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汀是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川籍作家。吴福辉编著的《沙汀画传》将沙汀的生平和创作分为“启蒙与择路”、“作为文学新人”、“淘金者的旅程”、“魂归红石滩”四个时期,从沙汀的成长环境和独特的人生经历中,揭示出其文化性格和创作特色的形成轨迹。《沙汀画传》中还收录了沙汀生平活动和作品著述图片100余幅。
沙汀是一个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的作品主要以四川乡镇为故事背景,采用冷峻、客观、暴露、讽刺手法和含蓄深沉的艺术气质描写现实社会。细致刻划人物的典型细节,绘出一幅幅富有社会风习的画面。他的小说以极强的幽默感和浓烈的地方色彩著称。
吴福辉编著的《沙汀画传》将沙汀的生平和创作分为“启蒙与择路”、“作为文学新人”、“淘金者的旅程”、“魂归红石滩”四个时期,从沙汀的成长环境和独特的人生经历中,揭示出其文化性格和创作特色的形成轨迹。
吴福辉(1939- ),浙江镇海县人(今宁波市江北区)。生于江南上海,长于关外辽宁。1959年始在鞍山任中学教员。1978年人北京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师从王瑶、严家炎先生。1981年毕业,即参与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备。1985年后于万寿寺老馆期间,历任研究室主任、副馆长。2000年完成转移芍药居新馆工作。曾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治中国现代文学史,专攻1930年代文学、现代市民文学和京海派文学,偶涉学术散文。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沙汀传》、《带着枷锁的笑》、《且换一种眼光》、《游走双城》、《深化中的变异》、《多棱镜下》等。
及时章 启蒙与择路
1.古镇、茶馆、袍哥
2.从家塾到省一师
3.政治途中罗曼史
第二章 作为文学新人
1.沙汀这样诞生
2.左联内外
3.寻回那片乡土
第三章 淘金者的旅程
1.后方救亡行
2.山城的日子
3.引向巅峰
4.生死飘泊
第四章 魂归红石滩
1.岁月不平静
2.“”囚徒
3.返乡之路
附录一 沙汀生平大事记
附录二 沙汀主要作品目录
10月,邵子南到成都专程来接他,他只好将全家迁移。在山城,大家都亲切接待他,好像事先商量好似的,谁也不曾批评他的无组织行为。因为事先确定了西南文联和重庆市文联是一套办事机构,所以市委宣传部长任白戈兼了文联主任,沙汀是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这正是再合适不过的搭档,而且艾芜已经在市文联里。同这两个朋友合作是令人愉快的。
1951年我从川西文联调西南文联,又与沙老在一起。机关在新民街离“解放碑”不远的一座院子里,原是军阀的洋房,石头铺地,正中一幢三层楼房,旁边一个相连的院子还有座小三层楼。沙汀一家便住在这小三层的二楼,一大一小两间屋。沙汀夫妇住小屋,他岳母领着三个孩子住大间,只杨礼不在身边,刚宜四岁,有个吴嫂管家。
沙汀一直瘦削,嗓门很大,容易激动,吵架没心,人是正直的,毫不虚伪。四川人爱发急,爱摆龙门阵,幽默,他都具备。他对解放后的新鲜东西不能一下子接受,自己开伙,不吃食堂,对机关生活也不适应,总提出要去农村访问。
他开始解放后最初的创作。《到朝鲜前线去》《控诉》《母亲》都是反映现实的,视点换成了城市,他不十分习惯。成渝铁路的修建是一件轰动全川、全国的大事,重庆市文工团的石玺在创作一部多幕话剧《四十年的愿望》,他参与了修改、定稿工作。文化部很重视这部作品,曾调到北京的戏剧研究所由洪深指导加工。为了剧本没有正面反映部队对修筑成渝路的贡献,激烈地发过脾气。1952年9月正式上演了,但随后也就收了摊子。
从去年5月全国讨论《武训传》,年末展开文艺界整风学习以来,“检查”不断,他的创作自信已经不那么牢固。他想起去年10月纪念鲁迅诞生七十周年时写过的文章。用检讨的姿态谈过去的创作“暴露过多、光明太少”的毛病。可面对刚刚“”后的农民,发现自己的思想调整远没有完成。他不知道光明的颜料应如何调制,如何涂抹。他还不习惯表现新时代。
这段时间他在思考他过去作品的全部价值。为了《淘金记》的重版,他与文艺处的严文井交换意见,这位鲁艺的同事请示过胡乔木,作了肯定的答复。是从过去走向未来,还是一切另起炉灶,他想利用到北京准备出国的这次机会,找些老朋友谈谈。
在北京他住在东总布胡同文协院里,他去看望全国文联的周扬、文协的丁玲两个负责人。周扬很忙,劝他不必紧张,因为访问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会有复杂的情况。何其芳从颐和园附近的高级党校跑到东单来看他,语言的洪流一淌出来,容不得别人插嘴。何其芳大讲在河北平山的见闻,描述他未来的“”长篇小说。以后的事实证明,他的热情也不能化为文字。等沙汀去党校回访,其芳给了他一份关于中国文学的发言稿,原是他自己准备的,在国外没讲成,他就不要分文地“卖”给了老朋友。沙汀在柏林果然派上了用场。
他到去与严文井叙旧,却意外碰到了赵树理。赵树理的“小二黑”、“李有才”这时走遍全国。赵住在文艺处,正集中阅读苏联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学作品。沙汀好奇地瞄着这位鼎鼎大名的人物,穿一件短袄,下面也不像是制服裤,没有一丝解放区干部气。赵的左手臂不知怎么出了毛病,用根绷带吊起。他很自然地问起伤情,不料,赵树理立即口念锣鼓,边唱边舞,当着及时次见面的客人演起山西上党梆子来了。这真让他吃惊。他不熟悉梆子,北音的苍凉比起川戏的高腔自然更古朴、深厚。他的注意力被眼前这位“民间艺人”的表演吸引住了。几句唱过,赵树理报了一折戏文的名字,好像叫《三卖武》,然后便说自己受伤就如同这出戏中的一个角色一样。P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