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海洋渔盐文化、海洋贸易、造船与航海技术、海上交通、海洋主权与海战、海洋信仰及海洋民俗等方面讲述了福建的海洋文化。本书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兼顾可读性、趣味性,荟萃众美,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同时,总结了福建海洋文化的五大基本体征:一是妈祖海神决定了中华海洋文明的和平发展特质;二是海洋文化决定了闽人出洋打拼的行为方式;三是闽文化成为可转换的经济资本;四是闽方言既体现了海洋文化的区域个性,又是海洋文化传播的载体;五是谋求海权、实践传统海洋文明的现代转型。
面向太平洋的中国沿海区域,有的海洋文化传统,不同区域又有各自的特色,在现实中仍发挥积极的作用。著名文化学家罗迈德•威廉姆斯说过:“文化研究精彩的片段,将不再是回溯古老洞穴的火把,而是照亮未来选择的光柱。”研究璀璨的海洋文化,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过去,而应该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让海洋文化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深入挖掘我国海洋文化中的亮点,梳理我国海洋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把构建海洋强国与弘扬海洋文化结合起来,把增强全民海洋意识与爱护生态环境、拓展发展空间结合起来,对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为进一步开展海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基础。
中华民族是人类海洋文明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踏波听涛、扬帆牧海的中华先民,创造了悠久的、凝注民族血脉精神的中国海洋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段内,对整个人类社会 海洋文明的示范与引领意义都是巨大的。
本套丛书既考虑到了目前中国沿海省市地区的现行行政区划,也考虑到了不同地区在历史文化进程与地理关系上形成的联系与差异。希望丛书的出版,能唤起更多读者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关注与研究。
及时章 “闽在海中”与中国具海洋个性的族群 自然环境与闽人的海洋文化性格 族群个性与福建区域文化的海洋性特征 历史进程彰显福建人的海洋个性 福建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福建人如何经略海洋 沿海的古人类与海洋文化遗迹 沿海地区历史发展轨迹 沿海各地的历史沿革 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 海岸奇葩:沿海经济特区、开发区与综合实验区 数字海洋与海洋文化 第三章 渔盐之利与海上生活 海洋渔业概况 渔业生产的历史沿革 特色海产品 海上人家的生活探秘 第四章 “没有帝国”的海洋商人 海洋商帮浮出历史地表 元代海洋商帮走向鼎盛 明代福建海商在困境中艰难生存 清代福建海商的移民与夹缝中的商贸活动 民国时期的福建海商 改革开放后的福建海商 第五章 “中国第五大发明”——传统造船与航海技术 造船的历史 福建处造船技术对造船史的意义 中国航海术与其他国家的交流 第六章 “海上瓷器之路”是如何炼成的 福建海上交通的历程 远古至唐代的福建海上交通 宋元时期福建的海上交通与对外交往 明清时期的福建海上交通 近代以来福建的海上交通与海洋文明的拓展 第七章 闽人捍卫海疆 海洋主权与海战 造船技术与海战的关系 郑氏集团与欧洲尔印度公司的海战 马江海战 马尾船政海军世家 第八章 以妈祖为中心的海神大家族 海洋与民间信仰 海神信仰与发展 妈祖信仰及其发展 宗教遗址与建筑 第九章 探秘福建滨海民俗 滨海生产习俗 渔家生活习俗 滨海民间节庆 延伸阅读
元代统一国家以后,经商的风气席卷全国,下至平民百姓上到达官贵人都争相从事商业活动,甚至皇室贵族也将钱物交由商人经营。“重商主义”的浪潮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思想,农本商末的思想在元代被颠覆,商人获得了较高的地位。
元政府的宽松政策,使福建人民参与海外贸易的热情越发高涨。“舍本农、趋商贾”“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利淮西头”,人们宁愿不做官也要做一获利丰厚的商人。当时沿海地区各官僚“行省官人每,行泉府司官人每,市舶司官人每,不拣什么官人每,权豪富户每,”或“自己的船只做买卖去呵”,或“ 勒令舶商户计稍带本钱下番”,从事海外贸易甚为普遍。海上贸易也成为元朝财政的主要来源。
元代是中国对外贸易和商业气氛最为活跃的时代,根本在于元朝统治者对商业的重视。其一,与宋时统治者“以补国用”的态度截然不同,元朝统治者鼓励海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获得更多的物产。在此心理基础上,元官方不断派遣使者到海外获取这些物品。1270年,元军尚未下江南,元世祖就派遣使臣“ 持金十万两”“市药狮子国”,其后又“每岁下番使臣,进贡希奇物货”。1320年,“遣马扎蛮等使占城、占腊、龙牙门、索驯象”。元朝统治者热衷于海上舶来品,希望保持一条顺畅的通道,以进行奢侈品流通,派出的使臣交驰穿梭于海上,足迹遍及海外诸国,甚至远达东非和北非,航海贸易之盛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其二,蒙古入主中原之后,更加重视商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商人处于四民之末的思维定势,商人受到前所未有的尊敬。当时政府禁止北方人民迁居南方,却允许商人南下贸易,南方人也可以到京师贸易。政府还下令鼓励商业发展,禁止沿途官司刁难,要求在商旅往来的要道及旅馆驻扎骑步兵,检查登记,确保旅客安全。为吸引外国商人积极到元经商,忽必烈曾诰谕海外诸国:“诚能来朝,朕将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在元朝对商业如此重视的氛围下,福建的地位由此在中国版图上进一步得到凸显。至1278年,设立福建行省,这对福建海洋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福建海洋商帮由此在元朝走向鼎盛,参与贸易航船的规模和数量远远超过两宋时期,大批闽人远赴海外或经商或定居或游历,把中国物产和文化带到各地,对当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可 波罗谈到福州和泉州时说,当地的土特产品和进口商统治者积极推行鼓励开荒,福建的耕地面积和产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需求,福建人民引进了占城稻、经济作物,其中棉花、甘蔗、茶叶和水果都是全国闻名的产品,并通过水运或陆运,贩销全国各地。商业活动也促进了福建海商的成熟,出现了实力强大甚至影响到改朝换代的官商合一的海商。元代统一国家以后,经商的风气席卷全国,下至平民百姓上到达官贵人都争相从事商业活动,甚至皇室贵族也将钱物交由商人经营。“重商主义”的浪潮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思想,农本商末的思想在元代被颠覆,商人获得了较高的地位。
元政府的宽松政策,使福建人民参与海外贸易的热情越发高涨。“舍本农、趋商贾”“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利淮西头”,人们宁愿不做官也要做一获利丰厚的商人。当时沿海地区各官僚“行省官人每,行泉府司官人每,市舶司官人每,不拣什么官人每,权豪富户每,”或“自己的船只做买卖去呵”,或“ 勒令舶商户计稍带本钱下番”,从事海外贸易甚为普遍。海上贸易也成为元朝财政的主要来源。
元代是中国对外贸易和商业气氛最为活跃的时代,根本在于元朝统治者对商业的重视。其一,与宋时统治者“以补国用”的态度截然不同,元朝统治者鼓励海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获得更多的物产。在此心理基础上,元官方不断派遣使者到海外获取这些物品。1270年,元军尚未下江南,元世祖就派遣使臣“ 持金十万两”“市药狮子国”,其后又“每岁下番使臣,进贡希奇物货”。1320年,“遣马扎蛮等使占城、占腊、龙牙门、索驯象”。元朝统治者热衷于海上舶来品,希望保持一条顺畅的通道,以进行奢侈品流通,派出的使臣交驰穿梭于海上,足迹遍及海外诸国,甚至远达东非和北非,航海贸易之盛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其二,蒙古入主中原之后,更加重视商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商人处于四民之末的思维定势,商人受到前所未有的尊敬。当时政府禁止北方人民迁居南方,却允许商人南下贸易,南方人也可以到京师贸易。政府还下令鼓励商业发展,禁止沿途官司刁难,要求在商旅往来的要道及旅馆驻扎骑步兵,检查登记,确保旅客安全。为吸引外国商人积极到元经商,忽必烈曾诰谕海外诸国:“诚能来朝,朕将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在元朝对商业如此重视的氛围下,福建的地位由此在中国版图上进一步得到凸显。至1278年,设立福建行省,这对福建海洋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福建海洋商帮由此在元朝走向鼎盛,参与贸易航船的规模和数量远远超过两宋时期,大批闽人远赴海外或经商或定居或游历,把中国物产和文化带到各地,对当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可 波罗谈到福州和泉州时说,当地的土特产品和进口商统治者积极推行鼓励开荒,福建的耕地面积和产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需求,福建人民引进了占城稻、经济作物,其中棉花、甘蔗、茶叶和水果都是全国闻名的产品,并通过水运或陆运,贩销全国各地。商业活动也促进了福建海商的成熟,出现了实力强大甚至影响到改朝换代的官商合一的海商。
因而,元代福建海外贸易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大发展。统治者重视造船技术发展,福建的造船、航海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宋代,较大商船载货5000石,舱内货物交相叠放,“无少隙处”,客商在船上十分拥挤,到了元代,载货9000石的船已很平常。
泉州商船以良好的载重和远航、续航性能,成为商人争相乘坐的船舶,在今越南沿海,南洋诸岛,印度东、西海岸,乃至波斯湾等地,甚至非洲东南海域都有福建船舶活动的影子,元代的四桅远洋海船居于世界首位。《岛夷志略》记载了元代海上航运的情景:“中国之外,四海维之,海外夷国以万计,唯北海以风恶不可入,东西南数千万里,皆得梯航以达其道路,象胥(翻译)以译其语言。惟有圣人在乎位,则相率而效朝贡互市。虽天地穷发不毛之地,无不可通之理焉。” 统治者征服了四夷,同时获得他们对帝国繁华的崇拜与向往,异国商人也纷至沓来。元朝商人通过海、陆与亚洲、非洲、欧洲和阿拉伯各国进行国际贸易往来,尤其以泉州、广州与波斯湾之间的商船往返极为频繁,海上贸易异常活跃。伊本 白图泰等笔下的泉州是当时世界上较大的港口城市,他说他看到刺桐港内停泊着大船约百艘,小船多得无数。而福州作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北人口来往频繁,马可 波罗描述说:“此城建造了不少船舶,载着货物一尤其是糖,在河上行驶。也有从印度来的商船,经常往于此地与半岛之间。商贩带来了珍珠、宝石、香料进行贩卖,生意兴隆。” P119-120
“中国海洋文化丛书” 是目前我国出版的及时部大型海洋文化系列丛书,首次较为系统、深入地挖掘了我国沿海各地海洋文化中的亮点,展示我国沿海各地海洋事业发展、海洋历史沿革、海洋文学艺术、海洋风俗民情和沿海名胜风光,系统梳理了我国海洋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是我国海洋文化区域性研究丰硕成果的集中展示。
“中国海洋文化丛书”凝聚了国内200 余位历史文化专家、学者的心血和智慧,共分14 卷:《辽宁卷》《河北卷》《天津卷》《山东卷》《江苏卷》《上海卷》《浙江卷》《福建卷》《广东卷》《广西卷》《海南卷》《香港卷》《澳门卷》和《台湾卷》。丛书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兼顾可读性,荟萃众美,图文并茂,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