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图书
人气:29

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

本书以独特的大历史观审视中国兴起的世界历史意义,以精辟的学理分析和生动的事实展望了中国崛起将如何撼动当前全球秩序和西方话语权,中国的发展模式将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未来,进而激发非西方世界的"文化自觉"。...
  • 所属分类:图书 >政治/军事>政治>世界政治  
  • 作者:[朱云汉]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300217437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9
  • 印刷时间:2015-09-10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以独特的大历史观审视中国兴起的世界历史意义,以精辟的学理分析和生动的事实展望了中国崛起将如何撼动当前全球秩序和西方话语权,中国的发展模式将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未来,进而激发非西方世界的"文化自觉"。 作者不仅希望读者重视中国兴起带来的影响,更启发读者思考人类该如何面对西方势力衰落,如何在合作的基础上重新建构一个"休戚与共"及"和而不同"的辉煌盛世。

作者从中西贯通的政治经济学视角探析了中国道路、中国体制的特色和优越性,比如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共存的所有制结构,中共的自我修正与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既鼓励地方创新和竞争又保持中央政府的统合和制衡能力的机制,中共独特的人才选拔、竞争、淘汰机制等。

作者提出,与中国崛起相关联,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数百年难遇的"巨变时代",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四重历史趋势的反转,即以美国为核心的单极体系式微;"第三波民主"的退潮;资本主义全球化陷入困境,国际经济秩序自由化的危机浮现;西方中心世界的末落和非西方世界的崛起。

编辑推荐

[2015中国好书颁奖词]

《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这是怎样一个巨变的时代?我们从哪里来?可能往哪里去?中国崛起将如何撼动当前全球秩序和西方话语权?台湾著名学者朱云汉追溯三百年,跨步世界史,以大历史观解读全球大变局和中国道路,深入浅出地讨论了中国兴起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意涵。

作者简介

朱云汉,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是台湾国际声望的政治学者之一。于2012年7月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系1949年以来政治学门的第二位院士,另一位是胡佛院士。197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系,1979年获台湾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政治学博士。

研究专长为东亚政治经济、国际政治经济、两岸关系、民主化,以及社会科学方法论,其研究成果具有广泛影响。

2015年6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大学堂"学者,目前还担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咨询委员,新加坡教育部社会科学审议委员,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学术审议委员会政治学门召集人。

目录

及时篇 序曲:四重历史趋势的反转

第二篇 反思市场与民主

新千禧年的迷惘

美国民主退化的始作俑者:新保守主义革命

资本集中加速贫富差距扩大

美国富豪政治的真相

利益集团与游说者占据民主殿堂

难以跨越的社会阶级鸿沟

民主体制失灵的后果

被"反恐"绑架的"民主"

劣质民主散播全球

金融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灾难

全球民主化退潮

菲律宾的民主就像一场戏

国家建设比民主建设更关键

合法性基础天生脆弱

民主成为空壳

西方代议民主成为反思对象

资本主义对人类的威胁

为何自由民主理想很难落实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大诘问

被遗忘的历史教训

第三篇 美国霸权的衰落

美国单极体系的式微

美元霸权地位摇摇欲坠

软实力大幅消退

帝国过度扩张

为何普京敢放手一搏

美国对伊拉克始乱终弃

无止尽的战争钱坑

奥巴马与林肯:重振美国领导威信

中国拒绝美国推销"两国集团"

美国的沉疴:医疗体系改革

改革契机昙花一现

美国政治的四月寒流

"大到不能倒"的后果

美国政治的永远赢家

多边贸易谈判已成鸡肋

全球化的裂解与再熔接

做好"脚踏两条船"的准备

第四篇 中国发展模式石破天惊

中国兴起的历史意涵

描绘中国未来的世界角色

全球性都市云集中国

如何理解中国的兴起

三个特殊优势条件

上海与孟买的对照

充分发挥大的优势

全球化时代后来居上

二十一世纪工业大国

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体制

黄奇帆与重庆经验

善用内陆优势,打造全球计算机重镇

世界上最复杂的人力资源管理

探索中共执政基础

与西方代议民主维持健康竞争关系

解读中国要有大历史观

三百年未有之变局

中印撑起半边天

非洲出现翻天覆地变化

拉丁美洲重新认识中国

丝路经济带蓄势待发

台港要脑袋急转弯

大国崛起翻天覆地

新常态下的中国全球经济战略

的甲午惊奇

亚投行撼动美国金融霸权

中国模式撼动西方的话语权

第五篇 中国带动二十一世纪全球秩序重组

"世界的中国"与"中国的世界"

没有西方的世界?

金砖五国打破垄断局势

"德里宣言"撼动现存世界秩序

非西方国家面临的抉择

透视西方世界秩序

回溯现存秩序的思想源头

王道思想可济西方之穷

深化"南南"合作的巨大历史机遇

改造全球化游戏规则

分享经济转化资本主义

多元现代性框架的确立

把握改造全球秩序的契机

第六篇 重温历史、鉴往知来

世博会见证中国百年沧桑

民国缔造与亚洲再兴

解放殖民地,否决帝国主义

辛亥革命的政治奇迹

回首一战百年沧桑

被遗忘的末世预言家

悼念一位二十世纪伟大的历史学家

重新点亮一盏明灯

在线预览

中国模式撼动西方的话语权

这些令人震惊的变化,意味着中国发展道路会必然影响到人类的未来。中国的发展经验震惊了西方主流经济学,也撼动了过去美国主导的国际发展机构对于发展和治理的话语权。以前国际货币基金与世界银行的政策理念被开发中国家奉为圭臬,大家都相信这些机构掌握了最 先进与最 正确的社会科学知识,可以指导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国家如何制订宏观经济政策,如何选择发展路径,如何改革政治体制,如何参与国际分工,如何融入国际金融。如今,这些机构在意识形态领域享有的支配地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今后,中国可以透过金砖银行、亚投行、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中国-非盟峰会、中拉加共同体峰会、金砖五国峰会与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等机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发展经验,并深化与开发中国家的合作。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会与西方推行的普世价值分庭抗礼。中国靠长期实践而摸索出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有机会在世界意识型态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在非洲、拉丁美洲和南亚等地区,中国发展模式已经在美国式资本主义和西欧式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以外,开创出第三条道路。它会逼着第三世界所有国家的政治精英重新去思考,怎样去平衡正当程序、维持国家治理能力、取得最 好发展结果,应该用什么样有效的制度、安排和策略来追求它们之间的平衡。

最近,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也意识到这种挑战,虽然它对中国体制不愿意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官方的名称,而是取了另一个名字,叫做"国家资本主义"(State Capitalism)。《经济学人》也看到了这样一个变化,因而忧心忡忡,它认为西欧福利国家模式面临崩解,美国式资本主义面临挑战,国家资本主义将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变成新的主流思想。

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新坐标已经呼之欲出。我们可以预告,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依存度会不断增强,彼此在贸易、金融、能源和环境上的合作将更紧密。金砖五国会成为非西方世界的领导者与代言人,并会逐渐取得全球议题的话语权,而七大工业国(G7)会逐渐失去制定多边体制与国际规范的主导权;上海合作组织在吸纳印度之后,其影响力将逐渐超越北约组织。当然以上描绘的景象不是明天就会看到的焕然一新图像,但是这个结构转化的过程已经开始,在未来十五年、十年,或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会出现戏剧性的变化。

我们也可以预见,美元最终会失去世界储备货币的独占地位,但是取代美元的超主权货币,也很难在短时期内出现。这时,国际贸易会呈现多种货币结算的多元化局面和区域化格局。比如,在某一个区域中,某一种货币是主要的资本市场计价和结算货币。人民币成为东亚贸易与投资主要计价货币的可能性与日俱增。

媒体评论

在细读了朱院士的大著之后,我岂止是感动而已。他的若干突破流俗之见的胆识,直逼问题核心的洞见,通达贯穿的剖解,以及从中所流露出的人文关怀与正义情操,更使我不能不在心头感到震撼!我的震撼,使我进一步察觉到朱院士的整体构思,在空间上,既着重"致广大",也求取"尽精微"。在时间上,则能放眼三百年来的中西历史,纵观所激荡的波涛及发展的方向。"致广大"是一种"宏观",而"尽精微"是所谓的"微观",朱院士先将两者聚集在社会及价值体系的结构中,再巧妙地融入三百年来的历史波澜,从而得在历史的高处,巨细靡遗地观察政治、经济、社会及思想等各种因素在互动间对人类发展所形成的动力。

我在细读的过程中,时而满眼涌现不尽历史浪潮的湍急,也时而充耳听到两岸啼不住的猿声,但也有一种柳暗花明,轻舟已过,而前村在望的惊喜与感喟。

――胡佛(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名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高级研究员)

这本近年难得一见的精采大作,从大历史的高度,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制高点进行了反思。在我看来,朱云汉用深刻的观察、千钧的批判、开阔的思维,不仅为全球的格局做出了大胆的预言,更为台湾的未来提出了殷殷的告诫。

――张亚中(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台湾的明白人就是朱云汉。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