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50个教育法图书
人气:91

50个教育法

"斯坦福?是那所比哈佛,美国录取率低的大学吗?" "把家里的三兄家庭弟全都送进了斯坦福,真厉害!" "怎么做到的?秘诀是什么呢?" 自己获得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的陈美龄,在不断碰到诸如此类的疑问后,索性著书...
  • 所属分类:图书 >亲子/家教>成功案例  
  • 作者:[陈美龄|译者]:[陈怡萍]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42656704
  •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9
  • 印刷时间:2016-09-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281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斯坦福?是那所比哈佛,美国录取率低的大学吗?" "把家里的三兄家庭弟全都送进了斯坦福,真厉害!" "怎么做到的?秘诀是什么呢?" 自己获得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的陈美龄,在不断碰到诸如此类的疑问后,索性著书立说公开自己的五十个教育方法。 以歌手身份出道的陈美龄,从小被父亲教育"知识才是旁人无法夺走的财富",她凭借自己的实力,先后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儿童心理学专业文凭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学博士学位。她的三个儿子相继被斯坦福大学录取。 夫妻之间怎么确定教育方针,要不要斥责孩子,该如何表扬孩子;孩子成长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小到要不要上学校,怎么陪孩子度过青春期,大到怎么培养孩子爱的能力,每一条都是陈美龄的现身说法、经验之谈。 看看陈美龄的建议:表扬孩子的时不可以说谎,明明字写得不好看却对孩子说"写得真漂亮啊",这样孩子无法对自己正确评价;要不断鼓励,直到做到那个标准;无论如何不能进行体罚,那是差劲的教育方式;家里的基本规则就是"不说谎";孩子提问的时候自己在做饭,就关掉炉火,回答完问题再继续;并不是"做到了就是好孩子",而是"努力过了就是好孩子",孩子的价值不会因为他会干什么、不会干什么而有任何改变…… 陈美龄用50条教育大法,细致讲解:身为家长的8个觉悟;教育的11个目标;培养好学孩子的9个方法;想要赋予孩子的15种力量;应对青春期孩子的6个提示。 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善感和尊重孩子的而母亲,她全程陪伴孩子的成长,当她发现原来误解了孩子的想法,错过了孩子的需要时,会义无反顾地表示嘉许,甚至道歉! 陈美龄著的《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是现代版的《爱的教育》,充满欢笑、泪水、机智和爱。对于为人父母者,尤具参考价值。"斯坦福?是那所了哈佛,美国录取率低的大学吗?""把家里的三兄家庭弟全都送进了斯坦福,真厉害!""怎么做到的?秘诀是什么呢?" 自己获得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的陈美龄,在不断碰到诸如此类的疑问后,索性著书立说公开自己的五十个教育方法。以歌手身份出道的陈美龄,从小被父亲教育"知识才是旁人无法夺走的财富",她凭借自己的实力,先后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儿童心理学专业文凭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学博士学位。她的三个儿子相继被斯坦福大学录取。夫妻之间怎么确定教育方针,要不要斥责孩子,该如何表扬孩子;孩子成长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小到要不要上学校,怎么陪孩子度过青春期,大到怎么培养孩子爱的能力,每一条都是陈美龄的现身说法、经验之谈。看看陈美龄的建议:表扬孩子的时候不能说谎,明明字写得不好看却对孩子说"写得真漂亮啊",这样孩子无法对自己正确评价;要不断鼓励,直到做到那个标准;无论如何不能进行体罚,那是差劲的教育方式;家里的基本规则就是"不说谎";孩子提问的时候自己在做饭,就关掉炉火,回答完问题再继续;并不是"做到了就是好孩子",而是"努力过了就是好孩子",孩子的价值不会因为他会干什么、不会干什么而有任何改变……陈美龄用50条教育大法,细致讲解:身为家长的8个觉悟;教育的11个目标;培养好学孩子的9个方法;想要赋予孩子的15种力量;应对青春期孩子的6个提示。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善感和尊重孩子的而母亲,她全程陪伴孩子的成长,当她发现原来误解了孩子的想法,错过了孩子的需要时,会义无反顾地表示嘉许,甚至道歉!本书是现代版的《爱的教育》,充满欢笑、泪水、机智和爱。对于为人父母者,尤具参考价值。

目录

作为父母的八个觉悟

1)「教育妈妈」之宣言

2)夫妇一起决定教育的方针

3)父母负起所有教育责任

4)给予无限的爱

5)以孩子为优先

6)以不骂,以适当的称赞来养育

7)不可体罚

8)父母为孩子的保护者、不只为友

第二章 十一个教育目标:让孩子成为一个好人

9)培育有梦想和大志的孩子

10) 培育有自尊的孩子

11)培育有広阔胸襟的孩子

12)培养能发展自己才能的孩子

13)培养能「忘我」的孩子

14)培养能感恩的孩子

15)培养不被金钱支配的孩子

16)培养有勇气突出自己的孩子

17)培养不惧失败的孩子

18)培养选择困难的路的孩子

19)培养有报恩之心的孩子

第三章 十六个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能力的教育法方法

20)头脑能力

21)读解能力

22)集中力

23)想象力

24) 理解世界的能力

25) 吸收知识的能力

26)健身、健心能力

27)判断力

28)发问能力

29)倾听及叙述意见能力

30)注意能力

31) 懂得欣赏幽默的能力

32)自制能力

33)临机应变能力

34)疑问能力

第四章 九个让孩子能有好成绩的教育方法

35) 让孩子明白上学的目的

36) 模棱两可的学习方法痛苦

37) 小学时伴孩子一起做功课

38) 鼓励孩子发挥强项、弱项也会进歩

39) 得到好分数的方法

40) 让孩子爱上学习和做测验

41) 必须学习英语

42) 音乐、艺术及运动让孩子成为一个和充实的人

43) 教孩子精通网世界

第五章 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44) 让孩子明白荷尔蒙的组成

45) 帮助孩子建立身份的认同

46) 教导孩子不要有歧视之心

47) 恋爱是成长必经之路

48) 和孩子讨论困扰他的各种哲学性难题

49) 不要让亲子之间的争持不下的意见延续

第六章 往斯坦福大学之路

50) 不要因为昂贵的学费而放弃

附录:斯坦福大学的入学申请书

序言

章 身为家长的8个觉悟

1 "教育妈妈"宣言

2 夫妻之间确定好教育方针

3 家长承担教育的全部责任

4 倾注无限的爱

5 记住,永远以孩子优先

6 不叱责,尝试适当表扬

7 禁止体罚

8 不要期望如朋友般的亲子关系

第二章 教育的11个目标希望孩子具备这些素质

9 拥有梦想

10 能自我肯定

11 内心从容

12 能发展自我才能

13 懂得"忘我"

14 有颗感恩的心

15 不被金钱控制

16 有"出头"的勇气

17 不惧怕失败

18 选择难走的路

19 懂得报恩

第三章 想要赋予孩子的15种力量同样有助于学习

20 脑力

21 阅读理解能力

22 集中力

23 想象力

24 跨国界理解力

25 学习能力

26 健身·强心力

27 判断力

28 提问能力

29 倾听、陈述意见的能力

30 觉察力

31 笑的能力

32 自制力

33 随机应变能力

34 质疑能力

第四章 培养好学孩子的9个方法

35 给孩子说明上学的理由

36 "上下够不着"是辛苦

37 陪孩子做作业,直到上初中为止

38 拓展擅长的,就能提高不擅长的

39 如何取得好成绩

40 让孩子喜欢上考试和学习

41 英语必须会

42 以音乐、艺术和运动完善人性

43 熟练运用互联网

第五章 应对青春期孩子的6个提示

44 使孩子理解荷尔蒙的构造

45 确认自我身份

46 无差别歧视之心

47 恋爱是重要的人生经验

48 共同讨论人生哲学难题

49 吵架后,始终要直面交流

第六章 往斯坦福大学的道路

50 不要因为学费问题而放弃

斯坦福大学的申请书

后记我的三个儿子

在线预览

序言 二〇一五年,我的三儿子被斯坦福大学录取,正式入学了。"斯坦福?是那所了哈佛,美国竞争度高、录取率低的大学吗?""把家里的三兄弟全都送进了斯坦福,真厉害!""怎么做到的?秘诀是什么呢?"诸如此类的疑问向我集中而来。这不是可以简单解释清楚的。水滴石穿,并非一二日之事。美国的大学不会以笔试作为统一入学测验。不会像日本一样,出现依靠笔试成绩打出"逆转本垒打"的状况。在美国大学中,重视的是申请书和论文内容,并非入学考试本身。而且,除了会看在大部分英语圈应用的大学升学适应性测验(即SAT或ACT)成绩,还会考查该学生初中到高中四年间的成绩。外语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领导力,社会贡献度,未来潜力,毕业时负责教师的评价,以及获奖情况等等方面,也将一并作为选拔参考。成绩要,那是当然的。除此以外,至今完成了什么样的事情,今后是否有达成什么目标的可能性,这两点很关键。也就是说,大学通过统览一个孩子的整个人生,决定其是否可以入学。因此,想要把自家孩子送进大学的家长们,在平时就要注意充实孩子的生活,大限度拓展可能性,必须把孩子培养成一名不仅学习,又有能力和个性魅力的人。否则,不管怎样都无法考入大学。说真的,其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我在日本的母校是上智大学。在上智大学的心理学院社会儿童心理学系待了两年后,转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继续修学分,直到毕业。这两所大学都是很棒的学校。但仅从世界排名来比较的话,和斯坦福大学这样的世界名门之间,差距可就大了。对于曾经的我来说,斯坦福也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向往。而在一九八九年,某次因缘际会使一切发生了改变。事情的开端,得从我生完胎,带着大儿子返回职场所引发的"Agnes带子争论"说起。"Agnes争论"(编者注),作为一场围绕女性的争论,从一九八七年起整整持续了两年,成为了当时的社会性话题。这件事被刊载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上,引起了斯坦福大学教育经济学者迈拉·斯特罗伯(Myra H. Strober)博士的注意。"请务必和我见个面。"他通过我们共同的朋友,向我发出了邀请。当时,已经身为日本大学讲师的我,正好收到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的委托,希望我过去做特别讲座。配合讲座日程往美国后,我顺道拜访了斯坦福大学,与斯特罗伯博士会面。对于那时所见的斯坦福,我一见钟情。宽敞的校园里到处是西班牙风格的建筑和椰子树。蔚蓝天空下,学生们作凉拖配短裤的打扮。在气氛如此自由,充满欢颜的地方,我感受到了未来的气息。斯特罗伯博士建议我进入研究生院,从经济学角度分析"Agnes争论",以此为课题做研究。但我当时已经有孩子了,是否真的要留学,迷茫。丈夫眼见我苦恼的样子,在背后给予了支持鼓励。而我自己,也涌现出了"想要学习掌握多知识!"的意愿。为了入学考试,我写了论文,还通过了进入研究生院必需的考试(GRE)。一九八九年,正式进入斯坦福大学进修教育学博士课程。我就是这样开始一边带孩子一边留学的。与之前预想的一样,大学向我展现了宏伟梦想的蓝图。苦苦挣扎于难度颇高的课程中的我,受到了来自朋友和教授们的热心帮助。之后过了五年。一九九四年,我完成了毕业论文,在斯坦福大学被授予教育学博士称号(Ph.D),顺利毕业。这期间二儿子出生,我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看着在学校里玩耍的儿子们,渐渐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要是有孩子们也能在这所大学里学习,那该多好啊。"当然啦,那时候还只是如梦幻般遥不可及。 斯坦福大学里有一块区域,事实上就是如今美国IT技术革新的圣地——硅谷的发祥地。如今的硅谷,林立着谷歌、雅虎、脸书和苹果等信息社会的公司。街道上全是年轻创业家,将要创造下一个时代的精英们聚集于此。斯坦福大学,以此地为中心,不断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的人才。我一直坚信,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我的儿子一定能成为走遍世界都有用武之地的人。在日本,当然也有很多的大学。但是,如斯坦福大学一样的美国大学,无论人才还是财力都有优势。儿子们如果能在那样良好的环境中,与高水平的人们并肩学习,由此得到的收获不可估量。若是只在日本学习,也许根本无法着眼于世界。想要让孩子们多了解这个世界真正的广阔和精彩,这种想法特别强烈。 我们家夫妇俩都要工作,时间不够用的前提下还要照顾孩子,总之辛苦。光是保护好孩子,健康平安地养育起来,就已经很困难了。真的可以把他们送进美国大学吗?孩子尚且年幼时,我没有任何把握。但在我头脑深处,一直都有想把孩子们培养成世界性人才的观念,也抱有一种"不想落后于时代"的危机感。为此,作为父母不想有任何后悔,决定每天都要做好所有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那以后,大部分时间我都尽量与孩子们一同度过。其间,运用了我在多伦多大学掌握的儿童心理学技巧,以及在斯坦福大学教育学系做研究的教育理论。然后再补充上我自己的理解和来自我父母的教诲,创造出了"Agnes式教育法"。这既是每天的挑战,也是一种乐趣。丈夫也和我一起,把大部分时间抽出来留给孩子。如此不惜一切一路走来,终于实现了三个儿子全部考入斯坦福大学的愿望。当收到三儿子合格的消息时,我简直欣喜若狂。哭了!笑了!高呼庆祝!还和周围的人拥抱在一起。真的感觉如同发生了奇迹一般。不断地无数次在心里默念"感谢!感恩!""努力有了价值!所有的一切都得到了回报!" 那份喜悦,不仅仅是因为合格录取这件事本身。无论出身于多有名的大学,都无法保障今后的人生。这个世界,决不能小看。美国难考的斯坦福大学认可了我的儿子们。能够通过其严格的入学选拔标准,也就说明我的儿子们付出了努力并有所成长。我只是为这一点而开心。是一种作为家长的自豪感。"三个人都进了斯坦福?不可思议啊!""有进行过什么特别的教育吗?"当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我只是回应:"不不,很普通啦。"因为我从来没和别人比较过,所以不知道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不是很特别。而且育儿这件事,根据孩子和家庭情况不同,适宜的方法当然也不一样。因此我不清楚我的教育法是否适合所有人。甚至可以说,我的方法很特殊,并不普遍适用。但即便如此,仍然有许多人向我表示想要了解一下"Agnes式教育法"。既然这样,就算是为了孙子也好,不如就把自己的育儿方法中大大小小的"招数",以及亲自实践过的教育法都写下来好了。 这本书里所写的我个人的育儿、教育法,并不是为了使孩子考取世界大学的所需技能。倒不如应该说是以培养世界通用、活跃于舞台的年轻人为目标而撰写的参考书吧。我认为,未来的教育,如果不与标准接轨,那么孩子们别说在世界舞台了,就连在日本也无法大显身手。作为"育儿启示录"的这本书,如果能对想要进行育儿教育的您有所参考,我将甚感荣幸。您的孩子也一定会有自信,怀揣远大梦想,积极迎接挑战,成长为对世界有所贡献的年轻人。 希望担负着世界未来重任的孩子们,哪怕一人也好,有多的孩子可以健康地长大!若此书能助您一臂之力,于我亦是无上之幸。 编者注 "Agnes争论":一九八七年刚生完长子的作者本人,带着婴儿去到电视台录制现场一事被媒体报道。围绕此事是非与否,在各种媒介上引发了争论。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