)解聘林损,与胡适无关。”
过了几年,李振声在《书城》发表《且说林损怨怼胡适这桩陈年公案》一文,依据程文采信的证据,得出相反的论断:当时胡适与蒋梦麟、傅斯年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中兴北大”的旗帜举得高高的,“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林公铎的被解聘,胡适必有脱不了的干系”。刘永翔《胡适与林损间的一段公案》也持相同意见:“蒋梦麟、胡适二人所为则难免党同伐异之讥,远远背离了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治校方针了,而这一治校方针从此再也没有恢复!”
新得黄恽《燕居古道》,内有《林损辞职的真正原因》一文,亦关于该话题,但矛头直指蒋梦麟:“高仁山与一起为杀害数年以后,蒋梦麟迎娶了高仁山的遗孀陶曾谷,这在旧派旧思想的林损看来,很是不能忍受,朋友妻尚不能戏,更不用说是朋友的遗孀了。……在林损眼中,蒋陶婚姻很不道德,因此书呆气发作,在北大校园里又开骂了。这次骂的不是胡适,却是校长的蒋梦麟,据说诗作得"极为刻骨",把蒋氏骂得极为不堪,甚至辱及私德。这样一来,林损就生生把一把保护伞给骂走了,不要说胡适想拿他开刀久矣,现在蒋梦麟也想拔了眼中刺,去之而后快了。于是一年一送的聘书就没有了,林损这一次,因为得罪校长,连马裕藻也救不了他了。我想,事关蒋梦麟的声誉,即便是蔡元培也不可能再帮林损的了。”
潘猛补则从朱希祖书信里找到胡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证据。一九二年,北大一位叫孔家彰的学生,因为升学的问题对林损有意见,便写信给胡适反映,胡适把信转给负责此事的朱希祖处理。朱希祖为了说服林损,又把信转给林损看,虽然把具名的末页藏了起来,但林损还是查出告状的学生是谁,并闹到胡适那里,胡适羽翼未丰只好忍气吞声。所以,朱希祖给胡适写信,表示歉意:“今天接得你的信,知道林公铎先生因为孔家彰事闹得不休。这事多是我粗心不好,不该把孔生给你的信给林先生看。但是我的初心并不是把这封信给林先生看了,与孔生及先生为难。我因为学生中对于国文教员写匿名信的很多,凡我可以与教员说得通的,我同他面说,不把信给他看;说不通的,只好把匿名信给他看,使他警悟。孔生给你的信,我仅把一二两页给林先生看,末页具名的不给他看。不料信中有升班的事,我起初只看骂人的地方,并不看到这件事。这是我粗心不好。林先生却因这件事查出孔家彰的名姓来,又误以为此事是先生办的,或因此迁怒先生。万望先生海涵大量,勿介意为幸。至于孔生升班的事,却是一件公事,我也不能劝林先生不说。……如其该升,也不能听林先生与他为难;如不该升,也不能禁止林先生与他为难。因为林先生课程上与他有关系,不比旁人。况林先生处我已劝他勿为己甚,且对他说此事与适之先生无关。不料他愈闹愈甚,简直使我难堪,使我蒙"撩人是非"之嫌,友谊上说不过去,我也不愿再与他交涉。这事我对先生开罪之处,或有见谅之一日。对孔生我只好独负其责。先生对于孔生已遂他英语升班之愿,也不算对不住。至于其余升班的事,其中必有误会之处,也只好不管他了。” 潘猛补认为胡适与林损早结下梁子,一旦“手握尚方宝剑,必开杀戒,将林损这刺头剔除”,所以,“不必为胡适避讳而强为辨证”。
早在四十年代初胡门弟子胡不归发表《胡适之先生传》后,就引发过一番争论。胡不归认为林损在辞职事件中大失学者风度,当时舆论界对林损大起反感,而胡适的气量很大,“一笑置之”。故林损门人薛凝嵩颇为不满,两度致函胡不归质问。薛凝嵩信中说,当时天津《大公报》、北平《晨报》均刊消息,林损请辞职后,国文系学生闻讯表示挽留,何来“大起反感”。“林公铎、胡适二先生,道虽不同,其致力与中国之学则一,其致力于中国文学之主张见仁见智,各有千秋。夫学术见解,与政治主张迥不相侔,绝非标榜本户、推助波澜所能得逞。”“夫古今学术之争,不能破则不能力。孟轲斥杨墨为禽兽,庄周指仲尼为盗丘,如此谩骂,岂不十百倍于林教授之胡先生两函。”对于薛凝嵩的指摘,胡不归复函讽刺薛“如林教授化身一般”,“关于林教授,社会自有公论。我不因你谩骂,致更史实”。报人赵超构则评论胡不归这种“捧生人、贬死人”的做法 “不见得怎样合乎学者风度”。
“人生各有适,吾道竟何之”
林损辞职事件整整八十年过去了,“社会自有公论”的现实是胡适如日中天,而林损徒有狂名,只是人们谈论胡适的配角。落入胡不归之口,实乃有失公允。考量林损与胡适的关系,有必要还原当事人的说法。
林损曾两度进出北京大学。及时次是从一九一四春年至一九二六年冬,达十二年之久。先任法预科讲师,后升任教授,因军阀混战,北大经常发不出薪水,要养活一大家子的林损迫于生计,遂去东北大学执教。一九二九年秋再度进入北大,任国文系教授。胡适虽然比林损迟几年到北大,一九二六年离开后,也于一九三一年重返北大,这样一对“冤家”又聚在一起了。
《瓯风》第十三集目录
特稿
一桩公案:刘节有没有代替陈寅恪挨斗 张求会
谈谈谭其骧与刘节的交集 洪光华
专题
藏在耶鲁大学的温州老照片 端木敏静
温州掠影(选译) 孙光德 原著 陈一梁 译
记忆
我的美学之路 滕万林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记我的温一中生活 刘文起
春风风人 夏雨雨人
——追忆夏承焘老师的教育箴言 陆 坚
《乡思》伴我思父亲 俞 詠
光风霁月 古道热肠
——记浙南日报顾问、《我和温州》专栏催生者应钧先生 许岳云
独陈己见始成文
——忆胡忌先生 董 苗
琼玮先生两三事 潘一钢
绘画的记忆 金 陵
译文
谈谈中国文学 伍俶 鱼返善雄 对谈 周语 译
人物
林损胡适交恶考 方韶毅
胡公冕策反胡宗南事略 散 木
来函
有关王琎教授被害的情况 沈洪保
编后
变与不变 编 者
附:众筹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