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可证明安全性的发展历史及研究成果。全书共5章,第1章介绍可证明安全性涉及的数学知识和基本工具,第2章介绍语义安全的公钥密码体制的定义,第3章介绍几类常用的语义安全的公钥机密体制,第4章介绍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第5章介绍基于属性的密码体制。本书取材新颖,结构合理,不仅包括可证明安全性的基础理论和实用算法,同时也涵盖了可证明安全性的密码学的研究成果,力求使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工程、密码学和信息对抗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高年级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通信工程师和计算机网络工程师的参考读物。
本书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共同指导,符合《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本书介绍可证明安全性的发展历史及研究成果。全书共5章,第1章介绍可证明安全性涉及的数学知识和基本工具,第2章介绍语义安全的公钥密码体制的定义,第3章介绍几类常用的语义安全的公钥机密体制,第4章介绍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第5章介绍基于属性的密码体制。 本书取材新颖,不仅包括可证明安全性的基础理论和实用算法,同时也涵盖了可证明安全性的密码学的研究成果,力求使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 本书特别适合作为高等院校信息安全、计算机工程和信息对抗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通信工程师和计算机网络工程师的参考读物。
杨波,北京大学学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博士,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中国密码学会理事,中国密码学会密码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密码学报》编委。曾任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软件学院院长。2011年起在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工作。2005年担任第四届中国信息和通信安全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2009年担任中国密码学会年会副主席,2010年起担任The Joint Workshop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JWIS ) Co-General Chair。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密码发展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