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猎奇,不是揭秘,让过去用它自己的声音来诉说;寓褒贬,别善恶,历史是好的教科书!黄纯艳编著的《细说唐太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科学的举证,把唐太宗李世民这个历史上众说纷纭的皇帝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他的是非功过——本书为您一一呈现。
全书既有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又有颇具见识的评点。
黄纯艳,男,土家族,湖南永顺人,1967年7月生,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和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2006年2月—7月任韩国国立汉城大学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宋史和中国经济史,出版专著《宋代海外贸易》、《宋代茶法研究》、《高丽史史籍概要》、《高丽大觉国师文集》(点校),合著《中国古代专卖制度与商品经济》,译著《追寻现代中国:1600—1912年的中国历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曾应邀赴日本、韩国、中国台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做学术交流。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等多项研究项目。曾获上海市曙光学者等称号。
总序 前言 一 家世和时代 二 太原起兵 三 进军长安 四 西秦霸王薛举 五 定杨可汗刘武周 六 瓦岗寨主李密 七 郑王王世充 八 夏王窦建德 九 旁落的大功:平定南方 一○ 李建成和李元吉 一一 玄武门之变 一二 裴寂和刘文静 一三 房玄龄和杜如晦 一四 文学馆十八学士(上) 一五 文学馆十八学士(下) 一六 秦叔宝和尉迟敬德 一七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上) 一八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下) 一九 诤臣魏徵 二○ 以史为鉴 二一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二二 舍短取长的用人之道 二三 《氏族志》 二四 平突厥 二五 征高丽 二六 天可汗 二七 文成公文 二八 贞观之治 二九 太子废立 三○ 唐太宗的后妃们 三一 唐太宗的文才 三二 抑佛崇道 三三 唐僧玄奘 三四 晚年的懈怠 三五 归葬昭陵
在太原的时候,刘文静、唐俭等人都提出过西进关中的战略想法,尤以唐俭提得最为具体。唐俭与李世民是好朋友,当时也与李世民一起在太原。他向李渊提出了"外结豪杰,北和突厥,东平燕赵,西进关中"的计划。这与李渊的想法不谋而合。李渊招豪杰、和突厥、平历山飞等都体现了这一计划。
进军关中的意义李渊看得很清楚,一是关中辽阔富饶,地势险要,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二是长安是首都,占领长安将产生巨大的政治影响;三是当时关中没有强大的势力。
虽然李渊扛着的仍然是"尊隋"的大旗,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坐镇长安的代王杨侑知道李渊并非真的要保自己做太平皇帝,李渊只是把拥立自己作为进取关中的幌子。
代王于是派遣兽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守霍邑(今山西霍县),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率精兵数万人守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周围各郡皆听二将节制。宋老生和屈突通都是有名的骁将。屈突通曾经打败杨玄感,以善于用兵知名。他与弟弟屈突盖都以执法严厉著称,为人所忌惮,民问有谚语说:"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宋老生多次镇压叛乱,从无敌手。
两人并没把李渊三万人马放在眼中。
李渊大军进至距霍邑五十余里的贾胡堡时正值秋雨绵绵,道路泥泞,这样的天气对于进攻的一方极为不利,加之粮运未能及时跟上,于是李渊下令在贾胡堡扎下大营。贾胡堡西临汾水,东靠霍太山,形势险要,宋老生居然没有派兵扼守,把这一险要之地拱手留给了李渊。李渊一面恃险与宋老生对峙,一面命沈叔安、崔善为等率老弱赢兵回太原运粮,等待天气好转,再与宋老生开战。
正在这时,又传来了刘武周勾结突厥南犯,乘虚袭击太原的消息。李渊召集文武官员商议。在前有隋军,后有突厥,天气恶劣,粮食匮乏的形势下,李渊的阵营里及时次出现了意见分歧。
裴寂率先打起了退堂鼓。他说,大军已陷人宋老生和突厥的夹击,东边的李密又诡诈狂妄,太原是大军的根本,义军的家属都在那里,不如回救根本,再从长计议。李建成和李世民则不同意撤退。他们详细分析了各方的情况:刘武周沉醉于自己的天子梦,突厥不讲信用,惟利是图,二者不会构成大患;而李密眷恋河南的粮仓,鼠目寸光;宋老生轻敌急躁,打败他并不困难。他们认为,如果仓促退军,必然引起恐慌和变故。到那时候,突厥、刘武周阻于前,宋老生、屈突通追于尾,就进退维谷了,而且现在遍野的作物即将成熟,还担心人马没有粮食吗。李渊听了两个儿子的长论,明确地表示支持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意见。
史书中还有一说,李渊听了两方的意见,赞同裴寂的分析,执意要班师回太原。李世民规劝无效,在父亲的帐篷外面嚎啕大哭,声音传到帐内,李渊把他叫进去,问他为什么哭。李世民回答说:"今大军向前则胜利在握,后退则必作鸟兽散。我想到士众散伙于前,敌人追击于后,难逃一死的命运,所以心里悲痛。"李渊幡然醒悟,才打消了退却的念头。这种说法与过分夸大李世民在太原起兵中的作用一样,是唐太宗即位后,为了说明他以次子登大宝的合理性,由史官画蛇添足的结果。
以李渊的才略,应该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
不久太原的粮食运到。进人八月,淅淅的秋雨也停了。雨停的次日,李渊就催促将士们晾晒行装,第三天便挥师向霍邑进发。在贾胡堡驻扎期间,就有一位老者不期而至,向李渊献了一条从小路袭击霍邑的妙计。战前,李渊与李建成、李世民商定了用激将法把宋老生引出城来消灭的战术。
李渊大军根据老者的指引,借助山势的掩护,抄小路突然出现在霍邑城下。宋老生根本来不及设伏布兵。李建成和李世民各率数十名骑兵,向城中骂阵挑战。李渊指挥军队逼近城下安置大营,以示对宋老生的蔑视。宋老生在城上见了,果然气得马上出城迎战。李渊从正面迎击,且战且退,将宋老生引离城门。
李建成和李世民乘机率骑兵插人敌后,控制了城东门和南门。
这时李渊军突然猛烈反攻,隋军大乱,丢盔弃甲,想逃回城中,但已没有了归路。宋老生也只好抓住城上放下的绳子攀爬而上,被一个叫卢君谔的军头追及,跃起斩杀。这次战斗中李渊军士气高昂,但是战斗也异常惨烈。方圆数里的战场上血流满地,尸首枕藉。战斗从早上打到夕阳西下,李渊见士气不减,遂下令登城。当时李渊军队攻城器具尚不完备,将士凭着旺盛的斗志肉搏而上,一举拿下了霍邑。战斗结束后,李渊巡视战场,满目狼藉,也不由心中怆然。
P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